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宋词鉴赏 > 三、花间词(上) > 2.温庭筠《菩萨蛮》 > 2.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大家注意看这一首《菩萨蛮》
它的形式上
跟上一节课
我们讲到的李白的《菩萨蛮》
是一样的
开头两个七字句
接着两个五字句
开头两个七字句
是押仄声韵的
在这里是押的入声韵
后面两个五字句
转用平声韵
下片是四个五字句
开头的两个五字句
是押仄声韵的
在这里是押的去声韵
后面又转为押平声韵
下面我们简单的
来串讲一下这首词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大家注意灭和雪是入声
我这里读出来的就是入声音
前两句是写妇人娇卧未起之状
写富丽之人未起床之前的仪容
小山这两个字呢
学术界争议很大
其中沈从文先生认为
是美人髮间的金背小梳
沈从文在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当中就指出
中晚唐时是妇女髮髻效法吐蕃
式样 或者上部如一棒锥
侧向一边
加上花叉梳子点缀其间
认为当时甚至有多到
十来把小梳子
化妆的时候
插在女子的头上
但是我不赞成
沈从文先生这个说法
即使他说白天的时候
这个女子梳妆打扮的时候
头上插了多少把小梳子
睡觉的时候
也一定要拿下来
否则你想想
一个女子睡在枕头上
有七八个梳子放在头上
这个还睡得着觉吗
滚到这边 滚到那边
头上都是被梳子压着
睡觉的时候一定得拿下来
她第二天早上还没有起来
梳妆打扮的时候
这八个梳子或者十个梳子
一定不在自己的头上
所以沈从文先生的这个说法
不符合逻辑
不符合逻辑
小山重叠金明灭
也又有的人解释为屏山
就是屏风上画的山水
是重重叠叠的山
有的女子
她的房间比较大
靠近床的旁边有一些屏风
把床再围起来
大家可以想一想
《红楼梦》上讲贾宝玉小时候
睡在贾母的屋子里
睡在碧纱橱里
碧纱橱不是他家
穷的都没有床
他睡在一个橱子里头
小孩子也不能睡在橱子里头
这个碧纱橱实际上就是
在贾母的屋子里一个角落
用一排屏风把它隔出
一个类似小房间来
里面有一张床
给贾宝玉睡觉
这种屏风上
往往画着山水画
画着许多山
这个女子屋子里这个小山
就是屏风(或作枕屏)上面
重重叠叠的山
小山重叠这样解释
目前学术界多数是认可的
所谓金明灭
是太阳光透过窗帘
照射进来
同志们古代人用窗帘
不擅于用这个布的
有一些是像竹片之类的
竹片这些东西
如果窗户开着
这个竹片的窗帘又垂着
往往太阳光
通过这个竹片的间隙
照到这具屏风上
光线就一闪一闪的
太阳光一闪一闪的
就是明灭 或者亮或者暗
这种叫做金明灭
这里的金是指太阳光
这里就写的这种景象
同时因为太阳光
都已经照到屏风上
可见时间已经很晚
这个女子迟迟还不起来
鬓云欲度香腮雪
鬓云是秀发如云
女子的头发乌黑的
这个乌黑的头发
撒落在面颊上
面颊像雪一般的白
这个雪白的面颊上
被这些乌云撒着
正因为这一点
说明她的头发是乱蓬蓬的
任意的飘洒在面颊上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懒起两个字
也有对上面两句的归纳
上面两个就是因为这个女子
迟迟不起来 还睡在床上
懒懒散散的样子
懒得起来画眉毛
这里的画眉毛
跟下面的弄妆梳洗
意思是相近的
画眉毛只是
弄妆梳洗的一个部分
三四句写叙事
写女子起床后懒和弄
兼写人的情态
写这个女子
好像并没有多少心思
去梳妆打扮
但又不得不
梳妆打扮的这种情态
懒懒散散的样子
这个懒字
就兼顾 照顾上下文
写她无心梳妆的这种情态
实际上是继承了
《诗经·卫风·伯兮》当中
自伯之东 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
大家注意这里的谁适为容
这个适看上去不读成适
而读成die
自从丈夫到东边去打仗之后
妻子在家里就懒得梳妆打扮
头发都是乱蓬蓬的
难道没有洗发水
之类的这种化妆品吗
又有谁有心思来梳妆打扮呢
正因为《诗经》当中的这一篇
后代人有了一个
女为悦己者容的说法
女子为什么要梳妆打扮
是打扮给自己心爱的人看
当然主要是自己的丈夫看的
丈夫不在家
就没有心思去梳妆打扮
温庭筠这首词当中写的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所要表达的意思
跟《诗经·卫风·伯兮》当中
这几句的意思是一脉相承的
柳永也有类似的句子
日上花梢 莺穿柳带
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 腻云亸
终日厌厌倦梳裹
厌厌倦梳裹
也是懒得梳妆打扮的意思
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开头几句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要反映的也是这种情景
后面女子终究起来了
也终究开始打扮了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这里的过片这两句
承上 照花句叙述
花面句的描写
写女子化妆后的簪花
更见其精致艳丽
在这里这首词当中
在不经意之间
很多句子写出这个女子的美
比如她鬓云欲度香腮雪
写女子的脸的白嫩
这里有写她的花面
花一般的容貌
照花前后镜这种情景
同志们可以注意到
尤其女同志到理发店去烫头发
烫过头发之后
你后面的头发
烫的怎么样呢
最后理发师往往从后面
用个镜子照一下
让后面的那个小镜子
照到你后面的头发
这个小镜子又投放(影)在
你面前的那个大镜子里头
你可以从大镜子里
可以通过这个小镜子照的
反射到大镜子里面
这就是照花前后镜的情景
这个女子梳妆打扮之后
也弄个小镜子在后头
照到大镜子里面
花 这里的花
不仅仅是写女子
花一般的容貌
但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以
还可以有一种解释就是菱花镜
古代称镜子叫菱花镜
花面交相映
镜子和美好的面容交相映衬
跟这里照花前后镜
恐怕更贴合一些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绣罗襦是女子的裙裤
新贴 贴这里是一种贴花绣
现在我们还经常用
贴花绣比起一针一线
细心的绣要省事一些
比如现在一个小男孩
脚上穿一条裤子
这个裤子的膝盖上
贴上两个小兔子
本来你这个裤子
也可能是红的
贴上两个小黄颜色的小兔子
旁边只要用缝纫机
搭上一带
这样挤的那个小兔子
很像就行了
这样很容易
就形成一种贴花绣
女子穿得裙裤
又加上贴花绣
贴的是什么
成双成对的金鹧鸪
形容这个鹧鸪也是用黄颜色
金黄的颜色绣成的
贴上成双成对的鹧鸪鸟
同志们注意
不要小看这最后
不是经意的这样一句
这个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倒点出了文章的主题
它用这个成双成对的鹧鸪鸟
反衬这个女子
孤单寂寞独处闺中
鹧鸪的成双成对
映衬人的孤单寂寞
我在将近30年前
我担任江海诗词的
副主编的时候
我曾经收到我们苏北
一位女同志来稿
她刚刚是死了丈夫
她写的诗当中
就有这么一句叫
开门怕见双飞燕
因为她独处一人 丈夫去世了
自己就孤单一人
所以看到天上成双成对的燕子
就特别容易引起伤感
所以这里双双金鹧鸪
正是反衬人的孤单寂寞
所以未句暗示主题 振起全篇
上文所以懒画眉 迟梳洗者
皆因此一段怨情
蕴蓄于其中也
所以最后用双双金鹧鸪
来暗指人的孤单和寂寞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温庭筠
浓艳 细腻 绵密 隐约特点
其实这首词并没有
多么深刻的主题
汤显祖和常州词派
对这首词都给予极高的评价
汤显祖就说 芟《花间集》者
额以温飞卿
《菩萨蛮》十四首
就是以温庭筠的十四首
《菩萨蛮》开头了
而李翰林一首为词家鼻祖
以生不同时 不得列入
今读之 李如藐姑仙子
已脱尽人间烟火气
温如芙蓉浴碧 杨柳挹清
意中之意 言外之意言
无不巧隽而妙入 珠璧相耀
正自不妨并美
他把花间词的《菩萨蛮》
跟李白写的《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
这么一首相提并论
其实这一首《菩萨蛮》
远不能跟李白的
那首《菩萨蛮》比
温庭筠的人品跟李白的人品
也差距太远
-1.什么是词
--1.什么是词
-2.词的起源
--2.词的起源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4.词律常识
--4.词的格律
-一、绪论 --5.第一讲作业
-1.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1.敦煌曲子词
-2.李白《菩萨蛮》《忆秦娥》
--李白《菩萨蛮》
--李白《忆秦娥》
-3.刘禹锡《忆江南》
-4.白居易《长相思》
-二、唐词--5.第二讲作业
-1.花间词总论
--1.花间词总论
-2.温庭筠《菩萨蛮》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三、花间词(上)--4.第三讲作业
-1.韦庄简介
--1.韦庄简介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鹿虔扆《临江仙》
-四、花间词(下)--5.第四讲作业
-1.南唐史与南唐词
-2.冯延巳《鹊踏枝》
-3.李璟《浣溪沙》
-五、南唐词(上)--4.第五讲作业
-1.李煜词综述
--1.李煜词综述
-2.李煜《清平乐》
-3.李煜《乌夜啼》
-4.李煜《浪淘沙》
-六、南唐词(中)--5. 第六讲作业
-1.李煜《虞美人》
-2.李煜《浪淘沙》
-3.李煜词小结
--3.李煜词小结
-七、南唐词(下)--4.第七讲作业
-1.宋史概说(一)
-2.宋史概说(二)
-3.宋词兴盛的原因
-4.宋词概况
--4.宋词概况
-5.范仲淹《渔家傲》(一)
-6.范仲淹《渔家傲》(二)
-八、宋词概说--7.第八讲作业
-1.柳永概说
--1.柳永概说
-2.《凤栖梧》
--2.《凤栖梧》
-3.《八声甘州》
--3.《八声甘州》
-4.《雨霖铃》(一)
-5.《 雨霖铃》(二)
-九、柳永词--6.第九讲作业
-1.晏殊概说
--1.晏殊概说
-2.晏殊《浣溪沙》
-3.晏殊《蝶恋花》
-4.欧阳修概说
--4.欧阳修概说
-5.欧阳修《踏莎行》
-6.欧阳修《蝶恋花》
-十、晏欧词(上)--7.第十讲作业
-1.王安石《桂枝香》(一)
-2.王安石《桂枝香》(二)
-3.晏几道《临江仙》
-4.晏几道《鹧鸪天》
-十一、晏欧词(下)--5.第十一讲作业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2.苏轼《沁园春》(一)
-3.苏轼《沁园春》(二)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5.第十二讲作业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2.苏轼《水调歌头》
-3.苏轼《蝶恋花》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4.第十三讲作业
-1.乌台诗案(一)
-2.乌台诗案(二)
-3.苏轼《卜算子》
-4.苏轼《水龙吟》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5.第十四讲作业
-1.苏轼《定风波》
-2.苏轼《念奴娇》
-3.苏轼《临江仙》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4.第十五讲作业
-1.黄庭坚概说
--1.黄庭坚概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3.秦观概说
--3.秦观概说
-4.秦观《满庭芳》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5.第十六讲作业
-1.秦观《鹊桥仙》
-2.秦观《踏莎行》
-3.秦观《浣溪沙》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4.第十七讲作业
-1.贺铸概说
--1.贺铸概说
-2.贺铸《鹧鸪天》
-3.悼亡诗词补充
--3.悼亡诗词补充
-4.贺铸《青玉案》
-十八、贺铸词--5.第十八讲作业
-1.周邦彦概说
--1.周邦彦概说
-2.周邦彦《兰陵王》
-3.周邦彦《满庭芳》
-4.周邦彦《蝶恋花》
-十九、周邦彦词--5.第十九讲作业
-1.南渡词人综述
--1.南渡词人综述
-2.陈与义《临江仙》
-3.朱敦儒《相见欢》
-二十、南渡词人(上)--4.第二十讲作业
-1.李纲《苏武令》
-2.张元干《贺新郎》
-3.岳飞《满江红》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5.第二十一讲作业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3.李清照《如梦令》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5.第二十二讲作业
-1.李清照《永遇乐》
-2.李清照《武陵春》
-3.李清照《声声慢》(一)
-4.李清照《声声慢》(二)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6.第二十三讲作业
-1.陆游词概说
--1.陆游词概说
-2.陆游《卜算子》
-3.陆游《秋波媚》
-4.陆游《钗头凤》
-5.陆游《诉衷情》
-二十四、陆游词--6.第二十四讲作业
-1.张孝祥《念奴娇》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3.张孝祥《六州歌头》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二十五、张孝祥词--5.第二十五讲作业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5.第二十六讲习题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5.第二十七讲习题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4.第二十八讲习题
-1.辛派词人概说
--1.辛派词人概说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二十九、辛派词人--5.第二十九讲作业
-1.姜夔概说
--1.姜夔概说
-2.姜夔《踏莎行》
-3.姜夔《长亭怨慢》
--html
-4.史达祖《双双燕》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5.第三十讲作业
-1.吴文英概说
--1.吴文英概说
-2.吴文英《风入松》
-3.吴文英《八声甘州》
-4.刘辰翁《柳梢青》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5.第三十一讲作业
-1.文天祥《沁园春》(一)
-2.文天祥《沁园春》(二)
--Video
-3.蒋捷《一剪梅》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5.第三十二讲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