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外文化精神十讲 >  第四章 禅宗的文化智慧 >  4.8禅宗与日常人生 >  禅宗与日常人生

返回《中外文化精神十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禅宗与日常人生在线视频

下一节:章节讨论1

返回《中外文化精神十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禅宗与日常人生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禅宗与日常人生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指出

“悟禅”有两个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

“禅悟”要悟什么

第二个问题

如何去“悟”呢

如果透彻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就可以清晰地揭示禅的全部奥秘

禅的秘密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禅宗所谓的“悟”

是悟什么呢

就是“悟空”

那么

什么是“空”呢

就是我们所说的“无常”

“无我”

所谓“无我”

就是说人同万物的本性是一样的

我同其他人的本性是一样的

都是地 水 火 风 空等微小元素组成的

就是说

天下一切事物在构成的元素上

都是相同的

只是形式 形状不同而已

例如

花草

树木

人 狗 鸡 鱼 石块等都是

地 水 火 风等四种极细微的元素

和合而成

也就是说

万物的本性相同

既然万物的本性相同

就不存单一的“我”的本性

任何东西没有独一无二的

与别的东西完全不同的

那种构成元素

否则

医生就无法给每一个人看病了

如果有人坚持强调“人有我”

那就像你打算在无垠的大海中

偏偏要区分出某一滴水珠是我

是你

是他一样

不是很可笑吗

“无常”加上“无我”就是“空”的含义

谁懂得了这个道理

谁就能成佛

谁在刹那间懂得了这个道理

谁就叫做“顿悟成佛”

能够悟得一些禅宗的道理

会对我们的人生观

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会多一些豁达和超旷

苏东坡曾做了一首诗偈

叫书童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

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

偈云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禅师看后

即批“放屁”二字

嘱书童携回

东坡一见大怒

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

禅师对他说

从诗偈中看

你修养很高

既已八风吹不动

怎又一屁过江

东坡一听

默然无语

自叹修养不及禅师

讥 毁 誉 利 荣 衰 苦 乐等

就好像是八种风

能够吹动人的身心

当我们逢到顺境的时候

就欢喜快乐

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

就苦恼愁怅

都因禁受不住这八种境界风啊

人若是为耽溺于毁誉得失

就会徒生烦恼

佛教禅宗把一切东西

都在不断地变化

一切事物都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

一切东西都是刹那间的存在

叫做“无常”

叫做“空”

既然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

不断的生成与消逝中

那么

你坚持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

不就十分荒唐和愚蠢吗

譬如

除开生活所需

你追求金钱或钱财有什么意义呢

再富有的人

也不过只睡三尺宽的床

一日只能吃三碗饭而已

你贪图那么多钱有什么必要呢

到头来

谁也带不走这些钱财

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所以

禅的“悟空”

首先要悟到世事“无常”

不要对外物有任何的执着

不要认死理

要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去看待现象

这样才能够做到宽容与豁达地待人待己

才能够

拥有自由的心性和洒脱的人生态度

禅宗对禅的理解

超越了佛教的宗教性

关注日常生活的细节

关注生活实践

从这种根本精神出发

禅宗内涵可以表述为

禅是智慧的象征

禅是心性的把握

禅是生命的安顿

禅是自我的超越

禅宗的禅破除了

对外在一切神圣权威的迷信

对追求对自我本性的根本认识

是对自我能动性的最大发挥

是对自我面目的真正把握

永嘉玄觉据此提出

行亦禅

坐亦禅

语默动静体安然

《景德传灯录》载有一千七百多则

禅师悟禅公案

这些公案强调

要参悟自性空的道理

要充分调动自我的能动性

要自性自度

觉悟的历程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有一位禅师名道谦

他的师父让他去远地送一封信

他不想去

哭着对他的朋友宗元说

我一生参禅

殊无得力处

今又途路奔波

如何得相应去

宗元劝他说

途中可替底事

我尽替你

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

你须自家支当

道谦问哪五件事

宗元说

著衣吃饭

屙屎放尿

驮个死尸路上行

道谦言下大悟

不觉手舞足蹈

这个故事就是说明

自性还得自己艰苦切实地自己去度

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元代明本禅师说

不是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里再讲一个

俱胝断指的故事

有人问俱胝禅师

什么是禅

禅师常举一指头回答别人

他有一个小弟子

当别人问他佛法大意时

就模仿他的老师

也出一指示人

俱胝禅师听说此事

于是一日袖中藏好一把刀

召来该弟子问他

闻你会佛法

能否

弟子说道

师问

如何是佛

弟子竖起指头

师以刀断其指

弟子叫唤跑出

师叫弟子回来

弟子回头

俱胝师问

如何是佛

弟子再举手

不见指头

豁然大悟

这个故事看起来有些残酷

不过它说明了一个道理

不能用模仿代替自我觉悟

每个人的道都要自己体会出来

禅宗重视“人”的作用

因为人是善恶的主体

是宗教实践的主体

佛是人成

而一般人在日常生活里

往往会被外界牵着鼻子走

失去了作为人的自主性

会因为别人一句话

左右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失去了自我

禅就其功用而言

是启发个人展现灵活生活的艺术

它帮助人们从参透生命的究竟

解脱纷扰的烦恼

展露本我的活力

人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和目标

要修炼和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和处世准则

而这些都可以在禅心中找到答案

禅心就是包容的心

淡泊的心

平等的心

感恩的心

这些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倡导的道德风尚

而禅心就是自我要求

自我惭愧的心

要体悟佛教至真至善的精神理念

只有通过在现实的世间生活中去证会

禅宗不仅在士大夫阶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渗透到平民老百姓的生活当中

天下名山多有寺院

许多的历史建筑也凭借

寺院的形式流传下来

成为人们休闲旅游

了解历史的一扇窗户

既丰富了旅游

也促进了文化

在人们的生活中

孟兰盆会

吃腊八粥等民俗活动也是渊源于佛教

人们的日常用语中

也不知不觉地使用了很多佛教的观念

如烦恼 世界 因缘 报应

而佛教的道德更对我们的人生

有着相当的影响

如侍佛如父母

视父母如佛祖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的因果说

就是我们沿用至今的生活准则

佛教是一种约束

佛教的惩恶扬善

合乎礼制孝道

忠君爱国也成为民众共认的道德规范

佛教的仪式 禁忌 节日等本身转化为民俗

规范了民众的心理构成

国人虽未形成全民信教的局面

但民俗影响所致

在封闭 滞粘的农业社会中

却具有全民性

佛教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诸多民俗的重要依据

在饮食上

国人养成了素食结构和习惯

反省自律

养成珍视他人劳动

爱惜粮食的习惯

增进道德

有着启发

借鉴的作用

对于生活在中下层的普通大众

而言

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对某些现象的不公

都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寄托和籍慰

而佛教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每个人在生活中就可参悟

在参悟中可以解脱

面对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

面对老年迟暮不可抗拒的到来

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在加大

老弱病残的物质与精神抚慰

成为社会性的一个问题

对生死的渴望与惧怕

必须有一定的信念支撑和安慰

才可能处之泰然

禅宗的信念可以引导人们

彻底检讨生活的状况

苦乐的根源

成败的关键

它能解开并抚慰内心不平的情结

引发达观的态度

清晰生命价值的本义

辨析并抵御现实世界种种诱惑

以冷静的眼光和智慧

看到并拥抱积极而有意义的人生

另外

社会在变革

体制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职位的竞争商场的竞争

无所不在的竞争的日益激烈

学子面临升学的压力

中 青年面临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和考验

如果没有精神理念和意志

那么社会将面临着动荡和风险

越来越便捷的科学代替不了精神

越来越充足的物质替代不了信念

德伦理等精神层次留下的遗憾

是任何先进的科技都无法攻克的难关

禅宗承袭大乘佛教的伦理精神

为现代人的心灵实现向上提升与超越

对于促进个体生命的净化

与总体社会族群的和谐

促进人心转化

禅宗独具特色的人间性伦理诉求

可以说具有一种指标性的道德典范意义

富有时代的重要的伦理价值

禅宗向自我的回归

对宗教是某种程度的超越

走上了人文化的道路

这就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人文精神吻合了

禅宗能在中国获得成功发展

此为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

不管是儒还是道

都富有人文精神

既不为神役

也不为物役

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人文精神

在西方两度被重视

一次是在启蒙运动时期

当时伏尔泰 狄德罗等

都推崇儒家的人本道德

并据此来批判神本主义

第二是在本世纪

如海德格尔等

发现西方文明在摆脱神本主义以后

又过分地被技术 知性 物所统治

因此

他们又到中国传统文化中

寻找摆脱物役的文化资源

不为神役不为物役的禅

因此也就格外地受重视

在未来的现代和传统的整合中

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机遇很大

各种人文学说的最高理想

都是对现象自我的超越

这是相同的

但各种学说达到超越的方式和道路

却不相同

通过哲学 宗教 艺术 道德修养等

都能超越自我

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

基督教有一种向外超越的倾向

主张启示真理 原罪 救赎等

禅宗则是向内超越

要求自己认识自己是怎么回事

有些基督教信仰者不太能相信自我超越的可能性

不太能体会

“尽心 知性 知天”和自性自度等境界

禅宗的超越自我就是就做到悲智双运

自觉觉人

自度度人

我们应该觉悟人生

奉献人生

只有觉悟人生

才能奉献人生

只有奉献人生

才能觉悟人生

中外文化精神十讲课程列表:

第一章 汉字的文化情韵

-1.1假如生活缺少文字-文字的意义

-- 假如生活缺少文字——文字的意义

-1.2 文字从何而来——文字的起源

-- 文字从何而来——文字的起源

-1.3 汉字是怎么造的——汉字的结构

--汉字是怎么造的——汉字的结构

-1.4 怎样分析汉字——汉字的解读

--怎样分析汉字——汉字的解读

-1.5 上古时代的一面镜子——汉字的文化

--上古时代的一面镜子——汉字的文化

-1.6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一章作业

第二章 汉语中的文化魅力

-2.1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

-2.2 语言是一个文化系统

--语言是一个文化系统

-2.3.1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上)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上)

-2.3.2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下)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下)

-2.4 汉语交际中的文化心理

--汉语交际中的文化心理

-2.5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三章 儒道思想要义

-3.1.1 “仁爱”思想:从爱亲到爱众

--“仁爱”思想:从爱亲到爱众

-3.1.2 从“爱人”到“仁政”

--从“爱人”到“仁政”

-3.2.1 “君子”人格

--“君子”人格

-3.2.2 “大丈夫”人格

--“大丈夫”人格

-3.3.1 对立转化规律

--对立转化规律

-3.3.2 “无用之用”的思想

--“无用之用”的思想

-3.4.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3.4.2 “物我齐一”思想

--“物我齐一”思想

-3.5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四章 禅宗的文化智慧

-4.1.1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上)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上)

-4.1.2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下)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下)

-4.2 《坛经》及其他文献

--《坛经》及其他文献

-4.3 禅宗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禅宗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4.4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

-4.5 敢于呵佛骂祖的批评精神

-- 敢于呵佛骂祖的批评精神

-4.6 重视启示和顿悟的思维特质

--重视启示和顿悟的思维特质

-4.7 禅宗与中国文学艺术

--禅宗与中国文学艺术

-4.8禅宗与日常人生

--禅宗与日常人生

-4.9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五章 唐诗宋词的审美情韵

-5.1 整体观照

--整体观照

-5.2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5.3 物我同一

--物我同一

-5.4 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

-5.5 尚意追求

-- 尚意追求

-5.6 趣在高雅

--趣在高雅

-5.7 忧患意识

-- 忧患意识

-5.8 志在兼济

--志在兼济

-5.9 情在独善

--情在独善

-5.10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六章 明清小说的现实关怀

-6.1 中国叙事文学之胜

--中国叙事文学之胜

-6.2 征史与写实

-- 征史与写实

-6.3 奇幻与象征

--奇幻与象征

-6.4 悲剧与诗意

--悲剧与诗意

-6.5 讽刺与戏谑

--讽刺与戏谑

-6.6 忠义与仁侠

--忠义与仁侠

-6.7 情本与欲望

--情本与欲望

-6.8 自由与叛逆

--自由与叛逆

-6.9 隐逸与虚无

--隐逸与虚无

-6.10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七章 古代文学的人性探索

-7.1希腊神话与人的意识萌发

--希腊神话与人的意识萌发

-7.2深刻的人性哲学思考

--深刻的人性哲学思考

-7.3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

--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

-7.4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7.5对人类理性的思考

--对人类理性的思考

-7.6对两希文化融合的伟大尝试

--对两希文化融合的伟大尝试

-7.1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八章 近代西方文学的人性张扬

-8.1人性的复苏

--人性的复苏

-8.2人类精神的守望者

--人类精神的守望者

-8.3深刻的人性反思

--深刻的人性反思

-8.4人类思想探索历程的艺术概括

--人类思想探索历程的艺术概括

-8.5人性自由的探索

--人性自由的探索

-8.6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8.7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九章 现代西方文学对人的反思

-9.1前言

--前言

-9.2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9.3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

-9.4人与历史的关系

--人与历史的关系

-9.5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9.6人与科技的关系

--人与科技的关系

-9.7人与自我的关系

--人与自我的关系

-9.8结语

--结语

-9.9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十章 文化精神与现代生活漫谈

-10.1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10.2痛快淋漓的恨和优柔寡断的爱

--痛快淋漓的恨和优柔寡断的爱

-10.3没有底线的恨和没有条件的爱

--没有底线的恨和没有条件的爱

-10.4“以直报怨”和“转身向爱”

--“以直报怨”和“转身向爱”

-10.5恨往何处去,爱从何处来?

--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10.6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禅宗与日常人生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