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十章 敬天地,泣鬼神——中国民间信仰 >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同学们好
对神灵的崇拜的第二个部分
我们来看一看对行业神的崇拜
在民间信仰中
包括一大部分的行业职能神的崇拜
如手工匠人等生产行业神
或者社会不同阶层 不同年龄
不同性别的集团职业者崇拜的神
都属于这种俗神
第一类 生育神
中国汉民族重生育 崇尚繁衍子孙后代
传统观念当中多子多孙多福寿
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对送子观音及广生娘娘
泰山娘娘或碧霞元君的神灵崇拜
旧时 遍布了我们北方各地的娘娘庙
奶奶庙及观音庙 几乎都是民间求子的所在
碧霞元君原是道教女神 即东岳大帝泰山玉女
被宋真宗封为碧霞元君
以后流传在民间广为奉祀
成为专司妇女生子 保护幼儿平安的大神
送子观音之说 源于佛教观世音菩萨
因原名太不容易记住 音译为"观世音"
取其 观世人苦难的声音而施以救助之意
到了明清时代 在救苦救难的职司神中
民间突出了招财送子的内容
于是在观音庙中多以求子为崇拜目的
改变了原佛教要旨 成为广泛的俗信
称为送子观音
第二个职业神 是灶神
灶神也叫灶王爷 是民间供奉于灶头的神
传说他掌管全家的生死福祸 并随时录人功过
一年一度的上天去禀告玉皇大帝
上天将根据人所犯的罪行的大小定罚
大罪减寿三百日 小罪减寿一百日
旧时民间就有了祭灶的活动
其实就是为了达到避免灾祸的目的
而贿赂 收买这位灶王爷
由于灶神是每年腊月二十四日上天
正月初一五更回来
所以腊月二十三日被定为谢灶日
这一天 有的人将酒糟抹在灶门口
好让灶王爷醉酒 无法上天汇报真实的情况
有的则给灶王爷吃糖 让他的嘴变甜
还有的拿年糕贴到灶王爷的神像的嘴上
让他说不出话来
第三类职业神 就是对福 禄 寿 财神的崇拜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 把对福 禄 寿 财的祝愿对象
几乎都幻化成为神灵
成为世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崇拜神灵
福神 是我们民间祈福的崇拜对象
最早源于福星 所以到现在民间还有
"福星高照"的祝愿语
福星原指木星 后来转化为幻想的人格神
道教原有"三官"神信仰
即所谓的天官 地官 水官三神
传说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旧时各地就建有了众多的三官殿
在三官殿内享用香火
逐渐转为民间普及的福神信仰
天官赐福也广为传诵为民间吉祥的祝词
从此以后 大福字就变为家家户户祈福的标志
每年春节都要在大门口上倒贴一张写有
"福"字的红纸 意思是"福到(倒)了"
由于蝙蝠的蝠与福字谐音
所以民间还有以蝙蝠表示福的习俗
所谓五福临门
就是以五个蝙蝠的图形为标志 来贴到大门上
禄神 是民间崇拜的专司功名利禄的神
又称禄星神 最早指二十八星宿神中
北方七宿中的斗魁六星
这个星被古代的星相说列为吉星 主大贵
所以道教尊此星神为主司禄位功名
适应了古代的文人科举的追求
因此这颗星又称魁星
属北方文昌宫诸星 又称文昌星 文曲星
因此在各地建有大量的文昌庙
传说玉皇大帝命令此神掌管文昌宫和人间禄位
从此成为天下读书人追求功名禄位时
最崇奉的神 各地的文昌庙也会香火更加的繁盛
寿星 是民间信仰中祈愿长寿而崇拜的神
主司人间的寿命
寿星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南极老人星
在传统信仰中 寿星神秃顶白须
额高头长 耳大身短 手扶一根高过头的曲杖
是民间最普及的世俗神之一
以前各家各户都供奉着寿神
成为祝愿的一种象征
财神崇拜 也是最普遍的世俗神信仰之一
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
所以过了年初一
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 接财神
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 各家要置办酒席
为财神贺辰 初五接财神
赵公元帅是最受崇拜的财神
今天许多的商店 住宅都供奉着
赵公的木版印刷神像 神像面似锅底
手执钢鞭 身骑黑虎 极其的威武
正月初五 各商店一开市
一大早就敲锣放爆竹 迎接财神
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 则要在正月初五
为关公供上牲醴 鸣放爆竹 烧金纸膜拜
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门神 门神是中国民间最受信仰
最受欢迎的神祗之一
在民间诸神之中 门神历史之久 流传之广
种类之多是其它的神灵所不及的
最初的门神 是两个用桃木雕成的神像
这是传说中会捉鬼喂虎的神荼和郁垒的化身
二千多年来 门神的形象多变
继最初的神荼 郁垒之后
又出现了专门吃鬼斩鬼的门神钟馗
以后又陆续把著名的魏唐武将秦琼
尉迟恭等人当作门神来祭拜
经历代变迁 门神已成为多功能的保护神
具有驱邪魔 卫家宅 保平安 助功利
降吉祥等功能 成为最受欢迎的民间俗神之一
历久不衰 至今仍盛
最后一部分民间信仰 就是人神
中国民间不但信仰神 也相信鬼
民间之所以相信人死后会变成神或鬼
是因为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
秦汉以前 中国没有天堂地狱的概念
人们对鬼神的去向也不十分清楚
只是模糊地认为神住在天上
鬼游荡在世间 或入黄泉
所以 中国民间不仅重视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
祭祀黄帝 炎帝
还要为许多为百姓做好事的地方官立祠祭祀
让他们死后灵魂有个好的归宿
但这种祭祀还算不上俗神崇拜
将英雄作为神来祭拜的 在中国民间并不多
主要是对岳飞和关羽的祭拜
对岳飞的神化是自南宋就开始的
现在杭州西湖边上的岳王庙
就是南宋嘉定年间修建的
不过中国民间信仰中最普遍的人神当属关羽
关羽 字云长 是三国蜀汉的大将
东汉的末年 关羽跟从刘备起兵
并与刘备和张飞在桃园进行了三结义
有一次刘备被曹操打败 关羽被俘
虽颇受曹操厚待 并封为汉寿亭侯
但关羽依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最后返回刘备驻地
关羽以其"忠" "义"的操行为 为后人所景仰
并加以神化 尊之为"关公" 或者是"关帝"
旧时候 中国几乎村村都有关帝庙
在日本 在南洋也有关帝庙
明清时期仅北京城内的关帝庙
就多达100多座
直到今天 在华北的不少地区的广大农村当中
直到今天 在华北的不少地区的广大农村当中
仍然能够找到"关帝庙"
前面说过 关羽也被一些商家信奉为财神爷
自古以来 名臣大将被祭奉为神的
以关羽最为显赫
上至帝王 下至妇孺 无不敬畏
关羽最早被神化是在隋朝
在关羽的家乡解县在隋朝开皇年间
就建了关帝庙
以后道教 朝廷 民间都参与了
神化关羽的过程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 关羽被封为"帝"
后来又被敕封为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成为儒教 佛教 道教三教共尊的帝君大神
清顺治九年 关羽又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由于朝廷也崇拜关羽
因此 关帝庙香火之盛 罕有其比
每年五月十三日和九月十三日
各地定期举行民间的赛会
准备仪仗 旌旗 铠甲 大刀 赤兔马
扮演成关羽的形象
人神的第二位 当属黄大仙
香港的黄大仙庙会香火鼎盛
每年农历初一 十五都有善男信女前来祭拜
春节期间 进香者更加的潮涌 络绎不绝
那么 黄大仙究竟是何人
他又是怎样成为"仙"的呢
黄大仙生于东晋时期 公元328年
原名黄初平 是浙江省金华人
他自幼家贫 八岁开始牧羊
相传他十五岁那年
在外出牧羊的途中被一位仙翁带至了
赤松山金华洞的石窟中修炼
自此超凡脱俗 潜心修道 钻研丹药
四十年不食人间烟火
终于悟出了玄机 修得法道
黄初平离家出走之后
他的哥哥黄初起为了寻找弟弟
到处打听他的下落
后来遇到一位道士 道士告诉他说
"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 不知是否是初平 "
黄初起就来到了金华山
在金华洞找到了容颜未改的黄初平
黄初起这才知道弟弟已得道成仙
于是要求跟着他学道
从此他也不食人间烟火 仅服食松籽茯苓
久而久之 兄弟俩都成了神仙
称为二皇君 或二仙
黄大仙擅长炼丹和医术
得道之后在民间惩恶除奸 劝善扬善 赠医施药
有求必应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有求必应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后人为纪念大仙的"普济劝善 有求必应"
在黄大仙羽化之地——金华北山
"洞天福地”的“双龙洞"左侧建立起了金华观
这就是最早的黄大仙庙
现在 黄大仙庙分布在世界各地 香港 南洋
美国 以及大陆的广州和南海西樵都有
同学们 以上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
古代先民在民间对各种神灵的信仰
实际上民间信仰自从人类文明开化以来
即已普遍地发生在各个民族之间
我们古代的先民之所以信仰
前面介绍的这些神明
主要是为了疏解心中的困扰 家庭和社会的纠纷
以及自然灾害带来的折磨
古代人在一时间无法以自己的体能 智力
解决问题的情况下
唯有诉助于神明的指引
以期获得援助 救济和保佑
因此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古老的信仰
它对社会的影响之深 涉及的领域之广
对人们的心理的影响之大
都有其必然性的社会渊源
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现象
其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今后 我们要从民族文化发展的整体性
来把握民间信仰的历史价值
同学们 关于民俗信仰的知识
我们就介绍到这里
谢谢大家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