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机械原理 >  第六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  6.3 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点 >  6.3.2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返回《机械原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3.2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在线视频

6.3.2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下一节:6.4.1渐开线标准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

返回《机械原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3.2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点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第一个特点

它是能够保证定传动比传动

并且具有可分性

要使一对齿廓能实现定传动比传动

就必须要保证它们的节点

也就是那个P的位置

在整个啮合的过程里面要保持不变

就像这个图所示的

分属于两个齿轮的一对渐开线齿廓

它在K点啮合

那么有我们前面所谈到的渐开线的性质

我们就可以知道

渐开线在点K的这个法线

也就是KN1和KN2分别切于各自的基圆

而由于两个渐开线齿廓在点K相切的这个位置

接触构成了高副

那么必须有一条过K点的公法线

所以说KN1和KN2

它必然是和这个公法线重合

而成为一条直线N1N2

这个直线同时切于两个基圆

就成了两个基圆的内公切线

由此可知当一对渐开线做外啮合时

啮合点的公法线即为两个基圆的内公切线N1N2

这条线和连心线O1O2的交点也就是节点

在两个基圆的大小和位置都已经确定的情况下

它的内公切线N1N2和连心线O1O2都固定不变

所以说这两条线的交点P点

也就是我们说到的节点

它的位置也是不会改变的

你比如说当齿轮转过一定角度的时候

这个时候渐开线达到另一个位置

而在点K’这个地方啮合

也就是图中所示的这个位置

这个时候两个渐开线在啮合点K’这个地方

它的公法线也必然是

和基圆的内公切线N1N2重合的

它与连心线O1O2的交点仍然还是P点

所以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对渐开线

它不论在哪一点相啮合

它的节点的位置都保持不变

因此这个渐开线它在啮合的过程中

是满足定传动比传动的几何条件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这样一个问题

在这个图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三角形

一个是O1PN1

还有一个O2PN2

它们是相似三角形

那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

我们就可以得到

传动比它是等于ω1/ω2

那同样也等于两个节圆半径的比值

那同样也可以等于基圆半径的比值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

那就是一对渐开线啮合传动的时候

它的传动比是等于两个基圆半径的反比

不论这对渐开线在哪一点相啮合

它的基圆半径都不会改变

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所以说它始终都能够实现定传动比传动

既然传动比的值是等于两个基圆半径的反比

这就意味着传动比和中心距是没有关系的

如果我们将这一对齿轮的中心距增大

这个时候虽然两个基圆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

但是基圆半径是

一旦齿轮加工好了以后

它就不会改变的

所以说这个传动比仍然是保持不变的

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两个关系式

它都是传动比的关系

那么可以看到传动比的大小是不会改变的

那同样的道理

中心距减小的时候也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那当两个齿轮制成好了以后

基圆的半径就已经确定了

以不同的中心距安装这一对齿轮

它的传动比就是不会改变的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第二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就是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的时候

它的传动比不受中心距变化的影响

有利于加工安装和使用的

当然中心距改变以后

它的啮合线是会发生变化的

渐开线啮合的第二个特点

渐开线齿廓之间的正压力方向不变

一对齿廓曲线在啮合的过程里面

它的啮合点的轨迹

我们就称为啮合线

对于一对渐开线齿廓

它的啮合点的公法线

处处都是和两个基圆的内公切线重合的

由于基圆以内是没有渐开线的

所以对于足够长的一对渐开线而言

基圆的内公切线的两个切点

也就是N1点和N2点

分别为起始啮合和终止啮合的极限点

也就是说基圆的内公切线N1N2

是啮合线的极限长度

那么我们也给了它一个名称叫做理论啮合线

显然由同一个基圆上展出的另一对反向渐开线

它的理论啮合线将是

两个基圆的另一条内公切线

由于构成高副的两个构件之间

它的力的作用线应该是

和这个高副接触点的公法线重合的

当然这个是在不计摩擦的时候我们所谈论的

所以一对渐开线齿廓它们之间的力的作用线

也必然是和基圆的内公切线N1N2重合的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一对

渐开线齿廓啮合时候另一个重要的特性

两个基圆的内公切线N1N2

也就是它的理论啮合线

它又是两个齿廓在啮合点的公法线

同时又是两个齿廓之间力的作用线

这一小节我们就上到这

机械原理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 概述

-1.2 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2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3 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1.3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程学习的方法和要点

--1.4课程学习的方法和要点

-第一章 绪论--1.4 课程学习的方法和要点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机构结构分析

--2.1 机构结构分析

-2.2 机构的组成和分类

--2.2.1 机构的组成

--2.2.2 机构的分类

--2.2.3 运动链

-2.3机构运动简图

--2.3.1 机构运动简图

--2.3.2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2.3.3 机构运动简图示例

-2.4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4.1机构的自由度

--2.4.2机构的自由度计算(上)

--2.4.3机构的自由度计算(下)

-2.5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事项

--2.5.1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事项

--2.5.2局部自由度

--2.5.3虚约束

-2.6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2.6.1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2.6.2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类

--2.6.3 平面机构结构分析

-2.6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作业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3.2用瞬心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3.2.1速度瞬心

--3.2.2速度瞬心位置的确定

--3.2.3用瞬心法做机构的速度分析

-3.3用图解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3.3.1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

--3.3.2图解矢量方程的一般方法

--3.3.3图解矢量方程解法的基础(上)

--3.3.4图解矢量方程解法的基础(下)

--3.3.5不同构件重合点间运动合成(上)

--3.3.6不同构件重合点间运动合成(下)

--3.3.7矢量方程图解法分析示例(上)

--3.3.8矢量方程图解法分析示例(下)

-3.4 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的综合应用

--3.4.1两种方法的特点

--3.4.2两种方法结合的优势

--3.4.3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3.4 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的综合应用--作业

第四章 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4.1 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及应用

--4.1 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及应用

-4.2 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4.2.1平面四杆机构相关基本概念定义

--4.2.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4.2.3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类型

-4.3平面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知识

--4.3.1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4.3.2急回运动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4.3.3 四杆机构的传动角和死点(上)

--4.3.4 四杆机构的传动角和死点(下)

--4.3.5 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连续性

-4.4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4.4.1 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和方法

--4.4.2按连杆的预定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4.4.3 按两连架杆的预定对应位置设计(上)

--4.4.4按两连架杆的预定对应位置设计(下)

--4.4.5用作图法设计四杆机构

-4.4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作业

第五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5.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5.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5.2 推杆的运动规律

--5.2 推杆的运动规律

-5.3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5.3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5.4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5.4.1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上)

--5.4.2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下)

-5.4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作业

第六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6.1 齿轮机构的特点及类型

--6.1 齿轮机构的特点及类型

-6.2 齿轮的齿廓曲线

--6.2 齿轮的齿廓曲线

-6.3 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点

--6.3.1渐开线的形成及其特性

--6.3.2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6.4 渐开线标准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

--6.4.1渐开线标准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

--6.4.2 齿条和内齿轮尺寸

-6.5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6.5.1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6.5.2 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及啮合角

--6.5.3渐开线齿轮齿条传动的啮合特点

--6.5.4一对轮齿的啮合过程及连续传动条件

-6.6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与根切现象

--6.6.1 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上)

--6.6.2 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下)

--6.6.3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

--6.6.4 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时的最少齿数

-6.7变位齿轮概述

--6.7.1变位齿轮概述

--6.7.2变位齿轮的啮合传动

--6.7.3变位齿轮传动类型及特点

-6.8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6.8.1 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齿面的形成

--6.8.2 斜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

--6.8.3一对斜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6.8.4 斜齿轮的当量齿轮与当量齿数

--6.8.5斜齿轮传动主要的优缺点

-6.9直齿锥齿轮传动

--6.9直齿锥齿轮传动

-6.10蜗杆传动

--6.10蜗杆传动

-6.10蜗杆传动--作业

第七章 齿轮系及其设计

-7.1齿轮系及其分类

--7.1齿轮系及其分类

-7.2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7.2.1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7.2.2首、末两轮转向关系的确定

-7.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7.3.1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7.3.2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方法

-7.4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7.4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7.5轮系的功能

--7.5.1轮系的功能 (上)

--7.5.2轮系的功能 (下)

--7.5.3轮系类型的选择

-7.5轮系的功能--作业

第八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8.1概述

--8.1概述

-8.2 机械的运动方程式

--8.2.1 机械的运动方程式

--8.2.2等效力和等效力矩

--8.2.3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

--8.2.4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的例题

-8.3 稳定运转状态下的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8.3.1产生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

--8.3.2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8.3.3速度波动调节的例题

-8.3 稳定运转状态下的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作业

6.3.2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