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宋词鉴赏 >  十一、晏欧词(下) >  1.王安石《桂枝香》(一) >  1.王安石《桂枝香》(一)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王安石《桂枝香》(一)在线视频

1.王安石《桂枝香》(一)

下一节:2.王安石《桂枝香》(二)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王安石《桂枝香》(一)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

欢迎大家走进

我们清华大学的慕课课堂

这节课我们讲唐宋词鉴赏的

第十一讲

讲王安石和晏几道的词

讲王安石的《桂枝香》

讲晏几道的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和晏几道的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盅》

这样三首作品

首先我们讲王安石

王安石这个人

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

是跟王安石变法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字介甫 号半山

祖籍是太原

后来徙居江西的抚州临川

就是现在的江西临川

少好读书 文思敏捷

有匡时济世之志

19岁定居江宁

就是现在的江苏南京

22岁中进士

从此进入了仕途

到48岁时

主要是在各地任地方官

神宗熙宁元年应诏回京

次年任参知政事

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也就是宋朝的宰相

在朝内主持变法革新

由于上层社会的反对

和变法派内部的内讧

熙宁七年 九年

王安石再次两次被罢相

最后退居江宁

过了十年的闲居生活

晚年封荆国公

死后追封舒王 谥为文

王安石的个性很倔强

有"拗相公"之称

在思想上

王安石倾慕儒家的“仁政”

同时对佛学 老庄

和法家思想也多有研究

一生著述颇丰

有《临川集》一百卷存世

《全宋词》保存他的词作

有29首

相比较他的诗作和文章

都是较少的

但是由于有这首《桂枝香》

他在词坛上还是有一定的地位

《桂枝香》王安石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念往昔 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

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同志们注意

这首词是押入声韵的

用普通话去读全部不押韵

大家注意

我这个课件当中

凡是需要押韵的地方

用蓝颜色表示

都是入声字

大家看目

肃 簇 足

逐 续 辱 绿

都是入声字

下面我们再串讲的时候

再朗读这首词

王安石于神宗熙宁初年

做过江宁知府

两年后就入中枢为相

这首词当作于他任知府期间

王安石的一生中至少有十七年

是在南京渡过的

特别是他在晚年

又在南京闲居养老

在南京度过整整十年

王安石的一生

跟南宁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他儿子 他家的一些亲人

死了也安葬在南京

他死后把自己的住宅舍家为寺

也在南京

下面我们串讲这一首

跟我们南京有密切关系的词

也是南京历史上

很著名的一首作品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写的是深秋季节

登上高处

王安石当时住的地方离钟山

就是今天紫金山很近

他的那个地方叫半山

又叫半山寺

他的那个地方从城里出发

到紫金山去

他住的地方正是一半的地方

也就是就在紫金山的脚下

这里的登临的地点

却没有表述清楚

我们可以设想多半是钟山

就是登上紫金山顶

紫金山 我在南京生活了

三十多年

紫金山登临过无数次

特别是早年

我在南京大学读本科的时候

那时候我们几乎

特别是春季

每个星期天买上两个馒头

带上二分钱的咸菜

背上一个水壶的水

军用水壶的那个水

就去爬紫金山

爬到山顶上

然后下来到梅花山 赏梅花

在梅花树下

带一副象棋在那下棋

看到梅花乱落如红雨的景象

然后下棋等到把馒头啃一啃

等到到傍晚的时候

再走回学校去

所以对紫金山我很有感触

而且也曾经跟一些诗友们

我带着我们诗社的同志

一起去登过紫金山

我起头写一首词

每个人跟我和一首

好像词牌子用的是《水调歌头》

登临送目

登上高处 放眼远望

这四个字既是开头

也笼罩全篇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故国是指故都

大家注意在古诗词中

“国”字这个字

并不一定都是指国家

很多时候

特别是故国

常常是指故乡或者故都

在这里因为南京

曾经是六朝的故都

所以称故国

故国晚秋

就是指金陵的深秋季节

天气初肃

王安石在南京生活的时间很长

也对南京深有了解

南京的气侯比较温和 比较暖

南京属于副热带地区

初秋的时候

南京还是天气比较热

要到深秋季节才开始肃 初肃

天气才开始有一种严寒的感觉

肃是肃杀

开始感到冷了

王安石登临的季节

可能比我们今天

讲这个课的季节还要晚一些

这个季节南京天气

还不是很冷

还不是到草木枯落

天气严寒的那种季节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千里澄江

江明净得像素白的绸缎

我自己登上紫金山

也有这种感觉

我们前面讲

李白的《菩萨蛮》的时候

我曾经引到古人的一句话

远山无木

远树无枝 远水无波

站在那紫金山顶上看长江

就看不到长江的波浪滔滔了

看不清波浪

而长江像一条白绸带子

绕着山下面流过

千里长江如练

这是从谢朓的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当中

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

这个句子得来

后来李白也曾经引过这句话

解道澄江静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

千里澄江似练

这里实际上千里长江

远不止千里之遥

都有万里以上

翠峰如簇

簇是丛聚着

南京周围有许多小山都不高

除了紫金山有四百多米之外

其它的都是一百米左右

紧挨着南京的一些山

有的都非常矮小

就是几十米

严格讲不能称山

算丘陵都很勉强

但是说到这里

我说句题外话

就是南京山的名字

都是在东晋时期

由北方来的这些达官贵族

重新改过的

南京山的名字

都一一能在山西找到

所以前两年

我们江苏的《扬子晚报》

和山西的一些报纸

曾经登过我一段话

就是说南京的山名

都是克隆的山西的

什么五台山 清凉山 幕府山

紫金山等等各种各样的山

都一一能在山西找到

南京的紫金山原来名钟山

这个名字保留了

而其它山的名字都没有保留

现在南京的山

一一都能在山西找到

只不过山西的五台山

非常高峻 非常有名

南京的五台山

就跟一个小土丘差不多

现在变成一个体育场了

还没有高一点的楼房高

南京的清凉山

也在五台山边上

这一点跟山西的五台山

是一样的

南京的周围

这些小山包围着南京

翠峰如簇

簇是箭头子

把那个箭放在箭袋子里头

一个个的箭头子露在外头

这一座座的小山就翠峰如簇

这句话形容得非常好

非常精到

也非常贴合

征帆去棹斜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

有的地方用作归帆

也有的地方写着征帆

江中的船帆

在夕阳里来来去去

岸上酒家斜矗的酒旗

在西风中飘扬

归帆去棹

就是因为有帆

所以连那个船桨都不要摇了

棹是划船的一种工具 形似桨

在这里代指船

船用不着摇桨

背西风 酒旗斜矗

西风是秋风

在秋风里扬起帆

在江上开过

帆船到六七十年代

在我国才渐渐的绝迹

我小时候五十年代

我们家是在

长江当中的一个小岛 叫扬中

扬子江当中

所以看这个帆船是太多不过了

但是现在要想找一个帆船看看

倒是很困难了

这是酒旗斜矗的

我是今天备课的时候

在网上下载的两幅照片

酒旗斜矗的景象

在保留的一些古街道上

这种景象现在还能见到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彩舟云淡

这是写在见到的江面上的景象

极目远眺

水天一色的各种舟楫

在淡云中时隐时现

一群白鹭在群星照耀下

洲渚腾空而起

这种壮丽的风光

真是画笔难以描绘的

王安石对南京深有感情

他虽然小时候跟着父亲

他父亲在南京做官

他随父亲来到南京

中年时期又知过江宁府

晚年又闲居在南京十年

据我记忆当中

好像王安石在南京

超过十七年以上

他对南京深有感情

对紫金山 对钟山感情很深

用画图难足

既写出南京的美景

又写出对金陵这地方的

这个城市的深深的感情

这两句话

意谓结彩的画船

于薄雾迷离之中

好像在云内

华灯映水 繁星交辉 白鹭翩飞

这两句它说是写长江

也可以写秦淮河

就我觉得可能是写长江的

可能性更大一点

原因是王安石住的地方

是靠近紫金山

而这里登临送目

是登紫金山所望

不太看得见秦淮河

尽管我的家是靠在秦淮河边上

我这里还下载了两幅

秦淮河夫子庙那里的

秦淮河的照片

大家可以参考

以备一说

对这首词

我倒倾向于登的是紫金山

看到的是长江

唐宋词鉴赏课程列表:

一、绪论

-1.什么是词

--1.什么是词

-2.词的起源

--2.词的起源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4.词律常识

--4.词的格律

-一、绪论 --5.第一讲作业

二、唐词

-1.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1.敦煌曲子词

-2.李白《菩萨蛮》《忆秦娥》

--李白《菩萨蛮》

--李白《忆秦娥》

-3.刘禹锡《忆江南》

--3.刘禹锡《忆江南》

-4.白居易《长相思》

--4.白居易《长相思》

-二、唐词--5.第二讲作业

三、花间词(上)

-1.花间词总论

--1.花间词总论

-2.温庭筠《菩萨蛮》

--2.温庭筠《菩萨蛮》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三、花间词(上)--4.第三讲作业

四、花间词(下)

-1.韦庄简介

--1.韦庄简介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鹿虔扆《临江仙》

--4.鹿虔扆《临江仙》

-四、花间词(下)--5.第四讲作业

五、南唐词(上)

-1.南唐史与南唐词

--1. 南唐史与南唐词

-2.冯延巳《鹊踏枝》

--2.冯延巳《鹊踏枝》

-3.李璟《浣溪沙》

--3.李璟《浣溪沙》

-五、南唐词(上)--4.第五讲作业

六、南唐词(中)

-1.李煜词综述

--1.李煜词综述

-2.李煜《清平乐》

--2.李煜《清平乐》

-3.李煜《乌夜啼》

--3.李煜《乌夜啼》

-4.李煜《浪淘沙》

--4.李煜《浪淘沙》

-六、南唐词(中)--5. 第六讲作业

七、南唐词(下)

-1.李煜《虞美人》

--1.李煜《虞美人》

-2.李煜《浪淘沙》

--2.李煜《浪淘沙》

-3.李煜词小结

--3.李煜词小结

-七、南唐词(下)--4.第七讲作业

八、宋词概说

-1.宋史概说(一)

--1.宋史概说(一)

-2.宋史概说(二)

--2.宋史概说(二)

-3.宋词兴盛的原因

--3.宋词兴盛的原因

-4.宋词概况

--4.宋词概况

-5.范仲淹《渔家傲》(一)

--5.范仲淹《渔家傲》(一)

-6.范仲淹《渔家傲》(二)

--6.范仲淹《渔家傲》(二)

-八、宋词概说--7.第八讲作业

九、柳永词

-1.柳永概说

--1.柳永概说

-2.《凤栖梧》

--2.《凤栖梧》

-3.《八声甘州》

--3.《八声甘州》

-4.《雨霖铃》(一)

--4.《雨霖铃》(一)

-5.《 雨霖铃》(二)

--5.《 雨霖铃》(二)

-九、柳永词--6.第九讲作业

十、晏欧词(上)

-1.晏殊概说

--1.晏殊概说

-2.晏殊《浣溪沙》

--2.晏殊《浣溪沙》

-3.晏殊《蝶恋花》

--3.晏殊《蝶恋花》

-4.欧阳修概说

--4.欧阳修概说

-5.欧阳修《踏莎行》

--5.欧阳修《踏莎行》

-6.欧阳修《蝶恋花》

--6.欧阳修《蝶恋花》

-十、晏欧词(上)--7.第十讲作业

十一、晏欧词(下)

-1.王安石《桂枝香》(一)

--1.王安石《桂枝香》(一)

-2.王安石《桂枝香》(二)

--2.王安石《桂枝香》(二)

-3.晏几道《临江仙》

--3.晏几道《临江仙》

-4.晏几道《鹧鸪天》

--4.晏几道《鹧鸪天》

-十一、晏欧词(下)--5.第十一讲作业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2.苏轼《沁园春》(一)

--2.苏轼《沁园春》(一)

-3.苏轼《沁园春》(二)

--3.苏轼《沁园春》(二)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5.第十二讲作业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2.苏轼《水调歌头》

--2.苏轼《水调歌头》

-3.苏轼《蝶恋花》

--3.苏轼《蝶恋花》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4.第十三讲作业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

-1.乌台诗案(一)

--1.乌台诗案(一)

-2.乌台诗案(二)

--2.乌台诗案(二)

-3.苏轼《卜算子》

--3.苏轼《卜算子》

-4.苏轼《水龙吟》

--4.苏轼《水龙吟》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5.第十四讲作业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

-1.苏轼《定风波》

--1.苏轼《定风波》

-2.苏轼《念奴娇》

--2.苏轼《念奴娇》

-3.苏轼《临江仙》

--3.苏轼《临江仙》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4.第十五讲作业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

-1.黄庭坚概说

--1.黄庭坚概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3.秦观概说

--3.秦观概说

-4.秦观《满庭芳》

--4.秦观《满庭芳》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5.第十六讲作业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

-1.秦观《鹊桥仙》

--1.秦观《鹊桥仙》

-2.秦观《踏莎行》

--2.秦观《踏莎行》

-3.秦观《浣溪沙》

--3.秦观《浣溪沙》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4.第十七讲作业

十八、贺铸词

-1.贺铸概说

--1.贺铸概说

-2.贺铸《鹧鸪天》

--2.贺铸《鹧鸪天》

-3.悼亡诗词补充

--3.悼亡诗词补充

-4.贺铸《青玉案》

--4.贺铸《青玉案》

-十八、贺铸词--5.第十八讲作业

十九、周邦彦词

-1.周邦彦概说

--1.周邦彦概说

-2.周邦彦《兰陵王》

--2.周邦彦《兰陵王》

-3.周邦彦《满庭芳》

--3.周邦彦《满庭芳》

-4.周邦彦《蝶恋花》

--4.周邦彦《蝶恋花》

-十九、周邦彦词--5.第十九讲作业

二十、南渡词人(上)

-1.南渡词人综述

--1.南渡词人综述

-2.陈与义《临江仙》

--2.陈与义《临江仙》

-3.朱敦儒《相见欢》

--3.朱敦儒《相见欢》

-二十、南渡词人(上)--4.第二十讲作业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

-1.李纲《苏武令》

--1.李纲《苏武令》

-2.张元干《贺新郎》

--2.张元干《贺新郎》

-3.岳飞《满江红》

--3.岳飞《满江红》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5.第二十一讲作业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3.李清照《如梦令》

--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5.第二十二讲作业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

-1.李清照《永遇乐》

--1.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李清照《武陵春》

--2.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李清照《声声慢》(一)

--3.李清照《声声慢》(一)

-4.李清照《声声慢》(二)

--4.李清照《声声慢》(二)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6.第二十三讲作业

二十四、陆游词

-1.陆游词概说

--1.陆游词概说

-2.陆游《卜算子》

--2.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3.陆游《秋波媚》

--3.陆游《秋波媚》

-4.陆游《钗头凤》

--4.陆游《钗头凤》

-5.陆游《诉衷情》

--5.陆游《诉衷情》

-二十四、陆游词--6.第二十四讲作业

二十五、张孝祥词

-1.张孝祥《念奴娇》

--1.张孝祥《念奴娇》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3.张孝祥《六州歌头》

--3.张孝祥《六州歌头》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二十五、张孝祥词--5.第二十五讲作业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5.第二十六讲习题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5.第二十七讲习题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4.第二十八讲习题

二十九、辛派词人

-1.辛派词人概说

--1.辛派词人概说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二十九、辛派词人--5.第二十九讲作业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

-1.姜夔概说

--1.姜夔概说

-2.姜夔《踏莎行》

--2.姜夔《踏莎行》

-3.姜夔《长亭怨慢》

--3.姜夔《长亭怨慢》

--html

-4.史达祖《双双燕》

--4.史达祖《双双燕》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5.第三十讲作业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

-1.吴文英概说

--1.吴文英概说

-2.吴文英《风入松》

--2.吴文英《风入松》

-3.吴文英《八声甘州》

--3.吴文英《八声甘州》

-4.刘辰翁《柳梢青》

--4.刘辰翁《柳梢青》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5.第三十一讲作业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

-1.文天祥《沁园春》(一)

--1.文天祥《沁园春》(一)

-2.文天祥《沁园春》(二)

--Video

-3.蒋捷《一剪梅》

--3.蒋捷《一剪梅》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5.第三十二讲作业

1.王安石《桂枝香》(一)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