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六章 华美背后的文化意蕴——服饰民俗 >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同学们大家好
从今天开始
我们进入第六章华美背后的文化意蕴
服饰民俗
服饰
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要素
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
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
中国素有衣冠古国
礼仪之邦的美誉
5000多年发展历史的服饰文化
构成了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多彩的服饰民俗
渗透在中国人的情感
习俗 审美情趣 道德风尚和社会制度中
不仅成为一种鲜明的民族外在标志
而且积淀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心态
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服饰审美观念
那么
服饰民俗的形成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本次课我们就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服饰民俗属于物质生活民俗
是指服饰的构成以及人们在服饰穿戴
服饰审美等方面的习惯 规范和禁忌
服饰民俗不仅是人类生产力水平的反映
而且是社会现实生活的文化心理活动的体现
服饰由最初的遮身蔽体之需
被不断注入各种生活习俗
宗教信仰 审美情趣 色彩爱好等文化元素
形成了民族意蕴深厚的服饰民俗
因此
服饰民俗是综合性的
是长期发展所形成的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首要的因素是地理环境
气候风土因素
地理环境 气候风土
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每一个民族的产生和每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
无不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服饰的产生和服饰民俗的形成
与人类生活所处的地理
气候等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
不同地带 不同气候产生
不同的服饰及穿戴习惯
例如 热带地区气候炎热
服饰样式相对简单
工艺也不复杂
在寒带地区
漫长的冬季
严寒的气候使厚重的皮 棉衣帽必不可少
衣服换季比较简单
而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为了适应变化明显的季节 气候
人们花很大精力用于服饰文化的创造
按春 夏 秋 冬所分的四季服饰一应俱全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
四季气温变化明显
从而形成了发达的服饰民俗文化
影响服饰民俗的第二个因素是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是服饰繁荣与否的
物质基础或者说是决定性因素
在人类数千年文明演进的过程中
服饰的质料与式样与人们的经济活动
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 在我国东部农业地区
盛产棉 麻 丝等
因此人们的衣料以棉 麻 丝织物为主
苏绣 湘绣 蜀绣等中国名绣都出自丝绸之乡
而北方以游牧 渔猎为生的少数民族
多以兽皮 鱼皮或毛织物为衣料
例如 居住在东北三江平原的赫哲族人民
长期以来以渔猎为生
他们的传统服饰多用各种鱼皮缝制而成
穿上捕鱼可以防水护膝
鱼皮衣 是识别赫哲族唯一的标志
起着族徽的作用
又例如 以狩猎为业的鄂伦春族
不论男女都穿以狍皮制成的长袍
不仅经久耐磨 防寒性能也好
他们还喜欢戴
用完整的狍子头皮鞣制的狍皮帽子
这种帽子不仅保暖
而且在狩猎时
也起到伪装和诱惑猎物的作用
影响服饰民俗的第三个因素是
民族文化因素
服饰不仅是生活必需品
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服饰能折射出各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
同时反映出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母体中
孕育形成的民族审美意识和审美精神
因此各民族的服饰
都打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
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形成了各民族在服饰上不同的审美标准
服饰的样式 花色 工艺
都形成了本民族的惯制
由历史传统和民族差别形成的服饰特点
是服饰民俗最鲜明的标志
其中
不同民族对于服饰色彩观念上的差异
集中体现了服饰民俗民族文化差异的反映
例如 很多少数民族都喜欢和推崇白色
认为白色象征着洁净 神秘和美丽
如白族 朝鲜族 回族
等民族对白色服装很是偏爱
朝鲜族更是素有“白衣民族 之称
但是在汉族的服饰民俗中
白色和黑色都被视为凶色
尤其忌讳全身穿戴白色服饰
因为这是服丧时的装扮
影响服饰民俗的第四个因素
是社会生活方式因素
服饰受社会生活需要的制约
不同性别 年龄 婚姻状况 职业 身份的人们
在服饰上也有较大的差别
人们早期的服饰没有男女之别
为上衣下裳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产生
服饰才渐趋多元化
男子为适应户外生产 狩猎 骑马作战的需要
穿裙子很为不便
逐渐被裤子所替代
而女子主要是室内劳动
则保留了穿裙子的习俗
为显示女性体态优美
女子爱穿束腰的服饰
各种饰物也逐渐讲究起来
随着审美观念的增强
服饰与年龄渐趋协调
产生了服饰在年龄上的差异
如东乡族妇女的盖头有绿 黑 白三种颜色
少女和新娘戴绿色盖头
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
而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
此外
从服饰上还可以区分人们的婚姻状况
如藏族特有的帮典
也就是围裙
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
帮典由多种颜色相组合
或艳丽强烈 或素雅娴静
又例如
维吾尔族3岁至15岁的小女孩
头发梳成许多小辫
婚后才拆散
辫成两条大辫子
影响服饰民俗的第五个因素是宗教因素
宗教观念的萌芽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对于早期的原始人类来说
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
拥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征服的神秘力量
与人们对立共存
加之早期人类思维简单 不发达
由此形成了人类生存意识中
早期的宗教意识
宗教观念和图腾文化
对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民族而言
留下深深的原始宗教烙印
这些烙印在服饰上的体现尤为突出
例如 图腾崇拜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苗族流行过蝴蝶图腾崇拜
把 蝴蝶 作为自己的创世始祖
尊称为 蝴蝶妈妈
在苗族服饰的众多纹样中
蝴蝶 剌绣图案是最为典型
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纹样
至今还可以在苗族服饰中见到
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
在苗族服饰中找不到蝴蝶图案纹样
那说明已经不是苗族服饰
布依族妇女的服饰特色
是在头上包裹者尖角往左右延伸的帕子
形似两只水牛角
俗称 牛角帕
因为在布依族的民俗中
牛是圣物
这也与该民族的牛图腾崇拜有关
影响服饰民俗的最后一个因素是 政治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而最能体现上层建筑特殊权力的是服饰
中国古代
等级制度森严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
对服装进行严格的限制
我国早在西周就已形成了完备的冠服制度
对不同身份等级的服饰规定严格
以服饰穿戴区别尊卑等级
以后各朝各代都对衣冠服饰的等级差异
做了明确规定
只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而体现不同的服饰而已
例如
在服饰颜色的尊卑贵贱区别上
在封建社会很长一段时间内
赤黄色是至尊之色
除了皇帝外是任何人都不能随便乱用的
是官服之色
是官服之色
是官服之色
黑色 后来多为小吏之服色
青蓝 多为低品位的服色
常为婢女所用
诸如此类
在中国传统服色上已形成了固定的体制
金黄红紫等艳丽之色
多属于达官贵人 青蓝黑白
则属于平民
以上这六个方面的因素融会在一起
相互影响并发挥作用
在多少世纪中才形了服饰民俗整体
服饰民俗是综合的
服饰民俗是综合的
服饰民俗是综合的
不能从某一项单一要素去考察它的特点
好的
本次课就到这里
同学们再见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