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外文化精神十讲 >  第三章 儒道思想要义 >  3.4.1 天人合一 >  天人合一

返回《中外文化精神十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天人合一在线视频

下一节:“物我齐一”思想

返回《中外文化精神十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天人合一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天人合一思想

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

思想精华与精神核心

“天人合一”最早是道家提出来的

在道家来看

天是自然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因此庄子说

有人 天也 有天 亦天也

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道家认为

人类人为地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

道德规范

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

变得与自然不协调

人类应该打碎这些强加于人自身的藩篱

将人性解放出来

复归于自然

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这一思想后来被汉代董仲舒

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

自然无为的思想

“推天道以明人事”

是典型的道家思维方式

这一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是

“天地人一体观”

也就是将宇宙规则

社会秩序以及人生法则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道家认为

自然宇宙

人类社会以及人类个体

都遵循着共同的法则

“道”是宇宙万物的起源

在人类 宇宙万物和道之间

都普遍遵循着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的法则

老子所说的“自然”

并非现代语汇中的“大自然”或“自然界”

而是指是事物内部的本来状态和规律性

我们今天所说的“顺其自然”

一词中的“自然”

和老子“法自然”所说“自然”的意思

就是一致的

在古代用于表述

“自然界”或“大自然”的词是

“天” “地”或“物”

在老子看来

人类的行为法则要效法自然界

自然界的法则要效法“道”

而“道”的法则是道的本来状态

内部规律所决定的

这段话包含着两层意思

其一是“天道自然”思想

即认为天道是无目的无意志的

万物皆由道产生

道的法则是“自然而然”的

同时 “天道自然”思想中

包含尊重客观事物本性和法则的精神

在《庄子》一书中

有一则寓言故事是这样的

南海的大帝名叫倏

北海的大帝名叫忽

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

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

浑沌对待他们十分殷切

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恩情说

人人都有眼 耳 口 鼻七个窍孔

用来视听 饮食和呼吸

唯独浑沌没有

我们就为他开凿七窍吧

于是

倏与忽每天为浑沌凿出一个孔窍

这样连续凿了七天

浑沌就死了

庄子通过这则小寓言

向人们说明一个道理

人为的雕凿

就会导致自然的死亡

因此

人们要尊重自然

行事要遵循自然的法则

老子因顺自然的思想

体现了一种非常可贵的认识

就是天地万物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人应该顺应规律行事

而不能无视客观规律的存在而恣意妄为

两千多年来

无数的历史事实证实了老子思想的科学性

在中国古代

同样是治水

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治水方法

鲧采取堵截的方法

违背客观规律

结果失败

禹采取疏导的方法

符合客观规律

取得成功

李冰则更胜一筹

修建都江堰工程

变水灾为水利

自觉运用客观规律

造福人类

成为世界水利工程之典范

其二是“道法自然”思想

即无论是天道还是人道

都要遵循道的“自然而然”的法则

老子强调的“道法自然”

是说万物生生不息

都按照自然法则在运行着

而人类应该和宇宙万物一样

依据自身的性质和规律而存在和发展变化

不受外在干涉和主宰

《老子》说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对待万物

就像对待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一样

无所谓爱与不爱

一切依其内在的规律运行着

而圣人治理天下

也就应效法天道的无私无为

听任百姓自然生活

老子在政治上倡导“无为”

反对“有为”

《老子》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化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不刻意有所作为

但又能够化成万物

人君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

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而得以充分发展

《老子》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统治者做到了无为

老百姓就会自我化育

休养生息

统治者“好静”

不去滋扰百姓

老百姓就会端正自我的行为

统治者不发动战争

老百姓就能够恢复经济

富裕起来

统治者没有贪欲

老百姓就会变得纯朴起来

“圣人常无心 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认为善于治国的管理者

是没有自己的意志的

老百姓的想法

人民的意志

就是统治者的意志

“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是老子对他的“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

的一种极为形象的表述

“为无为 而无不治”

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

一切事情都会顺理成章

走上正轨

老子倡导的“无为而治”就是“行不言之教”

也就是不用提倡仁义道德

不要设置法令规矩

而让老百姓不动心机去争名夺利

欲望淡薄而享受天伦

这就达到了“无不为”的目的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并不是“不为”

而是“不妄为”

“不乱为”

顺应和尊重自然规律

庄子继承了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

明确提出“因任自然之性”

《庄子・秋水》说

牛马生来就有四只脚

这叫做“自然”

给马头套个勒

给牛鼻穿个孔

这叫做“人为”

马蹄可踏霜雪

马毛可以御风寒

吃草

饮水

奔跑跳跃

这是马的“真性”

等到有了伯乐

自以为善于治马

于是给马剪鬃 烫印 铲蹄 钉掌 加绊

上笼头 带铁嚼

这些“人为”的行为

就破坏了马的“自然”本性

同样

统治阶级的“有为”也破坏了人的自然本性

因此

庄子和老子一样

反对“有为”的政治

倡导“无为而治”

庄子继续老子“无为”的思想

把“无为”具体化为三个层次

即无己 无功 无名

“无己”是说要排除个人成见

一切顺应自然

“无功”“无名”是指

要超越世俗功利价值观

庄子认为

人们在追求富贵 权势 名利 金钱

地位的过程中

往往会“为物所役”

“为物所累”

庄子要求人们超越世俗的功名价值观

摆脱功名的束缚

这样在乱世中才能真正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

西汉初期

“无为而治”不再仅仅是一种学术思想

而成为了一种政治理念和政治实践

汉惠帝执政期间

任用曹参为宰相

曹参执政后

似乎无所事事

在任用的官员的时候

也总是任用那些行事比较和缓的人为官

汉惠帝亲自登门规劝曹参

试图让他改变自己的执政方法

曹参问汉惠帝

陛下与高祖相比怎么样

惠帝说

比不上高祖

曹参又问

如果把我和前丞相萧何比

结果又是怎么的呢

惠帝也说

还是比不上

然后曹参说

汉高祖和萧何在去世之前

已经把治国的各种规章制度确立下来了

既然我们都比不过他们

那还不如守着他们制定下来的制度去做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萧规曹随”

曹参顺应时势

让百姓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生产

因而取得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

汉朝初立之时

汉朝统治者加强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

确立了国家行政所需的各种政策法令

这也为曹参的“无为而治”

打下了一个很好的政治基础

老子的“无为”思想

是针对当时的统治者

“过度有为”的情况下而提出的

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很多管理学者对《老子》

“无为而治”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并将它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管理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

松下幸之助被问到

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

他说

我并没有什么秘诀

我经营的唯一方法就是

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

在他看来

只有遵照那超越人类智慧的

伟大的天地自然法则

与道理去经营

才能获得成功

中外文化精神十讲课程列表:

第一章 汉字的文化情韵

-1.1假如生活缺少文字-文字的意义

-- 假如生活缺少文字——文字的意义

-1.2 文字从何而来——文字的起源

-- 文字从何而来——文字的起源

-1.3 汉字是怎么造的——汉字的结构

--汉字是怎么造的——汉字的结构

-1.4 怎样分析汉字——汉字的解读

--怎样分析汉字——汉字的解读

-1.5 上古时代的一面镜子——汉字的文化

--上古时代的一面镜子——汉字的文化

-1.6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第一章作业

第二章 汉语中的文化魅力

-2.1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

-2.2 语言是一个文化系统

--语言是一个文化系统

-2.3.1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上)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上)

-2.3.2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下)

--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意义(下)

-2.4 汉语交际中的文化心理

--汉语交际中的文化心理

-2.5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三章 儒道思想要义

-3.1.1 “仁爱”思想:从爱亲到爱众

--“仁爱”思想:从爱亲到爱众

-3.1.2 从“爱人”到“仁政”

--从“爱人”到“仁政”

-3.2.1 “君子”人格

--“君子”人格

-3.2.2 “大丈夫”人格

--“大丈夫”人格

-3.3.1 对立转化规律

--对立转化规律

-3.3.2 “无用之用”的思想

--“无用之用”的思想

-3.4.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3.4.2 “物我齐一”思想

--“物我齐一”思想

-3.5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四章 禅宗的文化智慧

-4.1.1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上)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上)

-4.1.2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下)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下)

-4.2 《坛经》及其他文献

--《坛经》及其他文献

-4.3 禅宗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禅宗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4.4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

--关注现实人生的理想精神

-4.5 敢于呵佛骂祖的批评精神

-- 敢于呵佛骂祖的批评精神

-4.6 重视启示和顿悟的思维特质

--重视启示和顿悟的思维特质

-4.7 禅宗与中国文学艺术

--禅宗与中国文学艺术

-4.8禅宗与日常人生

--禅宗与日常人生

-4.9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五章 唐诗宋词的审美情韵

-5.1 整体观照

--整体观照

-5.2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5.3 物我同一

--物我同一

-5.4 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

-5.5 尚意追求

-- 尚意追求

-5.6 趣在高雅

--趣在高雅

-5.7 忧患意识

-- 忧患意识

-5.8 志在兼济

--志在兼济

-5.9 情在独善

--情在独善

-5.10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六章 明清小说的现实关怀

-6.1 中国叙事文学之胜

--中国叙事文学之胜

-6.2 征史与写实

-- 征史与写实

-6.3 奇幻与象征

--奇幻与象征

-6.4 悲剧与诗意

--悲剧与诗意

-6.5 讽刺与戏谑

--讽刺与戏谑

-6.6 忠义与仁侠

--忠义与仁侠

-6.7 情本与欲望

--情本与欲望

-6.8 自由与叛逆

--自由与叛逆

-6.9 隐逸与虚无

--隐逸与虚无

-6.10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七章 古代文学的人性探索

-7.1希腊神话与人的意识萌发

--希腊神话与人的意识萌发

-7.2深刻的人性哲学思考

--深刻的人性哲学思考

-7.3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

--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

-7.4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7.5对人类理性的思考

--对人类理性的思考

-7.6对两希文化融合的伟大尝试

--对两希文化融合的伟大尝试

-7.1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八章 近代西方文学的人性张扬

-8.1人性的复苏

--人性的复苏

-8.2人类精神的守望者

--人类精神的守望者

-8.3深刻的人性反思

--深刻的人性反思

-8.4人类思想探索历程的艺术概括

--人类思想探索历程的艺术概括

-8.5人性自由的探索

--人性自由的探索

-8.6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8.7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九章 现代西方文学对人的反思

-9.1前言

--前言

-9.2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9.3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与社会的关系

-9.4人与历史的关系

--人与历史的关系

-9.5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9.6人与科技的关系

--人与科技的关系

-9.7人与自我的关系

--人与自我的关系

-9.8结语

--结语

-9.9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第十章 文化精神与现代生活漫谈

-10.1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10.2痛快淋漓的恨和优柔寡断的爱

--痛快淋漓的恨和优柔寡断的爱

-10.3没有底线的恨和没有条件的爱

--没有底线的恨和没有条件的爱

-10.4“以直报怨”和“转身向爱”

--“以直报怨”和“转身向爱”

-10.5恨往何处去,爱从何处来?

--无端而起的恨和无由而至的爱

-10.6 讨论与作业

--章节讨论1

--章节讨论2

--章节作业

天人合一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