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宋词鉴赏 >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 >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线视频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下一节: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 我们分析辛弃疾的十首词

我们先看他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声鸿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盈盈翠袖 揾英雄泪

这首词 写于建康

就是登建康赏心亭

建康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

赏心亭呢

据《景定建康志》载

赏心亭 在城西的下水门城上

下临秦淮 尽观赏之胜

我这里有一个

如今的南京的赏心亭

这是可能宋代的时候

当时只是建在城楼上的

规模没有这么大 没这么大

也没有这么华丽

应该他是在城楼上

我看到更多的

像南京现在玄武门

玄武门就是玄武湖的那个城门

那个上面有两个小亭子

那个小亭子

恐怕更契合当时的那个规模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间

在建康通判的任上

大家注意 辛弃疾一生

有两次在建康做官

当然到建康不只两次

头上来宋高宗赵构

在建康占据作临时首都的时候

辛弃疾作为耿京的特使

到建康来见宋高宗

那是第一次

后来他曾经被任命为建康通判

再后来担任滁州知州之后

又被任命为江东安抚使参议官

这又是第二次在建康做官

但是就现在学术界

都一般认为这首词

是他乾道四年到六年间

在建康担任通判的任上作的

此时作者南归已经八九年了

却担着较为次要的闲职

他不能实现自己报国的愿望

偶然登临建康的赏心亭

用这首词抒发心头的愤懑之情

下面 我们来串讲这首词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天千里 辽远空阔

南京这块地方

在战国年代

也曾经归属过楚国

它曾经在与吴楚之交

春秋时期 也曾经归属过吴国

但是到战国时期

吴国跟这个越国

都不复存在了

这个时候也归属楚国

所以南京的这一带天空

也号称楚天

楚天千里 空阔 辽远

又秋色无际

只有大江随着流向天边

这个水天交融 气象阔大

这两句开头的气魄就很大

笔力遒劲

起句显得突兀 立意辽远

胸襟磊落

和苏东坡的那个《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那种气魄

有点相似

有一种拔地凌空

极目游骋 仰则天高

俯则水远写得气魄很大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这三句 作者的心境

就没有开头那么高亢了

望远处的远山都献愁供恨

都产生一种愁恨之感

因为从建康隔江望过去

是苏北的一些大平原

平原的中带就是淮河

当时宋国和金国

在隆兴和议之后

隆兴和议是宋孝宗隆兴年间

跟金国人签订的

隆兴和议之后

以淮河和大散关为界

淮河一过就是沦陷区了

就是金人统治区

所以看到苏北的一些山

远山 就容易使人产生愁恨之感

因为再北面就是沦陷区

自己的家乡

辛弃疾的家乡也在沦陷区

玉簪螺髻

玉簪指高而尖的山

螺髻指小而圆的山

这里是写那层层叠叠的山

玉做的簪子

像海螺形状的发髻

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

各种不同的山

我在南京生活了将近四十年

南京的周围都是山

但是这些山

除掉紫金山之外

其它的山都不高

高一点的一二百米

低一点的几十米

有许多这样的小山

真正像玉簪形状的山倒不多

更多的都是像螺髻形的山

就是馒头状 这种形状

登上水西门 这个赏心亭

然后看到周围的

这些重重叠叠的小山

这些小山虽然不高

但足以挡住作者的视野

使他看不到自己在北方的家乡

当然 真的没有山

也同样看不到北方的家乡

但是视野可以看得远一点

作者对沦陷区的家乡

是念念不忘的

至于愁恨为何

虽然没有正面说到

但是联系作者的身世

和他北望的江淮前线

这里显然是指中原的旧疆

包括自己在沦陷区的家乡

南望虽然山河很好

但是仅存半壁

作者是爱之深 愁之大者

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词的上片的最后这几句

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

这几句 吴钩是出自于

李贺的《南园》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作者把自己比成是江南的游子

他是从北方来

仿佛孤雁似的

来到这异地他乡

他是因为国家失去了半壁河山

自己的家乡沦陷了

有家也归不得

所以流落到南方来

所以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吴钩是兵器

自己作者是武将出身

很显然 他登上这个

建康赏心亭的时候

也可能带着宝剑

把宝剑拿出来

觉得宝剑现在却无用武之地

所以后面写道无人会 登临意

作者在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

自己要杀敌报国

但是从这个外在的这个动作

看吴钩 登赏心亭

是有一种报国无路

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悲愤映衬在

落日余辉的夕照里

伴随着离群孤雁的哀鸣

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

感到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这一段 开头就写得很悲凉

栏杆拍遍说明胸中有

许多抑塞苦闷之气

借着拍打栏干来发泄

他虽然拿起吴钩 拿起宝剑

但是这个宝剑

却只能像什么

陆游诗中所说的

厩马肥死弓断弦

没有用武之地

无人会 登临意

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

而统治集团中

没有人很赏识他的做法

上片 辛弃疾登高望远

触景生情 情随景迁 由远及近 层层推进

将自己的远大抱负

和壮志难酬的苦恨

委曲地抒发出来

词的下片 作者进一步

阐明自己的人生信念

是不可动摇的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 季鹰归未

作者在这里

用了几(一)个典故

先用西晋张翰的典故

据《晋书·张翰传》记载

还有《世说新语》当中

也有类似的记载

张翰曾经在洛阳

在齐王炯手下做东曹掾

后来他发现

齐王炯想叛乱

所以就以自己想到

家乡的莼羹和鲈鱼脍

就辞官回乡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

称为莼鲈之思

季鹰就是张翰

张翰字季鹰

这里话的意思

不要提鲈鱼 莼羹鲈鱼脍

西风吹起来了

张翰还乡了吗

作者现在自己也在异地他乡

当秋风吹起

也想到自己的家乡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这几句又用到一个典故

刘郎是指刘备

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

这里用的一个典故

三国时候有个叫许汜

去看望陈登

陈登对他非常冷淡

独自睡在大床上

叫他睡下床

许汜很不高兴

后来他见到刘备

就对刘备说

说这个陈登很不讲礼貌

刘备就说

现在天下大乱

你却不以国事为怀

求田问舍

自己还忙着为自己增加耕地

来建造房屋

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要是我的话

我睡在百尺楼上

叫你睡在地下

何止是睡上下床呢

这一点呢

也表示作者 就是辛弃疾

对目前国家危亡之际

不能效命于国家的人的鄙视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像这里他也有点自己

不能像刘备那样来报效国家

感到有点说不清的一种惆怅

在这里用张翰和许汜

陈登的两个典故

作者登临远望故土而生情

谁无思乡之情

大家自知是身为游子

但国势如此

自己还是要为国家的

民族的利益着想

这两个典故

作者都是反用

他不愿意像张翰和许汜那样

只为自己的安危

而不考虑国家的山河之恨

家国之恨

“归未”两个字是反问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流年是时光流逝的意思

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树犹如此这里是一个典故

它源自《世说新语·言语》中

桓温北征 经过金城

金城呢 现在在南京东面的

属镇江市的句容

那个地方当时称为金城郡

他看到自己过去种的柳树

已经长到几围粗

就感叹说

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

他做琅琊太守的时候栽的树

现在都有很粗了

树都这么高大了

人怎么能不老呢

但是这里辛弃疾用的典故

不是直接用的《世说新语》

而是间接的用

他直接用的是庾信的《枯树赋》

庾信《枯树赋》当中

有这么一段文字

昔年种柳 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 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

《枯树赋》的这段话

是我国诗词中

经常引用的典故

作者虽然当时年纪还不是很大

但是回到南渡之后

已经八九年了

也自己感到时光渐渐过去

却事业上一事无成

深深忧虑 国势飘摇

自己却年华虚度

而报国无门

这是整个这首词的核心

词的最后几句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倩跟请求的请

差不多一样的用法

红巾翠袖代指少女

是以女子的装束来代指女子

在宋代 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

都有一些歌妓舞女们侑酒

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这三句 辛弃疾自伤

抱负不能实现 世无知已

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这与上片的无人会 登临意

义近而相呼应

这首词是辛弃疾早期词中

最负盛名的一篇

艺术上 也开始成熟

豪而不放 壮中见悲

写得沉郁顿挫

有一点深婉之致

《海绡说词》就称他

纵横豪宕 而笔笔能留

《谭评词辨》也说

裂竹之声

何尝不潜气内转

这首词登临述怀

是古典诗词当中常见的题材

辛弃疾能以平凡的题材

写出不平凡的杰作

强烈地表现出崇高的

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动人心魄 催人奋进

关于这首《水龙吟》

我们还应该说 这一首词呢

也带有辛弃疾的缺点

这首词用典较多

占的比例较多

在他的下片里

两个典故

占了一半的篇幅

用的较多

辛弃疾的后篇有许多名篇

也常常具有这样的特点

倒是他有些不太用典的词

像我们后面

要讲到的《青玉案》

包括这里很快就要讲到的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除了用到一点历史史实之外

基本上不用典写的更好一些

辛弃疾用典的

应该说整体而言

不如不用典的

唐宋词鉴赏课程列表:

一、绪论

-1.什么是词

--1.什么是词

-2.词的起源

--2.词的起源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4.词律常识

--4.词的格律

-一、绪论 --5.第一讲作业

二、唐词

-1.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1.敦煌曲子词

-2.李白《菩萨蛮》《忆秦娥》

--李白《菩萨蛮》

--李白《忆秦娥》

-3.刘禹锡《忆江南》

--3.刘禹锡《忆江南》

-4.白居易《长相思》

--4.白居易《长相思》

-二、唐词--5.第二讲作业

三、花间词(上)

-1.花间词总论

--1.花间词总论

-2.温庭筠《菩萨蛮》

--2.温庭筠《菩萨蛮》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三、花间词(上)--4.第三讲作业

四、花间词(下)

-1.韦庄简介

--1.韦庄简介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鹿虔扆《临江仙》

--4.鹿虔扆《临江仙》

-四、花间词(下)--5.第四讲作业

五、南唐词(上)

-1.南唐史与南唐词

--1. 南唐史与南唐词

-2.冯延巳《鹊踏枝》

--2.冯延巳《鹊踏枝》

-3.李璟《浣溪沙》

--3.李璟《浣溪沙》

-五、南唐词(上)--4.第五讲作业

六、南唐词(中)

-1.李煜词综述

--1.李煜词综述

-2.李煜《清平乐》

--2.李煜《清平乐》

-3.李煜《乌夜啼》

--3.李煜《乌夜啼》

-4.李煜《浪淘沙》

--4.李煜《浪淘沙》

-六、南唐词(中)--5. 第六讲作业

七、南唐词(下)

-1.李煜《虞美人》

--1.李煜《虞美人》

-2.李煜《浪淘沙》

--2.李煜《浪淘沙》

-3.李煜词小结

--3.李煜词小结

-七、南唐词(下)--4.第七讲作业

八、宋词概说

-1.宋史概说(一)

--1.宋史概说(一)

-2.宋史概说(二)

--2.宋史概说(二)

-3.宋词兴盛的原因

--3.宋词兴盛的原因

-4.宋词概况

--4.宋词概况

-5.范仲淹《渔家傲》(一)

--5.范仲淹《渔家傲》(一)

-6.范仲淹《渔家傲》(二)

--6.范仲淹《渔家傲》(二)

-八、宋词概说--7.第八讲作业

九、柳永词

-1.柳永概说

--1.柳永概说

-2.《凤栖梧》

--2.《凤栖梧》

-3.《八声甘州》

--3.《八声甘州》

-4.《雨霖铃》(一)

--4.《雨霖铃》(一)

-5.《 雨霖铃》(二)

--5.《 雨霖铃》(二)

-九、柳永词--6.第九讲作业

十、晏欧词(上)

-1.晏殊概说

--1.晏殊概说

-2.晏殊《浣溪沙》

--2.晏殊《浣溪沙》

-3.晏殊《蝶恋花》

--3.晏殊《蝶恋花》

-4.欧阳修概说

--4.欧阳修概说

-5.欧阳修《踏莎行》

--5.欧阳修《踏莎行》

-6.欧阳修《蝶恋花》

--6.欧阳修《蝶恋花》

-十、晏欧词(上)--7.第十讲作业

十一、晏欧词(下)

-1.王安石《桂枝香》(一)

--1.王安石《桂枝香》(一)

-2.王安石《桂枝香》(二)

--2.王安石《桂枝香》(二)

-3.晏几道《临江仙》

--3.晏几道《临江仙》

-4.晏几道《鹧鸪天》

--4.晏几道《鹧鸪天》

-十一、晏欧词(下)--5.第十一讲作业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2.苏轼《沁园春》(一)

--2.苏轼《沁园春》(一)

-3.苏轼《沁园春》(二)

--3.苏轼《沁园春》(二)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5.第十二讲作业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2.苏轼《水调歌头》

--2.苏轼《水调歌头》

-3.苏轼《蝶恋花》

--3.苏轼《蝶恋花》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4.第十三讲作业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

-1.乌台诗案(一)

--1.乌台诗案(一)

-2.乌台诗案(二)

--2.乌台诗案(二)

-3.苏轼《卜算子》

--3.苏轼《卜算子》

-4.苏轼《水龙吟》

--4.苏轼《水龙吟》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5.第十四讲作业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

-1.苏轼《定风波》

--1.苏轼《定风波》

-2.苏轼《念奴娇》

--2.苏轼《念奴娇》

-3.苏轼《临江仙》

--3.苏轼《临江仙》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4.第十五讲作业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

-1.黄庭坚概说

--1.黄庭坚概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3.秦观概说

--3.秦观概说

-4.秦观《满庭芳》

--4.秦观《满庭芳》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5.第十六讲作业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

-1.秦观《鹊桥仙》

--1.秦观《鹊桥仙》

-2.秦观《踏莎行》

--2.秦观《踏莎行》

-3.秦观《浣溪沙》

--3.秦观《浣溪沙》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4.第十七讲作业

十八、贺铸词

-1.贺铸概说

--1.贺铸概说

-2.贺铸《鹧鸪天》

--2.贺铸《鹧鸪天》

-3.悼亡诗词补充

--3.悼亡诗词补充

-4.贺铸《青玉案》

--4.贺铸《青玉案》

-十八、贺铸词--5.第十八讲作业

十九、周邦彦词

-1.周邦彦概说

--1.周邦彦概说

-2.周邦彦《兰陵王》

--2.周邦彦《兰陵王》

-3.周邦彦《满庭芳》

--3.周邦彦《满庭芳》

-4.周邦彦《蝶恋花》

--4.周邦彦《蝶恋花》

-十九、周邦彦词--5.第十九讲作业

二十、南渡词人(上)

-1.南渡词人综述

--1.南渡词人综述

-2.陈与义《临江仙》

--2.陈与义《临江仙》

-3.朱敦儒《相见欢》

--3.朱敦儒《相见欢》

-二十、南渡词人(上)--4.第二十讲作业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

-1.李纲《苏武令》

--1.李纲《苏武令》

-2.张元干《贺新郎》

--2.张元干《贺新郎》

-3.岳飞《满江红》

--3.岳飞《满江红》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5.第二十一讲作业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3.李清照《如梦令》

--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5.第二十二讲作业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

-1.李清照《永遇乐》

--1.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李清照《武陵春》

--2.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李清照《声声慢》(一)

--3.李清照《声声慢》(一)

-4.李清照《声声慢》(二)

--4.李清照《声声慢》(二)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6.第二十三讲作业

二十四、陆游词

-1.陆游词概说

--1.陆游词概说

-2.陆游《卜算子》

--2.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3.陆游《秋波媚》

--3.陆游《秋波媚》

-4.陆游《钗头凤》

--4.陆游《钗头凤》

-5.陆游《诉衷情》

--5.陆游《诉衷情》

-二十四、陆游词--6.第二十四讲作业

二十五、张孝祥词

-1.张孝祥《念奴娇》

--1.张孝祥《念奴娇》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3.张孝祥《六州歌头》

--3.张孝祥《六州歌头》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二十五、张孝祥词--5.第二十五讲作业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5.第二十六讲习题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5.第二十七讲习题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4.第二十八讲习题

二十九、辛派词人

-1.辛派词人概说

--1.辛派词人概说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二十九、辛派词人--5.第二十九讲作业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

-1.姜夔概说

--1.姜夔概说

-2.姜夔《踏莎行》

--2.姜夔《踏莎行》

-3.姜夔《长亭怨慢》

--3.姜夔《长亭怨慢》

--html

-4.史达祖《双双燕》

--4.史达祖《双双燕》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5.第三十讲作业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

-1.吴文英概说

--1.吴文英概说

-2.吴文英《风入松》

--2.吴文英《风入松》

-3.吴文英《八声甘州》

--3.吴文英《八声甘州》

-4.刘辰翁《柳梢青》

--4.刘辰翁《柳梢青》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5.第三十一讲作业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

-1.文天祥《沁园春》(一)

--1.文天祥《沁园春》(一)

-2.文天祥《沁园春》(二)

--Video

-3.蒋捷《一剪梅》

--3.蒋捷《一剪梅》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5.第三十二讲作业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