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外文化精神十讲 >  第五章 唐诗宋词的审美情韵 >  5.5 尚意追求 >  尚意追求

返回《中外文化精神十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尚意追求在线视频

下一节:趣在高雅

返回《中外文化精神十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尚意追求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唐代安史之乱以后

诗人张继途经苏州寒山寺

泊舟于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

吸引着这位游子

他的心灵被一种隽永的情味触动

写下了这首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名为枫桥夜泊的七绝历来为人传颂

也使张继名留千古

诗中的寒山寺也成为了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但是

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

却引出了一场笔墨官司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在六一诗话中明确提出批评

他说

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

亦语病也

唐人有云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说者亦云句则佳矣

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原来欧阳修是说

寺庙不可能在夜半三更打钟

因此

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意境虽美

却是无中生有

纯粹是贪求好句而有悖常理

针对欧阳修的驳难

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给予了反驳

陈岩肖说他在过去苏州做官时

每当夜半三更时

常亲耳听见寺庙中的钟声鸣响

由此推论

唐代时苏州寺庙半夜三更

也可能有打钟的习俗

这是为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

提出了有力的论据

不仅如此

他还举出于鹄 白居易 温庭筠等

唐代诗人诗歌中与此类似的描写

可谓言之凿凿

认为张继的诗句确是写实

事实上

欧陈二人的争执

都没有抓住诗歌创作的真义

倒是明人胡应麟慧眼独具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

张继 夜半钟声到客船

谈者纷纷 皆为昔人愚弄

诗流借景立言 唯在声律之调

兴象之合 区区事实 披岂暇计

无论夜半是非

其钟声闻否 未可知也

在胡应麟看来

真正的好诗只需达意而已

即借助景物的描写来含蓄地传达诗人的情绪

追求的是一种包含了情与景的抽象意境

这种意境只需达情

并不指向是否合理

这便是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区别

也便是诗歌审美取向上的尚意追求

这段文章公案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古典诗词尚意追求的总体取向

即是以达意为主

不以合理为工

在唐宋诗词中

世界如棋局

万物是棋子

作者即是棋局之主宰

只要兴之所至

千军万马任我调遣

何必拘泥于事实

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 诗曰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

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这是何等的癫狂气势

捶楼倒洲自然不合现实

但在诗人的世界里

一切皆为汹涌的情感服务

并无合理不合理的区别

正因为唐宋诗词的尚意追求

才有了“白发三千丈”的夸张

才有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爽

我们试读北宋词人贺铸的 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

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 露初�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一首悼亡词

贺铸与夫人感情甚笃

词人一生辗转各地

担任低级官职

抑郁不得志

闲居苏州的三年

妻子与他相濡以沫 同甘共苦

但没想到妻子即于此亡故

如今重游故地 想起亡妻 物是人非

不禁引发了诗人的深深感慨

是以词人开篇即曰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阊门本是苏州城门 这里借指苏州

词人的问句似乎于理不通

夫妻同来却不同归

自然是由于妻子的亡故

似乎是明知故问

何况人已离世 无知无识

哪里还有“同归”一说

更谈不上回答词人的提问了

但由情而言

这一句却是令人唏嘘的

词人思念亡妻

难以摆脱巨大的痛苦

甚至向死人发问

为何你忍心抛下我

使我独自一人归去

下片“旧栖新垅两依依”也是如此

“旧栖”指词人与夫人曾经住过的房子

“新垅”指夫人赵氏埋骨的坟茔

“依依”是留恋不忍分离的样子

如果说词人居于旧庐中而思念亡妻

故而有旧栖依新垅之感

这是合理的

但亡妻已逝

新垅依旧栖则于理不合

然而

正因为这极不合理

我们才品味到词人

以自己的痛苦揣度亡妻的痛苦

似乎亡妻于九泉之下也正对词人依依不舍

也同样体味着肝肠寸断的相思

这正是词人思念妻子时几至癫狂的痛苦心理

唯其不合理

方能更有情

如果说 以达意为主

不以合理为工

是古典诗词尚意的总体取向的话

那么

有余不尽

点到即止

则是古典诗词达成尚意追求的具体手段

什么是有余不尽呢

指的是诗词要给人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不可将所有的意思全部描写殆尽

须有“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之感

否则便会寥无回味

我们来看南唐后主李煜的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作劈头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

已给人留下无数的疑惑

按人之常情

总是恨花不常开

月不常圆

却没想到词人对春花秋月生出痛恨之意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

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亡国之前的李煜

是一个风流才子型的君主

流连春花 坐对秋月

春花秋月曾陪伴他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然而

此时他已经沦为阶下囚

春花虽开 却不为他而开

秋月虽圆 却不为他而圆

不仅如此

眼前的春花秋月恰是前尘往事的见证

提醒着他昔日的繁华

刺痛着他那异常脆弱的神经

于是

对春花秋月由爱而惧

由惧而恨

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了

下句“往事知多少”是此种情怀的延伸

似乎紧接而来的便是对往事的滔滔回忆

但作者偏又稍点即止

断开往事的怀想

回归眼前的小楼 夜风

将往日的追忆

吞入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词人虽未明言苦痛

但那撕心裂肺的苦痛

已深深的烙入骨髓之中

这便是“有余不尽”的笔法的妙处

下片写雕栏玉砌

写往日的朱颜

与上片一致 纯用暗示

映射出对往日的追忆

但下句却又呈转

以问句展露出自己无尽的愁绪

然而此恨何极

恨有多深

词人却答而未答

只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收结全词

以满目江水激荡

携带着缠绵厚重的故国之思

词人未言愁之深广

纯留给读者自己去意会

但目�万古不已的浩荡江水

聆听李煜内心深处的战栗与呼号

我们却真正体会到了

唐宋诗词尚意追求的独特魅力

中外文化精神十讲课程列表:

第一章 汉字的文化情韵

-1.1假如生活缺少文字-文字的意义

-- 假如生活缺少文字——文字的意义

-1.2 文字从何而来——文字的起源

-- 文字从何而来——文字的起源

-1.3 汉字是怎么造的——汉字的结构

--汉字是怎么造的——汉字的结构

-1.4 怎样分析汉字——汉字的解读

--怎样分析汉字——汉字的解读

-1.5 上古时代的一面镜子——汉字的文化

--上古时代的一面镜子——汉字的文化

-1.6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一章作业

第二章 汉语中的文化魅力

-2.1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

-2.2 语言是一个文化系统

--语言是一个文化系统

-2.3.1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上)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上)

-2.3.2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下)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下)

-2.4 汉语交际中的文化心理

--汉语交际中的文化心理

-2.5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三章 儒道思想要义

-3.1.1 “仁爱”思想:从爱亲到爱众

--“仁爱”思想:从爱亲到爱众

-3.1.2 从“爱人”到“仁政”

--从“爱人”到“仁政”

-3.2.1 “君子”人格

--“君子”人格

-3.2.2 “大丈夫”人格

--“大丈夫”人格

-3.3.1 对立转化规律

--对立转化规律

-3.3.2 “无用之用”的思想

--“无用之用”的思想

-3.4.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3.4.2 “物我齐一”思想

--“物我齐一”思想

-3.5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四章 禅宗的文化智慧

-4.1.1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上)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上)

-4.1.2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下)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下)

-4.2 《坛经》及其他文献

--《坛经》及其他文献

-4.3 禅宗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禅宗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4.4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

-4.5 敢于呵佛骂祖的批评精神

-- 敢于呵佛骂祖的批评精神

-4.6 重视启示和顿悟的思维特质

--重视启示和顿悟的思维特质

-4.7 禅宗与中国文学艺术

--禅宗与中国文学艺术

-4.8禅宗与日常人生

--禅宗与日常人生

-4.9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五章 唐诗宋词的审美情韵

-5.1 整体观照

--整体观照

-5.2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5.3 物我同一

--物我同一

-5.4 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

-5.5 尚意追求

-- 尚意追求

-5.6 趣在高雅

--趣在高雅

-5.7 忧患意识

-- 忧患意识

-5.8 志在兼济

--志在兼济

-5.9 情在独善

--情在独善

-5.10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六章 明清小说的现实关怀

-6.1 中国叙事文学之胜

--中国叙事文学之胜

-6.2 征史与写实

-- 征史与写实

-6.3 奇幻与象征

--奇幻与象征

-6.4 悲剧与诗意

--悲剧与诗意

-6.5 讽刺与戏谑

--讽刺与戏谑

-6.6 忠义与仁侠

--忠义与仁侠

-6.7 情本与欲望

--情本与欲望

-6.8 自由与叛逆

--自由与叛逆

-6.9 隐逸与虚无

--隐逸与虚无

-6.10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七章 古代文学的人性探索

-7.1希腊神话与人的意识萌发

--希腊神话与人的意识萌发

-7.2深刻的人性哲学思考

--深刻的人性哲学思考

-7.3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

--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

-7.4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7.5对人类理性的思考

--对人类理性的思考

-7.6对两希文化融合的伟大尝试

--对两希文化融合的伟大尝试

-7.1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八章 近代西方文学的人性张扬

-8.1人性的复苏

--人性的复苏

-8.2人类精神的守望者

--人类精神的守望者

-8.3深刻的人性反思

--深刻的人性反思

-8.4人类思想探索历程的艺术概括

--人类思想探索历程的艺术概括

-8.5人性自由的探索

--人性自由的探索

-8.6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8.7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九章 现代西方文学对人的反思

-9.1前言

--前言

-9.2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9.3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

-9.4人与历史的关系

--人与历史的关系

-9.5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9.6人与科技的关系

--人与科技的关系

-9.7人与自我的关系

--人与自我的关系

-9.8结语

--结语

-9.9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十章 文化精神与现代生活漫谈

-10.1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10.2痛快淋漓的恨和优柔寡断的爱

--痛快淋漓的恨和优柔寡断的爱

-10.3没有底线的恨和没有条件的爱

--没有底线的恨和没有条件的爱

-10.4“以直报怨”和“转身向爱”

--“以直报怨”和“转身向爱”

-10.5恨往何处去,爱从何处来?

--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10.6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尚意追求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