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四章 张驰有度的生活节律——岁时节日民俗 >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在线视频

下一节:课程讨论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

岁时节日民俗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岁时节日民俗的发展与演变

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

社会 政治 经济 战争 科技 文化

等诸多因素都在起作用

首先体现在为神话传说的嵌入

节俗源于古人的原始信仰崇拜

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发展

原始信仰逐渐削弱

对节俗的“所以然”必须重新给予解释

才有可能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存在和发展

汉代是一个历史和传说相当活跃的时代

各种上古神话传说广泛流传

给节俗的重新诠释带来了新的机遇

以七夕节为例:七夕形成于汉代

牛郎 织女只是两颗并无关系的星星

到汉代

牛郎 织女之间开始有了爱情传说

民间也有了

七夕之夜外出看牛郎 织女相会的活动

因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七月七日

因此又产生了汉武帝

“七夕会王母”的神话故事

汉武帝是一个相信神仙方术的皇帝

又有这一神话传说的渲染

“七夕”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到魏晋南北朝

七夕牛郎 织女相会的故事情节日趋完善

民间节俗中又增添了以瓜果祭牛郎 织女

及穿针乞巧等内容

唐宋以后

牛郎 织女传说又添了

喜鹊因架桥而被踏秃了头的情节

民间七夕还出现了乞巧市 乞巧楼 乞巧棚

卖“花瓜”“巧果” 土偶泥人等应节时品

加上丢巧针 种巧芽 穿针乞巧等习俗

热闹非凡

可见

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

对岁时节日民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影响岁时节日民俗的第二个因素是

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

一般而言

岁时节日民俗产生的土壤在民间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

统治者的提倡和对某些民俗活动的参与

能直接推动

这些传统节日民俗的形成 传承和发展

在封建时代的中国

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能影响相当一部分群体的喜好

在客观上对岁时节日民俗的发展

传承有较大的影响

例如

从元宵节的传承过程来看

统治者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元宵节

原本起源于对道教中上官天官的祭祀

汉武帝本人在上元日奉祀太一神的奉祀活动

推动了元宵节的形成

在严格实行宵禁的汉代

唯有正月十五这一天

统治者与民同庆解除宵禁

隋代的两位帝王对待元宵节的态度截然不同

隋文帝下诏禁止元宵节庆祝活动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元宵节的发展

而隋炀帝时期

这位极爱享乐的帝王又重新大力提倡元宵节

并且大肆鼓励元宵节的张灯 游玩活动

使一度受到禁锢的元宵节民间活动得到了复苏

元宵行乐的节俗观念

自此而一发不可收

唐玄宗时期

在社会稳定 国库殷实的背景下

为了庆祝国泰民安

下旨举行盛大的元宵节庆祝活动

正月十四 十五 十六张灯游玩三天

宋代时

城市经济繁荣

帝王在元宵节会亲登御楼宴饮观灯

元宵节更加热闹

张灯游玩的时间增加至十四 十八这五夜

元代时

灯节因为是聚众游乐节日

所以受到政府限制

元宵节节俗又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时期

直到明朝永乐年间

元宵节节俗才得到全面复兴

庆祝时间最长延长到十日

民间根据各地情况

庆祝三夜 五夜 十夜不等

清代时

元宵节张灯的时间又缩至五夜

十五日为正灯

但是规模空前

娱乐活动名目繁多

至今

元宵节也深受人们喜爱

依然在传承和发展

影响岁时节日民俗的第三个因素

是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

历史人物传说

常常是广大民众历史观的一种艺术表现

因为某种契机

融入节日之中

作为节日的一种溯源性解释

并左右节日活动 节俗观念的流变

例如

端午节的来历

有吴越民族图腾祭说

纪念屈原说 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

在端午节产生祭祀屈原 赛龙舟的风俗

显然是受历史传说的影响

其实人们并不追究这种解说的可信性

而只是借助节日风俗活动

寄托自己对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的崇敬之情

反之

节日风俗也因这种历史因素的注入

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而传之久远

又如关于中秋节的来历

在社会的演进过程中

人们赋予了月亮众多传说

有齐国无盐女拜月说

有月中蟾蜍 玉兔捣药 吴刚伐桂 嫦娥奔月说

有朱元璋月饼起义反对元朝统治者说

有唐明皇漫游月宫与霓裳羽衣曲说

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为月宫世界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景象

产生了丰富的节日民俗活动

事实上

中秋节还是源于古人“秋暮夕月”的习俗

影响岁时节日民俗的第四个因素是宗教因素的渗透

在中国

本土宗教道教与印度传入的佛教

在世俗化的过程中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对岁时节日民俗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 俗之间界限并不严格分明

宗教活动世俗化的倾向比较明显

宗教尽量利用民间俗信扩大自己的影响

民间俗众也常把美好的愿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寄托于宗教信仰

民间俗众经常通过

节日活动使俗 圣之间产生联系

这样宗教节日习俗就慢慢渗透到岁时节日民俗之中

就慢慢渗透到岁时节日民俗之中

成为专门的信徒与普通民众共同的节日

例如

道教传统信仰中

以天 地 水为三神

被奉为天官 地官 水官

七月十五是地官诞生之日

民间称为“地官赦罪”

是为“中元”日

道家谓之‘中元节’

设道场普渡孤魂野鬼

信徒则上坟祭奠祖先

佛教则将农历七月十五称为盂兰盆节

相传观音弟子目莲的母亲堕入饿鬼道中

见食物入口

即化为烈火

目莲求救于佛

佛为他说盂兰盆经

让他七月十五做盂兰盆以救母

后来

民 间的佛教寺院

也往往在该日大办水陆道场 诵经法会

以超度亡灵

称为“盂兰盆会”

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民间俗众佛道兼采

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这一天

举行祭祖 祭鬼神等活动

还在江河湖海放河灯 焚法船

普渡孤魂野鬼随着历史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

放灯习俗中的信仰成分日渐淡薄

在今天已逐渐成为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了

影响岁时节日民俗的第五个因素

是各民族节日民俗的融合

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的民族融合

比如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杂居

宋代北方辽金政权管辖区域内

契丹族 女真族与汉人的融合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

清代满族入关后的满 汉融合等

这些不同的民族出于各种原因生活 杂居在一起

他们原有的生活习俗

必然彼此融合并体现在岁时节日民俗上

汉族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

如春节 元宵 清明 端午 中秋等

在古代各民族中普遍流行

而各少数民族的一些节日游艺活动

如山戎的打秋千

契丹 女真的射柳习俗

这些也不断融入到汉族传统节俗当中去

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

好的

本次课就到这里

同学们再见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群体行为取向的传承——民俗概述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二章 生命的旅程——人生仪礼民俗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2.4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2.5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第三章 物质财富的创造与消费——生产民俗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四章 张驰有度的生活节律——岁时节日民俗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五章 五味俱全的生活——饮食民俗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六章 华美背后的文化意蕴——服饰民俗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七章 多姿多彩的家园——居住建筑民俗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八章 路途中的平安祈愿——交通民俗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九章 注入生活的快乐元素——游艺民俗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十章 敬天地,泣鬼神——中国民间信仰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