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六章 华美背后的文化意蕴——服饰民俗 >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在线视频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下一节:课程讨论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本次课我们来学习了解

宋元时期的服饰民俗

唐末五代由于社会剧烈动荡

导致世风日下

伦常大坏的现实

逐渐产生了新的儒学流派 程朱理学

它集合儒释道三教精髓之大成

最终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官方哲学

程朱理学“重实际 讲实用 务实效”

从伦理纲常和道德思想上

去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

服饰装扮作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侧面反映

也直接受到影响

士庶服装集中体现了自然质朴的特点

就连当时的宫廷服装也不例外

宋朝历代皇帝均颁布过诏令

要求服饰不应崇尚奢华

伴随“程朱理学”逐渐形成的

服饰审美观念

成为评价一个人道德礼仪上的标准

因此

宋元与隋唐相比

服饰款式少有创新

而且色彩单调

向质朴 洁净 自然的方向倾斜

这一时期的服饰民俗发展呈现出

不同的特点

1.等级化的宋代服饰

宋代服饰总体上趋于保守 谨严

公服中袍衫为主要衣式

袍长过膝 腰束革带

北宋对各级官员的服色做出严格的规定

如三品以上穿紫色

五品以上穿朱色

七品以上穿绿色

九品以上穿青色

宋初

装饰不用珠玉

服饰崇尚节俭

宋初的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二色

到宋徽宗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和统治阶级生活逐渐奢靡

服饰的服制

颜色等也不再恪守一律了

幞头

是宋代官员常服的首服

宋代幞头和唐代幞头相比有所创新

最明显的变化是幞头的两脚

已由唐代的软脚发展为各式硬脚

且以直脚居多

宋代对士 农 工 商的服饰

限制极为严格

文人雅士以深衣作为礼服

在冠礼 婚礼 祭祀 宴居时穿着

衫也是文人学士的常服

其中以襕衫 帽衫为典型

襕衫始于唐代

宋代继续流行

襕衫形制为白色细布

下有一道横襕

既是官员公服

文人儒生也多有穿着

帽衫是宋代士大夫交际常服

一般是头戴乌纱帽

身着皂罗衫

束角带 登革靴

劳动人民的衣着变得更短

原因是生产虽有发展

生活却益加贫苦

宋代农民和渔夫因而

开始被称作“短衣汉子”

宋代商业兴盛

工商各行各业都有特定服饰

俗称“百工百衣”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展现了北宋京城汴河两岸

清明时节各阶层居民生活的情景

从服饰上不仅可以看出等级差别

还可以看出所从事的行业性

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风尚

宋代帝王屡次颁令

限制士人庶民的服色花样

实际上是要求庶民的服饰形制

越简单越好

色彩越单调越好

因此

宋代民服日趋单调

和朝廷的禁令密切相关

从宋代到封建统治结束的整个过程里

女服社会地位的转变

与服饰风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宋代是中国妇女史的一个转折点

其服饰也明显地带有变化

唐代女子以脸圆体丰为美

衣着随意潇洒

出门可以穿男装

骑骏马

宋时的妇女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甚于以往各代

较之唐代要封闭得多

当时女子以瘦小

弱不禁风为美

所以宋代女装一改唐风

讲求瘦长

以显露身材苗条

宋代女装最具时代特色

和代表性的是 背子

宋代襦裙的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

裙子有六幅 八幅 十二幅的形式

共同的特征是折裥很多

裙子上的纹饰更是丰富多彩

色彩艳丽的石榴裙最负盛名

身上的装饰并不复杂

除披帛以外

只在腰间增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

它的作用

主要是为了压住裙幅

使其在走路或活动时不会随风飘舞

而影响端庄

史书所称的“玉环绶”

就是这种装饰

袄也是宋代女子的日常服式

与襦相似

一般比襦长

内加棉絮或衬以里子

秋冬穿着

衫以夏季穿着为主

单层 无袖头

长度不一致

材质一般为纱罗

此外

北宋中后期出现了女子缠足的习俗

俗称“裹小脚”

到南宋已广为盛行

如宋人《杂剧人物图》中

女演员脚穿弯头鞋

表明了宋代女子的缠足习俗

缠足是封建社会畸形审美观的体现

是封建社会对广大妇女的歧视与压迫

从侧面反应出了女性地位的低下

是封建陋俗

2.多样化的元代服饰

元朝地域辽阔

种族混杂

有各种文化交相辉映

既有农耕文化

也有草原文化

既有中土文化

又有西亚伊斯兰文化

欧洲基督教文化

这就造成了元朝服饰的多样化

元代服装

以长袍为主

其中辫线袍是最为流行的袍服

辫线袍产生于金代

大规模使用则在元代

其形制保留了便于骑射

利于保暖的窄袖束腰

上紧下松

上衣下裳连属的袍裙式民族特色

在腰部以辫线制成的宽阔围腰

有的还钉有钮扣

俗称“辫线袄”

这种服饰一直沿袭到明代

不仅没有随着大规模的服制变易

而被淘汰

反而成了上层官吏的装束

连皇帝 大臣都普遍穿着

比甲也是元代男子常服

比甲是无袖 无领

对襟两侧开叉

及至膝下的马甲

其样式通常较后来的马甲要长

蒙古族男子

还戴一种用藤篾做的“瓦楞帽”

有方圆两种样式

以区别等级

蒙古官员多戴四方瓦楞帽

顶中装饰有珠宝

河南金墓出土的陶俑

逼真的刻画了戴瓦楞帽

穿辫线袄的男子形象

宋元时期的服饰总体上不及隋唐的丰美华丽

但是它可谓是

中国封建服饰文化由“错彩镂金”

转向以“初发芙蓉”为美的分水岭

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

以程朱理学为核心思想的

服饰审美文化观和服饰美学思想观

对依赖服饰制度和服饰审美准制

来维持封建统治和伦理纲常的

后世封建统治阶级

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好的

本次课就到这里

同学们再见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群体行为取向的传承——民俗概述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二章 生命的旅程——人生仪礼民俗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2.4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2.5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第三章 物质财富的创造与消费——生产民俗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四章 张驰有度的生活节律——岁时节日民俗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五章 五味俱全的生活——饮食民俗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六章 华美背后的文化意蕴——服饰民俗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七章 多姿多彩的家园——居住建筑民俗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八章 路途中的平安祈愿——交通民俗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九章 注入生活的快乐元素——游艺民俗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十章 敬天地,泣鬼神——中国民间信仰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