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病理学 > 第四章 血液循环障碍 > 第十一节 梗死(2) > 第十一节 梗死(2)
我们讲完了贫血性梗死
下面就来看一下出血性梗死
相对于贫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就稍微复杂一些
出血性梗死我们又称它红色梗死
在梗死区内的细胞坏死后
伴有显著的出血而呈现红色
常常发生在肺 肠这些脏器
那么它的形成的原因
除了动脉阻塞以外
还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这里面有些复杂机制
大家一定要仔细的去揣摩
那么没有这几个条件
它可能就不会呈现出血性梗死
第一个条件就是发生于组织疏松的器官
比如说肺 肠
这些组织结构疏松富有弹性
所以不会因为坏死组织膨胀
而将其血液挤压出去
所以器官组织疏松
提供了出血的一个空间
那么第二个器官具有双重的血循环
这样当有一根动脉完全阻塞
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缺血
因为还有另一侧血循环
那么当一个血循环
出现严重的淤血的时候
另一枝发生阻塞的动脉
内压常常不足
以克服严重的淤血的阻力
那么导致发生出血性梗死
但血液反而有侧枝
通过损伤的血管壁
流回到梗死区内
比如说肺
肺具有两种输入血管
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
它们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
那么肠道虽然没有双重血循环
但是它具有弓形的动脉吻合支
在某些情况下起着双重血循环的作用
第三个呢就是器官出现严重的早期淤血
可以导致出血性梗死
它可以分为这两种情况
第一个梗死区有效的侧枝循环不能建立
静脉压显著升高妨碍血液流入
第二个呢就是淤血的时候
梗死区内的血液不容易从静脉回流
血液更容易由梗死区内的
坏死的血管壁漏到坏死组织间
第四个条件呢就是静脉血流的闭塞
比如说的卵巢肿瘤
发生急性的卵巢蒂的扭转
扭转后的静脉回流受阻
瘤内极度充血或者血管破裂瘤内出血
导致了瘤体迅速的增大
那么后来呢因为动脉血流的受阻
可以破裂变为紫黑色或者是继发感染
这张图呢我们再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这就是一个双重血液循环的肺
我们看到这个BA
BA就是支气管动脉
PA是肺动脉
那么PV和BV就是分别是静脉
那么我们看一下它是有双重血循环的
如果一侧没有高度的淤血的情况下
比如说我们说
PA就是肺动脉出现了梗塞
或者是肺动脉出现了异常
如果这个静脉没有出现淤血的时候
它血液可以通过侧枝循环
可以去完成
但是如果这个血液当中
PV或者是BV出血了高度的淤血
淤血我们讲的静脉的淤血
当一侧血循环出现了障碍的时候
那么呢它这个血液呢
就不能够再建立侧枝循环
而且呢这个侧枝循环当中
我们讲到的这个静脉的淤血
造成了一些血液的在这个堆积
所以呢引起了这个血液排不出去
那么造成了肺出血性的梗死
这是肺出血性梗死的一个大体表现
大家可以看到
一侧的肺的下叶
看到一块梗死区
颜色比较红
它主要是存在心力衰竭
有严重肺淤血的时候
继发了肺动脉的栓塞
或者血栓形成
导致了肺出血性梗死
病变部位呢一般位于下叶
肺边缘的区域
尤其是肺肋膈角的地方
它呈现紫红色椎体的一个形状
尖端呢指向肺门或者血管阻塞的地方
底呢是位于胸膜面
梗死区表面的胸膜
多数呢有的时候会有纤维性的渗出
所以患者会有呼吸性的困难胸痛等表现
镜下呢肺泡壁结构模糊不清
坏死区的肺泡膜和小支气管内充满血液
肺泡间隔有时可看到纤维素的渗出
梗死区的背景病变呢是严重的肺淤血
后期呢它可能会机化或者是瘢痕的形成
那么除了肺出血性梗死
还有肠出血性梗死
肠出血性梗死呢
一般发生在肠系膜的动静脉
同时有阻塞的时候
那么肠扭转 肠套叠 嵌顿性的肠疝
这些情况的时候
会出现肠出血性梗死
它的主要原因就是
肠系膜静脉首先受压
而发生肠壁淤血性的水肿
然后呢动脉呢也受到闭塞
就会引起出血性的梗死
那它发生的部位
通常是累及小肠的一段
相应的肠系膜也被涉及
那么大体上表现
就是梗死的肠段呈现暗红甚至是紫黑色
肠腔内充满暗红色的混浊的液体
肠壁呢因为淤血水肿和出血
而出现异常的增厚脆弱容易破裂
那镜下的表现呢
肠壁明显的淤血 水肿 出血 坏死
尤其是肠粘膜下层和浆膜层特别的明显
肠壁各层结构呢
早期呢可以辨认
但是到了后期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清楚
常常伴有细菌感染
所以会发生湿性坏疽
坏疽我们也讲过了
这就是这段肠管
大家可以看到
坏死的肠道呈现深紫色
蠕动消失 肠道内可以看到出血
前面讲到了就贫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
还有败血性梗死
就是梗死区伴有细菌感染
比如说感染性心内膜炎
栓子当中含有细菌
所以呢会继发梗死灶内的细菌感染
心瓣膜上的含有细菌的栓子脱落
可以引起栓塞性的脓肿
局部会有激烈的炎症反应
这个图就是感染性的心内膜炎
右图这个组织相呢
就是梗死转化为脓肿
并伴随着更激烈的炎症反应
所以大家可以看
局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的浸润
-第一节 绪论
--第一节 绪论
-第一章测试 绪论
-第一节 细胞适应性反应1
-第二节 细胞适应性反应2
-第三节 细胞适应性反应3
-第四节 细胞适应性反应4
-第五节 细胞变性-1变性定义及水样变
-第六节 细胞变性-2脂肪变
-第七节 细胞变性-3玻璃样变性
-第八节 细胞变性-4淀粉样变
-第九节 细胞的坏死-1坏死的定义
-第十节 细胞的坏死-2坏死的类型
-第十一节 细胞的坏死-3坏死的类型和结局
-第二章测试 细胞和组织损伤
-第一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1
-第二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2
-第三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3
-第四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4
-第五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5
-第六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6
-第七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7
-第八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8
-第九节 组织修复与愈合9
-第三章测试 组织修复与愈合
-第一节 充血与淤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三节 止血与血栓
-第四节 血栓形成(1)
-第五节 血栓形成(2)
-第六节 血栓形成(3)
-第七节 血栓形成(4)
-第八节 栓塞(1)
-第九节 栓塞(2)
-第十节 梗死(1)
-第十一节 梗死(2)
-第十二节 梗死(3)
-第四章测试 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炎症的定义
-第二节 炎症发生后的形态学变化(1)
-第三节 炎症发生后的形态学变化(2)
-第四节 白细胞的功能
-第五节 炎症介质
--第五节 炎症介质
-第六节 炎症反应的分类(1)
-第七节 炎症反应的分类(2)
-第八节 炎症反应的分类(3)
-第九节 炎症的结局
-第五章测试 炎症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
-第三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八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九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第十节 常见肿瘤的举例
-第十一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十二节 肿瘤与遗传
-第十三节 肿瘤免疫
-第六章测试 肿瘤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三节 风湿病
--第三节 风湿病
-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五节 慢性心瓣膜病
-第六节 心肌病
--第六节 心肌病
-第七节 心肌炎
--第七节 心肌炎
-第七章测试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呼吸系统解剖结构1
-第二节 呼吸系统解剖结构2
-第三节 组织形态
--第三节 组织形态
-第四节 鼻炎
--第四节 鼻炎
-第五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六节 肺气肿1
--第六节 肺气肿1
-第七节 肺气肿2
--第七节 肺气肿2
-第八节 支气管扩张
-第九节 支气管哮喘
-第十节 肺炎1
--第十节 肺炎1
-第十一节 肺炎2
--第十一节 肺炎2
-第十二节 肺炎3
--第十二节 肺炎3
-第十三节 肺间质性疾病
-第十四节 肺源性心脏病
-第十五节 鼻咽癌
--第十五节 鼻咽癌
-第十六节 肺癌
--第十六节 肺癌
-第八章测试 呼吸系统
-第一节 食管炎
--第一节 食管炎
-第二节 胃炎
--第二节 胃炎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病
-第四节 阑尾炎
--第四节 阑尾炎
-第五节 炎症性肠病
-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
-第七节 肝硬化
--第七节 肝硬化
-第八节 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
-第九章测试 消化系统
-第一节 肾小球疾病
-第二节 肾盂肾炎
--第二节 肾盂肾炎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第十章测试 泌尿系统
-第一节 乳腺癌
--第一节 乳腺癌
-第二节 宫颈癌
--第二节 宫颈癌
-第三节 子宫内膜癌
-第四节 卵巢上皮性肿瘤
-第五节 妊娠滋养叶细胞疾病
-第十一章测试 女性生殖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
-第三节 肿瘤
--第三节 肿瘤
-第十二章测试 神经系统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学
-第十三章测试 内分泌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甲状腺肿
--第二节 甲状腺肿
-第三节 甲状腺肿瘤
-第十四章测试 甲状腺疾病
-第一节 传染性疾病概论及结核发生的原因
-第二节 结核的病理变化及结局
-第三节 肺结核的分类及原发性的肺结核
-第四节 继发性的肺结核
-第五节 肺外结核病
-第六节 伤寒
--第六节 伤寒
-第七节 细菌性痢疾
-第八节 性传播疾病STD
-第九节 梅毒
--第九节 梅毒
-第十五章测试 传染病
-第一节 阿米巴病
--第一节 阿米巴病
-第二节 血吸虫病
--第二节 血吸虫病
-第十六章测试 寄生虫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霍奇金淋巴瘤
-第三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
-第四节 髓系肿瘤
--第四节 髓系肿瘤
-第五节 组织树突细胞肿瘤
-第十七章测试 淋巴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