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宋词鉴赏 >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 > 2.黄庭坚《水调歌头》 > 2.黄庭坚《水调歌头》
下面我们来串讲这首词
先看上片
瑶草一何碧
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
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
直入白云深处
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
红露湿人衣
宋词 尤其是北宋词
北宋的中调小令
多半上片是写景
下片是抒情的
这首词基本上遵循了这个规则
上片基本是写景叙事
只有最后两句略有抒情的味道
这里用到武陵溪
是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
以桃花源比作游览之处
作者在这里设想自己游览桃花源
瑶草一何碧
开头一句就采用比兴手法
热烈的赞美瑶草
瑶草就是仙草
因为桃花源是仙境
这里的瑶草像碧玉一般的可爱
也是碧绿青翠
使词作一开始
就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
作者来到的是一个仙境
激起人的兴味
把读者不知不觉的
引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
仿佛黄庭坚在当导游
带领我们读者去游览桃花源
瑶草一何碧
春入武陵溪
正好是春天的时候
武陵溪就是武陵源
也就是桃花源
引向桃花源的那条溪
这里用倒叙的手法
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词人巧妙地
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
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桃花源
一直是封建时代
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地方
这个子虚乌有的理想王国
在作者笔下是如此的脱落凡俗
令人陶醉
武陵溪
就是桃花源现在在湖南省境内
在通往常德的路上
我记得1996年我到湘潭大学开会
开完会之后
大家组织到张家界去旅游
其中我们坐两辆大客车
我们的客车在前头
后来快到桃花源的地方
后面一个车子打电话来说
后面的一个车子坏了
叫我们等一等他们
正好那个司机师傅
还有带队的同志就说
这里就靠近桃花源
你们可以有一个多小时
可以去旅游一下
正好等等后面的车子
我们去了
进了一个大门的票之外
里面还有一道门
据说里面
才是按照桃花源复制的那种风景
因为我们时间很短
总共一个小时
后面一道门还要三十块钱门票
1996年的时候三十块钱
还是一个较大的数字
我们就没有舍得再去买
因为买也玩不了多一会儿
大概也就半个钟头左右
花三十块钱大家就没有去
据说那里很有点桃花源记的味道
陶渊明描写的
虽然是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
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黄庭坚用这个典故
他的用意也跟陶渊明
有相似之处
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
枝上有黄鹂
这里更点出来到桃花源
武陵溪上是桃花无数
那里溪水淙淙
到处盛开着桃花
树枝上的黄鹂鸟
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这个景致确实是动人的
我欲穿花寻路
直入白云深处
浩气展虹霓
大家注意
作者没有完全复制桃花源的那个经历
因为桃花源的故事
包括桃花源的诗
是我们一般读书人所熟悉的
点到就行
所以这里既写深入武陵溪的美景
又没有完全照搬
陶渊明整个的细节
我欲穿花寻路
直入白云深处
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
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
一吐胸中的浩然之气
把这气化作虹霓
虹霓就是彩虹
在这里词人
又含蓄地表现了
对现实的不满
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
施展自己才能的理想世界
穿花寻路 直入白云深处
正因有此高远的想像
所以浩然之气 磅礴九霄
甚至与天上的虹霓贯通
最后两句 只恐花深里
红露湿人衣
虽然桃花源的仙境很好
但是花深露重 却难以久留
只恐二句与苏轼《水调歌头》当中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立意有某些相似之处
也就是既想出世
又有某些担忧
他不满意社会的现实
希望能到一个桃花源
这样的世外桃源去修身养性
但是只恐花深里 红露湿人衣
这里又写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态
表现诗人 对纷乱人世的厌倦
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完全进入桃花源的那种境界
往往诗人就无所作为了
在这里词的上片
对色彩字的精心处理是重点
其中碧草 黄鹂 白云 红露
这些字都带有颜色
碧是绿色 黄鹂是黄色
云是白色 露是红色
还有清澈明净的春溪
和漫山遍野的桃花
明丽的人间的春景
在作者眼里一番美好的仙境
于是下面就有一种游仙的经历
下片写诗人在美丽的桃源仙境中
尽情享受游仙的快乐 抒发情怀
写诗人自己孤芳自赏
不同凡俗的思想
这里用的坐 倚 拂
这几个用作动词的几个词汇
表现作者志行高洁 与众不同
下片我们看一下
坐玉石 倚玉枕 拂金徽
谪仙何处
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
不为朱唇丹脸
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
明月逐人归
坐玉石 倚玉枕
坐在玉石之上
这个山里连石头都是玉的
当然大家都知道
玉石一般是在火山爆发的地方
在特定的大气压
和温度压力的情况下
一部分岩浆转成玉石
也有的甚至还转成钻石之类的
像我们国内的新疆
过去的蓝田
还有云南一些地方都产玉
玉因为它在特定的温度和气压情况下
在火山爆发的时候逐步形成
玉的质量也不一样
像和田玉玉石质量就高一些
昆仑玉
就是青海境内的昆仑玉
稍微逊色一点
蓝田玉发现较早
但是现在基本上所剩无几了
这里用玉石 玉枕
也可以看成并不是真的指玉
大家都知道
我前面也说过
“玉“这个字在诗词中
很少是实指的
通常是对某样东西的美称
在这里坐玉石的玉石可以实指
也可以是美称
因为他游的是仙境
仙境里的石头仿佛是玉的
这样想象是可以的
当然我们说
只是对石头的美称也行
倚玉枕 玉做的枕头
在这里实际上也是玉石
他倚着山上的石头做枕头
也是石头 称玉枕
对枕的美称更确切一些
当然现实生活当中
我们是可以用玉枕的
我有一次旅游的时候
就买了一个五十块钱
用小玉石片子做的当枕头用
它不是一个完整的枕头
就是放在枕头上
那个玉石片连成一片
据说对颈椎什么有好处
我也经常用这个
我们当然那个玉石是质量很差的
拂金徽 金徽是琴上的徽石
这里代指琴
大家看 坐在玉石上
枕着玉枕 又弹着古琴
真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
谪仙何处 无人伴我白螺杯
谪仙 古代是指李白
在这里也可以代指仙人
仙人在哪里
无人伴我饮上一杯酒
白螺杯是白螺壳制成的酒杯
我为灵芝仙草
不为朱唇丹脸
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
明月逐人归
下面我们再串讲这一段
谪仙何处 无人伴我白螺杯
(李白也是)黄庭坚他们崇敬的前辈诗人
尽管黄庭坚他的江西诗派
更推崇的是杜甫
杜甫是江西诗派的
一祖三宗的祖
尽管杜甫生前
想象不到在一两百年之后的宋代
会出现一个推崇自己的诗派
叫江西诗派
但是江西诗派倒是推崇杜甫的
就像西昆派的诗人
推崇李商隐一样
在这里推举的是李白
他不以今人为知音
反以古人为知音
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一种不满
词人表示对李白由衷的倾慕
这是暗示对名利的轻蔑
大家知道李白称为谪仙人
他对人世社会的许多功名利禄
看得是很淡漠的
我为灵芝仙草
不为朱唇丹脸
长啸也何为
这两句更是具有游仙的特色
灵芝仙草
灵芝大家知道是一种珍贵的中药
灵芝草常常是野生的
有点类似那个蘑菇状
灵芝对人的身体是大补的中药
仙草跟前面的瑶草相照应
不为朱唇丹脸
朱唇丹脸按理说是指的女子
是指的仙女
下片的 玉石 玉枕 金徽
白螺杯 灵芝仙草
都象征自己为人的高洁
这样就跟那些
只迷恋于朱唇丹脸的
留恋那些女性的人
形成鲜明的对照
他并没有一味的留恋
这种桃花源的仙人的生活
醉舞下山去 明月逐人归
上片的结尾
作者是一种矛盾的心态
最后他还是选择回到人间来
醉舞下山去 明月逐人归
仿佛到这个仙境里
去游览了一遭
最后很快就回到人间来
这里只有知音难觅的现实境遇
但使诗人觉得
知我心者只有山间的明月
但是主人翁的形象
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
像是不食人间烟火者
词人以这种静穆平和
俯仰自得
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
把自然界的溪山
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
其实是想象世界
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
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
并以此充满
权诈机心的现实世界相抗争
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但是我觉得理解当中最后两句
醉舞下山去
尽管对仙境是有许多陶醉的
但是最终他还是下山
离开这仙境 回到人间
作者这种矛盾的心态
在这首词当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黄庭坚本是一个高雅之士
他在评论苏轼的词的时候
曾说他语意高妙
似非食人间烟火语
非胸中有万卷书
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孰能至此
好像是评论苏轼的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那一首咏孤雁的诗(词)
他称赞苏轼非食人间烟火语
没有一点尘俗气
这也是黄庭坚所追逐的美学理想
也是他在艺术方面的刻意追求
他称赞苏轼也是向往这种境界的
其实苏轼的词中
那种不食人间烟火
没有尘俗气的那些词作
也在黄庭坚的词中也能找出
这一首《水调歌头》
就有相似之处
本篇无论是对景物的描写
还是自我形象的展示
都绝无一点尘俗气
极能体现作者高旷不凡的襟怀
所以人们说
它可以视为词中的《桃花源记》
我看这一点 一点不差
当然这一点就从思想的追求
也是有一种逃避现实
但是就黄庭坚自身的遭遇来说
就他自己的生平处境来说
他的官职地位来说
他要跟世俗抗争确实很困难
就是苏轼也无能为力
苏轼在政治上也难以有所建树
更不要说黄庭坚了
所以他们有一种
避世的思想是很难得
这一点也容易使我们想到
苏轼黄州词当中的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那里何尝不也有一点
只不过苏轼向往的是像范蠡那样
归隐五湖的人
而黄庭坚这里向往的
是一个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那样的境界
《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这首词我们就不讲了 很好懂
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
最早接触黄庭坚的词
倒是这一首
对这首词我印象很不错
现在看来倒是
谈不上有太深刻的内涵
我们就供大家课后去赏析
-1.什么是词
--1.什么是词
-2.词的起源
--2.词的起源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4.词律常识
--4.词的格律
-一、绪论 --5.第一讲作业
-1.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1.敦煌曲子词
-2.李白《菩萨蛮》《忆秦娥》
--李白《菩萨蛮》
--李白《忆秦娥》
-3.刘禹锡《忆江南》
-4.白居易《长相思》
-二、唐词--5.第二讲作业
-1.花间词总论
--1.花间词总论
-2.温庭筠《菩萨蛮》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三、花间词(上)--4.第三讲作业
-1.韦庄简介
--1.韦庄简介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鹿虔扆《临江仙》
-四、花间词(下)--5.第四讲作业
-1.南唐史与南唐词
-2.冯延巳《鹊踏枝》
-3.李璟《浣溪沙》
-五、南唐词(上)--4.第五讲作业
-1.李煜词综述
--1.李煜词综述
-2.李煜《清平乐》
-3.李煜《乌夜啼》
-4.李煜《浪淘沙》
-六、南唐词(中)--5. 第六讲作业
-1.李煜《虞美人》
-2.李煜《浪淘沙》
-3.李煜词小结
--3.李煜词小结
-七、南唐词(下)--4.第七讲作业
-1.宋史概说(一)
-2.宋史概说(二)
-3.宋词兴盛的原因
-4.宋词概况
--4.宋词概况
-5.范仲淹《渔家傲》(一)
-6.范仲淹《渔家傲》(二)
-八、宋词概说--7.第八讲作业
-1.柳永概说
--1.柳永概说
-2.《凤栖梧》
--2.《凤栖梧》
-3.《八声甘州》
--3.《八声甘州》
-4.《雨霖铃》(一)
-5.《 雨霖铃》(二)
-九、柳永词--6.第九讲作业
-1.晏殊概说
--1.晏殊概说
-2.晏殊《浣溪沙》
-3.晏殊《蝶恋花》
-4.欧阳修概说
--4.欧阳修概说
-5.欧阳修《踏莎行》
-6.欧阳修《蝶恋花》
-十、晏欧词(上)--7.第十讲作业
-1.王安石《桂枝香》(一)
-2.王安石《桂枝香》(二)
-3.晏几道《临江仙》
-4.晏几道《鹧鸪天》
-十一、晏欧词(下)--5.第十一讲作业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2.苏轼《沁园春》(一)
-3.苏轼《沁园春》(二)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5.第十二讲作业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2.苏轼《水调歌头》
-3.苏轼《蝶恋花》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4.第十三讲作业
-1.乌台诗案(一)
-2.乌台诗案(二)
-3.苏轼《卜算子》
-4.苏轼《水龙吟》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5.第十四讲作业
-1.苏轼《定风波》
-2.苏轼《念奴娇》
-3.苏轼《临江仙》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4.第十五讲作业
-1.黄庭坚概说
--1.黄庭坚概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3.秦观概说
--3.秦观概说
-4.秦观《满庭芳》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5.第十六讲作业
-1.秦观《鹊桥仙》
-2.秦观《踏莎行》
-3.秦观《浣溪沙》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4.第十七讲作业
-1.贺铸概说
--1.贺铸概说
-2.贺铸《鹧鸪天》
-3.悼亡诗词补充
--3.悼亡诗词补充
-4.贺铸《青玉案》
-十八、贺铸词--5.第十八讲作业
-1.周邦彦概说
--1.周邦彦概说
-2.周邦彦《兰陵王》
-3.周邦彦《满庭芳》
-4.周邦彦《蝶恋花》
-十九、周邦彦词--5.第十九讲作业
-1.南渡词人综述
--1.南渡词人综述
-2.陈与义《临江仙》
-3.朱敦儒《相见欢》
-二十、南渡词人(上)--4.第二十讲作业
-1.李纲《苏武令》
-2.张元干《贺新郎》
-3.岳飞《满江红》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5.第二十一讲作业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3.李清照《如梦令》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5.第二十二讲作业
-1.李清照《永遇乐》
-2.李清照《武陵春》
-3.李清照《声声慢》(一)
-4.李清照《声声慢》(二)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6.第二十三讲作业
-1.陆游词概说
--1.陆游词概说
-2.陆游《卜算子》
-3.陆游《秋波媚》
-4.陆游《钗头凤》
-5.陆游《诉衷情》
-二十四、陆游词--6.第二十四讲作业
-1.张孝祥《念奴娇》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3.张孝祥《六州歌头》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二十五、张孝祥词--5.第二十五讲作业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5.第二十六讲习题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5.第二十七讲习题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4.第二十八讲习题
-1.辛派词人概说
--1.辛派词人概说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二十九、辛派词人--5.第二十九讲作业
-1.姜夔概说
--1.姜夔概说
-2.姜夔《踏莎行》
-3.姜夔《长亭怨慢》
--html
-4.史达祖《双双燕》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5.第三十讲作业
-1.吴文英概说
--1.吴文英概说
-2.吴文英《风入松》
-3.吴文英《八声甘州》
-4.刘辰翁《柳梢青》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5.第三十一讲作业
-1.文天祥《沁园春》(一)
-2.文天祥《沁园春》(二)
--Video
-3.蒋捷《一剪梅》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5.第三十二讲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