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党的十九大精神概论 > 第五讲: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四次变化 >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四次变化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深刻领会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众所周知啊,
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
是十九大报告的一大理论创新。
那么,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这个新矛盾的起点是什么?
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
是十九大,
因为这个新论断是十九大提出来的。
但实际上,
这个新矛盾的起点是十八大。
十九大报告讲得很清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也就是说,
这个新矛盾与新时代是同步的。
新时代是从何时开始的,
这个新矛盾就是从何时开始的;
而新时代是从十八大开始的,
因而这个新矛盾
也应是从十八大开始的。
当然啊,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是一个积小变为大变、
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不可能那么泾渭分明,
只能说是基本如此。
也许有人会问,
作出新的主要矛盾论断的是十九大,
而新的主要矛盾
却是从十八大开始的,
这是不是有矛盾?
其实啊,
这种情况历史上也出现过。
《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曾经指出: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论断
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
而这个主要矛盾的起点
却既不是1981年,
也不是1978年,
而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即1956年。
可见,
作出论断的时间
不同于主要矛盾的起点,
这种情况很正常。
一些人可能会问,
为什么社会主要矛盾论断
总是变来变去呢?
其实啊,
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变化
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
社会主要矛盾论断
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化。
我们分别来看看。
第一次是从七届二中全会
到中共八大决议的变化。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
“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
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
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
第一种是国内的,
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这里的表述虽然是“基本的矛盾”,
但实际上讲的就是“主要矛盾”。
这个论断其后不断演变,
但其思想核心未变,
一直持续到了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
1956年9月,
党的八大决议指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
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已经建立的情况下,
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所说的八大决议,
不是刘少奇所作的八大政治报告,
而是关于八大政治报告的决议,
全称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
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此次变化总体而言是正确的。
但可惜的是,
这个比较正确的论断
只持续了一年时间,
很快就被改变了。
第二次是从中共八大决议
到八届三中全会的变化。
在1957年9月20日至10月9日
召开的扩大的八届三中全会上,
当讨论国内主要矛盾时,
会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
根据反右派斗争的情况,
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结论
已经不适合了。
今后,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将是国内的主要矛盾。
另一种意见认为,
固然目前的重要任务是反右派,
但不应把国内政治生活中的
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
作为整个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
八大的分析仍然是正确的。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
毛泽东在会议最后一天
作了总结讲话。
他否定了
八大对主要矛盾问题的正确分析,
并肯定地说: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道路
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毫无疑问,
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们现在的任务跟过去不同了。
过去主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
反帝反封建,
那个任务已经完结了。
那么,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的锋芒是对着资产阶级,
同时变更小生产制度即实现合作化,
主要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概括地说,
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两条道路的矛盾。
‘八大’的决议没有提这个问题。
‘八大’决议上有那么一段,
讲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种提法是不对的。
我们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
全国胜利以后,
国内主要矛盾
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国外是中国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后头没有公开提,
但是事实上在那里做了,
革命已经转到社会主义革命,
我们干的就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件事。
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
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
社会主义革命,
已基本完成。
这是尖锐的阶级斗争。”
全会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
此次变化总体而言是错误的,
而这个错误的论断其后不断升级,
一直持续了二十年,
对中国产生了严重影响。
其中的教训相当深刻。
1958年5月5日至23日
召开了八大二次会议,
刘少奇在工作报告中
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这样的分析:
“在整个过渡时期,
也就是说,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
社会主义道路
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
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这个矛盾,
在某些范围内表现为激烈的、
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
这就继毛泽东在
扩大的八届三中全会讲话之后,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
正式改变了八大决议
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结论。
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所言的八大二次会议
经常被人们混淆为八届二中全会。
八届二中全会的全称为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
召开于1956年11月10日到15日。
这次全会
在坚持综合平衡的思想指导下,
正确地调整了
1957年的国民经济计划,
从而保证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而八大二次会议
召开于1958年5月5日到23日,
其全称是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
有的同学通过度娘
获知八大二次会议的全称是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
岂不知度娘在此问题上
本身就是错误的。
关于这一点,
我们只要查询一下当年报道
八大二次会议的报纸及其图片,
就会非常清楚。
我们在研究历史时,
一定要重视一手文献,
而不要道听途说。
一手文献中除了要重视文字,
也要重视图片。
至于这里为什么用的是“届”
而不是“次”,
那是与中共八大
探索党代会常任制有关。
前面已经讲过了,
这里就不重复了。
八大二次会议
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研究党的历史,
不能绕过八大二次会议。
感兴趣的同学
可以在下面研究一下啊。
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毛泽东
在扩大的八届三中全会上
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否定了中共八大决议的相关论断,
回到了七届二中全会的论断。
其后的九大、十大和十一大
都重申了
这个总体而言属于错误的论断,
在实践中走向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
和“阶级斗争扩大化”。
第三次是从八届三中全会
到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后的1979年3月30日,
邓小平在题为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指出:
“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
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
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
实际上已经解决了。
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
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解决这个主要矛盾
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这实际上是
在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拨乱反正,
但是尚未明确表述为后来的论断。
1981年6月27日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明确指出: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是改革开放之后
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
首次规范性表述。
此次变化是正确的。
此论断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进行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其后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
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
都重申了这个论断。
这个论断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持续到了2017年十九大,
前后长达36年。
第四次是从十一届六中全会
到十九大的变化。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
十八大报告起草过程中,
就曾有人提议
修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
因为时机还不成熟,
这个问题未有定论。
在2016年的“七一讲话”中,
仍然有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这样的说法。
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
起草调研过程中,
几乎所有的反馈都认为,
重新定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时机
已经成熟。
经过多次调研和讨论,
最终形成了
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论断同时写入了十九大党章。
也许有人会问,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那么,根本任务
是不是也要相应发生变化呢?
我记得十九大召开当天,
就有河北工业大学的同学发来微信
请教类似的问题。
大家觉得呢?
这个问题问得有道理。
众所周知啊,
一般而言主要矛盾决定根本任务,
主要矛盾的变化
也会带来根本任务的变化。
我们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
十九大党章规定: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并且为此而改革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那么,这个根本任务要发生变化吗?
不要变化!
那么如何解释以上问题呢?
从以上所述的四次变化历程中,
我们可以发现
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变化
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颠覆性变化,
即完全否定意义上的改变;
一种是完善性变化,
即有所保留意义上的改变。
其中,
第一、二、三次变化
都属于颠覆性变化,
而这一次的变化属于完善性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论断发生颠覆性变化,
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
必然会发生变化;
而完善性变化并不会带来
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的变化。
目前啊,
社会上一些人担心
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变化
会不会导致
“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重演。
我想这是一种多虑。
这次主要矛盾论断的确发生了变化,
但并不是回到了“两个阶级的矛盾、
两条道路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这种论断上,
而是在“历史决议”论断的基础上
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完善。
这种情况不属于颠覆性变化,
而属于完善性变化。
-课程引言
--课程引言
-引言作业
-一、党的十九大报告
-二、中纪委的工作报告
-三、十九大通过的党章
-四、党中央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部署
-五、学习十九大精神需要注意的三种情形
-第一讲作业
-一、党的十九大的主题
-二、对“举什么旗”和“走什么路”的回答
-三、对“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回答
-四、对“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的回答
-五、对“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回答
-六、关于“以什么为指导”
-七、关于十九大的主要成果
-第二讲作业
-一、几项显著的历史性成就
-二、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
-三、历史性变革的深刻性
-四、历史性变革的辩证性
-五、诗说这五年
--五、诗说这五年
-第三讲作业
-一、关于新时代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新时代的起点是什么?
-(二)新时代的参照系是什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四)“新时代”是什么的新时代?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意义
--(一)历史意义
-(二)政治意义
--(二)政治意义
-(三)世界意义
--(三)世界意义
-第四讲作业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四次变化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
-(一)为什么不再提“落后的社会生产”?
-(二)如何理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三)如何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现实影响
-第五讲作业
-一、如何理解“伟大梦想”?
-二、从“伟大梦想”到“四个伟大”
-(一)“四个伟大”的提出
-(二)如何理解“伟大斗争”?
-(三)如何理解“伟大工程”?
-(四)如何理解“伟大事业”?
-第六讲作业
-一、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
-第七讲作业
-一、经济建设方面的重大部署
-二、政治建设方面的重大部署
-三、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部署
-四、社会建设方面的重大部署
-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大部署
-第八讲作业
-一、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部署
-二、关于港澳台工作的重大部署
-三、关于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
-第九讲作业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六)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七)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八)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第十讲作业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载体
-(一)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之前的著述
-(二)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之后的著述
-(三)与习近平同志相关的著述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定位:“五个是”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八个明确”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八个明确”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条坚持”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条坚持”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第十一讲作业
-课程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