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二章 生命的旅程——人生仪礼民俗 >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同学们大家好
本节课我们来了解“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人生仪礼民俗承载着
一个民族或者群体
对 人生 社会 自然的认识与看法
发挥着以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培育个体
传承文化 延续社会的作用
与其他民俗相比
人生仪礼民俗具有个体性
与社会性混融难分的本质特征
人生仪礼民俗是关于民俗主体的民俗
具有明确的个体指向性
是以具体的人为中心的民俗事象
诞生礼 成年礼 婚礼 葬礼
以及祝寿仪式 生日庆祝等民俗活动
都是为具体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举行的
在人生仪礼民俗活动中
个体的确定性 恒定性 不可替代性
是其他民俗活动无法比拟的
然而人生仪礼民俗又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
还具有群体性和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其社会性
在人类社会中
任何一个人出生之日都面临着现成的
带有规范性的 负载习俗惯制的
既定的 秩序
使群体成员习以为常的世界
每个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之中
其言行举止都要受到社会的制约
因此任何民俗事象都不是个人的行为
而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
当一个婴儿降生在既存的社会时
周围已充满了等待他去学会的规则 风俗 意义等
任何人的一生都要经历自然成长过程
和社会化过程
这两个过程形影相随相伴而行
人生仪礼则是将个体生命
加以社会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标志
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是人生仪礼民俗的天然属性
此外 人生仪礼民俗既具有客观性
又具有主观性
而且客观性与主观性不可分割
对于每个人来说
年龄 性别都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是人无法改变的生理属性
出生 成长 死亡等都是客观的
单向发展的 一次性的 不可重复的
因而人生仪礼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通常情况下
诞生礼不可能晚于成年礼 婚礼 葬礼
葬礼也不可能早于其他人生仪礼
生日礼可以年年举行
看似可以重复
但是每年的年龄是不同的
而且是客观的不可更改的
因而仍然是不可重复的 单向的
同时 人生仪礼民俗不仅取决于生理的发育
还取决于社会的认可
虽然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 客观的生理属性
但是何时举行人生仪礼
人生仪礼的仪节等等
则与人们的主观认识相关
每一个人之所以经历人生仪礼
决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年龄和生理变化
而且是在他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上
生育 家庭 宗族等社会制度
对他的地位的规定和角色认可
也是一定文化规范对他进行人格塑造的要求
在这方面成年礼尤为显著
只有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才可进行的成年礼
除了自然年龄这一评判标准外
社会的需要 群体公认的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也就是说
到哪个年龄阶段通过什么样的仪节
才有资格进入群体
踏入社会与人类社会
不同群体主观方面的认识相关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习俗
各地区 各民族的成年仪礼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另外 各式各样的丧葬仪礼既表达了
死者亲属对死者的真诚怀念
也反映了人们的主观认识
包含着人们的复杂情感
在传统观念和习俗中
死亡不被认为是生命的终结
而被认为是灵魂与肉体的分离
人死后还可以“转世”
葬礼反映了灵魂不灭
祖先可以荫庇后人等观念
人生仪礼中体现了在不同社会
和民俗文化类型中的生命周期观和生命价值观
因此 人生仪礼民俗还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反映了人们对人类自身
人类自身与外在世界关系的看法与认识
人生仪礼民俗的第三个特征是
象征性与现实性混杂
人从出生到死亡
生活于一定的社会之中
作为社会的一员
为他(她)所举行的种种人生仪礼
不仅具有象征意义
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人生仪礼中各种不同的仪礼标志着不同的含义
也体现出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追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而家庭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
诞生仪礼不仅象征性地表示
婴儿脱离母体进入社会
而且在现实生活方面
婴儿的降生关系到血缘的延续
成年仪礼象征着年轻人
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
各地区 各民族成年仪礼的仪式不同
内涵相同
冠礼 笄礼 穿裤 穿裙等仪式
都具有象征个体“成年”的意义
象征着个体有能力进入社会
为群体做贡献
承担社会责任
但是个体是否真正在心理方面
成熟到足以承担社会责任
在能力方面是否达到能够承担社会责任
则不是一次仪式就可以确定的
在这个意义上
举行成年礼也仅具有象征意义
象征性地表示年轻人结束孩提时期而长大成人
同时
成年仪礼也具有比较明显的现实意义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成年礼通过一些仪式 方法或手段使年轻人得到身心的磨炼
促使他们尽快在心理方面成熟
在能力方面增强
从而具有迎接未来生活的能力
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婚姻与人类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相关
在维系人类自身繁衍
和社会延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结婚仪礼表示一对青年男女结成眷属
建立了新的家庭
虽然各民族婚嫁有差异
但是在婚礼上的一些仪式 活动
表明了人们对新人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期望与要求
比如在蒙古族传统婚礼仪式上
族中的长者要带领大家唱史诗
宣传社会生活习惯和法规
教授新人生产经验 家庭生活知识等等
而且婚礼表示一对青年男女
所建立的婚姻关系
家庭关系得社会的认可
将会受到法律与习俗的保护
这些情况都反映了婚姻仪礼中
象征性与现实性的混杂
在传统观念与风俗中
丧葬仪礼象征着个体脱离现实社会
踏入新的旅程
也混杂着象征性与现实性
人生仪礼民俗的第四个特征表现为
个体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密切交织
在人生仪礼民俗活动中
人们为之举行仪礼的个体理应是
人生仪礼民俗活动的中心人物
然而其主动性受到了很多限制
例如 诞生礼 葬礼的规模形式等
都是作为中心人物的个体无法决定的
在诞生礼中
初生婴儿几乎不参与活动
基本上是由大人办理一切
在葬礼中 个体则完完全全是被动的
而整个仪式过程的参与者
都清楚地知道是为谁而举行的这项活动
相对而言
在成年礼和婚礼中
作为人生仪礼民俗活动中心人物的个体
其主动性要比诞生礼 葬礼强得多
但是也受到很多限制
个体要按照传统的仪式习俗
按照传统习俗惯制进行活动
或者尽力达到传统习俗 仪式的要求
通常成年礼的强制性和严格规范
比其他人生仪礼表现得更为突出
比如中国云南省基诺族男子成年礼
在仪礼活动中人们对该男子
实施突然袭击式的捕捉
然后将其拥入群情鼎沸的会场
强迫其就范
其他民族的成年礼也往往要求为之举行仪礼的个体
经过各样艰难的考验
才能享有社会权利或地位
才能被接纳到群体中来
成为群体的正式成员
可见 在人生仪礼民俗中
作为中心人物的个体的被动性是非常明显的
综上可见
人生仪礼民俗承载着一个民族
或者一个群体对人生
对社会 对自然的看法与理解
体现出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规范
发挥着以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培育个体
传承文化 延续社会的作用
好的 本次课就到这里
同学们再见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