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宋词鉴赏 >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 >  3.苏轼《临江仙》 >  3.苏轼《临江仙》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苏轼《临江仙》在线视频

3.苏轼《临江仙》

下一节:1.黄庭坚概说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苏轼《临江仙》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生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大家注意这首词

有一个题目叫《夜归临皋》

临皋是地名

在湖北黄州南面的长江边上

苏轼曾经寓所在这里

苏轼在黄州先后住过三个地方

最早居住在定慧院

大概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他二月初一到黄州

住在定慧院

下半年就搬到临皋亭

就是临皋

后来他的朋友马正卿

向州官徐君猷要了几十亩地

大概五十亩左右给苏轼

让他开辟一点种种稻子

种种糯米

可以自己做一点酒喝喝

另外也种上一些果树

种果树尽管短时间内

很难有收获

但是也表示苏轼下定决心

长期定居在黄州了

所以到元丰五年的时候

苏轼来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年

《夜归临皋》

所以我们看

这首小词开头第一句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他是在雪堂喝了酒

雪堂在马正卿

给他要来的那个地方

喝了酒回到临皋

这个地方来过夜

我们下面来串讲这首词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大家注意

第一句中的东坡

不是指苏轼本人

而是指地名

就是指苏轼

后来马九卿给他要到的

那五十亩地

那块地方

也就是雪堂所在的那块地方

苏轼因为敬重白居易

白居易曾经写过东坡诗

所以夜饮东坡醒复醉

就是指苏轼把那个雪堂

所在的那一块地叫做东坡

这里是指地名

这句点名了夜饮的地点

和醉酒的程度

醒复醉

醒了又醉 醉了又醒

大概喝得很多

归来彷佛三更

仿佛是一种模糊的说法

古代人没有钟表

也说不太准确

何况在这个远离京师

这样的比较偏僻的地方

也没有铜壶滴漏

大概只能猜到

可能是三更天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写词人回到寓所

但是小书童把门关着

敲门他也不答应

只听到他鼾声如雷

敲门都不应

作者没有生气

而是倚着拐杖

因为临皋亭是靠近江边的

倚着拐杖

听着江中浪涛的声音

这个时候浪不是很大

跟下面夜阑风静縠纹平而说

是静静的浪涛声

我们家也在长江边

我曾经开玩笑的说过

我是饮着长江的水长大

呼啸的浪涛为我催眠

因为长江里总之不论有风没风

它总有一点小的浪涛的

这个时候倚杖听江声

江声就是江涛的声音

在这一点上

我是深有感受的

我在家乡长到二十岁左右

十八岁的时候去考取大学

在南京大学读了六年

又回到家乡来

当了十多年的中学老师

在这里跟长江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直到三十多岁

我才离开家乡去读研究生

到南京来工作

大家注意

以往我读这首词读到这几句

就从字面上去理解它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十几年前我偶尔翻《永乐大典》

翻到一段材料

是吕祖谦《诗律武库》

后集卷十五的一段文字

就是我现在做在PPT上的

同志们看一下

韩退之言

衡山道士轩辕弥明

与进士刘师服

侯喜共联石鼎句 联毕

弥明曰

此皆不足与语 吾闭口矣

即依墙而睡

鼻息如雷鸣

二子皆失色

邓鉴省题云

家僮浑未觉 鼻息尚雷鸣

此借用也

一听这句话

因为我原来对这首《临江仙》

就感受很深

背的也很熟

一看这段文字

我想这不是苏轼

实际上是在用典吗

家童鼻息已雷鸣

跟这个邓鉴省题云

家僮浑未觉

鼻息尚雷鸣

不是一模一样吗

苏轼用典

而我们从来不觉得

而且我查了

多种苏轼的文集词集

历来为他作注的

从来不对这种句子

加以注明出处

可见苏轼肚子里的东西

太多太多

这是一

第二 他用典

完全在不经意之间

使人看不出他用典

实际上他这个句子

却是有来历的

也许开玩笑说

我是苏轼的铁杆粉丝

对苏轼是最崇敬的

我记得若干年前

大概有十多年之前

有一次我陪杨叔子院士

在南京的鸡鸣寺一起吃素斋

我就问杨老

我说杨老

你对古人最敬重谁呀

他好像原来没有认真思考过

他说王老师 你呢

我说我最敬重苏轼

他好好想了一会儿

他说细想来

我最敬重的人也是苏轼

若干年之前

据说我国搞了一次民意测验

把苏轼列为古人

最受尊重的人

苏轼是第一名

他的得票率

是第二名的一倍还不止

可见苏轼人格的魅力

这里苏轼的这种才学

也是我们这些读书人

所远远不能企及的

我们也会懂一些典故一些出处

但是像这样的典故

我们是一般不大记得的

而苏轼不经意当中

随便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去

所以这首词

我发现《永乐大典》

引了这段文字

使我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又增加了不少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写出了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

一种独特的感情

词的上片

创造了一个极其安恬的静美世界

因为夜阑更深 万籁俱寂

所以伫立门外

能听到门里家童的鼾声

也正因为四周的极其静谧

所以词人在敲门不应的时候

能够悠然的倚仗听江声

以动衬静 以有声衬无声

家童鼻息如雷鸣是有声的

又有江涛的声音

但此处的声音

正因为是静 安静的夜晚

所以才听得那么清晰

正像我们夜里室内很安静

能听到手表上的

悉悉索索的声音

这个声音正反衬出夜的安静

像这个大白天

手表的声音

你是绝对听不见的 听不见的

特别是在马路上手表的声音

声音再大一点

也不容易听见

词的下片生发议论

长恨此生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此生非我有

来自于道家的思想

忘却营营

营营是纷扰的意思

这里是为功名利禄

而操劳 忙碌操心

《诗·小雅·青蝇》里

有营营青蝇

《庄子·庚桑楚》

有全汝形 抱汝生

无使汝思虑营营

这些说法

是苏轼营营这个词的出处

长恨此生非我有

是写道家对人生

所持有的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

他经常悔恨自己

不能掌握自己的幸运

《庄子·知北游》当中

有这样一段话

舜问乎丞曰

道可得而有乎 曰

汝身非汝有也

汝何得有夫道

舜曰 吾身非吾有也

孰有之哉

曰 是天地之委形也

这段庄子的话

是长恨此生非我有

这句话的出处

苏轼被贬到黄州

而且被人监督着

实际上是一种流放

在这个时候

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想要不去做官

归隐田园也不可能

所以下面又想到眼前景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夜阑是夜深了

江面上风不大

波浪像起绉的丝绸一样

縠是绉纱

一种有绉纹的纺织品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多么希望

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学习像范蠡那样

驾着一叶扁舟

漂流江湖

来渡过自己的余生

现在也四十几岁了

来日无多

希望能江海寄余生

从此不再做官

而隐居江湖

驾上一叶扁舟

随波流逝 任意东西

将自己的生命

融合在大自然中

词的下片像江涛

引发的自我存在的反思

遗恨不得生命自主

而陷入尘世的利禄功名

奔走钻营 面对大江

顿生超拔羁绊

而遁身江湖的遐想

一叶小舟从此去

寄身江海了残生

何等悠游洒脱

本词形神互补

熔铸出一个

风韵潇洒的主人公的形象

体现了他昂首尘外

恬淡自适的生命哲学

《临江仙》这首词

又从另一个角度

表现了苏轼超人的旷达

和不以世事萦怀的

一种恬淡的精神

相传这首词写成后

第二天就传扬开去

甚至惊动了朝廷

叶梦得《避暑录语》里面就有

苏轼在黄州

与数客饮江上 夜归

江面际天 风露浩然

有当其意 乃作歌词

所谓夜阑风静毂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者

与客人歌数过而散

翌日 喧传子瞻夜作此词

挂冠服江边

拏舟长啸去矣

郡守徐君猷闻之

惊且惧

以为州失罪人

急命驾往谒

则子瞻鼻鼾如雷

犹未兴也

州官徐君猷

苏轼被贬黄州

这四年多年当中

绝大部分时间

都是徐君猷做州官

这是苏轼不幸之万幸

遇上这样一个好的州官

对他很不错

所以不但使得苏轼在黄州期间

要少吃很多苦头

同时也因此

他的生活较为安定

比较起来苦中的一种安定

像他 给他五十亩地等等

都是徐君猷给他的照顾

徐君猷还经常宴请他

徐君猷这一次一听到苏轼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尽管是好朋友

但是苏轼真的跑掉了

他还是有责任的

所以赶紧跑到苏轼家里去看

苏轼正在酣声如雷

这次鼻息如雷鸣的不是家童

而是苏轼本人还没有起来

这个消息传到京城里

甚至宋神宗也闻而疑之

可见苏轼尽管职位

当时已经很低很低了

但是影响却是很大很大的

无论他的朋友 还是敌人

都不得不承认

苏轼在中国文坛

乃至于在当时的

中国政坛上的巨大的影响

关于苏轼的黄州词

我们就讲到这里

苏轼曾经自题金山画像说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他还自称

调笑自己说

问汝一生功业

黄州 惠州 儋州

同志们注意这样一个情况

苏轼离开黄州之后

写词就不多了

而且也没有留下

多少太有名的作品

他更多的抒发人生的感慨

用诗而不用词了

王国维曾经有这样的句子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我想这种情况

倒真的是一个较普遍的规律

古往今来

一些很有成就的词人

常常人生的经历

都是不平常的

都是坎坷跌荡

都是经过百凶而成就的

也许正印证了欧阳修的那句话

诗穷而后工

词也是穷而后工

一个金安清的当代人

写了一首悼念苏轼的长联

我特别欣赏他最后一句

江山何幸 但经宦辙便千秋

苏轼到哪里

人们都特别敬仰他

世世代代

人们都把他的许多做法

把他吃过的一些食品

在黄州的时候吃的肉

实际上是一种走油肉

称为东坡肉

他在杭州筑的堤

人家称为苏堤

到哪里

到儋州人们特别崇敬他

海口那儿有一个五公祠

本来这五公里没有苏轼

苏轼没有贬到海口

但是路过过海口

在五公祠里

虽然不在五公之列

却比五公还要影响大

所以人们后来开玩笑说

东坡死后

统治者让他从祀孔庙

称为十哲之一

沙门也扯他做妙喜老人

道家说他是奎宿

明代人戏曰

大苏死后忙不彻

三教九流都扯拽

宋代文士之争事东坡

天下争趣之

如诸侯王之求封于西楚

这是王世贞的话

我对苏轼是非常崇敬的

前两年我刚到清华任教的时候

任教的第一年刚来两个月

我写了一首自嘲的《临江仙》

怕见熟人冷面

懒与官宦逢迎

时宜不合醉难醒

半生多坎坷

百折尚孤行

常以东坡为镜

伶俜吾辈相形

不求腾达度兹生

但能终坦荡

无悔也无名

我这首词里就用到苏轼的典故

苏轼曾经问他的一些朋友

你说我肚子里有什么

别的人都说你满肚子学问

满肚子诗书

只有他的小妾朝云说

你是一肚皮不合时宜

我在前半生

也是满肚子不合时宜

所以也经历了许多坎坷

苏轼被关了130天

我在文革中被关了309天

比苏轼还长得多

而且到处游斗 到处批斗

送到农场去监督劳动

监督劳动不在这309天之列

通过讲黄州词

我要求同学们

记住我这几个人生的感受

与同学们共勉

第一 要能从黄连嚼出甜味来

苦味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现在往往一些苦味的食品

像苦瓜之类对人体也是有益的

第二 不要以自己的创伤

去搏得别人的怜悯

怜悯的眼光后面

难保没有几分鄙夷

第三 落魄者的尊严

只能靠重新崛起

第四要做生活的强者

要尊重 不要同情

被同情的永远是弱者

我被打成反革命之后

放出来之后

在街上往往遇到一些熟人

有一些人带着一种可怜我

同情我的姿态

实际上他不知道

我看了他这种同情

跟那些避之唯恐不及的人

那些人的态度

看上去同样使我非常伤心

鲁迅说过

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苏轼在被贬到黄州的时候

正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他明明知道

自己在政坛上不可能有所作为

不可能什么政绩可言

他都不得签署公事

又只担任一个团练副使

是不可能政治上有所作为的

但是作为文学家的苏轼

却把他的创作

推到了人生的顶点

第六点 一个人不在于

其曾做过什么

而在于其曾做好过什么

能达到自己最好水平的

可以称为无悔

能达到时代最好水平

和历史最好水平的叫不朽

人活在世上

不论是顺风顺水的时候

还是处于坎坷逆境的时候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

当然是指较大的事了

都要力求做到无悔

我们在人生的

整个的一生征途中

也希望能做上几件不朽的事

要真正不朽

不是一般的人吹捧的那个不朽

要真正做几件在历史上

站得住的事情

在经过磨难的时候

每次人生的低谷

都要希望能重新跃起

每一个沉重的打击

都变成进步的阶梯

这两句话是写在我

回忆我跟我爱人

爱情关系的

那一首散文《回眸》上

同学们可以去用百度搜索一下

王步高《回眸》

那个在清华大学

和东南大学学生当中

流传是较广的

最后一点

是我看到俞敏洪写的一个微博

写褚时建的逆袭

这个题目

褚时建51岁的时候

担任云南玉溪卷烟厂的厂长

到70岁的时候

他女儿自杀死亡

71岁他因为私分了一笔钱

被判无期徒刑

74岁的时候被保外就医

75岁承包了两千亩荒山来创业

到84岁的时候

他的果园年产橙子八千多吨

利润超过3000万元

有一个企业家王石评论他说

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

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

而是看到他跌倒低谷的反弹力

褚时建是犯有错误的干部

但是他跌到人生低谷的时候

能够反弹

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从苏轼的黄州词

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文学

而更多的是苏轼的人品

人格和他的这种旷达的精神

苏轼在这时候

不仅仅是以文学家的身份

站在我们面前

而是他是我们的人生的导师

他的人格 他的人品

他面对困难

面对挫折的这种豁达

超脱的精神

更值得我们学习

好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谢谢

唐宋词鉴赏课程列表:

一、绪论

-1.什么是词

--1.什么是词

-2.词的起源

--2.词的起源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4.词律常识

--4.词的格律

-一、绪论 --5.第一讲作业

二、唐词

-1.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1.敦煌曲子词

-2.李白《菩萨蛮》《忆秦娥》

--李白《菩萨蛮》

--李白《忆秦娥》

-3.刘禹锡《忆江南》

--3.刘禹锡《忆江南》

-4.白居易《长相思》

--4.白居易《长相思》

-二、唐词--5.第二讲作业

三、花间词(上)

-1.花间词总论

--1.花间词总论

-2.温庭筠《菩萨蛮》

--2.温庭筠《菩萨蛮》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三、花间词(上)--4.第三讲作业

四、花间词(下)

-1.韦庄简介

--1.韦庄简介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鹿虔扆《临江仙》

--4.鹿虔扆《临江仙》

-四、花间词(下)--5.第四讲作业

五、南唐词(上)

-1.南唐史与南唐词

--1. 南唐史与南唐词

-2.冯延巳《鹊踏枝》

--2.冯延巳《鹊踏枝》

-3.李璟《浣溪沙》

--3.李璟《浣溪沙》

-五、南唐词(上)--4.第五讲作业

六、南唐词(中)

-1.李煜词综述

--1.李煜词综述

-2.李煜《清平乐》

--2.李煜《清平乐》

-3.李煜《乌夜啼》

--3.李煜《乌夜啼》

-4.李煜《浪淘沙》

--4.李煜《浪淘沙》

-六、南唐词(中)--5. 第六讲作业

七、南唐词(下)

-1.李煜《虞美人》

--1.李煜《虞美人》

-2.李煜《浪淘沙》

--2.李煜《浪淘沙》

-3.李煜词小结

--3.李煜词小结

-七、南唐词(下)--4.第七讲作业

八、宋词概说

-1.宋史概说(一)

--1.宋史概说(一)

-2.宋史概说(二)

--2.宋史概说(二)

-3.宋词兴盛的原因

--3.宋词兴盛的原因

-4.宋词概况

--4.宋词概况

-5.范仲淹《渔家傲》(一)

--5.范仲淹《渔家傲》(一)

-6.范仲淹《渔家傲》(二)

--6.范仲淹《渔家傲》(二)

-八、宋词概说--7.第八讲作业

九、柳永词

-1.柳永概说

--1.柳永概说

-2.《凤栖梧》

--2.《凤栖梧》

-3.《八声甘州》

--3.《八声甘州》

-4.《雨霖铃》(一)

--4.《雨霖铃》(一)

-5.《 雨霖铃》(二)

--5.《 雨霖铃》(二)

-九、柳永词--6.第九讲作业

十、晏欧词(上)

-1.晏殊概说

--1.晏殊概说

-2.晏殊《浣溪沙》

--2.晏殊《浣溪沙》

-3.晏殊《蝶恋花》

--3.晏殊《蝶恋花》

-4.欧阳修概说

--4.欧阳修概说

-5.欧阳修《踏莎行》

--5.欧阳修《踏莎行》

-6.欧阳修《蝶恋花》

--6.欧阳修《蝶恋花》

-十、晏欧词(上)--7.第十讲作业

十一、晏欧词(下)

-1.王安石《桂枝香》(一)

--1.王安石《桂枝香》(一)

-2.王安石《桂枝香》(二)

--2.王安石《桂枝香》(二)

-3.晏几道《临江仙》

--3.晏几道《临江仙》

-4.晏几道《鹧鸪天》

--4.晏几道《鹧鸪天》

-十一、晏欧词(下)--5.第十一讲作业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2.苏轼《沁园春》(一)

--2.苏轼《沁园春》(一)

-3.苏轼《沁园春》(二)

--3.苏轼《沁园春》(二)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5.第十二讲作业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2.苏轼《水调歌头》

--2.苏轼《水调歌头》

-3.苏轼《蝶恋花》

--3.苏轼《蝶恋花》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4.第十三讲作业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

-1.乌台诗案(一)

--1.乌台诗案(一)

-2.乌台诗案(二)

--2.乌台诗案(二)

-3.苏轼《卜算子》

--3.苏轼《卜算子》

-4.苏轼《水龙吟》

--4.苏轼《水龙吟》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5.第十四讲作业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

-1.苏轼《定风波》

--1.苏轼《定风波》

-2.苏轼《念奴娇》

--2.苏轼《念奴娇》

-3.苏轼《临江仙》

--3.苏轼《临江仙》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4.第十五讲作业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

-1.黄庭坚概说

--1.黄庭坚概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3.秦观概说

--3.秦观概说

-4.秦观《满庭芳》

--4.秦观《满庭芳》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5.第十六讲作业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

-1.秦观《鹊桥仙》

--1.秦观《鹊桥仙》

-2.秦观《踏莎行》

--2.秦观《踏莎行》

-3.秦观《浣溪沙》

--3.秦观《浣溪沙》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4.第十七讲作业

十八、贺铸词

-1.贺铸概说

--1.贺铸概说

-2.贺铸《鹧鸪天》

--2.贺铸《鹧鸪天》

-3.悼亡诗词补充

--3.悼亡诗词补充

-4.贺铸《青玉案》

--4.贺铸《青玉案》

-十八、贺铸词--5.第十八讲作业

十九、周邦彦词

-1.周邦彦概说

--1.周邦彦概说

-2.周邦彦《兰陵王》

--2.周邦彦《兰陵王》

-3.周邦彦《满庭芳》

--3.周邦彦《满庭芳》

-4.周邦彦《蝶恋花》

--4.周邦彦《蝶恋花》

-十九、周邦彦词--5.第十九讲作业

二十、南渡词人(上)

-1.南渡词人综述

--1.南渡词人综述

-2.陈与义《临江仙》

--2.陈与义《临江仙》

-3.朱敦儒《相见欢》

--3.朱敦儒《相见欢》

-二十、南渡词人(上)--4.第二十讲作业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

-1.李纲《苏武令》

--1.李纲《苏武令》

-2.张元干《贺新郎》

--2.张元干《贺新郎》

-3.岳飞《满江红》

--3.岳飞《满江红》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5.第二十一讲作业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3.李清照《如梦令》

--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5.第二十二讲作业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

-1.李清照《永遇乐》

--1.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李清照《武陵春》

--2.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李清照《声声慢》(一)

--3.李清照《声声慢》(一)

-4.李清照《声声慢》(二)

--4.李清照《声声慢》(二)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6.第二十三讲作业

二十四、陆游词

-1.陆游词概说

--1.陆游词概说

-2.陆游《卜算子》

--2.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3.陆游《秋波媚》

--3.陆游《秋波媚》

-4.陆游《钗头凤》

--4.陆游《钗头凤》

-5.陆游《诉衷情》

--5.陆游《诉衷情》

-二十四、陆游词--6.第二十四讲作业

二十五、张孝祥词

-1.张孝祥《念奴娇》

--1.张孝祥《念奴娇》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3.张孝祥《六州歌头》

--3.张孝祥《六州歌头》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二十五、张孝祥词--5.第二十五讲作业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5.第二十六讲习题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5.第二十七讲习题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4.第二十八讲习题

二十九、辛派词人

-1.辛派词人概说

--1.辛派词人概说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二十九、辛派词人--5.第二十九讲作业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

-1.姜夔概说

--1.姜夔概说

-2.姜夔《踏莎行》

--2.姜夔《踏莎行》

-3.姜夔《长亭怨慢》

--3.姜夔《长亭怨慢》

--html

-4.史达祖《双双燕》

--4.史达祖《双双燕》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5.第三十讲作业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

-1.吴文英概说

--1.吴文英概说

-2.吴文英《风入松》

--2.吴文英《风入松》

-3.吴文英《八声甘州》

--3.吴文英《八声甘州》

-4.刘辰翁《柳梢青》

--4.刘辰翁《柳梢青》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5.第三十一讲作业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

-1.文天祥《沁园春》(一)

--1.文天祥《沁园春》(一)

-2.文天祥《沁园春》(二)

--Video

-3.蒋捷《一剪梅》

--3.蒋捷《一剪梅》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5.第三十二讲作业

3.苏轼《临江仙》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