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外文化精神十讲 >  第四章 禅宗的文化智慧 >  4.4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 >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

返回《中外文化精神十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在线视频

下一节: 敢于呵佛骂祖的批评精神

返回《中外文化精神十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慧能的南宗禅要义

可以归纳为两点

一是即心即佛

就是说人的本心就是佛性

只要认识了自己的本性就有了佛性

另一点是顿悟成佛

慧能认为

只要能够领悟佛性

不需要静坐念经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实现

行 止 坐 卧的平凡琐屑生活

都有助于领悟佛性

慧能的这两点主张

在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思想史上

是革命性的创新

在日常生活中

随时随地都能够领悟佛性

不用外求

只要明了自在本心

就能够立地成佛

这既是中国佛教智慧

与精神路向的一次变革

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次升华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性精神

南宗禅的心性观

在青原

南岳两支那里

进一步沿着肯定个性

肯定日常世俗生活的路线深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怀让的弟子马祖道一

关于他有一个著名的公案

在《祖堂集》卷三里记着

马和尚在一处坐

让和尚将砖去面前石上磨

马师问

作什么

师曰

磨砖作镜

马师曰

磨砖岂得成镜

师曰

磨砖尚不成镜

坐禅岂得成佛也

马师曰

如何即是

师曰

如人驾车

车若不行

打车即是

打牛即是

师又曰

汝为学坐禅

为学坐佛

若学坐禅

禅非坐卧

若学坐佛

佛非定相

于法无住

不可取舍

何为之乎

若学坐佛

却是杀佛

若执坐相

非解脱理也

初到南岳的马和尚

常日坐禅

经过怀让和尚这么一点拨

即刻恍然大悟

放弃了打坐入禅悟道的做法

令人惊讶的是

此后的马祖和尚

不但放弃了时时勤拂拭

的心性修养功夫

甚至连顿悟自性清净心也不提了

而是认为日常生活本身

就包含了终极的“道”

他在语录里说

道不用修

但莫污染

何为污染

但有生死心

造作趋向

皆是污染

若欲直会其道

平常心是道

何谓平常心

无造作无是非

无取舍无断常

无凡无圣

经云

非凡夫行

非圣贤行

是菩萨行

只如今行住坐卧

应机接物

尽是道

所谓无造作

是就人的行事态度而言

不要人为地故意地

去做出某些虚假之事

或虚伪之态

所谓无是非

是针对人的认识而言

不要固执地去把事物加以区别区分

例如

有的人坚持黑就是黑

白就是白

长就是长

短就是短

而不懂得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的道理

同样

不要把冷 热等严格区分开来

它们都是相对而言的

更不要把什么东西都对立走来看待

无取舍

是就对待人接物的态度而言

待人对物

不要仅仅只根据爱与恨

喜与悲

善与恶去做出判断和取舍

无断常

断是指变化 改变

常是指永恒 固守或不变

这是说不要去坚持

坚守什么永恒

也不要单纯去强调什么变化 改变

无凡无圣是说

不要把普通人和圣人

圣贤严格加以区分

把普通人和圣人 圣贤对立起来

圣人也是人

他也有同普通人一样的品性和情感

可见

平常心的要旨就在于

待人接物不要故作姿态

不要弄虚作假

不需要惨淡经营

而要自然而然

顺其自然

随缘任运

不要片面地去看待人和事物

不要坚持分别之心

不要以偏执的态度对人对事

而要以全面的观点看待一切

这真是“变本加厉”了

既然道不用修

平常心就是佛心

也就不必断烦恼而得涅�

烦恼本身就是涅�

平常心也就是佛家清净心

陷入迷惑的心灵本身就是觉悟的源头

如此一来

凡夫俗子一转身就成了佛

自然十分令人向往

这位远从四川来的马祖和尚

就是这么一转身就悟道了

跟着就到江西洪州聚徒说法

门庭若市

形成了“触类是道”的洪州宗

洪州宗的主张

起心动念

弹指动目

所作所为

皆是佛性全体之用

更无别用

全体贪嗔痴

造善造恶

受乐受苦

此皆是佛性

后来临济宗的义玄说得更痛快明白

佛法无用功处

只是平常无事

屙屎送尿

著衣吃饭

困来即卧

你且随处作主

立处皆真

已经是顺应本性

无念无心

悟道成佛

可以随心所欲了

到了这步田地

佛就被化入了日常生活

几乎遍地佛性

人人皆佛了

也许你可以说

佛被毁了被灭了

有学者论到

从僧肇《不真空论》的

“道远乎哉 触事而真”

到马祖道一及其门下弟子的

“平常心是道”

“非心非佛”

般若思想中不断瓦解执着的“空”

终于与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心

心中最向往的老庄的“自然”

交汇融合

真正成了指导人生态度的

一般性原则

禅宗革命性地完成了

般若的生活化

《五灯会元》卷五

《丹霞天然禅师》

记载了禅门狂士

丹霞烧木佛

这样一则公案

唐元和中

邓州丹霞天然禅师

至洛阳龙门香山

与伏牛和尚为友

天然禅师逗留慧林寺

遇天大寒

于是搬取寺中所供佛像烤火

院主呵问

何得烧我木佛

天然用木棍拨弄着火烬

淡然答道

吾烧取舍利

院主质问

木佛有何舍利

天然曰

既无舍利

更取两尊烧

于是又搬取两尊佛像

投入了火堆

佛像原本是佛寺里的宝物

唐元和年间

度僧建寺

烧香礼佛盛极一时

这种时代背景之下

这等场合

丹霞禅师却烧木佛取暖

他对待佛的态度立足于

自己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

在他的眼里

佛性就是平常生活需要

冷暖饥寒皆是佛性的内容

不知佛性乃自家本性

盲目礼拜是无益的

禅宗思想体系的构建

是以心性论为出发点的

通过修炼

认清佛性乃是自家本性

就能提升人生境界

所以说

禅宗境界

是一种摆脱烦恼

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

贯穿于禅宗心性学说

文化思想的本质内容是

守自然

重自我

求超越

禅宗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借鉴道家哲学关于自然

人性等的观念

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

人的自性

道家把自然规定为

万物的本质 本性

是不假人为

自然而然

本来如此的真实存在

禅宗认为

“自然”就是众生本性

也就是佛性

佛性也就是自足圆满

纯真朴实的生命本性

神会禅师说

“僧家自然者 众生本性也”

人的本性是自然的

也是内在的

是与生俱来的

是人的本质存在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

也是人人皆可以为佛的根据

禅宗将高高在上的佛祖

下放到人间

将佛性和人性沟通

等凡圣一尊卑

使得人人成佛有了可能

使得人的日常生活

修炼成佛的紧密结合在一起

将彼岸世界转移到现实世界

把对未来生命的追求

转换为对自我本性的发现

在禅宗看来

人的内在本性是清净

圆满

纯朴

觉悟的

见性成佛的过程

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认识自我

体悟生命的过程

识得自性便成佛道

也便是沟通凡圣

实现了超越

由此禅宗反对舍弃现实感性生活

扭曲自性去寻求超验

而强调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超越意义

实现理想精神境界

禅宗公案中的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就是提倡心灵沟通

要求会心体悟

禅宗要求

饥则吃饭

困则打眠

寒则向火

热则乘凉

从中体会禅道

从“青青翠竹 郁郁黄花”中

发现禅意

禅宗要求从青山绿水中体察禅味

从人自身的行住

坐卧日常生活中

体验禅悦

在平凡的的生命中

体悟禅境

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

精神的自由

中外文化精神十讲课程列表:

第一章 汉字的文化情韵

-1.1假如生活缺少文字-文字的意义

-- 假如生活缺少文字——文字的意义

-1.2 文字从何而来——文字的起源

-- 文字从何而来——文字的起源

-1.3 汉字是怎么造的——汉字的结构

--汉字是怎么造的——汉字的结构

-1.4 怎样分析汉字——汉字的解读

--怎样分析汉字——汉字的解读

-1.5 上古时代的一面镜子——汉字的文化

--上古时代的一面镜子——汉字的文化

-1.6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一章作业

第二章 汉语中的文化魅力

-2.1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

-2.2 语言是一个文化系统

--语言是一个文化系统

-2.3.1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上)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上)

-2.3.2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下)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下)

-2.4 汉语交际中的文化心理

--汉语交际中的文化心理

-2.5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三章 儒道思想要义

-3.1.1 “仁爱”思想:从爱亲到爱众

--“仁爱”思想:从爱亲到爱众

-3.1.2 从“爱人”到“仁政”

--从“爱人”到“仁政”

-3.2.1 “君子”人格

--“君子”人格

-3.2.2 “大丈夫”人格

--“大丈夫”人格

-3.3.1 对立转化规律

--对立转化规律

-3.3.2 “无用之用”的思想

--“无用之用”的思想

-3.4.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3.4.2 “物我齐一”思想

--“物我齐一”思想

-3.5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四章 禅宗的文化智慧

-4.1.1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上)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上)

-4.1.2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下)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下)

-4.2 《坛经》及其他文献

--《坛经》及其他文献

-4.3 禅宗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禅宗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4.4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

-4.5 敢于呵佛骂祖的批评精神

-- 敢于呵佛骂祖的批评精神

-4.6 重视启示和顿悟的思维特质

--重视启示和顿悟的思维特质

-4.7 禅宗与中国文学艺术

--禅宗与中国文学艺术

-4.8禅宗与日常人生

--禅宗与日常人生

-4.9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五章 唐诗宋词的审美情韵

-5.1 整体观照

--整体观照

-5.2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5.3 物我同一

--物我同一

-5.4 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

-5.5 尚意追求

-- 尚意追求

-5.6 趣在高雅

--趣在高雅

-5.7 忧患意识

-- 忧患意识

-5.8 志在兼济

--志在兼济

-5.9 情在独善

--情在独善

-5.10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六章 明清小说的现实关怀

-6.1 中国叙事文学之胜

--中国叙事文学之胜

-6.2 征史与写实

-- 征史与写实

-6.3 奇幻与象征

--奇幻与象征

-6.4 悲剧与诗意

--悲剧与诗意

-6.5 讽刺与戏谑

--讽刺与戏谑

-6.6 忠义与仁侠

--忠义与仁侠

-6.7 情本与欲望

--情本与欲望

-6.8 自由与叛逆

--自由与叛逆

-6.9 隐逸与虚无

--隐逸与虚无

-6.10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七章 古代文学的人性探索

-7.1希腊神话与人的意识萌发

--希腊神话与人的意识萌发

-7.2深刻的人性哲学思考

--深刻的人性哲学思考

-7.3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

--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

-7.4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7.5对人类理性的思考

--对人类理性的思考

-7.6对两希文化融合的伟大尝试

--对两希文化融合的伟大尝试

-7.1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八章 近代西方文学的人性张扬

-8.1人性的复苏

--人性的复苏

-8.2人类精神的守望者

--人类精神的守望者

-8.3深刻的人性反思

--深刻的人性反思

-8.4人类思想探索历程的艺术概括

--人类思想探索历程的艺术概括

-8.5人性自由的探索

--人性自由的探索

-8.6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8.7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九章 现代西方文学对人的反思

-9.1前言

--前言

-9.2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9.3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

-9.4人与历史的关系

--人与历史的关系

-9.5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9.6人与科技的关系

--人与科技的关系

-9.7人与自我的关系

--人与自我的关系

-9.8结语

--结语

-9.9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十章 文化精神与现代生活漫谈

-10.1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10.2痛快淋漓的恨和优柔寡断的爱

--痛快淋漓的恨和优柔寡断的爱

-10.3没有底线的恨和没有条件的爱

--没有底线的恨和没有条件的爱

-10.4“以直报怨”和“转身向爱”

--“以直报怨”和“转身向爱”

-10.5恨往何处去,爱从何处来?

--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10.6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