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宋词鉴赏 >  九、柳永词 >  3.《八声甘州》 >  3.《八声甘州》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八声甘州》在线视频

3.《八声甘州》

下一节:4.《雨霖铃》(一)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八声甘州》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 我们看他的另一首代表作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 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 妆楼顒望

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 倚阑杆处

正恁凝愁

这是柳永

写羁旅行役题材的

代表性的词作

羁旅行役就是写旅途生活

因为柳永长期在科举中不得志

长期流落他乡

思乡怀归

这首词的写景抒情

很独具特点

叶梦得曾经评论

在《避暑录话》里引到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的词

在当时的市民阶层中流传很广

柳词擅于以铺叙的手法说物言情

以创作大量慢词

翻开宋词发展的新一页

我们来简单的串讲这首词

这首词在串讲之前

我们得说一下

这首词运用领字很有特色

领字就是一般通常是一个字

通常用去声

用方位词或者是动词

绝大多数都是用去声字

这首词跟姜夔的扬州慢

都是在宋词里

运用领字的很典型的意义作品

像这里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这个“对”字就是领字

可以说领起下面的两句

也可以说领起全篇

面对着暮雨潇潇的江天

产生的思乡怀归之情

这两句极为简洁地勾画出一幅

深秋时节的暮江雨景

“洗”字就体现了炼字的特点

这里写纵目所见

写得气势磅礴 境界开阔

显出秋色的凄凉

引发人的悲秋之感

但是这里从时间上

还是有一点过渡的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潇潇说明雨声很大

下的雨较大

或者说是哗哗大雨

又是暮雨 黄昏时分

一番洗清秋

大家知道入秋之后

往往天气并不是马上就凉下来

往往还继续有点暑热

像我们江南一带

就称为这种入秋之后

天气继续热

称为叫“玩秋呆子”

仍然很热

但是一场秋雨 一场凉

下过两场雨之后

特别下了一场大雨之后

天气就陡然的凉多了

就给人一种一番洗清秋

一下子一雨成秋

一雨成秋

后面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这个“渐”字又是领字

又是去声字

渐渐的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霜风就不是

刚刚入秋时候的凉风

凉风是受到人们欢迎的

那么暑热的天

刮起一场凉风

人舒服多了

但是霜风凄紧

随着入秋的时间

渐渐的加长之后

天气越来越冷

已经到了下霜季节的风

甚至比我们现在讲

这节课的时候

我们的天气可能还要冷一些

最近我们刚刚过了

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白露

白露底下还有秋分

再底下才寒露 才霜降

到霜降的时候才经常下霜

作者当时所处的位置

大概在汴京一带

比我们北京的地理位置

还要南方一点

它的深秋季节

应该来得更晚一点

不会比我们北京气温更高

关河冷落就是山河冷落

霜风过去 关塞江河

千里万里

骤然地冷落下来

只有一抹惨淡的余晖

投向词人所在的高楼

这里连用“霜风”“关河”

“残阳”三个排句

层层铺叙 重重渲染

烘托出一派凄凉

萧瑟的气氛

作品的一开头

就给全词定下了

感情的基调

既阔大而苍凉

为下文写相思、寂寞

制造了一个抒情的基础

苏东坡对柳永的词

一直没有太好的印象

有一次秦观从外地回来

给他看自己写的词

他就觉得你的词

有柳七郎风味

这是的柳七郎风味不是褒义

而是贬义

但读到《八声甘州》

这三句的时候

不由得大大的称赞起来

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高度的评论这三句词

可以和唐诗中的佳句相比

这三句形象鲜明

境界阔大 音调谐美

是一篇之警策

“唐人高处”是指唐人之诗当中

取它兴象超妙之处

兴是诗的感发力

象是形象

唐人的高明之处

就是在感发力与形象的统一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而且气象高远 气势恢宏

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

这又是登楼伫立

远望所见

是处就是到处

红衰翠减是花和叶都凋零了

这是套用唐代李商隐的诗句

李商隐有此荷此叶常相映

翠减红衰愁杀人

这里也是词人悲剧命运的写照

李商隐是写荷花的

荷花凋零

接着荷叶也逐渐的枯萎

就像我们最近到圆明园去

就看到此种景象

在七八月份荷花盛开

圆明园里几百亩

一个湖就几百亩

在几千亩的河塘里

到处都是荷花盛开

但是到九月初荷花就很少了

慢慢就枯萎了

到了最近这一段时间

连荷叶也开始枯了

再过一阵子

就是我们所看到的

那个留得残荷听雨声了

我最近两天去圆明园

就看到他们用人工

把有些荷叶都搞掉

甚至连残荷听雨声也看不到了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这是登高所见

先是看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但是这里暗喻时间悠悠

隐含着凄清落寞

惆怅万端的人生感慨

面对着自然界

这种萧瑟荒凉的景象

人是不能不引起许多感触

只有长江水毫不动情

默默无语地

日夜不息地向东流去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长江水”前面用“惟有”

两个字加以限定

就把万景萧索和归路浩渺

浓郁地表达了出来

下片由景入情

由写景转入思乡怀人

北宋词人的小令

多半是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这一首是慢词

但是也基本上沿袭了

这样的布局

下篇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 妆楼顒望

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下面我们也串讲一下

这个下片

不忍登高临远是转折

词的下片的换头

往往感情有所跳跃

分为另一个层次

就像文章分为另起一段一样

不忍登高

是由于登高所见

是一派箫瑟凄凉的景象

容易勾起人的悲凉之情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

同志们注意

这里的“望”又是一个领字

也同样是去声字

这里是动词

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

不忍登高

而终于还是去登高倚阑了

是因为归思有如长江之水

无法遏止

这就真切地写出了抒情者

心灵上的一番挣扎

但故乡渺远 望而不见

所见到的不过是秋江暮雨

霜风残照 关河落冷 百花凋残

这凄凉的景色更加引起思乡之情

人们在平原地带

我们的正常人的视力

只能看几公里

就是登上高处

如果不借助望远镜

也望不了太远的距离

借着望远镜也看的是有限的

他的家乡在福建

在汴京要想看到福建

无论借助什么望远镜

也是没有用处的

除非借助我们现代的科技手段

像电子 可视电话等等

否则是看不见家乡的景象的

这里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同志们注意

这里的叹又是一个领字

又是用动词

叹息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

由思念家乡来转到叹息自己

自己因为仕途很不得意

科举考试不顺利

自己在淹留他乡

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也难以找到一条

自己很好的出路

这里的千回百转的悔恨

与四顾茫茫的神态跃然而出

抒发出欲归不得

欲留不可的矛盾心情

写出了自己仕途坎坷的

失意情怀

大家注意 结尾几句

想佳人 妆楼顒望

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

这里的想又是领字

用一个动词

领起下面的几句

由上句的自省

而转入此句的念及佳人

设想妻子盼望自己回家

这句话来自于

谢朓的《之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 云中辨江树

温庭筠在他的词当中

也有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我们在讲温庭筠的词的时候

也曾经讲到这一首

它的出处都是谢朓的那句诗句

“误几回”创造了

一个痴情盼望丈夫

速速归来的妇女形象

后面最后结尾三句

争知我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前面写女子盼望自己归来

佳人哪里知道

我自己也凝结着不解的愁苦

这首词写得刚柔相济

动静相生

写的浑朴自然 开合有致

这首词特别善用领字

写的层次分明

《八声甘州》虽写的是羁旅行役

但所选景物空阔超远

所以调子高亢苍劲

这里写景或为江天之暮雨

或为东去之长江

或为冷落之关河

或为当楼之残阳

都显得形象博大

视野很广阔

写的主题并不很大

但是用的这些意象

却都是很大的

他写情 抒发了宦游异乡

思归无日的惆怅

词境广阔深远

在博大而开阔的背景之下

抒发相思之感与失意之悲

便显得气势沉雄 形象高远

这首词通过箫瑟的秋景

极力渲染抒发望乡 怀人

思归的情怀

并在词中织进了身世之感

曲折地流露出词人

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虽然《八声甘州》一词

笼罩着感伤的情调

但境界阔大 声调激壮

气势很豪放

唐宋词鉴赏课程列表:

一、绪论

-1.什么是词

--1.什么是词

-2.词的起源

--2.词的起源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4.词律常识

--4.词的格律

-一、绪论 --5.第一讲作业

二、唐词

-1.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1.敦煌曲子词

-2.李白《菩萨蛮》《忆秦娥》

--李白《菩萨蛮》

--李白《忆秦娥》

-3.刘禹锡《忆江南》

--3.刘禹锡《忆江南》

-4.白居易《长相思》

--4.白居易《长相思》

-二、唐词--5.第二讲作业

三、花间词(上)

-1.花间词总论

--1.花间词总论

-2.温庭筠《菩萨蛮》

--2.温庭筠《菩萨蛮》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三、花间词(上)--4.第三讲作业

四、花间词(下)

-1.韦庄简介

--1.韦庄简介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鹿虔扆《临江仙》

--4.鹿虔扆《临江仙》

-四、花间词(下)--5.第四讲作业

五、南唐词(上)

-1.南唐史与南唐词

--1. 南唐史与南唐词

-2.冯延巳《鹊踏枝》

--2.冯延巳《鹊踏枝》

-3.李璟《浣溪沙》

--3.李璟《浣溪沙》

-五、南唐词(上)--4.第五讲作业

六、南唐词(中)

-1.李煜词综述

--1.李煜词综述

-2.李煜《清平乐》

--2.李煜《清平乐》

-3.李煜《乌夜啼》

--3.李煜《乌夜啼》

-4.李煜《浪淘沙》

--4.李煜《浪淘沙》

-六、南唐词(中)--5. 第六讲作业

七、南唐词(下)

-1.李煜《虞美人》

--1.李煜《虞美人》

-2.李煜《浪淘沙》

--2.李煜《浪淘沙》

-3.李煜词小结

--3.李煜词小结

-七、南唐词(下)--4.第七讲作业

八、宋词概说

-1.宋史概说(一)

--1.宋史概说(一)

-2.宋史概说(二)

--2.宋史概说(二)

-3.宋词兴盛的原因

--3.宋词兴盛的原因

-4.宋词概况

--4.宋词概况

-5.范仲淹《渔家傲》(一)

--5.范仲淹《渔家傲》(一)

-6.范仲淹《渔家傲》(二)

--6.范仲淹《渔家傲》(二)

-八、宋词概说--7.第八讲作业

九、柳永词

-1.柳永概说

--1.柳永概说

-2.《凤栖梧》

--2.《凤栖梧》

-3.《八声甘州》

--3.《八声甘州》

-4.《雨霖铃》(一)

--4.《雨霖铃》(一)

-5.《 雨霖铃》(二)

--5.《 雨霖铃》(二)

-九、柳永词--6.第九讲作业

十、晏欧词(上)

-1.晏殊概说

--1.晏殊概说

-2.晏殊《浣溪沙》

--2.晏殊《浣溪沙》

-3.晏殊《蝶恋花》

--3.晏殊《蝶恋花》

-4.欧阳修概说

--4.欧阳修概说

-5.欧阳修《踏莎行》

--5.欧阳修《踏莎行》

-6.欧阳修《蝶恋花》

--6.欧阳修《蝶恋花》

-十、晏欧词(上)--7.第十讲作业

十一、晏欧词(下)

-1.王安石《桂枝香》(一)

--1.王安石《桂枝香》(一)

-2.王安石《桂枝香》(二)

--2.王安石《桂枝香》(二)

-3.晏几道《临江仙》

--3.晏几道《临江仙》

-4.晏几道《鹧鸪天》

--4.晏几道《鹧鸪天》

-十一、晏欧词(下)--5.第十一讲作业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2.苏轼《沁园春》(一)

--2.苏轼《沁园春》(一)

-3.苏轼《沁园春》(二)

--3.苏轼《沁园春》(二)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5.第十二讲作业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2.苏轼《水调歌头》

--2.苏轼《水调歌头》

-3.苏轼《蝶恋花》

--3.苏轼《蝶恋花》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4.第十三讲作业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

-1.乌台诗案(一)

--1.乌台诗案(一)

-2.乌台诗案(二)

--2.乌台诗案(二)

-3.苏轼《卜算子》

--3.苏轼《卜算子》

-4.苏轼《水龙吟》

--4.苏轼《水龙吟》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5.第十四讲作业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

-1.苏轼《定风波》

--1.苏轼《定风波》

-2.苏轼《念奴娇》

--2.苏轼《念奴娇》

-3.苏轼《临江仙》

--3.苏轼《临江仙》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4.第十五讲作业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

-1.黄庭坚概说

--1.黄庭坚概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3.秦观概说

--3.秦观概说

-4.秦观《满庭芳》

--4.秦观《满庭芳》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5.第十六讲作业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

-1.秦观《鹊桥仙》

--1.秦观《鹊桥仙》

-2.秦观《踏莎行》

--2.秦观《踏莎行》

-3.秦观《浣溪沙》

--3.秦观《浣溪沙》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4.第十七讲作业

十八、贺铸词

-1.贺铸概说

--1.贺铸概说

-2.贺铸《鹧鸪天》

--2.贺铸《鹧鸪天》

-3.悼亡诗词补充

--3.悼亡诗词补充

-4.贺铸《青玉案》

--4.贺铸《青玉案》

-十八、贺铸词--5.第十八讲作业

十九、周邦彦词

-1.周邦彦概说

--1.周邦彦概说

-2.周邦彦《兰陵王》

--2.周邦彦《兰陵王》

-3.周邦彦《满庭芳》

--3.周邦彦《满庭芳》

-4.周邦彦《蝶恋花》

--4.周邦彦《蝶恋花》

-十九、周邦彦词--5.第十九讲作业

二十、南渡词人(上)

-1.南渡词人综述

--1.南渡词人综述

-2.陈与义《临江仙》

--2.陈与义《临江仙》

-3.朱敦儒《相见欢》

--3.朱敦儒《相见欢》

-二十、南渡词人(上)--4.第二十讲作业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

-1.李纲《苏武令》

--1.李纲《苏武令》

-2.张元干《贺新郎》

--2.张元干《贺新郎》

-3.岳飞《满江红》

--3.岳飞《满江红》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5.第二十一讲作业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3.李清照《如梦令》

--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5.第二十二讲作业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

-1.李清照《永遇乐》

--1.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李清照《武陵春》

--2.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李清照《声声慢》(一)

--3.李清照《声声慢》(一)

-4.李清照《声声慢》(二)

--4.李清照《声声慢》(二)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6.第二十三讲作业

二十四、陆游词

-1.陆游词概说

--1.陆游词概说

-2.陆游《卜算子》

--2.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3.陆游《秋波媚》

--3.陆游《秋波媚》

-4.陆游《钗头凤》

--4.陆游《钗头凤》

-5.陆游《诉衷情》

--5.陆游《诉衷情》

-二十四、陆游词--6.第二十四讲作业

二十五、张孝祥词

-1.张孝祥《念奴娇》

--1.张孝祥《念奴娇》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3.张孝祥《六州歌头》

--3.张孝祥《六州歌头》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二十五、张孝祥词--5.第二十五讲作业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5.第二十六讲习题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5.第二十七讲习题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4.第二十八讲习题

二十九、辛派词人

-1.辛派词人概说

--1.辛派词人概说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二十九、辛派词人--5.第二十九讲作业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

-1.姜夔概说

--1.姜夔概说

-2.姜夔《踏莎行》

--2.姜夔《踏莎行》

-3.姜夔《长亭怨慢》

--3.姜夔《长亭怨慢》

--html

-4.史达祖《双双燕》

--4.史达祖《双双燕》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5.第三十讲作业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

-1.吴文英概说

--1.吴文英概说

-2.吴文英《风入松》

--2.吴文英《风入松》

-3.吴文英《八声甘州》

--3.吴文英《八声甘州》

-4.刘辰翁《柳梢青》

--4.刘辰翁《柳梢青》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5.第三十一讲作业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

-1.文天祥《沁园春》(一)

--1.文天祥《沁园春》(一)

-2.文天祥《沁园春》(二)

--Video

-3.蒋捷《一剪梅》

--3.蒋捷《一剪梅》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5.第三十二讲作业

3.《八声甘州》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