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四章 张驰有度的生活节律——岁时节日民俗 >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了解春节
这一中国传统佳节的节俗与文化传承
这一中国传统佳节的节俗与文化传承
春节是中华民族
最重要 最隆重 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
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每年一 二月春节期间
中国都会发生人类
最大规模的周期性“大迁徙”
最大规模的周期性“大迁徙”
在这近40天的时间里
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
人们搭乘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往返于工作地点和家乡
虽然中国日益完善的航空
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使交通日益便捷化
但“春运”仍是中国全年的运输高峰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
驱动这种年复一年的大迁徙
驱动力来自内心
来自根深蒂固的文化传承
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在这个积淀了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盛典中
充分体验丰富多彩的礼仪民俗
尽情享受春节文化色彩纷呈的表现形式
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接受民族传统精神的洗礼
下面
我们首先来了解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历史悠久
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的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
春节在古代又称为
“元旦”“ 正日”“元日”
“岁首”“新正”“新年“三元”
“岁首”“新正”“新年“三元”
追溯历史
“年”是一个
伴随着农耕文明诞生而形成的时间概念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
原始先民过着“山中无甲子
寒暑不知年”的生活
既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
也谈不上举行年节活动
到了新石器时代
中国进入原始农耕社会
先民们在长期的
生产实践中根据星象循环的规律
逐步掌握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自然规律
这才形成了关于“年”的概念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年”的最初含义也来自农业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
对“年”的解释是“谷熟也”
显然
人们最初对“年”的确定所依据的是谷物播种
收获的周期
以农立国的中国古代社会
十分重视历法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
也就是农历
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
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
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
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
即一年的开始
也叫年
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
至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
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
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
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
规定在民间使用农历
在政府机关
厂矿 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
厂矿 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
以公历的一月一日为元旦
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这样
元旦和春节就成为两个不同的节日
1949年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年
把公历的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俗称阳历年
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
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是指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
一直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
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
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
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
祭奠祖先 除旧布新
祭奠祖先 除旧布新
迎禧接福 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那么
春节都有哪些民俗活动呢
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有些陈旧落后的春节习俗已被淘汰
但重要的习俗却传承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容
形成了底蕴深厚 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祭神祀祖
祭拜天地神灵与祭祀祖先
是新年到来之际最隆重的祭祀仪式
体现了中华民族敬天法祖
忠孝传家的传统观念
祭拜天地神灵
是对自然的一种感恩之情
感谢大自然在过去一年给予的恩赐
祈祷大自然在新的一年
保佑人们风调雨顺 五谷丰收
祭祀祖先
表达的是发自内心的孝亲情怀
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子孙后代
兴旺发达 繁荣昌盛
中国古代社会对天地神灵和祖先十分崇敬
修建了许多祭祀性的礼制建筑
如天坛 地坛 日坛
月坛 风神庙 太庙 家庙等
就连普通百姓家中
也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
祭神祀祖是大年初一的第一要事
当然
各地因礼俗不同
祭祖的形式也有差异
有的是到祠堂举行祭祖礼仪
一般的是在家中祭祖
新年祭神祀祖时
人们穿戴整洁
神情肃穆
恭敬虔诚
举行十分庄严隆重的礼仪
向神灵和祖先焚香致祭
表示对神灵的崇敬和缅怀祖先的功德与深恩
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和慎终追远的尊祖情怀
充分表现了中国人的信仰和传统的伦理文化
新年祭神祀祖的习俗
世代传承
成为中国人重要的文化基因之一
2 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
俗名“熬年”
自汉代以来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在除夕的晚上
不论男女老少
都会灯火通明
聚在一起守岁
通宵守夜
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
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
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
有珍爱光阴的意思
年轻人守岁则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3 开门爆竹
爆竹是中国特产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传说中的山魈
年兽等鬼怪或迎神
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
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
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
现代社会是零点钟声敲响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
街上鞭炮齐鸣
响声此起彼伏
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
俗谓“接年”
“开门爆竹”既有“开门大吉”的含义
也有除旧布新的象征
4 拜年贺岁
拜年作为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礼仪习俗
是人们辞旧迎新
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农历正月初一
人们都会早早起床
穿戴一新
出门走亲访友
相互拜年
道贺祝福
道贺祝福
春节拜年时
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
保佑平安
古人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
因为“岁”与“祟”谐音
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当恶鬼妖魔或年兽去伤害孩子时
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压岁钱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
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祥
在中国历史上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
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
而是为了佩戴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
如“千秋万岁”
“天下太平” “去殃除凶”等
背面铸有各种图案
如龙凤 龟蛇 双鱼 星斗等
明清时期
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
民国以后
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
其寓意为“长命百岁”
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
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
象征着“财源茂盛” “一本万利”
货币改为钞票后
家长们喜欢选用
号码连续的新钞票送给孩子们
号码连续的新钞票送给孩子们
希望后代“连连发财” “连连高升”
现在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
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
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
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
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此外
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
是由晚辈给老人的 岁就是年岁 岁数
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5 游艺娱乐
春节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中
也充满了各地的大街小巷
在互相拜年祝福的同时
人们通常也要参加
各种喜迎新春的游艺娱乐活动
遍布全国城镇乡村
各种各样的游艺娱乐活动
如舞狮子 耍龙灯
踩高跷 跑旱船 扭秧歌
逛庙会 观社火
打秋千 武术 杂技等
打秋千 武术 杂技等
构成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百花园
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和喜庆气氛
好的
本次课就到这里
下次课我们继续介绍春节的文化传承
同学们再见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