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宋词鉴赏 >  六、南唐词(中) >  4.李煜《浪淘沙》 >  4.李煜《浪淘沙》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李煜《浪淘沙》在线视频

4.李煜《浪淘沙》

下一节:1.李煜《虞美人》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李煜《浪淘沙》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看这节课要讲的

最后一首《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

《浪淘沙》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 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

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 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

空照秦淮

这首和后面还要讲到的两首

都是被俘到汴京之后的作品

这首词用日夜并举

今昔对比的手法

抒发了深沉的故国之思

和亡国之痛

凄凉中透出激烈的壮怀

后者是李煜词中

较少流露的感情

这次被俘北上

诗人囚禁在汴京思念故国

开头两句总领全词

首句突兀而起

重在一个“哀”字

往事只堪哀

抒发词人哀伤寂寞之情

而这个“哀”字缘于往事所引发

是由眼前的情景触发而成

这个哀伤之情

更让人排遣不去

往事只堪哀 对景难排

这两句写全词的主旨

开门见山的道破

突出一个“哀”字

大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

对景难排

这个景是自己当时的处境

他是被囚禁在一个小楼之中

软禁起来

自己门口有重兵站岗

自己想出去 出不去

当然了跟完全的囚犯

甚至还带着枷锁

坐在监牢里 稍好一些

但是就在这个小院子里

就在这个小楼之上

哪里也不去

跟外面人也很难有所接触

所以对景难排

想到过去亡国破家的这种情景

有许多事情使得自己堪哀

秋风庭院藓侵阶

秋风吹来 满院落叶纷纷

落花飘飘

大家注意“藓侵阶”这三个字

苔藓这种植物

是一种低等植物

天气冷一点也没有问题

但是它要生存有两个条件

第一 要相对的稍微潮湿一点

苔藓在干燥的地方

在沙漠地带是长不起来的

在比较潮湿的

同时又要没有人踩踏

人来人往的大路上

苔藓是长不起来的

往往在墙角跟底下

在潮湿的 特别下过雨之后

它就往往墙根上

有些古老的房子

那个墙根的墙脚下面

都长了许多苔藓

藓侵阶 这里也暗示着

作者囚禁的这个小楼里

很少有人来

以至于台阶上都长上青苔了

这是李后主囚禁生活

和孤寂心情的真实反映

一任珠帘闲不卷 终日谁来

片片珠帘

珠帘现在我们北方经常用珍珠

现在当然最简单的用小玻璃珠

把它串起来作为门帘

这种珠帘当然一般的情况下

挡挡一般的视线

实际上既不能挡空气

也不能挡热量

夏天挡不了热

冬天也挡不了寒气

珠帘闲不卷

门帘子因为没有人进出

门帘总是垂挂着的

用不着卷起

用不着卷起

终日谁来 这句话太好懂了

大家注意 这首词

虽然也是李后主的名篇

但这三句就有点缺憾了

秋风庭院藓侵阶

是写苔藓长得台阶上都是

说明的意思是没有人来

或者很少有人来

一任珠帘闲不卷

跟终日谁来

也是说的这样的意思

三句话同样表达的内容

是相似的

尽管一个字都不重复

但是意思重复

这在写诗词当中

是较为忌讳的

这是李后主的

这首词的不足之处

我这么看供同学们参考

你可以不这样看

有的时候我们在诗词中

也会经常会遇到

几句说同样的意思

比如《长恨歌》当中

叫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写了一个什么

几句都是写到处找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四句话

实际上也是说的一个意思

就是那个道士

寻找杨贵妃的魂灵

天上地下到处找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天上地上都找到

下两句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碧落不就是高空吗

不就是升天吗

下黄泉不就是入地吗

升天入地求之遍

跟上穷碧落下黄泉

完全是一个意思

但是人们读那首诗

就不觉得是缺点

因为《长恨歌》很长

这一两句名诗略有的重复

反而显得道士很尽心

天上地上到处去寻找

杨贵妃的鬼魂都找不见

但是在这里用三句话

表示一个意思

对这样短的一首小词来讲

似乎是多了一些

王老师认为

这是一个小的缺点

同学们可以同意我的看法

也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

你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

去理解它

好 我们这些问题留在课后

同学们去仔细推敲

金锁已沉埋 壮气蒿莱

金锁也有的版本做金剑

意思都差不多

喻指南唐的政权

壮气蒿莱志气消沉

国家的政权

南唐的政权已经灭亡了

过去的志气

像统治河山乃至于

以南唐去统一中国的

这样的雄图大志

都成为蒿莱 都消沉了

这两句写当年偏安于一隅的

那点气数已尽

自己的壮怀

如今埋没在幽草之中

晚凉天净月华开

到晚上月亮却升起来

天气秋高气爽

月亮月色很好

由月亮感慨转换为写景

这一句到到地地的写景

写秋高气爽 碧空如洗

月光普照那种情景

特别是像中秋节这样的节日

尽管这首词里看不出

他写的是中秋

只是写一个秋天

月色很好的晚上 月华开

夜晚月华如洗万里无云

“凉”和“净”字写出了

秋日夜晚的凄清

月华开突出月亮的形象

构造出了静夜思的意境

词人在月色朦胧照耀下

追怀往昔

同志们我国的古诗词当中

写到月亮远比太阳星星多得多

月亮甚至人们开玩笑说

如果地球没有这样一个

围绕地球转动的这个卫星

月亮的话

我们地球上

恐怕文学要大为逊色

因为月亮是文学当中

最常见最多的义项

我的一个朋友

我们搞的一个电脑

词学专家系统

我一个朋友专门

给他做了一个统计

在全宋词里

出现的字的意象

“月”这个字出现的频率

是第五个多

可见比它多的字很少

所以月字在词里面

出现的频率极高

晚凉天净月华开

构造成这样一个

静夜思的意境

想得玉楼瑶殿影 空照秦淮

这是他在汴京

想象南唐的那种宫殿

玉楼瑶殿

正是南唐的那些宫殿

和秦淮河的月色

同志们知道南唐的宫殿

正在内秦淮河边上

现在南京有一个城门叫中华门

原来叫聚宝门

它就是在内秦淮河

就是现在乌衣巷

长干桥附近那一代

南京的秦淮河

是从溧水的那边发源而来

流到南京城外

东水关附近 一分为二

一部分作为外秦淮河

围绕南京城墙过去

这就是古代作为护城河

另外一个从东水关流到城里

从西水关再流到城外

跟外秦淮河再汇在一起

流到三汊河进入了长江

这里我们古诗词当中

提到的秦淮河

基本上是内秦淮河

下面我介绍

马上给大家看两幅照片

就是内秦淮河的照片

词的下篇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 空照秦淮

这都是上片的对景难排

时节已是深秋 秋风萧瑟

正像古文当中所说

悲哉 秋之为气也

草木摇落而变衰

这个节令本来因为草木的凋零

季节的变换

人们本来心情就不好

再加上苔满地 门帘不卷

门庭孤单寂寞

这种囚禁的处境已经令人愁苦

金锁已沉埋

回应开头的往事

沉埋二字也暗跟刘禹锡的

千寻铁锁沉江底

这样的用法相似

像吴君主孙晧一样

成了亡国之君

金陵的王气也埋入了蒿莱

这时候云散月出

设想秦淮河上的月光

定然还照耀着往日的琼楼玉宇

但这一个空照秦淮

却透出了无限的悲凉

本词首尾照应 情景结合

注重意境的刻画

以景写哀 虚实相生

语言明净流畅 直白

而且不乏含蓄

这是今天的秦淮河

秦淮河就是夫子庙门口的

那一种情景

这一块特别开阔

对面就是媚香楼

就是媚香楼

就是李香君的那个楼

我们家也在秦淮河边

不过我家住的是外秦淮河

这个图片当中

出现的这个高楼

就是我们东大 南大

和审计机关

盖的十几栋楼

都是三十二层以上的这个高楼

当年曾解决了

我们教师的住宿问题

好 关于李后主的前三首词

我们现在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谢谢

唐宋词鉴赏课程列表:

一、绪论

-1.什么是词

--1.什么是词

-2.词的起源

--2.词的起源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4.词律常识

--4.词的格律

-一、绪论 --5.第一讲作业

二、唐词

-1.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1.敦煌曲子词

-2.李白《菩萨蛮》《忆秦娥》

--李白《菩萨蛮》

--李白《忆秦娥》

-3.刘禹锡《忆江南》

--3.刘禹锡《忆江南》

-4.白居易《长相思》

--4.白居易《长相思》

-二、唐词--5.第二讲作业

三、花间词(上)

-1.花间词总论

--1.花间词总论

-2.温庭筠《菩萨蛮》

--2.温庭筠《菩萨蛮》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三、花间词(上)--4.第三讲作业

四、花间词(下)

-1.韦庄简介

--1.韦庄简介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鹿虔扆《临江仙》

--4.鹿虔扆《临江仙》

-四、花间词(下)--5.第四讲作业

五、南唐词(上)

-1.南唐史与南唐词

--1. 南唐史与南唐词

-2.冯延巳《鹊踏枝》

--2.冯延巳《鹊踏枝》

-3.李璟《浣溪沙》

--3.李璟《浣溪沙》

-五、南唐词(上)--4.第五讲作业

六、南唐词(中)

-1.李煜词综述

--1.李煜词综述

-2.李煜《清平乐》

--2.李煜《清平乐》

-3.李煜《乌夜啼》

--3.李煜《乌夜啼》

-4.李煜《浪淘沙》

--4.李煜《浪淘沙》

-六、南唐词(中)--5. 第六讲作业

七、南唐词(下)

-1.李煜《虞美人》

--1.李煜《虞美人》

-2.李煜《浪淘沙》

--2.李煜《浪淘沙》

-3.李煜词小结

--3.李煜词小结

-七、南唐词(下)--4.第七讲作业

八、宋词概说

-1.宋史概说(一)

--1.宋史概说(一)

-2.宋史概说(二)

--2.宋史概说(二)

-3.宋词兴盛的原因

--3.宋词兴盛的原因

-4.宋词概况

--4.宋词概况

-5.范仲淹《渔家傲》(一)

--5.范仲淹《渔家傲》(一)

-6.范仲淹《渔家傲》(二)

--6.范仲淹《渔家傲》(二)

-八、宋词概说--7.第八讲作业

九、柳永词

-1.柳永概说

--1.柳永概说

-2.《凤栖梧》

--2.《凤栖梧》

-3.《八声甘州》

--3.《八声甘州》

-4.《雨霖铃》(一)

--4.《雨霖铃》(一)

-5.《 雨霖铃》(二)

--5.《 雨霖铃》(二)

-九、柳永词--6.第九讲作业

十、晏欧词(上)

-1.晏殊概说

--1.晏殊概说

-2.晏殊《浣溪沙》

--2.晏殊《浣溪沙》

-3.晏殊《蝶恋花》

--3.晏殊《蝶恋花》

-4.欧阳修概说

--4.欧阳修概说

-5.欧阳修《踏莎行》

--5.欧阳修《踏莎行》

-6.欧阳修《蝶恋花》

--6.欧阳修《蝶恋花》

-十、晏欧词(上)--7.第十讲作业

十一、晏欧词(下)

-1.王安石《桂枝香》(一)

--1.王安石《桂枝香》(一)

-2.王安石《桂枝香》(二)

--2.王安石《桂枝香》(二)

-3.晏几道《临江仙》

--3.晏几道《临江仙》

-4.晏几道《鹧鸪天》

--4.晏几道《鹧鸪天》

-十一、晏欧词(下)--5.第十一讲作业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2.苏轼《沁园春》(一)

--2.苏轼《沁园春》(一)

-3.苏轼《沁园春》(二)

--3.苏轼《沁园春》(二)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5.第十二讲作业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2.苏轼《水调歌头》

--2.苏轼《水调歌头》

-3.苏轼《蝶恋花》

--3.苏轼《蝶恋花》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4.第十三讲作业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

-1.乌台诗案(一)

--1.乌台诗案(一)

-2.乌台诗案(二)

--2.乌台诗案(二)

-3.苏轼《卜算子》

--3.苏轼《卜算子》

-4.苏轼《水龙吟》

--4.苏轼《水龙吟》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5.第十四讲作业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

-1.苏轼《定风波》

--1.苏轼《定风波》

-2.苏轼《念奴娇》

--2.苏轼《念奴娇》

-3.苏轼《临江仙》

--3.苏轼《临江仙》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4.第十五讲作业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

-1.黄庭坚概说

--1.黄庭坚概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3.秦观概说

--3.秦观概说

-4.秦观《满庭芳》

--4.秦观《满庭芳》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5.第十六讲作业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

-1.秦观《鹊桥仙》

--1.秦观《鹊桥仙》

-2.秦观《踏莎行》

--2.秦观《踏莎行》

-3.秦观《浣溪沙》

--3.秦观《浣溪沙》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4.第十七讲作业

十八、贺铸词

-1.贺铸概说

--1.贺铸概说

-2.贺铸《鹧鸪天》

--2.贺铸《鹧鸪天》

-3.悼亡诗词补充

--3.悼亡诗词补充

-4.贺铸《青玉案》

--4.贺铸《青玉案》

-十八、贺铸词--5.第十八讲作业

十九、周邦彦词

-1.周邦彦概说

--1.周邦彦概说

-2.周邦彦《兰陵王》

--2.周邦彦《兰陵王》

-3.周邦彦《满庭芳》

--3.周邦彦《满庭芳》

-4.周邦彦《蝶恋花》

--4.周邦彦《蝶恋花》

-十九、周邦彦词--5.第十九讲作业

二十、南渡词人(上)

-1.南渡词人综述

--1.南渡词人综述

-2.陈与义《临江仙》

--2.陈与义《临江仙》

-3.朱敦儒《相见欢》

--3.朱敦儒《相见欢》

-二十、南渡词人(上)--4.第二十讲作业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

-1.李纲《苏武令》

--1.李纲《苏武令》

-2.张元干《贺新郎》

--2.张元干《贺新郎》

-3.岳飞《满江红》

--3.岳飞《满江红》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5.第二十一讲作业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3.李清照《如梦令》

--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5.第二十二讲作业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

-1.李清照《永遇乐》

--1.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李清照《武陵春》

--2.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李清照《声声慢》(一)

--3.李清照《声声慢》(一)

-4.李清照《声声慢》(二)

--4.李清照《声声慢》(二)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6.第二十三讲作业

二十四、陆游词

-1.陆游词概说

--1.陆游词概说

-2.陆游《卜算子》

--2.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3.陆游《秋波媚》

--3.陆游《秋波媚》

-4.陆游《钗头凤》

--4.陆游《钗头凤》

-5.陆游《诉衷情》

--5.陆游《诉衷情》

-二十四、陆游词--6.第二十四讲作业

二十五、张孝祥词

-1.张孝祥《念奴娇》

--1.张孝祥《念奴娇》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3.张孝祥《六州歌头》

--3.张孝祥《六州歌头》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二十五、张孝祥词--5.第二十五讲作业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5.第二十六讲习题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5.第二十七讲习题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4.第二十八讲习题

二十九、辛派词人

-1.辛派词人概说

--1.辛派词人概说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二十九、辛派词人--5.第二十九讲作业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

-1.姜夔概说

--1.姜夔概说

-2.姜夔《踏莎行》

--2.姜夔《踏莎行》

-3.姜夔《长亭怨慢》

--3.姜夔《长亭怨慢》

--html

-4.史达祖《双双燕》

--4.史达祖《双双燕》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5.第三十讲作业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

-1.吴文英概说

--1.吴文英概说

-2.吴文英《风入松》

--2.吴文英《风入松》

-3.吴文英《八声甘州》

--3.吴文英《八声甘州》

-4.刘辰翁《柳梢青》

--4.刘辰翁《柳梢青》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5.第三十一讲作业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

-1.文天祥《沁园春》(一)

--1.文天祥《沁园春》(一)

-2.文天祥《沁园春》(二)

--Video

-3.蒋捷《一剪梅》

--3.蒋捷《一剪梅》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5.第三十二讲作业

4.李煜《浪淘沙》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