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九章 注入生活的快乐元素——游艺民俗 > 9.5特色游艺活动 > 9.5特色游艺活动
第三大部分 特色游艺活动
游艺活动在民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人们消遣 娱乐的主要方式
掀开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的面纱
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节日中的
游艺活动有哪些
女子们的游艺活动 又有哪些
还有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
是在哪些游戏中度过美好童年的
首先 节日游艺活动
各种各样的游艺活动
构成了中国传统节日庆祝中最丰富多彩的一环
为节日活动增添了娱乐的气氛和参与的乐趣
比如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等等
其次 女子游艺活动
在绚丽多彩的游艺民俗舞台上
自古就不乏女性的身影
在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
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
即使是大户人家的千金也必须严格遵守
“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的礼制规定
寻常百姓人家的女子被生活劳务所累
而那些生活在宫廷中的女子深锁于宫闱之中
大部分时间都在寂寞冷清中度过
为了解除生活带来的烦累
一扫闺中苦闷和寂寞 或出于辟邪祈福
祈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古代女子会充分利用各种机会
参与室内或者户外游艺活动
这些活动因与她们内心的真实愿望
和朴实需求相贴近
所以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1 室内活动
① 琴 棋
“丝竹之音 推琴为首”
古琴是雅器 弹琴是雅事
在中国 女子操琴是一件雅事
操琴一则可以培养娴雅的淑女风范 修养性灵
二则可以适当地抒发幽闺情怀 平和心境
所以 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
出阁之前 她们打发时间 驱遣寂寞的事情
往往就是抚琴自娱
围棋格调高雅 气氛静谧
古代女子对围棋情有独钟
把围棋作为宫闱中的最佳游戏
据史料记载 最早的女子围棋手
就是汉高祖刘邦的戚夫人
她与宫女们打破了围棋被男子垄断的格局
开创了中国女子围棋的先河
② 打双陆和斗叶子
打双陆是古代博戏的一种棋盘游戏
在游戏中 棋子的移动以掷骰子的点数决定
以先走到对方为胜
虽然游戏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但游戏的策略仍然十分重要
玩者要从多种方案中选出最佳的走法
斗叶子属于纸牌游戏 是古代博戏的一种
斗叶子一经产生 便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备受各个阶层的喜爱 尤其是闺中女子
斗叶子在宋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宋太祖精通此道 在深宫中
与嫔妃宫女玩得如痴如醉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斗叶子技艺高超
斗叶子除了在中原汉人地区流行
也流传到北方广大地区
到了明代 斗叶子的玩法已具斗智争胜的性质
更加吸引人 盛行于社会各个阶层
到了清代 上至公卿大夫 下至百姓徒隶
甚至绣房闺阁之人 都钟情于斗叶子
③ 养鸣虫
鸣虫玩赏是老少咸宜的游艺方式
悠长美妙的虫鸣声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天籁
也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大约在唐代 专为听取鸣叫而畜养昆虫的风俗
便已形成
据文字记载 最先被畜养的鸣虫是蟋蟀
最早是那些百无聊赖的深宫佳丽
捉来蟋蟀 放在金丝绣笼中喂养
长夜漫漫听其鸣叫 作为消遣 打发光阴
赏玩蟋蟀听鸣声的休闲方法很快传到民间
百姓纷纷效仿 以听蟋蟀声为一种享乐
从此玩赏鸣虫便在民间流传开了
④ 投壶与藏钩
投壶是众人轮流将箭杆投抛至酒壶内的游戏
秦汉以后废除射礼
投壶便成为一种宴宾的娱乐方式
南阳汉画像石中有《投壶图》
图中间是主宾两人对坐投壶 旁有侍者三人
投壶虽然不是待客的正规礼仪
但仍是一种高雅的活动
由于投壶是由射礼演变而来的
所以汉代投壶成为儒士的高雅活动
魏晋以后 投壶向多样化发展
增添了不少花样
藏钩 中国传统猜物游戏
相传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
入宫 汉武帝展其手 得一钩 后人乃作藏钩之戏
藏钩是一种用玉钩来作为射覆之物的
传统游戏活动 尤为女子喜爱
从汉代开始 藏钩与射覆常被用来作为皇宫中
宴请宾客之后的娱乐助兴节目
之后藏钩从宫中流传到民间
演变成节令性游戏
除了以上的户内活动外
女子还钟情于斗茶 品茶 下象棋
调鹦鹉等游艺活动
2 户外活动
扑蝶 蝴蝶是一种常见的昆虫 种类繁多
因两翼色彩缤纷斑斓 世称“彩蝶”
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美丽的吉祥物
阳春三月 百花盛开 彩蝶飞舞
在花丛中扑蝶嬉戏是最令闺中女子
愉悦的一件事情
踢毽子 踢毽子又叫“打鸡”
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
它起源于中国汉代 唐 宋时期开始盛行
在民间流传极广
集市上还出现了专门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
明代开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赛
清代为踢毽子的鼎盛时期
毽子的制作工艺和踢法技术都达到了
较高的程度
踢毽子作为一项民间体育活动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最初深受少年儿童尤其是少年女子的喜爱
后来被各个阶层的妇女所钟情
蹴鞠 自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足球
女子足球以踢高 踢出花样为能事
称为“白打”
“白打”主要是比赛花样和技巧
亦称比赛“解数”
每一套解数都有多种踢球动作
如拐 蹑 搭 蹬 捻等
古人还给一些动作取了名字
如转乾坤 风摆荷 佛顶珠 旱地拾鱼
金佛推磨 双肩背月等
荡秋千 秋千最早称为“千秋”
相传为春秋时期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
《艺文类聚》中就有
“北方山戎 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
秋千开始仅是一根绳子 双手抓绳而荡
后来 齐桓公北征山戎族
把“千秋”带入中原
至汉武帝时 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
取“千秋万寿”之意
以后为避忌讳 将“千秋”两字倒转为“秋千”
并逐渐演化成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
到了唐 宋时期
荡秋千逐渐成为女子嬉戏玩耍的游戏
以练习轻捷 矫健
诗句“阳春女儿笑语喧 绿杨影里荡秋千
身轻裙薄凌空舞 疑是嫦娥下九天”
生动地描述了女子汤秋千的画面
斗百草 斗百草也称“斗草” 源于周代
在南北朝时期 南方渐渐把斗百草演变为
端午节的文化娱乐风俗
因为古俗认为五月为恶月 毒月
必须采集百草来解厄 以渡过难关
所以端午节踏青归来
人们带回各种名花异草 作为比赛对象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
“五月五日 四民并踏百草 又有斗百草之戏 ”
唐朝以来 斗百草逐渐成为
妇女和孩童钟情的游戏
最后 儿童游艺活动
儿童游艺在我国源远流长
有着悠久的历史 儿童对于周围的所见所闻
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凭借极强的模仿力和创造力
编制出了许多有趣的游戏活动
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有人说过“使我们快乐的时光 亦使我们聪慧 ”
对儿童来说 游戏娱乐是一种非正式
却有效的教育方式
在轻松的嬉戏中传递了知识开启了心智
许多儿童游戏传承经久不衰
成为我国民间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游戏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
游戏与玩具 玩物相结合
有摔跤 拔河等角力游戏
弹弓 射箭等射类游戏
掩雀 捕蝉 捉蜻蜓 养蝈蝈等豢养类游戏
抖空竹 踩高跷 放风筝 抽陀螺 荡秋千
踢毽子 跑竹马等杂类游戏
过家家等模拟类游戏
斗蟋蟀等斗戏
棋类戏 球类戏 水戏 吹戏 手戏和院戏等
儿童游戏往往花钱很少或不花钱 简便易学
有一个人即可玩的 有三五个人一起玩的
也有多人集体玩的 还有成人们陪着一起玩的
因为许多儿童游戏是户外活动
所以古代的儿童体育游戏与节令结合紧密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游戏
明 清时期的童谣
“杨柳儿活 抽陀螺 杨柳儿青 放空钟
杨柳儿枯 踢毽子 杨柳儿发芽 拉拢儿 ”
以杨柳在四季的不同变化
道出了节令与儿童游艺活动的关系
儿童游戏的流传 由于年龄 性别 民族
地域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也有一些儿童游戏的流传非常普遍
或没有什么时代的限制
这些传统游戏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因陋就简 自由自主进行 富有生活情趣
多具地方特色 具有迷人的魅力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