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一章 群体行为取向的传承——民俗概述 >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在线视频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下一节:课程讨论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

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社会生活文化

它与民众所处特定的自然

人文环境紧密相关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

因而围绕着

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文化

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

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民俗文化还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

具体而言

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首先表现为

多元性与复合性

中国自立国之始

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形成今天56个民族共处的状态

中国民俗因为民族文化的关系

呈现出多元复合的性格特征

在中华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中

民族习俗被接纳到中华文化体系之中

但程度不一地保存着各自的民俗特性

从而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

不仅体现在各民族不同习俗上

还表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民俗共存上

既有繁华的都市民俗

也有古朴的乡村民俗

还有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

保持着原始的民俗生活形态

在中国统一的地域空间内

共存着不同性质的民俗文化

体现了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

同时 多元性又与复合性紧密相关

中华文化一向以包容四方的气象著称于世

自古至今民族文化的融合

既有汉族习俗融合少数民族习俗

也有对域外文化的吸收

汉俗中复合了许多少数民族习俗

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纯粹意义的汉俗

只有民俗复合时间的早晚而已

同样 现存的各少数民族

也程度不一地受到汉俗影响

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宝库

因此而不断发展且日益丰富

二 民族性与地方性

中国民俗文化的民族性

是指民俗事象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特色

民俗是民族的标志

是民族构成的一个要素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民俗

这里所说的民族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

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 很多民族都过年

但是过年的时间

活动的内容却不一样

其中 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

过年的内容与汉族大体相同

但又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

形成汉族节日 满族过法

土家族要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

即月大过腊月二十九

月小过腊月二十八

称为 过赶年

回族则是受宗教信仰影响

习惯于欢度开斋节

古尔邦节 圣纪节等传统节日

不过回历年 也不过春节

形成了只过节 不过年的传统

民族性的第二层含义

是指不同民族由于各自的历史条件

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

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

例如 在广西西南部

生活着壮族的一个支系 黑衣壮

由于在明清土司统治壮族时期

规定土民只准穿黑 蓝两色

只有读书人和土官

才能穿着其他颜色的衣服

久而久之

黑衣壮便形成崇尚黑色的审美观念

把黑色作为服装颜色和民族标记

这个以黑为美的民族

以其独特的民风民俗

被人类学家誉为壮族的活化石

地域性是民俗在空间上

所显示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

除了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之外

各个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环境

形成了服务地方的文化小传统

所谓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正是对这种鲜明地域性特征的生动写照

而俗语中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则更为简洁地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这从衣 食 住 行 用等诸多方面

都可以得到充分证明

例如 南甜 北咸 东辣 西酸

大致反映了我国饮食上的地方特色

又如民居方面

陕北的窑洞 草原的蒙古包 北京的四合院

既泾渭分明 又样式别致 且各有千秋

此外 不同地方流传的

某某地方几大怪之类的归纳

同样也多是民俗地方性的体现

这些归纳虽有版本和数量的不同

却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当地民俗的地方特色

三 神秘性与实用性

神秘与实用是中国传统民俗的又一特性

这是就民俗事象本身性质来说的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

民众的实用目的

大多依靠神秘的民俗行为来促成

神秘性事象无论怎样复杂

目的也只有一个

即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

首先 民众为达到实用目的

通常会借用神秘的民俗行为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

原始信仰习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

长期传承和流行

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浓烈

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以及巫术占卜

祈禳 祭祀 禁忌等习俗

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民俗事象大多蒙上了神秘色彩

加之佛 道等宗教的传播与流行

尤其是道教对民俗生活的介入

使中国传统民俗的神秘色彩更为浓厚

其次 实用性是中国民俗最本质的特点

民俗服务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人们依赖民俗开展生产 繁衍后代

寻求精神愉快

民众创造了民俗

民俗服务了民众

民俗信仰的直接功利性

是它区别于一般宗教信仰的根本特征之一

当然 中国民俗的实用性

不仅仅表现在信仰心理方面

更重要的是许多民俗活动

在民众实际生活中发挥着效用

四 稳定性与变异性

稳定性是中国民俗文化特征突出表现之一

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农业社会

虽然屡有王朝更迭

但农业社会的基础并未动摇

由此围绕着农耕社会所形成的传统民俗

得到相对稳定的传承

正如钟敬文先生所言

我国的民俗文化的稳定性

主要是农业小生产制度的产物

这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家族观念的稳定性

节俗传统的稳定性

以及人生仪礼习俗的稳定性

但民俗作为一种基础文化

它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

其稳定性只是相对而言的

正如顾炎武所云

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民俗在传承中变异

在变异中传承

民俗的变异性从总的方面来看

与历史性 地方性相关联

同类民俗在不同时代

不同地区会有各自的特点

民俗的变异性还表现在横向的地域分布中

民俗的变异性通常有三种情况

一是表现形式的变化

二是性质的变异

三是旧俗的消亡

民俗的变异性特征

为移风易俗提供了学理依据

人们可以依据民俗变异的规律

化民易俗 删繁就简 推陈出新

为建设民族的新文化服务

好的 本次课就到这里

同学们 再见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群体行为取向的传承——民俗概述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二章 生命的旅程——人生仪礼民俗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2.4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2.5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第三章 物质财富的创造与消费——生产民俗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四章 张驰有度的生活节律——岁时节日民俗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五章 五味俱全的生活——饮食民俗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六章 华美背后的文化意蕴——服饰民俗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七章 多姿多彩的家园——居住建筑民俗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八章 路途中的平安祈愿——交通民俗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九章 注入生活的快乐元素——游艺民俗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十章 敬天地,泣鬼神——中国民间信仰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