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四章 张驰有度的生活节律——岁时节日民俗 >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在线视频

下一节:课程讨论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本次课我们来介绍元宵节的

节日习俗与文化传承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传承了2000多年的元宵节

被人们视为春节后的一次全民狂欢

在传统中国人眼里

过完元宵才算过完春节

人们才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活

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

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元宵节热闹 红火

娱乐色彩浓烈的特点

使得它成为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传统节日之一

传统节日之一

2008年

元宵节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大约起源于汉代

至今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

对于元宵节的起源

自古便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汉文帝为了纪念周勃

陈平等在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

于是把这一日定为元宵节

第二种说法是汉代祭祀“太一”星神

第三种说法是元宵节来源于道教的

“三元说”

道教将自然界分为天界 地界 水界

即上 中 下三元

分别由天官 地官 水官主管

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正月十五人间要杀牲畜以祭拜天官求福

所以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第四种说法是:元宵节燃灯的风俗

起源于东汉明帝倡导佛教

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做佛之威神

每逢佛教盛会都要举行燃灯法会

汉明帝时下令在正月十五日这一天

全国上下一律张灯

以表示对佛主的虔诚与敬意

从此

元宵节张灯便蔚然成风了

以上说法

第一种说法无信可证

第二 三 四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一个节日不可能一下子就形成

它必然会综合许多的民俗因素

元宵节就是以上这多种文化和习俗

复合而成的

2.元宵节的民俗活动

元宵节是所有传统民俗节日中

唯一以“闹”为核心内容的

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

唐宋诗人笔下的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地京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都是反映这种全民狂欢场景的

元宵节的节俗活动

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扩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观灯

元宵节从隋唐时期开始出现规模盛大的典礼

在唐玄宗时

把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正式定为国家假日

官署停止办公而观灯

皇宫里 街道上处处挂灯

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 灯楼和灯树

唐代的长安城实行宵禁

夜晚禁鼓敲响就禁止出行

但唯独在元宵节

皇帝特许开禁三天

以方便百姓赏灯

称为“放夜”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

赏灯活动更加热闹

要举行五天

灯的样式也更加丰富

明代自朱元璋登基以后

便规定自初八点灯

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

要连续赏灯十天

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缩短为五天

但规模很大 盛况空前

除燃灯之外

还放烟花助兴

时至今日

赏花灯仍然是元宵节一项重要活动

正月十五这一天

各地庙会公园都纷纷推出赏花灯的活动

届时天上繁星万点 地上火树银花

人间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2)猜灯谜

猜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

出现在宋代

开始时是把谜语写在纸条上

贴在彩灯上供人猜

猜对者扯下纸条领取赠品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趣味

雅俗共赏

是游艺活动与赏灯结合的一种形式

所以在流传过程中

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3)女子出游

传统社会未婚女子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

但是在元宵节

年轻女子可以出门赏灯

结伴出来游玩

元宵节观灯期间

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之机

也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所以元宵节又有中国“情人节”之称

在某些地方

妇女还有在元宵节“走百病”的习俗

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

妇女们结伴而行

或走墙边或走桥或走郊外

或走墙边或走桥或走郊外

目的是祛病除灾

(4)吃元宵

过元宵节时

各地有吃元宵的习俗

起初元宵称为“汤圆”

后因一般只在元宵节吃

便直接称之为元宵了

现在南方依然称为汤圆

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

取团圆之意

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

和睦幸福

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

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5)民俗表演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

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舞龙灯 耍狮子

踩高跷 跑旱船 扭秧歌

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使元宵节的热闹气氛达到了高潮

元宵节

这个中国古老的节日

有其顽强的生命力

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经历千百年沧桑却历久弥新

至今仍受到普遍欢迎

它为什么会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呢?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元宵节的文化传承

来寻找答案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盛世时

人们借元宵节庆祝狂欢

为亲友祝福

战乱时 人们借元宵节祈祷平安

为逝者哀

时至当代

元宵节的意义与价值

仍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首先

元宵节

是人们与家人

亲戚及朋友团圆和享受亲情

友情的日子

友情的日子

中国人自古就十分重视家庭 家族的团圆

凡事都希望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所以中国文化中自古

就有一种对圆的崇敬之情

团团圆圆

和和美美

这是中国人对生活最诗意 最美好的祝愿

因此

许多中国传统节日中都蕴涵着人们对家庭

家族团圆的祝福与渴望

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它是春节的继续和高潮

元宵佳节

天上照明月

碗里盛汤圆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美好节日

感受温暖亲情

这何尝不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其次

元宵节也是与邻里

甚至素不相识的人们同欢的日子

是人们寄予诗意

美好生活理想和追求的日子

狂欢就是纵情欢乐

元宵节被视为中国古代的狂欢节

元宵节的狂欢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秩序

制度规范的一系列颠覆和突破

来实现的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是传统社会基本的生活时间规范

但元宵节期间这个规范被打破了

政府对宵禁的取消也在空间上

给了人们过节的自由

在古代十分强调城乡之隔

男女之防 贵贱之等 雅俗之别

强调节俭

反对铺张奢华

然而这一切在元宵节期间也被打破了

在这一天女子过节都能结伴出来游玩

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

元宵节在时间 空间 生活内容

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的一系列突破

使身处其中的人们

获得了巨大而难得的自由

时至今日

元宵节仍是平日含蓄的

中华民族的狂欢夜

当夜幕降临

大街小巷都会挂起漂亮的灯盏

燃起五彩缤纷的焰火

在这样浓郁的节日氛围中

人们满怀喜悦

纷纷走出家门

走上街头

这样

不管是平时的邻里

还是彼此素不相识的人

都可能在这一令人炫目的节日里

相聚在一起

共同享受节日带来的欢乐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今天

元宵节在内容和形式上

都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赋予它新的特点和意义

而正是这种意义不断地衍生

才使我们能更好地

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好的

本次课就到这里

同学们再见!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群体行为取向的传承——民俗概述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二章 生命的旅程——人生仪礼民俗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2.4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2.5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第三章 物质财富的创造与消费——生产民俗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四章 张驰有度的生活节律——岁时节日民俗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五章 五味俱全的生活——饮食民俗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六章 华美背后的文化意蕴——服饰民俗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七章 多姿多彩的家园——居住建筑民俗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八章 路途中的平安祈愿——交通民俗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九章 注入生活的快乐元素——游艺民俗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十章 敬天地,泣鬼神——中国民间信仰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