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六章 华美背后的文化意蕴——服饰民俗 >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在线视频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下一节:课程讨论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本次课我们来介绍明清时期的服饰民俗

明清时期

明代以汉族传统服饰为主

清代则以满族服饰为主

而两代上下层社会的服饰都有明显等级

1.明代恢复传统服制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

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

便制定了以周 汉 唐 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

禁胡服

恢复汉族服饰习俗

以袍衫为主要服饰

朝臣百官的冠帽衣履

也恢复了传统朝服 祭服 公服 常服的设立

明朝服制中绣绘龙饰的袍服

沿承前制为帝王专用

明朝由于皇帝姓朱

于是以朱为正色

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

紫色因此从官服中废除不用

官员以补服为常服

头戴乌纱帽

身穿圆领衫

所谓补服

是指在前胸和后背各补有一块

40到50厘米见方刺绣图案的官服

文官的补子用飞禽

武官用走兽

各分九等

用袍衫颜色和图案的分别来区分官阶品位

明代男子最常见的便服是“道袍”

道袍又称褶子

也叫海青

是大襟 右衽 宽袖 长度过膝的袍衫

尤其以明中后期最为流行

道袍的领口通常缀有白色的护领

既能保护衣领又方便拆换

道袍为日常穿着

既可用作外衣

也可作为衬袍

服色因为禁黄 紫而以青 黑色为主

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

男子的帽子沿袭了唐宋以来的样式

朱元璋又亲自制订两种颁行全国

一种是方桶状黑漆纱帽

称四方平定巾

以此来寓意明政权统治安定

另一种是由六片合成的半球形小帽

称六合一统帽

取意四海升平 天下归一

后者留传下来

俗称瓜皮帽

后来在清朝广为流行

成为男子戴用的便帽

明代女装主要装束仍是背子 衫 袄 襦 裙子

衣服的基本样式

大多仿自唐宋

一般都为右衽

恢复了汉族的习俗

上襦下裙在明代妇女装饰中

仍占有一定比例

上襦为交领 长袖短衣

明代由于妇女盛行缠足

又追求“行不露足”

所以贵族妇女都穿长裙

来掩饰金莲小脚

腰带上往往挂上一根以丝带编成的“宫绦 ”

借以压裙幅

使其不至散开影响美观

作用与宋代的玉环绶相似

背子一般分为两种式样

一种是合领 对襟 大袖

属于贵族妇女的礼服

另外一种是直领 对襟 小袖

属于普通妇女的便服

比甲形似背子但没有袖

比后来的马甲 坎肩要长

比甲本来是元代的服式

但在北方尤其受到妇女们喜欢

成为日常的服装

明末

民间曾有一种用不同颜色

不同形状布帛拼接缝制的外衣

看上去象一块块的水田

因此称为水田衣

因为式样奇丽

赢得明 清妇女的普遍喜爱

2.以满族服饰为主体的清代衣制

清王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在服饰上也是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

清代服饰是中国古代服饰

与近代服饰的交接点

它的存在是以后发展到近代男士长袍马褂

女士旗袍的前提

清代还是一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

清初

满族统治者以暴力手段

推行剃发易服法令

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

“留头不留发 留发不留头”

强令汉族男子按满族习俗改变发式

剃去前额部分的发饰

把脑后头发编成辫子

汉族传统服饰受到相当大的冲击

并最终被满族服饰所取代

汉民族某些服饰礼俗

程式及标识纹样等

也逐渐被清代服制所采纳

清代后期

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

甚至史书有 大半旗装改汉装

宫袍截作短衣裳 的记载

但是

由于满族统治者把坚持本民族特色的服饰制度

视为固国之本

所以清代数百年来始终以满族传统服饰

为基本模式

形成了以满族服饰为主体的衣制

清代官民服饰泾渭分明

官服主要为长袍马褂

马褂是加上长袍上的外褂

因起源于骑马短衣而得名

特点是前后开衩

当胸钉有一方补子

补子的鸟兽纹样

和等级顺序与明朝大同小异

清代官帽与前朝绝然不同

军士 差役以上的军政人员

都戴类似斗笠的纬帽

按冬夏季节有暖帽 凉帽之分

帽带视品级高下

而装有不同材质的顶戴

帽后拖一束孔雀翎

称为花翎

一定品级以上官员所用花翎

上面有眼形的图斑

翎眼有单眼 双眼及三眼之分

以眼多者为贵

一般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

才被赏戴

四 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

用各种贵重珠宝 香木制成

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

清代一般男子的服饰

有袍衫 马褂 马甲 裤装

及各类便帽 鞋靴等

清代平民男子也常穿长袍马褂

款式与官服有所不同

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的短褂

长度只到腰际

袖长只到肘部

短衣短袖便于骑马

所以叫“马褂”

马褂一般为圆领对襟

大襟或琵琶襟

满族妇女的典型装饰为

衣裳连属的旗人长袍

即旗袍

清代满族旗袍与后世旗袍有很大区别

但后世旗袍是在

满人这种长袍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下摆的长度多盖住脚面

只露出鞋底

旗袍外习惯加罩坎肩

坎肩形式有对襟 大襟 一字襟

琵琶襟等

因为汉人的衣冠传统是根深蒂固的

为缓解矛盾

清政府宽允汉族妇女沿袭明代的服饰

因此

清代汉族妇女的服饰变化比男服要少

以披风 袄裙为主

披风是清代妇女的外套

作用与男褂相似

为对襟 大袖 下长及膝

披风装有低领

点缀着各式珠宝

清代汉族妇女普遍穿着袄裙

袄为右衽大襟

长至膝下

妇女的下裳

多为裙子

颜色以红为贵

清末

在普通妇女中间

还流行穿裤装

同时

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满汉服装间的区别已经很模糊

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到

社会各阶层的女子

不论贫富贵贱

都纷纷缠足

直到辛亥革命后

中国的缠足风俗开始从

沿海大城市消失

并逐渐影响到内陆地区

缠足风俗的完全消失

最晚则要到1940年代

甚至1950年代以后

总体来看

清代服饰尽管在外观形式上

摒弃了许多传统的基本形制

但其内在却并没有改变

其精神实质与中华民族服饰文化

是一脉相承的

它既体现了本民族的习俗特征

又保留了数千年

遗留下来的等级制内容

清末

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盛

西式服装开始进入中国

也使中国服饰文化发展进入了转折期

好的

本次课就到这里

同学们再见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群体行为取向的传承——民俗概述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二章 生命的旅程——人生仪礼民俗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2.4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2.5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第三章 物质财富的创造与消费——生产民俗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四章 张驰有度的生活节律——岁时节日民俗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五章 五味俱全的生活——饮食民俗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六章 华美背后的文化意蕴——服饰民俗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七章 多姿多彩的家园——居住建筑民俗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八章 路途中的平安祈愿——交通民俗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九章 注入生活的快乐元素——游艺民俗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十章 敬天地,泣鬼神——中国民间信仰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