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宋词鉴赏 > 十、晏欧词(上) > 5.欧阳修《踏莎行》 > 5.欧阳修《踏莎行》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词的上片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正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这是写离别
而在晓得
这个离别不是在家里离别
而是在途中离别
本身送别是在旅馆里
所以一上来就写候馆梅残
词的上片从行人的角度
就是离开的往往是男子
从这里写行人
写景 抒情
又从抒情到写景
在写景的同时
以流不断的春水
隐喻诉不完的离愁
候馆梅残
候馆是旅馆
旅馆的梅花凋落了
溪桥桥边
小桥 溪水旁边的小桥旁的柳树
却发芽了
露出嫩芽来
嫩芽意味着春天到了
这还是清明之前的这种情景
柳树才发芽
但是开的早的梅花
特别是腊梅都已经凋残了
草薰风暖摇征辔
薰 是草发出来的一种嫩香
如果我们搞一点很嫩的青草
把它揉 揉了之后
揉成汁来
你在鼻子底下闻一闻
很有一种草香
草香的味道
草已经发出嫩香
草已经开始长得较为茂盛了
风也暖了
大家都知道
我们经常有一句古诗
叫做吹面不寒杨柳风
等那杨柳发芽的季节
这个风吹在脸上
就不觉得寒冷了
摇征辔
每年讲到这首词的时候
我对这个“摇”字特别注重
摇就是晃动
晃动的征辔是马的缰绳
人骑在马上
晃动着这个缰绳
证明这个缰绳没有拉紧
大家知道
马要飞奔的话
要第一 勒紧马的缰绳
第二 夹紧马的肚子
再夹紧马肚子
再勒紧马的缰绳
马就跑起来
四蹄飞奔
这就走得很快
相反 你不夹紧马的肚子
缰绳也松松的
这里摇晃着
说明这个缰绳用得很松
就是离别的人
虽然必须赶路
但是又依依不舍
不急于走多快
写出他这个依恋不舍的情景
这里这个“摇”字用得非常好
同志们 我们假如说
诗词当中有一些炼句
炼字的话
这个“摇”字就是一个炼字
这一类的字多半是动词
或在用作动词的其它的词
你像春风又绿江南岸
那个“绿”字本来是形容词
但王安石把它用作动词
叫做吹绿
使得春天到了
很多东西都被春风吹绿了
春风 这个是什么
又绿江南岸
在这里的摇用得非常好 非常好
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草薰风暖是来自江淹《别赋》
“闺中风暖 陌上草薰”
在这里化用得非常好
化用的非常好
同志们注意
我们在文章里
引用别人的话
一般要注明出处
如果不是注明出处就是抄袭了
但是在诗词里面
经常会化用别人现成的句子
这种叫用语典
是用典的一种形式 一种化用
这是允许的
不认为抄袭
但是引用别人的句子不宜过多
如果你写一首小绝句
倒有两句诗
总共才有四句话
倒有两句是用人家的
那就有点过了 就过了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行人还是得上路
还是得走
尽管依恋不舍
还是渐渐地越来越远了
越来越遥远就像不断地
春水似的
大家知道春天
水一旦涨起来
短期内就不会落下去
原因是从春天到夏天
一直到秋天
水势是越来越大的
春天 我们的上游
有一些冰雪融化了
还有雪山上天气暖了
那个低纬度的一些地方
有的冰雪都融化了
流到大江大河里
就涨水 桃花开的季节
人们称它为桃花水
接着春夏之后
到夏天有梅雨季节
以及到夏秋交接的季节
洪水下来
江水不停的上涨
当然也有的是有一点涨落
他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大
就像迢迢不断
像春水似的
写人的愁越来越多 越积越多
词的下片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下片的开头
也是两个四字句
也是两个对仗句
而且对得更工
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
运用了叠词寸寸和盈盈
运用叠词的对仗句
使人感觉到对得特别工整
下片换了一个抒情的角度
上片写行人 下片写闺人
写闺中的女子
由近及远
从思妇楼头到山外的行人
言闺人之怅望
楼高一句唤起
平芜两句拍合
平芜已远
春山则更远矣
行人又在春山之外
则人去之远 不能目睹
惟存想象而已
寸寸柔肠
形容女子思念的情肠
盈盈粉泪
写泪水充溢的样子
这都是从女性角度落笔的
楼高莫近危阑倚
在这个诗句里的危和高
是一样的意思
楼高 栏杆也就高
不要到高楼上倚着这栏杆远看
这点用法
我们李白诗有一首登峰顶诗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危楼高百尺
危和高的用法跟这里是一样的
不要登上
倚上高楼上的栏杆
为什么呢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平芜 平阔的原野
此时应该长着许多春草的
原野上
原野的尽头是春山 是山
而行人已经到了山的那一边
他毕竟是骑马的
他已经越走越远了
已经走到山的那边去了
你这高楼也被山挡住视野了
怎么也看不见
最后的这两句
是给人一种非常失望的感觉
王世贞《艺苑卮言》就讲过
评此词的结尾两句
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俞平伯也说似乎可画
却又画不到
唐圭璋 老师就说
平芜已远
春山则更远矣
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
则人去之远 不能目睹
惟存想象而已
写来极柔极厚
唐老的这个观点是很中肯的
这首词
用典雅精致的语言
流贯的结构
含蓄的风格
描写男女恋情中细腻的心理
结构完整而又细密
画面美丽而动人
尤其上下阙的结句
都是以平常的景象
普通的语言
描绘出悠远的意境
抒情意味很浓
以至于卓人月《古今词统》
就说行人更在春山外
不厌百回读
-1.什么是词
--1.什么是词
-2.词的起源
--2.词的起源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4.词律常识
--4.词的格律
-一、绪论 --5.第一讲作业
-1.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1.敦煌曲子词
-2.李白《菩萨蛮》《忆秦娥》
--李白《菩萨蛮》
--李白《忆秦娥》
-3.刘禹锡《忆江南》
-4.白居易《长相思》
-二、唐词--5.第二讲作业
-1.花间词总论
--1.花间词总论
-2.温庭筠《菩萨蛮》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三、花间词(上)--4.第三讲作业
-1.韦庄简介
--1.韦庄简介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鹿虔扆《临江仙》
-四、花间词(下)--5.第四讲作业
-1.南唐史与南唐词
-2.冯延巳《鹊踏枝》
-3.李璟《浣溪沙》
-五、南唐词(上)--4.第五讲作业
-1.李煜词综述
--1.李煜词综述
-2.李煜《清平乐》
-3.李煜《乌夜啼》
-4.李煜《浪淘沙》
-六、南唐词(中)--5. 第六讲作业
-1.李煜《虞美人》
-2.李煜《浪淘沙》
-3.李煜词小结
--3.李煜词小结
-七、南唐词(下)--4.第七讲作业
-1.宋史概说(一)
-2.宋史概说(二)
-3.宋词兴盛的原因
-4.宋词概况
--4.宋词概况
-5.范仲淹《渔家傲》(一)
-6.范仲淹《渔家傲》(二)
-八、宋词概说--7.第八讲作业
-1.柳永概说
--1.柳永概说
-2.《凤栖梧》
--2.《凤栖梧》
-3.《八声甘州》
--3.《八声甘州》
-4.《雨霖铃》(一)
-5.《 雨霖铃》(二)
-九、柳永词--6.第九讲作业
-1.晏殊概说
--1.晏殊概说
-2.晏殊《浣溪沙》
-3.晏殊《蝶恋花》
-4.欧阳修概说
--4.欧阳修概说
-5.欧阳修《踏莎行》
-6.欧阳修《蝶恋花》
-十、晏欧词(上)--7.第十讲作业
-1.王安石《桂枝香》(一)
-2.王安石《桂枝香》(二)
-3.晏几道《临江仙》
-4.晏几道《鹧鸪天》
-十一、晏欧词(下)--5.第十一讲作业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2.苏轼《沁园春》(一)
-3.苏轼《沁园春》(二)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5.第十二讲作业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2.苏轼《水调歌头》
-3.苏轼《蝶恋花》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4.第十三讲作业
-1.乌台诗案(一)
-2.乌台诗案(二)
-3.苏轼《卜算子》
-4.苏轼《水龙吟》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5.第十四讲作业
-1.苏轼《定风波》
-2.苏轼《念奴娇》
-3.苏轼《临江仙》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4.第十五讲作业
-1.黄庭坚概说
--1.黄庭坚概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3.秦观概说
--3.秦观概说
-4.秦观《满庭芳》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5.第十六讲作业
-1.秦观《鹊桥仙》
-2.秦观《踏莎行》
-3.秦观《浣溪沙》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4.第十七讲作业
-1.贺铸概说
--1.贺铸概说
-2.贺铸《鹧鸪天》
-3.悼亡诗词补充
--3.悼亡诗词补充
-4.贺铸《青玉案》
-十八、贺铸词--5.第十八讲作业
-1.周邦彦概说
--1.周邦彦概说
-2.周邦彦《兰陵王》
-3.周邦彦《满庭芳》
-4.周邦彦《蝶恋花》
-十九、周邦彦词--5.第十九讲作业
-1.南渡词人综述
--1.南渡词人综述
-2.陈与义《临江仙》
-3.朱敦儒《相见欢》
-二十、南渡词人(上)--4.第二十讲作业
-1.李纲《苏武令》
-2.张元干《贺新郎》
-3.岳飞《满江红》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5.第二十一讲作业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3.李清照《如梦令》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5.第二十二讲作业
-1.李清照《永遇乐》
-2.李清照《武陵春》
-3.李清照《声声慢》(一)
-4.李清照《声声慢》(二)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6.第二十三讲作业
-1.陆游词概说
--1.陆游词概说
-2.陆游《卜算子》
-3.陆游《秋波媚》
-4.陆游《钗头凤》
-5.陆游《诉衷情》
-二十四、陆游词--6.第二十四讲作业
-1.张孝祥《念奴娇》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3.张孝祥《六州歌头》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二十五、张孝祥词--5.第二十五讲作业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5.第二十六讲习题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5.第二十七讲习题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4.第二十八讲习题
-1.辛派词人概说
--1.辛派词人概说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二十九、辛派词人--5.第二十九讲作业
-1.姜夔概说
--1.姜夔概说
-2.姜夔《踏莎行》
-3.姜夔《长亭怨慢》
--html
-4.史达祖《双双燕》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5.第三十讲作业
-1.吴文英概说
--1.吴文英概说
-2.吴文英《风入松》
-3.吴文英《八声甘州》
-4.刘辰翁《柳梢青》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5.第三十一讲作业
-1.文天祥《沁园春》(一)
-2.文天祥《沁园春》(二)
--Video
-3.蒋捷《一剪梅》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5.第三十二讲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