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宋词鉴赏 > 八、宋词概说 > 3.宋词兴盛的原因 > 3.宋词兴盛的原因
下面我们归纳一下
关于宋词繁荣的原因
这一点我是学习
前人关于唐诗繁荣的原因
我来归纳的
也同样把它归纳为
四个社会原因
四个文学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阐述一下
社会原因第一点
是市民阶层的壮大
近于流行歌曲的词有较大的需求
前面我们讲了
全国有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有四十多个
而且有汴京和杭州
这样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市民阶层的队伍壮大
这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地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生活的更加繁荣
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坊”
在较大的城市都有歌楼伎馆
有些贵族官僚豪绅的家里
都有歌伎舞女
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发展
提供了一个条件
像当时的开封 洛阳 杭州 大名
应天 镇江 平江
就是现在的苏州
江陵就是荆州
广州 成都 福州 潭州 泉州等等
这些城市都有较大的规模
都有较大的市民队伍
这些对流行歌曲的词有较大的需求
这是一幅画像
这是当时人们民间行乐的景象
可惜不是很清晰
当时北宋的都城开封
人口达到百万以上
店铺多达六千四百余家
宋朝打破了坊市分区的制度
商店可以随意开到老百姓的住处
这样就出现了夜市和晓市
南宋的首都临安府
人口达到120多万
城内极其繁华
时人称为东南第一州
就连宋朝灭亡之后
马可波罗仍然称杭州为天城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科学文化
发展到封建社会的顶峰
社会的文化氛围很浓郁
大家知道
我国历史上有四大发明
其中三大发明
也就是除了造纸之外
其它的三大发明都出现在宋朝
这一点可见宋朝的科学
也是高度发展的
第三是文人队伍的壮大
宋代优待文人的政策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时候
知识分子如果考中了进士
非常荣耀
但是唐代录取的进士非常少
289年间总共录取了六千多人
平均每年只有二十多人
甚至有的年代录取的人数
是个位数
录取最多的是唐高宗
就是武则天的丈夫做皇帝的时候
有一年录取了七十九个
总数平均下来
每年只有二十多个
但是宋代士族门阀
经过唐五代的没落
科举考试真正得到广泛的应用
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科举制度大量把过去
一些贫寒的读书人
使他们一跃成为士大夫阶级
使政府和社会有了紧密的联系
打开了平民入仕为官的道路
通过科举入仕的知识分子
在宋朝时候已经在政治
经济 法律 文化各方面
取得了全面的优势地位
在法律上也拥有许多特权
这样就形成了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风尚
这两句话以前一直是受批判的
但是在历史上
它曾经起过进步的作用
它不是门阀贵族
而是通过读书的知识分子
这让中小地主家庭
出身的知识分子
可以晋升到上流社会
人才的流动就加强了
宋太宗在位21年
通过科举得官的将近一万人
宋仁宗在位41年
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
就有4517人
数量庞大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成为封建国家的忠实臣仆
宋代录取的进士数
大致是唐朝的20倍
而且对知识分子给予优惠的待遇
官僚机构也日益庞大
到1063年 就是嘉祐八年
官吏十倍于国初
而且中级以上的官员
待遇较为优厚
知识分子在衣食饱暖之后
自然要追求文化的享受
推动了宋词的发展
第四点政治中心南移
南方的经济发展
而词是一种南方文学
我们在开头的时候
讲过词产生于六朝乐府
词的中心是在南方
我们江浙一带是词的产生地
又是词最兴盛的地方
一直到明清时期
江浙一带的词是全国的重中之重
更何况南宋的都城先后移到江宁
就是金陵和杭州
最后定都在杭州
这样政治中心
南宋的时候固然不待言
就是北宋的时候
这里地方也是高度发展
所以南方经济的发展
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
使词的兴盛
有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下面我们讲四个文学原因
一是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
强大功能
它是长短句与音乐关系很密切
词调又多
词的表现形式
远比格律诗要丰富得多
前面我讲到格律诗
一般的就是绝句四种形式
五言绝句四种形式
七言绝句四种形式
五言律诗四种形式
七言律诗也四种形式
而且这四种形式之间变化很小
而词呢
词牌子《钦定词谱》
收了八百多个词牌
而且还有又一体
总共有两千二百多体
它的表情达意的功能
远远超过格律诗
词有长的
像《莺啼序》达到240个字
也有短的14个字 16个字
像16字令 就16个字
一些小令也就二三十个字
四五十个字
这是第一
第二诗文因注重说理
受功令限制 较多官方的色彩
词则成为宣泄感情最佳的形式
宋朝人官场上不太看得起词
因为官样文章都不用词来写
用诗写 用文来写
大家知道历代的这种官样文章
很少有文学性特别强的
而词正因为不受官方色彩的影响
相反抒发真情实感
宋朝人 我主要的是指官场
不太重视词
反而使词得以兴盛
陈子龙就说
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
故终宋之世无诗
然其欢愉愁苦之致
动于中而不能抑者
类发于诗余
故其所造独工
因为把欢愉愁苦之情
用词来表现
所以反而使得词兴盛起来
第三点词行诗道
唐诗的繁荣为宋词的兴盛
积累了语言与艺术的
许多坚实基础
这一点在柳永等一些词人的身上
表现得尤其明显
在欧阳修词集里也是如此
他们的诗(词)大量运用唐诗的句子
宋词里面许多的表现手法
借鉴了唐诗的成果
第四点大晟府等音乐机关
及精通音乐的词人
自创词调的推动
大晟府是北宋时期的
中央的一个音乐机关
周邦彦 万俟咏(万俟雅言)曾经担任过
大晟府的提举等主要官职
大晟府自创词调
他们就干这一行
又把这些词调精心研究
所以周邦彦的词
在音乐艺术方面
达到了宋词的顶点
当然比较起 他的内容
显得薄弱得多
大晟府这些音乐机关
和一些精通音乐的词人
自创了许多词调
北宋时期有柳永 张先 周邦彦
南宋的时候有姜夔 史达祖
吴文英、冯艾子等人
自创了许多词调
使词的表现力更加大
人们可以选择的词调大大增加
所以使得宋词趋于繁盛
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1.什么是词
--1.什么是词
-2.词的起源
--2.词的起源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4.词律常识
--4.词的格律
-一、绪论 --5.第一讲作业
-1.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1.敦煌曲子词
-2.李白《菩萨蛮》《忆秦娥》
--李白《菩萨蛮》
--李白《忆秦娥》
-3.刘禹锡《忆江南》
-4.白居易《长相思》
-二、唐词--5.第二讲作业
-1.花间词总论
--1.花间词总论
-2.温庭筠《菩萨蛮》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三、花间词(上)--4.第三讲作业
-1.韦庄简介
--1.韦庄简介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鹿虔扆《临江仙》
-四、花间词(下)--5.第四讲作业
-1.南唐史与南唐词
-2.冯延巳《鹊踏枝》
-3.李璟《浣溪沙》
-五、南唐词(上)--4.第五讲作业
-1.李煜词综述
--1.李煜词综述
-2.李煜《清平乐》
-3.李煜《乌夜啼》
-4.李煜《浪淘沙》
-六、南唐词(中)--5. 第六讲作业
-1.李煜《虞美人》
-2.李煜《浪淘沙》
-3.李煜词小结
--3.李煜词小结
-七、南唐词(下)--4.第七讲作业
-1.宋史概说(一)
-2.宋史概说(二)
-3.宋词兴盛的原因
-4.宋词概况
--4.宋词概况
-5.范仲淹《渔家傲》(一)
-6.范仲淹《渔家傲》(二)
-八、宋词概说--7.第八讲作业
-1.柳永概说
--1.柳永概说
-2.《凤栖梧》
--2.《凤栖梧》
-3.《八声甘州》
--3.《八声甘州》
-4.《雨霖铃》(一)
-5.《 雨霖铃》(二)
-九、柳永词--6.第九讲作业
-1.晏殊概说
--1.晏殊概说
-2.晏殊《浣溪沙》
-3.晏殊《蝶恋花》
-4.欧阳修概说
--4.欧阳修概说
-5.欧阳修《踏莎行》
-6.欧阳修《蝶恋花》
-十、晏欧词(上)--7.第十讲作业
-1.王安石《桂枝香》(一)
-2.王安石《桂枝香》(二)
-3.晏几道《临江仙》
-4.晏几道《鹧鸪天》
-十一、晏欧词(下)--5.第十一讲作业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2.苏轼《沁园春》(一)
-3.苏轼《沁园春》(二)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5.第十二讲作业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2.苏轼《水调歌头》
-3.苏轼《蝶恋花》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4.第十三讲作业
-1.乌台诗案(一)
-2.乌台诗案(二)
-3.苏轼《卜算子》
-4.苏轼《水龙吟》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5.第十四讲作业
-1.苏轼《定风波》
-2.苏轼《念奴娇》
-3.苏轼《临江仙》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4.第十五讲作业
-1.黄庭坚概说
--1.黄庭坚概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3.秦观概说
--3.秦观概说
-4.秦观《满庭芳》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5.第十六讲作业
-1.秦观《鹊桥仙》
-2.秦观《踏莎行》
-3.秦观《浣溪沙》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4.第十七讲作业
-1.贺铸概说
--1.贺铸概说
-2.贺铸《鹧鸪天》
-3.悼亡诗词补充
--3.悼亡诗词补充
-4.贺铸《青玉案》
-十八、贺铸词--5.第十八讲作业
-1.周邦彦概说
--1.周邦彦概说
-2.周邦彦《兰陵王》
-3.周邦彦《满庭芳》
-4.周邦彦《蝶恋花》
-十九、周邦彦词--5.第十九讲作业
-1.南渡词人综述
--1.南渡词人综述
-2.陈与义《临江仙》
-3.朱敦儒《相见欢》
-二十、南渡词人(上)--4.第二十讲作业
-1.李纲《苏武令》
-2.张元干《贺新郎》
-3.岳飞《满江红》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5.第二十一讲作业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3.李清照《如梦令》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5.第二十二讲作业
-1.李清照《永遇乐》
-2.李清照《武陵春》
-3.李清照《声声慢》(一)
-4.李清照《声声慢》(二)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6.第二十三讲作业
-1.陆游词概说
--1.陆游词概说
-2.陆游《卜算子》
-3.陆游《秋波媚》
-4.陆游《钗头凤》
-5.陆游《诉衷情》
-二十四、陆游词--6.第二十四讲作业
-1.张孝祥《念奴娇》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3.张孝祥《六州歌头》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二十五、张孝祥词--5.第二十五讲作业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5.第二十六讲习题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5.第二十七讲习题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4.第二十八讲习题
-1.辛派词人概说
--1.辛派词人概说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二十九、辛派词人--5.第二十九讲作业
-1.姜夔概说
--1.姜夔概说
-2.姜夔《踏莎行》
-3.姜夔《长亭怨慢》
--html
-4.史达祖《双双燕》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5.第三十讲作业
-1.吴文英概说
--1.吴文英概说
-2.吴文英《风入松》
-3.吴文英《八声甘州》
-4.刘辰翁《柳梢青》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5.第三十一讲作业
-1.文天祥《沁园春》(一)
-2.文天祥《沁园春》(二)
--Video
-3.蒋捷《一剪梅》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5.第三十二讲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