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六章 华美背后的文化意蕴——服饰民俗 >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在线视频

下一节:课程讨论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本次课我们来介绍

近现代时期的服饰民俗

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

封建君主专制

中国古代社会的

衣冠等级制度时过境迁

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

传统的袍 衫 袄 裤 裙

越来越多地受到

西方服饰的渗透与影响

开始并被许多新品种 新款式取代

中华服饰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

首先我们来了解这一时期

男性服饰的发展演变

民国初年

男子服饰的演变首先是“剪辫子革命”

1912年 民国政府颁行《剪辫通令》

随后参照西洋诸国服饰制度

发布《服制条例》

这一时期

着装上出现了西装革履

与长袍马褂并行的局面

与传统的中式服装相比

西式男装样式简单

配饰固定 适用性强

当时无论身着西装还是中式服装

都可以佩戴西式礼帽或鸭舌帽

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

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感到西装式样繁琐 穿着不便

而中国传统的衣衫又不能充分表现

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于是他以当时日本流行的

学生制服为基样

请裁缝设计制作了一套

中西合璧的新款服装

这套服装因孙中山率先穿用

而被称为中山装

由于孙中山的提倡

也由于其简便实用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

将中山装定为礼服

修改中山装造型

并赋予了新的含义

其一

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

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其二

衣服口袋倒山形的笔架盖

代表以文治国

其三

衣服四个口袋代表礼 仪 廉 耻

其四

门襟五粒纽扣代表行政 立法

司法 考试 监察五权分立

其五

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

分别代表民主 民权 民生的三民主义

及平等 自由 博爱的共和理念

其六

后背不破缝

表示国家和平统一大义

中山装及由其衍生的服装款式

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

都是中国成年男子的主要服装

由此

城镇男子服装形成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三分天下的局面

政界人士和各行各业的上层人士

多穿着西装和中山装

经商人士一般穿丝绸长袍 马褂

教师和大学生通常穿

阴丹士林布长袍 西式裤子 中式布鞋

传统男子的装扮依然是

传统的上衣下裤

对襟小褂

头戴毡帽或斗笠

脚穿自家缝制的布鞋

那么这一时期女性服饰又呈现出

怎样的发展变化呢

辛亥革命之后

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西学东渐

社会开始对女性的各种礼节有所松懈

女性服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开始意识到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

普通妇女多穿袄裙套装

上衣有衫 袄 背心

样式有对襟 琵琶襟 一字襟 大襟

直襟 斜襟等变化

领 袖 襟 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

衣摆有方有圆

宽瘦长短的变化也比较多

民国初年

文明新装在女学生中流行起来

蓝色短袄黑色中长裙

成为民国时期的风尚

20世纪20年代起

原本是满族服饰的旗袍

开始广受妇女喜爱

逐渐成为时装

受西式服装强调形体审美观的影响

传统女装逐渐趋于合体

旗袍由原来宽大直身的样式

演化成窄袖收腰的款型

开始突出女性的曲线美

从20世纪20年代到四十年代末

中国旗袍风行了二十多年

款式几经变化

如领子的高矮 袖子的短长

开衩的高低

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

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以来

束胸驼背的旧貌

让女性体态与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

促进了女性解放

服饰是一种记忆

也是一种语言 一种文化

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

记录着社会政治

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纵观服饰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大致演变

我们可以看出

服饰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变化休戚相关

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

由于物质生产的匮乏

文化不够发达

服饰功能强调以“用”为主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完善

服饰也越来越成为一种

国家和社会意识的载体

因此服饰的伦理功能得到强化

随着封建社会发展达到鼎盛

如唐朝

思想的开放

物质的丰裕使服饰开始重视审美功能

安史之乱后

整个封建王朝开始走下坡路

与之相适应的是服饰也开始

呈现出一片暮相

唐代服饰体现出来的生命力

和欣欣向荣的气象

被宋代以后的保守

拘谨和对人性的压抑所代替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封建王朝的结束

在清朝封建思想控制的主要区域内

20世纪以前仍旧恪守

清朝传统服饰的束缚

20世纪后

辛亥革命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封建王朝不复存在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革

打破了等级阶级的束缚

中国的东部地区开始了

服饰的普遍转型

并向内陆地区进行延伸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

服饰着装不再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区别

走向一视同仁 无绝对尊卑的同一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

与孙中山先生建立的民主制度有关

其二

中国近代服饰的转变

集中体现于女性着装上

中国的女性开始摆脱三从四德

不露肌肤的保守主义着装

走向西化

突破了中国几千年以来

对女性的服饰束缚

其三

服饰的流行主义思潮出现

中国的服饰不再讲究千篇一律

不再讲究严格规定的

所谓“合礼”性

开始拥有推陈出新的变化与思想

由此可以看出

服饰这一层薄薄之布

承载的不仅仅是一具血肉之躯

它还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识

如今

旗袍 唐装等中国元素

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偏爱

2001年的上海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上

各国领导人身着唐装亮相

让唐装成为当年时尚的关键词

传统与时尚结合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

奥运颁奖礼服“青花瓷”旗袍

更是惊艳全场

古代与现代的交织

深刻反映了中国服饰发生的巨大变化

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

是一个历史悠久 积淀丰富

绚丽多彩的宝库

它独树一帜

自成体系

以独特的魅力享誉世界

好的

本次课就到这里

同学们再见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群体行为取向的传承——民俗概述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二章 生命的旅程——人生仪礼民俗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2.4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2.5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第三章 物质财富的创造与消费——生产民俗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四章 张驰有度的生活节律——岁时节日民俗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五章 五味俱全的生活——饮食民俗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六章 华美背后的文化意蕴——服饰民俗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七章 多姿多彩的家园——居住建筑民俗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八章 路途中的平安祈愿——交通民俗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九章 注入生活的快乐元素——游艺民俗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十章 敬天地,泣鬼神——中国民间信仰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