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外文化精神十讲 >  第三章 儒道思想要义 >  3.2.2 “大丈夫”人格  >  “大丈夫”人格

返回《中外文化精神十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大丈夫”人格 在线视频

下一节:对立转化规律

返回《中外文化精神十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大丈夫”人格 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二 “大丈夫”人格

孟子不仅由性善说推导出他的仁政理想

还由性善说推导出他的人格理想

孟子认为

人的本性中有“四端”

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所谓“四端”是指人的品质的四个基本要素

由“四端”扩充发展

就成为人的“四德”

孟子说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

所谓“四德”即儒家所倡导的仁 义 礼 智

孟子认为

人的本质中就存有“四端”

如果不受外界因素的阻碍

“四端”就会像种子一样

发芽 生根 开花 结果

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四德”

孟子从性善说出发

认为仁 义 礼 智的道德是天赋的

是人心所固有的

是人的“良知 良能”

他说“仁 义 礼 智根于心”

“仁 义 礼 智非由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

孟子认为

人之所以会有善恶之分

是因为有的人能够加强道德修养

能够培养“四德”

而有的人却自暴自弃

受环境的左右和影响

由此就造成了人品的高下差异

所以孟子高度重视道德修养

《孟子・公孙丑》记载

有一次公孙丑问孟子的长处是什么

孟子回答说他的长处就是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并说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

“塞于天地之间”

“浩然之气”是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

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称之为“正气”

他说

天地有正气 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 沛乎塞苍冥

“浩然正气”充塞于天地之间

或寄形于高山大河

或寄形于日月星辰

在人身上则表现为一种

刚正宏大的气势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

魏国有一位名叫景春的纵横家

对公孙衍和张仪这两个出名的外交政客

十分崇拜

他在路上拦住孟子的车

向孟子宣扬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

以示夸耀

魏人公孙衍是当时著名的说客

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是战国时著名的策士

用连横之策得到秦王重用

曾佩秦国的相印

景春说

公孙衍 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息

孟子驳斥说

按古时的礼节

只有妇女才以顺从为最大的原则

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

而公孙衍 张仪依附权贵

正是行妾妇之道

孟子认为

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

一是要有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二是要有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的道德操守

只有这样的人

才算得上是“大丈夫”

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第一个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用“广居”来比喻“仁”

用“正位”来比喻“礼”

而用“大道”来比喻“义”

他认为

大丈夫坚守仁 义 礼的原则

当他得志的时候

能和百姓一道前行

而当他不得志的时候

也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对于孔子所坚守的“礼”

孟子仍是大力倡导

但孟子的礼制思想更富有人性和变通性

在礼制与人性 人情产生冲突时

孟子果断地选择后者

齐国的辩士淳于髡想难倒孟子

他去问孟子

男女授受不亲 礼乎

就是说

男女在递交和接受东西时不能碰到对方的手

这是儒家所规定的礼吗

孟子予以肯定

淳于髡又说

嫂溺 则援之以手乎

自己的嫂子落水了

要援手施救吗

这时孟子发现

自己陷入了两难境地

要么用手拉起嫂子

那就违背了“礼”的原则

要么眼看着嫂子溺死

那是违背了“仁”的原则

孟子对此的解释是

男女授受不亲 礼也

嫂溺 则援之以手 权也

孟子说

男女授受不亲

这是礼的原则性

但嫂嫂溺水

就要用手拉起她

这是礼的灵活性

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第二个标准

是指一个人当面对富贵 贫贱 强权时

所表现出来的品质而言的

孟子说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也就是说

富贵不能乱其心

贫贱不能移其志

强权不能屈其节

孟子认为

大丈夫面对诱惑也好

威胁也好

都能处变不惊

镇定自若

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

要求富贵阶层的人不要因为富贵而骄奢

要保持做人的本质

相比孔子的理想而言

这其实并不算一个高要求

子贡问孔子

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何如

孔子说可也

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

如果一个人只是做到了贫穷但不卑躬屈膝

富贵但不不骄奢淫逸

在孔子看来这不算什么

更高的要求是要做到贫穷却内心充满快乐

富裕却好礼乐施

在强权面前

孟子做到了“威武不能屈”

齐王任孟子为卿

却不采用孟子的政治主张

孟子就“退而有去志”

当齐王问孟子“贵戚之卿”的职责时

孟子答道

君有大过则谏 反复之而不听 则易位

齐王听后变了脸色

但孟子毫不畏惧

他说 就应该如此

另一个例子是

众官员到公行子家吊丧

人人都去和齐王的宠臣右师王�说话

孟子却不理睬王�

王�很不高兴

但孟子却说

吊丧的时候不能和人讲话

这样做是符合礼仪的

“浩然之气”是指充实于人体之内的

浩大正直之气

这种浩然之气在历代的仁人志士身上

代代相传

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传统

一部四千年中国史

正是一部浩气长存

正气磅礴的中国史

不断有正气人物 正气故事

故使中国屡仆屡起 屹然常在

中外文化精神十讲课程列表:

第一章 汉字的文化情韵

-1.1假如生活缺少文字-文字的意义

-- 假如生活缺少文字——文字的意义

-1.2 文字从何而来——文字的起源

-- 文字从何而来——文字的起源

-1.3 汉字是怎么造的——汉字的结构

--汉字是怎么造的——汉字的结构

-1.4 怎样分析汉字——汉字的解读

--怎样分析汉字——汉字的解读

-1.5 上古时代的一面镜子——汉字的文化

--上古时代的一面镜子——汉字的文化

-1.6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一章作业

第二章 汉语中的文化魅力

-2.1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

-2.2 语言是一个文化系统

--语言是一个文化系统

-2.3.1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上)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上)

-2.3.2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下)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下)

-2.4 汉语交际中的文化心理

--汉语交际中的文化心理

-2.5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三章 儒道思想要义

-3.1.1 “仁爱”思想:从爱亲到爱众

--“仁爱”思想:从爱亲到爱众

-3.1.2 从“爱人”到“仁政”

--从“爱人”到“仁政”

-3.2.1 “君子”人格

--“君子”人格

-3.2.2 “大丈夫”人格

--“大丈夫”人格

-3.3.1 对立转化规律

--对立转化规律

-3.3.2 “无用之用”的思想

--“无用之用”的思想

-3.4.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3.4.2 “物我齐一”思想

--“物我齐一”思想

-3.5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四章 禅宗的文化智慧

-4.1.1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上)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上)

-4.1.2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下)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下)

-4.2 《坛经》及其他文献

--《坛经》及其他文献

-4.3 禅宗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禅宗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4.4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

-4.5 敢于呵佛骂祖的批评精神

-- 敢于呵佛骂祖的批评精神

-4.6 重视启示和顿悟的思维特质

--重视启示和顿悟的思维特质

-4.7 禅宗与中国文学艺术

--禅宗与中国文学艺术

-4.8禅宗与日常人生

--禅宗与日常人生

-4.9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五章 唐诗宋词的审美情韵

-5.1 整体观照

--整体观照

-5.2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5.3 物我同一

--物我同一

-5.4 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

-5.5 尚意追求

-- 尚意追求

-5.6 趣在高雅

--趣在高雅

-5.7 忧患意识

-- 忧患意识

-5.8 志在兼济

--志在兼济

-5.9 情在独善

--情在独善

-5.10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六章 明清小说的现实关怀

-6.1 中国叙事文学之胜

--中国叙事文学之胜

-6.2 征史与写实

-- 征史与写实

-6.3 奇幻与象征

--奇幻与象征

-6.4 悲剧与诗意

--悲剧与诗意

-6.5 讽刺与戏谑

--讽刺与戏谑

-6.6 忠义与仁侠

--忠义与仁侠

-6.7 情本与欲望

--情本与欲望

-6.8 自由与叛逆

--自由与叛逆

-6.9 隐逸与虚无

--隐逸与虚无

-6.10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七章 古代文学的人性探索

-7.1希腊神话与人的意识萌发

--希腊神话与人的意识萌发

-7.2深刻的人性哲学思考

--深刻的人性哲学思考

-7.3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

--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

-7.4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7.5对人类理性的思考

--对人类理性的思考

-7.6对两希文化融合的伟大尝试

--对两希文化融合的伟大尝试

-7.1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八章 近代西方文学的人性张扬

-8.1人性的复苏

--人性的复苏

-8.2人类精神的守望者

--人类精神的守望者

-8.3深刻的人性反思

--深刻的人性反思

-8.4人类思想探索历程的艺术概括

--人类思想探索历程的艺术概括

-8.5人性自由的探索

--人性自由的探索

-8.6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8.7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九章 现代西方文学对人的反思

-9.1前言

--前言

-9.2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9.3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

-9.4人与历史的关系

--人与历史的关系

-9.5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9.6人与科技的关系

--人与科技的关系

-9.7人与自我的关系

--人与自我的关系

-9.8结语

--结语

-9.9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十章 文化精神与现代生活漫谈

-10.1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10.2痛快淋漓的恨和优柔寡断的爱

--痛快淋漓的恨和优柔寡断的爱

-10.3没有底线的恨和没有条件的爱

--没有底线的恨和没有条件的爱

-10.4“以直报怨”和“转身向爱”

--“以直报怨”和“转身向爱”

-10.5恨往何处去,爱从何处来?

--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10.6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大丈夫”人格 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