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党的十九大精神概论 > 第五讲: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三、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现实影响 > 三、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现实影响
我们再来看第三部分:
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现实影响
社会主要矛盾论断发生变化以后,
会产生很多现实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啊,
十九大报告讲到了两个
“必须认识到”。
一是强调有些方面要变化,
二是强调有些方面不会变。
对于“变”与“不变”这两个方面,
我们应该全面把握。
首先,
十九大报告指出:
“必须认识到,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
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
由这段话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是全局性的变化,
不仅涉及经济方面,
而且也涉及其它方面。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后,
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都提出了新要求,
必须认真回应这种新要求,
而不能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想法。
第二,
解决这个新的社会主要矛盾
要有新的思路,
不仅要做大蛋糕,
而且要做好蛋糕,
做出各种不同口味的蛋糕;
不仅要做好蛋糕,
而且要分好蛋糕,
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第三啊,
解决这个新的社会主要矛盾
最终是为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和社会全面进步。
继而,十九大报告又指出:
“我们必须认识到,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
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
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基本国情,
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最大实际,
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人民的幸福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在这段话中,
习总书记提出了
“两个没有变”的重要判断,
这就是: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
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们知道啊,
十七大报告曾经提出过
“两个没有变”,
但是不同于这里的“两个没有变”,
而指的是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到了十八大报告中,
“两个没有变”
变成了“三个没有变”,
指的是: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
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到了十九大报告中,
由于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发生了变化,
“三个没有变”
又变成了“两个没有变”,
但是与十七大的“两个没有变”
不是一回事。
在这段话中,
习总书记还提出了
“三个牢牢”的基本要求,
这就是
“全党要牢牢把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最大实际,
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人民的幸福线”。
我们知道啊,
十八大报告曾提出过“两个牢牢”,
这就是: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
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
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最大实际。”
十八大报告紧接着“两个牢牢”
谈到了坚持基本路线的问题,
但是并未将其归入
“牢牢”这种表述之中。
十九大报告中的“三个牢牢”
非常重要,
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十八大报告要求我们
“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而目前社会上
既有“妄自菲薄”的心态,
也有“妄自尊大”的心态。
“四个自信”主要是对前者的回应,
而“三个牢牢”
主要是对后者的回应。
我们不能因为
中国的综合国力有所增强
就轻率地认为中国已经走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认为中国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
认为中国不需要继续坚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目前,
国内外有不少人认为
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
而非发展中国家了,
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
当地时间2018年4月6日,
特朗普在推特上称,
中国拥有绝对的经济实力,
竟然被世贸组织视为发展中国家,
从而获得了优待。
难道有人认为这是公平的吗?
美国不受待见,
WTO对美国不公平!
估计很多人
都有与特朗普类似的看法。
但是,问题在于,
不能仅仅从总量的角度
来看待中国的发展程度,
还要注意到人均量;
不能仅仅盯着中国的先进面,
还要注意到落后面;
不仅要看到中国取得的成就,
也要注意到中国存在的问题。
2003年12月10日,
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
发表题为
《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时指出:
“中国有13亿人口,
不管多么小的问题,
只要乘以13亿,
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
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
只要除以13亿,
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这番话虽然是十多年前讲的,
但是其思想依然适用于今天的中国。
希望所有有识之士
都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的国情、
国力和国际地位,
既不刻意贬低,
也不刻意拔高,
从而心平气和地处理好
与中国的关系。
在这段话中,
还对基本路线的表述
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完善。
相对于十七大党章的表述,
十九大关于基本路线的表述
有两处变动:
一是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后
加上了“美丽”一词,
二是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很多人都以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概念
是十九大报告最先提出来的。
其实,早在1964年底
周恩来总理所作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提出:
“我们必须打破常规,
尽量采用先进技术,
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1975年,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周恩来总理重申了这个宏伟任务。
1977年的十一大报告中
也有这种提法。
十一大报告指出:
“ ……调动党内外、国内外
一切积极因素,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为实现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
为在本世纪内
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这里提的就是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而且将其实现的时间表
规定在了20世纪内。
今日看来,真有恍如隔世之感啊。
十九大报告不仅在一般的意义上
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而且提到了多个
具体“强国”的建设目标。
我们知道啊,
十七大报告
提了一个“强国”的建设目标,
即“人力资源强国”;
十八大报告
提了四个“强国”的建设目标:
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海洋强国。
而十九大报告
提出了十二个“强国”的建设目标,
这就是:
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
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
海洋强国、贸易强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育强国、
教育强国、人才强国。
另外还有三个提法,
虽然没用“强国”这种表述,
但实际上也是“强国”的意思,
这就是:
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学习大国。
这样的话,
十九大报告实际上提出了
12+3=15个强国的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抽象的,
以上十五个强国
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有机构成部分。
杜甫在其《前出塞九首·其六》
这首五律中写道: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社会主要矛盾
就是这里的“强弓”、“长箭”,
就是“欲射之马”,
就是“欲擒之王”。
抓住了主要矛盾,
问题往往就会迎刃而解;
抓不住主要矛盾,
问题往往就会“剪不断理还乱”。
但是,
抓住了主要矛盾,
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因为其它矛盾也要认真对待。
对于十九大提出的
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
我们既要看到
其与以往论断的差异性,
也要看到其与以往论断的统一性;
既要看到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方面,
也要看到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这个方面;
既要关注“不平衡的发展”,
也要关注“不充分的发展”;
既要关注“美好生活需要”,
也要关注“日益增长”这个问题;
既要看到新论断出现之后
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也要看到“万变不离其宗”的一面。
这个“宗”,
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基本国情,
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这种国际地位,
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条基本路线。
总之啊,
只要我们坚持辩证思维,
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
思考问题,
在“重点论”
和“两点论”的统一中思考问题,
我们就能深刻领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实质。
-课程引言
--课程引言
-引言作业
-一、党的十九大报告
-二、中纪委的工作报告
-三、十九大通过的党章
-四、党中央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部署
-五、学习十九大精神需要注意的三种情形
-第一讲作业
-一、党的十九大的主题
-二、对“举什么旗”和“走什么路”的回答
-三、对“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的回答
-四、对“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的回答
-五、对“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回答
-六、关于“以什么为指导”
-七、关于十九大的主要成果
-第二讲作业
-一、几项显著的历史性成就
-二、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
-三、历史性变革的深刻性
-四、历史性变革的辩证性
-五、诗说这五年
--五、诗说这五年
-第三讲作业
-一、关于新时代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新时代的起点是什么?
-(二)新时代的参照系是什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四)“新时代”是什么的新时代?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意义
--(一)历史意义
-(二)政治意义
--(二)政治意义
-(三)世界意义
--(三)世界意义
-第四讲作业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四次变化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
-(一)为什么不再提“落后的社会生产”?
-(二)如何理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三)如何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现实影响
-第五讲作业
-一、如何理解“伟大梦想”?
-二、从“伟大梦想”到“四个伟大”
-(一)“四个伟大”的提出
-(二)如何理解“伟大斗争”?
-(三)如何理解“伟大工程”?
-(四)如何理解“伟大事业”?
-第六讲作业
-一、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
-第七讲作业
-一、经济建设方面的重大部署
-二、政治建设方面的重大部署
-三、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部署
-四、社会建设方面的重大部署
-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大部署
-第八讲作业
-一、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部署
-二、关于港澳台工作的重大部署
-三、关于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
-第九讲作业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六)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七)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八)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第十讲作业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载体
-(一)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之前的著述
-(二)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之后的著述
-(三)与习近平同志相关的著述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定位:“五个是”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八个明确”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八个明确”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条坚持”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条坚持”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第十一讲作业
-课程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