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民俗文化赏析 >  第一章 群体行为取向的传承——民俗概述 >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3民俗的社会功能在线视频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下一节:课程讨论

返回《中国民俗文化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3民俗的社会功能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本次课我们来学习民俗的社会功能

民俗的社会功能是指

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作为社会生活文化的组成部分

总体看来

主要有这四种功能

即教化功能 规范功能

维系功能 调节功能

民俗的教化功能

是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文化过程中

所起的教育和模塑的作用

人是社会集体成员之一

人的一生都生活在民俗中

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

片刻也不能离开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

占有决定性的地位

人一出生

就进入了民俗的规范

诞生礼为他拉开了人生第一道帷幕

接着 他从周围人群中学习语言

从称谓和交际礼节中理解人际关系

成年礼 婚礼引导他懂得一个成人对社会

家庭所承担的责任

教育他如何尊敬父母长辈

和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

直到死去

特定的丧葬礼俗送他离开这个世界

具体的民俗活动

不仅可以使人熟悉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

培养尊老爱幼 热情好客

大公无私 乐于助人等美德

而且由于潜移默化的作用

可使人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

由此可见

模式文化的塑造

是人类行为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 规范作用

民俗的规范功能是指

民俗对社会群体中

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

社会规范包括法律 纪律

道德 民俗四个层次

其中产生最早就是民俗

法律源于民俗中的

乡规民约等习惯法规

先秦时期所说的“失礼则入刑”

就是这个道理

汉字“法”的字型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法”字的象形文

是水边一块地方和一个独角动物及一个人

古时遇有纠纷

往往采取神判法

其中一种是每当办案时

出现多个嫌疑人的时候

将被告带到氏族的圣地

由部族的神兽

也就是某种带有图腾性质的动物

以角相触

被触碰者为有罪

这个象形字就是古代判案习俗

即习惯法的直接描绘

同时 民俗也是约束最广的行为规范

民俗文化不是法律

没有具体的刑法

但它总是以一种社会习惯的力量出现

从吃穿住行到婚丧嫁娶

从社会交际到精神信仰

人类的社会生活

总是自觉地遵从民俗文化的命令

民俗文化作为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

而又隐藏不露的社会规范

对社会有着极大的控制力

调节力和规范力

其教育功能不容忽视

民俗对国民的教育功能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

会超越正统文化的作用

民俗活动可以使后人

熟悉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

培养人们的各种美德

而且由于潜移默化的作用

可使人产生强烈的文化自豪感

因此 民俗对人的控制

是一种软控

但却是一种最有力的深层控制

三 维系功能

民俗的维系功能

是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

不仅规范着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

而且维系着群体或民族的文化心理

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

每个社会群体都生活在

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中

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

和个性鲜明的集体心理

在社会生活的世代交替中

正是代代相传的民俗文化传承

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社会稳定

民俗是人们认同自己所属群体的标识

社会成员从某种模式的文化环境中得到熏陶

形成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使他们与自身的民俗生死相随

并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文化的认同

和感情的共鸣

例如 远居异国的华侨

几代过后

许多人在语言 服饰

居住等方面已经融入当地社会

但是他们依然情系故国

在家庭伦理 社会交往

岁时节日 生活爱好等方面

传承着古老的中华民俗

他们通过讲汉语 吃中餐

过中国传统节日等方式

与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保持着认同

这就有效地防止了文化的断裂

维系社会生活的相对稳定

四 调节功能

民俗的调节功能

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

宣泄 补偿等方式

使人类社会生活

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社会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如果得不到适当的调节

不仅会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

也会破坏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

民俗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文化

尽管它在不同历史时期

对个人与群体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

但是直到今天

它对个人与群体的调节作用

仍然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与形式

还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文化

能够替代民俗的调节作用

首先 民俗具有显而易见的娱乐功能

人不可能日复一日

永无休止地劳作

必须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

调剂精神 享受生活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没有节日

游戏 文艺 体育等方面的民俗

它们是人类生活的调节剂

其中

岁时节日民俗和游艺民俗的娱乐功能最为突出

不论是岁时节日民俗中的各类节俗活动

还是游艺民俗中的民间歌舞

戏曲 竞技游戏等

都是最具参与性与最富娱乐性的

在其他众多的民俗事象中

传承于民间的大部分民俗活动

也都带有极为浓厚的娱乐性质

人们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

尽情享受民俗活动的魅力

达到身心的放松与愉悦

其次

民俗也有宣泄功能

人类社会生活中

个体的生物本能在群体生活中

必然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

无论是肉体行为压抑

还是心理压抑

对人来说都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

如果不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宣泄

一旦积郁起来集中爆发

其后果不堪设想

民俗恰恰可以为人们被压抑的需要

欲望 冲动提供适当的宣泄方式与渠道

释放压抑的能量

恢复身心的平衡

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有的民俗就是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

如婚礼上的闹房

葬礼中的哭丧

都是一种心理情感的宣泄

又如 中国古代的上巳节

《周礼》载

“仲春之月 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 奔者不禁”

平日守礼严谨的人们

在节日里饮酒狂欢

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禁忌这时全被打破

此外 现代一些少数民族的狂欢节日

如傣族的泼水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等

也都有宣泄的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传统节日的衰落

正是宣泄功能部分转移的结果

此外 民俗还有补偿功能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

难以得到满足的种种需求

往往在民俗中得到某种补偿

这种补偿可能体现在身心方面

也可能体现在人际关系方面

或体现在实际的经济利益方面

例如

相当多的民间信仰和民间故事

都对人们的心灵具有慰藉作用

使人们从中吸取民众智慧的力量

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燃起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又如 各种各样的民间工艺

民间建筑 民间服饰

不仅使人们赏心悦目 悦神悦意

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而且使生活充满了吉祥和希望

另外

按照民俗行事

也能够为人们带来实际回报

对禁忌的遵行便是很好的例证

很多的禁忌都是人们经验的总结

是具有实际价值的行为

所有这些

都是民俗给人们

单调而贫乏的日常生活的补偿

以上所说的教化 规范

维系 调节这四种功能

只是民俗在社会生活中

所发挥的一些最主要的功能

但它决不是民俗的全部功能

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多种多样

各民族 各地区 各时代的文化千差万别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民俗事项

也必然是千姿百态

民俗应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

而产生并为其服务

民俗也因为其功能的变化而变化

其功能的消亡而消亡

民俗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器具

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个工具

好的 本次课就到这里

同学们再见

中国民俗文化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群体行为取向的传承——民俗概述

-1.1民俗的概念

--1.1民俗的概念

--课程讨论

-1.1民俗的概念--作业

-1.2民俗的分类

--1.2民俗的分类

--课程讨论

-1.2民俗的分类--作业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1.3民俗的社会功能

--课程讨论

-1.3民俗的社会功能--作业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课程讨论

-1.4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二章 生命的旅程——人生仪礼民俗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

--课程讨论

-2.1人生仪礼的含义与功能--作业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

--课程讨论

-2.2人生仪礼民俗的特征--作业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

--课程讨论

-2.3诞生仪礼:生命的期许和祝愿--作业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2.4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

--课程讨论

-2.4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上)--作业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2.5成年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

--课程讨论

-2.5成年仪礼:跨入社会的门槛(下)--作业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

--课程讨论

-2.6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上)--作业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

--课程讨论

-2.7婚姻仪礼:合二姓之好(下)--作业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

-2.8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上)--作业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

--课程讨论

-2.9丧葬仪礼:谢幕的挽歌(下)--作业

-章节测试

第三章 物质财富的创造与消费——生产民俗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

--课程讨论

-3.1生产民俗的概念与特征--作业

-3.2农业民俗(上)

--3.2农业民俗(上)

--课程讨论

-3.2农业民俗(上)--作业

-3.3农业民俗(下)

--3.3农业民俗(下)

--课程讨论

-3.3农业民俗(下)--作业

-3.4狩猎、游牧民俗

--3.4狩猎、游牧民俗

--课程讨论

-3.4狩猎、游牧民俗--作业

-3.5中国渔业民俗

--3.5中国渔业民俗

--课程讨论

-3.5中国渔业民俗--作业

-3.6中国工匠民俗

-- 3.6中国工匠民俗

--课程讨论

-3.6中国工匠民俗--作业

-3.7中国商业民俗

--3.7中国商业民俗

--课程讨论

-3.7中国商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四章 张驰有度的生活节律——岁时节日民俗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4.1岁时节日的形成

--课程讨论

-4.1岁时节日的形成--作业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

--课程讨论

-4.2岁时节日的发展与演变--作业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课程讨论

-4.3岁时节日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作业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

--课程讨论

-4.4中国岁时节日的民俗特点--作业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

--课程讨论

-4.5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上)--作业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

--课程讨论

-4.6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下)--作业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

--课程讨论

-4.7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作业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

--课程讨论

-4.8清明——寒食东风御杨柳--作业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

--课程讨论

-4.9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上)--作业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

--课程讨论

-4.10端午节——但祈蒲酒话升平(下)--作业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

--课程讨论

-4.11中秋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作业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

--课程讨论

-4.12重阳节——人生易老天难老--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五章 五味俱全的生活——饮食民俗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

--课程讨论

-5.1 饮食民俗的含义与形成原因--作业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

--课程讨论

-5.2 饮食民俗的构成与特征--作业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3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4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

--课程讨论

-5.5长江中上游地区饮食习俗--作业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

--课程讨论

-5.6 岭南地区饮食民俗文化--作业

-5.7 中国酒俗文化

--5.7 中国酒俗文化

--课程讨论

-5.7 中国酒俗文化--作业

-5.8 中国茶俗文化

--5.8 中国茶俗文化

--课程讨论

-5.8 中国茶俗文化--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六章 华美背后的文化意蕴——服饰民俗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

--课程讨论

-6.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作业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6.2中国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

--课程讨论

-6.3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上)--作业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

--课程讨论

-6.4中国服饰形制的奠基——先秦时期(下)--作业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

--课程讨论

-6.5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秦汉时期--作业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程讨论

-6.6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异与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业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

--课程讨论

-6.7中国传统服饰的多元化——隋唐时期--作业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

--课程讨论

-6.8中国传统服饰的分水岭——宋元时期--作业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

--课程讨论

-6.9中国传统服饰的正统与变异——明清时期--作业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

--课程讨论

-6.10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创新——近现代时期--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七章 多姿多彩的家园——居住建筑民俗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

--课程讨论

-7.1 居住建筑民俗的形成--作业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

--课程讨论

-7.2 居住建筑民俗的文化内涵--作业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

--课程讨论

-7.3 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作业

-7.4北方民居建筑

--7.4北方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4北方民居建筑--作业

-7.5南方居住建筑

--7.5南方居住建筑

--课程讨论

-7.5南方居住建筑--作业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

--课程讨论

-7.6其他特色民居建筑--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八章 路途中的平安祈愿——交通民俗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程讨论

-8.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作业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课程讨论

-8.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作业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课程讨论

-8.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作业

-8.4陆路交通民俗

--8.4陆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4陆路交通民俗--作业

-8.5水路交通民俗

--8.5水路交通民俗

--课程讨论

-8.5水路交通民俗--作业

-章节测试

第九章 注入生活的快乐元素——游艺民俗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

--课程讨论

-9.1游艺民俗概述和特点--作业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

--课程讨论

-9.2游艺民俗的分类(上)--作业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

--课程讨论

-9.3游艺民俗的分类(中)--作业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

--课程讨论

-9.4游艺民俗的分类(下)--作业

-9.5特色游艺活动

--9.5特色游艺活动

--课程讨论

-9.5特色游艺活动--作业

-课程讨论

-章节测试

第十章 敬天地,泣鬼神——中国民间信仰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

--课程讨论

-10.1民间信仰的含义及特征--作业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

--课程讨论

-10.2民间信仰的对象(上)--作业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

--课程讨论

-10.3民间信仰的对象(下)--作业

-章节测试

1.3民俗的社会功能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