当前课程知识点:巴蜀文化 >  第十二章 近代篇:四川保路风潮与中国制度文化现代转型 >  12.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  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返回《巴蜀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在线视频

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下一节:3.清廷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实施一误再误与保路风潮的急剧升级

返回《巴蜀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这一节 我们就谈谈

清王朝对川人认识错误

与四川保路风潮的兴起

清政府要把铁路干线修筑权收归国有

这个时候 商办铁路已经举办了数年之久

各种问题 尤其是民间集资问题

已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状态

在这种形式下

清政府 这个时候是宣统朝的清政府

要把光绪朝已经定为商办的粤汉

川汉铁路干线收归国有

就必须对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充分的了解

并要有周密的实施办法

例如

商民对铁路干线收归国有

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还有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等

都应该事前有全面的考虑

并且应该有周详的应对预案

但是

清政府对这些问题似乎完全没有注意

极其草率地就做出了铁路干线收归国有的决策

1911年5月5日 给事中石长信上一道奏折

请清政府把粤汉 川汉铁路收归国有

朝廷完全没有认真考虑石长信

所提的办法是不是妥当就下结论说

石长信“所筹办法 尚属妥协”

并在5月9日就发布了谕令

把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定为了国家政策

当时的报纸《申报》就有评论指出

石长信上奏折还不到三天

朝廷就由邮传部发布了铁路干线国有的上谕

“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慨”

这显然是对清政府草率行事的一种讽剌

清政府如此匆忙发布重大决策 显然不当

这就人为地引发了保路风潮

保路风潮兴起之际

实际上湖南 广东两省的反对更加激烈

四川因为地处偏远

绅商的观念与两湖 广东地区有很大差异

他们并没有太多关注铁路干线国有问题

本身对与不对

他们只想争回已经上缴的路款

如果清政府当时能够满足川人的要求

四川保路运动完全是可以很快平息的

然而

清政府却反而因为川人的态度比较平和

而更加忽视四川人的要求

过低地估计了川人的能量

在制订收路政策的时候

对广东 湖南 湖北三省都比较照顾

所有股款都有归还的办法

但对四川就提出来仅归还部分路款

有300多万两白银由四川人自己负责

这一不平等的举措就激起了川人的极大愤怒

与此同时 四川人事先尽管表示

不反对铁路干线修筑权收归国有

但也有一个先决条件 这就是你可以收归国有

但收归国有以后不能借外债来修路

但这个时候

清政府向国外借款的合同早已签了

但尚未公布 川人对这个合同也完全不知道

显然清政府要解决四川铁路风潮问题

就必须趁此机会

尽量地满足川人收回路款的要求

彻底地安定四川人的人心

然后再找个适当的时候公布借款问题

但是 清政府却在川人

因路款不能争回而怒火冲天之际

断然地公布了具有极大挑战性的对外借款合同

这对四川保路风潮无异是等于在火上浇油

不仅如此 清政府在制订处理

川省路款和借款筑路的政策的时候

也没有向四川总督王人文细致地说明意图何在

清政府可以说是昏庸到家了

一个这么重大的政策要在四川推行

不首先得到四川总督的理解和支持

显然你没有办法落实下去啊

清政府似乎连这点浅显的道理也未弄清楚

事前并未征求王人文的意见

只是高高在上 下发一个谕令就算了事

因此王人文也代表四川人向清政府

表示反对借款筑路

并上奏折愤怒地谴责当时

具体负责铁路干线国有和借外债筑路的

邮传部大臣盛宣怀 认为他有“卖路之罪”

王人文的言论得到了舆论的大加赞扬

因而广为流传

王人文身为封疆大吏

如此奋起抗争 舆论再加以鼓动

对民众保路无疑会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因此 借款合同公布以后

四川人就不再只是争路款

转而猛烈地反对整个铁路干线国有的政策

并促成四川保路同志会在1911年6月17日成立

保路同志会

以四川谘议局长蒲殿俊 副议长罗纶为主要负责人

同志会成立以后 就发出了“破约保路”

发布了《保路同志会宣言》 派人四处张贴

鼓动大家起来反对借款的条约 奋起保卫路权

入会者也都认定“借款亡路 路亡国亡”

必须拼死反对 保路运动迅速向全省蔓延

正是清政府的盲目行动

人为地把本来反抗最弱的四川保路风潮

就激化成了极大的社会危机

巴蜀文化课程列表:

第一章:导论 —— 巴蜀文化的悠久历程与风格特色

-1.1:巴蜀文化的定义和时空范围

--1.1巴蜀文化的定义和时空范围

-1.2:巴蜀历史文化的辉煌历程

--1.2巴蜀历史文化的辉煌历程

-1.3:巴蜀文化的风格特色

--1.3巴蜀文化的风格特色

-第一章测试

第二章 考古篇

-2.1:大地春雷 三星初现

--2.1大地春雷 三星初现

-2.2: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

--2.2.1 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上)

--2.2.2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中)

--2.2.3石破天惊 祭坑出土(下)

-2.3:华章再续 金沙辉煌

--2.3华章再续 金沙辉煌

-2.4:源远流长 船棺壮美

--2.4源远流长 船棺壮美

-2.5:三星堆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2.5三星堆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测验

第三章 水利篇

-3.1: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

--3.1.1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上)

--1.2禹兴西羌 导江巴蜀(下)

-3.2: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

--3.2.1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上)

--3.2.2道法自然 水润天府(下)

-3.3:道法自然 垂范宇内

--3.3道法自然 垂范宇内

-第三章测验

第四章 蜀道篇

-4.1:石牛粪金 五丁开路

--4.1.1“蜀道”二字首次出现在三国蜀汉时期

--4.1.2蜀道是古蜀人开拓进取精神的重要体现

--4.1.3蜀道是世界陆地交通史上的“活化石”

-4.2:商旅辐辏 秦蜀要冲

--4.2.1蜀道是南北两个“天府之国”联系的纽带

--4.2.2唐宋时期蜀道城市带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4.2.3蜀道是中华民族实现统一复兴的战略要道

-4.3:文宗赋圣 蜀道留芳

--4.3.1“蜀道”是巴蜀文化名人出川的通道

--4.3.2蜀道是“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通道

--4.3.3蜀道是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文道”

-第四章测验

第五章 蜀汉篇

-5.1:锦城流芳 攻心审势

--5.1.1“攻心联”内容赏析

--5.1.2“攻心联”创作的时代背景

--5.1.3“攻心联”所反映的巴蜀历史地域性格

-5.2:蜀相千古 功盖三分

--5.2.1前《三国演义》时代诸葛亮的美誉度

--5.2.2后世君王对诸葛亮的认可

--5.2.3民间社会对诸葛亮的崇拜

--5.2.4士人阶层对诸葛亮的赞美

-第五章测验

第六章 文学篇

-6.1:峨山英秀 李白出川

--6.1.1李白入蜀

--6.1.2李白名篇《蜀道难》

-6.2:草堂千秋 杜甫入蜀

--6.2.1杜甫入蜀(上)

--6.2.2杜甫入蜀(下)

--6.2.3杜甫的巴蜀诗创作

--6.2.4细读《又呈吴郎》

-6.3:岷江赴海 苏轼壮游

--6.3.1眉州山水与苏轼的人生轨迹

--6.3.2《南行集》与苏轼的峡江诗歌

--6.3.3长江风景与苏轼的人生体验

--6.3.4苏轼的晚年诗歌

-第六章测验

第七章 蜀学篇

-7.1:蜀学的源流

--7.1.1先秦:滥觞

--7.1.2两汉:初盛

--7.1.3魏晋南北朝:持续发展

--7.1.4隋唐五代:异军突起

--7.1.5两宋:第二高峰

--7.1.6元明清初:相对低迷

--7.1.7晚清民国:第三次高峰

-7.2:蜀学的成就

--7.2.1蜀学的成就(上)

--7.2.2蜀学的成就(下)

-第七章测试

第八章 艺术篇

-8.1:高山流水 蜀琴雅音

--8.1.1左书右琴 访乐苌弘

--8.1.2巴山蜀水 琴艺流长

--8.1.3高山流水 千古知音

--8.1.4《流水》

-8.2:乐歌戏舞 川剧神韵

--8.2.1川剧的文学价值与文化底蕴

--8.2.2川剧的艺术特色与表演魅力

--8.2.3川剧代表剧目

-第八章测验

第九章 民俗篇

-9.1:海纳百川 源远流长的移民文化

--9.1.1早期巴蜀的移民

--9.1.2“湖广填四川”的由来(上)

--9.1.3“湖广填四川”的由来(下)

-9.2:亦庄亦谐 妙趣横生的方言文化

--9.2.1四川方言的渊源

--9.2.2四川方言的特点

-第九章测试

第十章 宗教篇

-10.1:鹤鸣九霄 天师创教

--10.1.1道教在巴蜀诞生的原因

--10.1.2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10.1.3张鲁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10.1.4二十四治与早期道教的传播

--10.1.5《老子想尔注》的道教神学

-10.2:梵影禅心 西蜀传灯

--10.2.1佛教传入巴蜀的路线、方式与遗存

--10.2.2独树一帜的巴蜀禅学

-第十章测试

第十一章 近代篇

-11.1:文学中的“近代”和“现代”

--11.1文学中的“近代”和“现代”

-11.2:从“蜀犬吠日”到“现代天狗”

--11.2.1“天狗精神”的由来

--11.2.2“先锋”意识(上)

--11.2.3“先锋”意识(下)

-第十一章测试

第十二章 近代篇:四川保路风潮与中国制度文化现代转型

-12.1:交通现代转型与社会观念的错位

--1.交通现代转型与社会观念的错位

-12.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

-12.3:清廷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实施一误再误与保路风潮的急剧升级

--3.清廷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实施一误再误与保路风潮的急剧升级

-12.4:朝廷与地方的隔膜和大员对人民的误解导致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

--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上)

--保路风潮转化为四川辛亥革命(下)

-第十二章测试

2:清王朝对川人认知错误与保路风潮兴起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