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九章 注入生活的快乐元素——游艺民俗 >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再者 民间工艺类
民间工艺是各种民间工艺品制作
传承的艺术形式 是大众的 生活的 民俗的艺术
也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
民间工艺的形式多样
本部分就其中的一些工艺形式予以介绍
第一类 陶瓷器皿
陶器是“火为精灵土为胎”的产物
火既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
也改变了泥土的内在性质
使松软的泥土变为坚硬的陶土
陶瓷器皿是人们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物品
各种餐具 酒具 茶具 以及花瓶 花盆等
都以陶瓷制品居多
我国的陶瓷技术历史悠久 人们称中国为
“陶瓷之国” 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时代
先民便会烧制精美的彩陶和黑陶器物
商 周奴隶制时代已经有了原始瓷器
到了汉代 我国的制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从魏 晋 南北朝直到唐 宋 元 明 清各代
我国的制瓷技术快速发展
南北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窑区
宋代除了定窑 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等官窑外
还有很多民窑 如磁州窑 耀州窑 吉州窑 龙泉窑等
都出产了很多精美的瓷器
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器更是代表性产品
青花瓷先在瓷坯上用钴料描绘纹饰
再加上无色透明釉料 然后高温一次烧制而成
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
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蓝白相映 怡然成趣 晶莹明快 永不褪色
第二类 民间美术品
民间美术品大量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用品
民间艺人制作它们
主要是为了满足民众的物质需要
同时 他们采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
进行美化和加工 以表达民众的精神愿望
把美术品按造型可以分为
平面造型 立体造型和综合造型
首先 平面造型 如剪纸 刺绣 织锦
印染花布 木刻版画等
剪纸 剪纸又称刻纸
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
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以纸为加工对象 以剪刀或刻刀
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 历史也很悠久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
“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
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多种吉祥物
来表达理想与追求
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
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
鹤称为“候鸟” 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
鹿与禄同音 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
因此鹿与鹤在一起有福禄长寿之意
表达人们对生命的渴望
刺绣 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
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尚书》记载 远在四千多年前的
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 两汉的绣品
水平都很高 唐 宋时期 刺绣施针匀细 色彩丰富
盛行用刺绣作书画 饰件等
中国刺绣的特色和艺术价值
直接体现在四大名绣上
苏绣 以针脚细密 色彩淡雅 绣品精细而著名
具有平 光 齐 匀 和 细 密等特点
题材以小动物为主
如《猫戏图》 《风穿花》 《鱼虾图》等
近年来出现的双面绣 两面有同有异
引人入胜 刺绣技艺高超 是刺绣中的精品
湘绣 以写实居多 色彩明快 以中国画为底
衬上相应的云雾山水 亭台楼阁 飞禽走兽
风格豪放 常绣虎 绣狮等
以独特的针法绣出的动物毛丝根根有力
人称湘绣
“绣花能生香 绣鸟能闻声
绣虎能奔跑 绣人能传神”
蜀绣 构图简练 大都采用方格
花条等传统的民族图案 富有装饰性
蜀绣色彩丰富鲜艳 针法严谨 虚实相宜
立体感强 平整光滑
所绣对象有花蝶 鲤鱼 熊猫等
粤绣 采用金银线盘金刺绣 绣线平整光亮
构图布局紧密 装饰性强 富有立体感
绣面富丽堂皇 璀璨夺目 多用于戏装
婚礼服装等 荔枝和孔雀是粤绣的传统题材
织锦 织绣是用棉 麻 毛等纺织材料织造
编织或绣制的工艺 以丝织品和织绣为主
丝织品以四大名锦为主
云锦 产生于江苏南京 用料考究 织工精细
图案色彩典雅富丽 宛若天上的云彩般美丽
故称云锦 云锦的设计主题思想是
“权 福 禄 寿 喜 财”
蜀锦 是四川成都一代所产特色锦的通称
蜀锦织造手法传统 质地坚硬 五彩缤纷
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 取材有
神话 历史人物 山水 花鸟禽兽等
宋锦 产地以苏州为主
是在唐代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
壮锦 产地以广西为主 以棉麻为主料
色彩对比强烈 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
多用红 绿 黄三色
印染花布 蓝印花布是传统的手工印染制品
又称靛蓝花布 俗称“药斑布” “浇花布”
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
蓝印花布的图案取材于
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或戏剧人物
但更多的是由动植物和花鸟组合而成的
吉祥纹样 以此抒发民间百姓憧憬美好未来的
理想和信念
以前 女儿出嫁时一定要带上
母亲早已准备好的一条用靛蓝花布
做成的饭单 以显示女儿嫁到男家后
“上得厅堂 下得厨房”的治理家政的能力
木板刻画 是以“版”为媒介来制作的
一种绘画艺术 民间木刻版画品种丰富
除供欣赏的年画外 还有门神
祭祀用的神像 纸马 书籍插画等
其次 立体造型 如泥塑 石雕 面塑 竹木雕等
泥塑又称“彩塑”
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
泥塑的基本用料为泥土
一般选用带有些粘性又细腻的土
经过捶打 摔 揉
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 纸或蜂蜜
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
制子儿 翻模 脱胎和着色
北方有天津“泥人张” 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
石雕 指用各种可雕 可刻的石头
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 可触的艺术形象
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 大理石 青石 砂石等
石雕雕刻设计手法多种多样
可以分为浮雕 圆雕 沉雕 影雕 镂雕 透雕
面塑 俗称面花 礼馍 花糕 捏面人
是源于山东 山西 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
以面粉为主料 调成不同色彩
用手和简单的工具 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
在手中经过捏 搓 揉 掀
用小竹刀灵巧地点 切 刻 划 塑成身 手 头面
再披上发饰和衣裳 顷刻之间
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竹木雕 属于雕刻艺术
用竹根和木头雕成人物及动植物形象
或雕刻文字 图画等
最后 综合造型 如皮影 风筝 灯彩等
皮影的艺术创意吸取了中国汉代帛画
画像石 画像砖和唐宋时期寺院壁画的
手法与风格
人们喜欢观赏皮影戏
殊不知皮影的制作是极为复杂的
就像我手中的这个皮影
从选皮到影人成形 上戏有许多工艺技巧
传统的制作工序可分为选皮 制皮 潮皮 过稿
雕刻 敷彩 发汗熨平 缀结装订八个基本步骤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早在2000多年前
风筝已在中国出现
据史书记载 春秋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鲁班
因看到鹞鹰在天空盘旋飞翔而受到启发
曾“削竹为鹞 成而飞之 三日不下”
中国城乡各地几乎都会扎制风筝
北京 天津和潍坊被称为“中国风筝三大产地”
这三个地方扎制的风筝 自成一派 各具特色
我手里拿的是潍坊的风筝纪念品
潍坊风筝集扎 画 糊等工艺为一体
把木版年画的工艺移植到风筝上去
造型优美 扎制巧妙 色彩鲜明 起飞平稳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地方色彩
灯彩 又叫“花灯” 是起源于中国的
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品
它与流传中国民间的元宵赏灯习俗密切相连
灯彩艺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是融艺术 文化 审美于一体的艺术
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这种艺术又随着时代的发展
而添加了新的元素 使灯彩更具盎然生机
民间工艺类的第三类为家具
家具是居民建筑室内最主要的陈设
民间家具样式繁多 品种数以万计
大致可以分为坐具 如条凳 春凳 墩 圈椅等
承具 如炕桌 条桌 香几 茶几等
卧具 如床 塌 睡篮等
架具 如巾架 盆架 衣架 灯架等
屏具 如挂屏 围屏 座屏等
庋具 如衣箱 坐柜 书格等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