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宋词鉴赏 >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 >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在线视频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下一节: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 我们看他的另一首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我们今天尝试着用一段

昆曲的唱腔来读这首词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 词作者

宋朝 辛弃疾

南曲 演唱者蔡遥先

这首词的南曲曲调

是根据清代碎金词谱中的

《南乡子》曲谱

改编出新的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是辛弃疾

在宋宁宗嘉泰三年

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

兼浙东安抚使之后不久

第二年的阳春三月

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 曾经是历史上

英雄用武之地和建功立业之地

我们的长江由西向东

到了安徽芜湖之后呢

这个长江突然

不是正常的往东走

而是拐向东北偏北的方向

这种趋势一直到镇江附近

才改变 流过了镇江之后呢

长江就向东南方向流过去

所以造成一个镇江是江南

最突出往北方的地方

所以在镇江 人们很容易

跟北望这个

对沦陷区的父老乡亲

以及沦陷区的土地

更有深切的怀念

辛弃疾知镇江府

当时在镇江的北固亭触景生情

感慨系之

写下这一首悲壮激烈的词作

我的家乡也可以说是镇江

因为我们

我的家乡扬中市

现在是属镇江管的

是镇江下面的一个县级市

镇江跟我们家乡

只有几十里之隔

几十里之隔

古代它叫京口

北固亭呢

是最初修建在宋代

新亭重建于明朝崇祯年间

它还有另外一些名字

叫凌云亭 摩天亭 天下第一亭

《三国演义》之中

孙尚香惊闻夫君刘备

病殁白帝城的噩耗之后

曾经在这里遥祭

现在北固亭还保留着

我们先来看这幅亭子

这个亭子

显然可能比当时的亭

实际要大一些

早先几年

中华诗词协会在南京开会

曾组织到会的代表

到镇江去参观了这个北固亭

我也随大队伍去过

尽管北固亭离我的家乡非常近

但是我倒好像真正去北固亭

也就是那一次 那一次

到镇江的次数是无数次了

但是去北固亭

好像就这一次

这是几幅照片

都是关于北固亭的照片

从不同角度

这一副塑像似乎就是辛弃疾

就是辛弃疾

好 下面我们串讲这首词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神州本来是指祖国

是指我们整个的中华九州

但是这里的神州

在南宋的诗词中

更多的是指北方沦陷在金人

铁蹄统治下的沦陷地

就像后面我们要讲到的

那个《玉楼春》刘克庄的

男儿西北有神州

莫滴水西桥畔泪

那个的神州也是沦陷区

指沦陷区

何处望神州

作者登上北固亭遥望的

也是沦陷在金人统治下的

自己的家乡

自己北方的故土

这里极目远眺

中原故土在哪里

哪里能够看到

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

一片美好的风光

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个时候南宋和金朝

以淮河为界

还有大散关为界

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

北固楼上

这是江南最突出

到北边的一块土地

再看过去不远

再过了扬州 过了淮河

那边就是金兵统治了

大有风景不再

山河变色之感

这里要给大家说一说

现在的北固楼

已经跟宋代的北固楼

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长江往北推去

所以过去的北固楼下

就是大江

现在因为长江的淤塞

靠近北固楼下

这个航道已经不通

都是一些江的那个小岔江了

已经没有那时候

那种浩瀚的气势

望神州何处 弦外之音

中原已非我有

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

真可以惊天地 泣鬼神

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

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

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在镇江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以来 在这块土地上

经历了多少

历代兴亡更替的事情

悠悠是漫长的意思

不尽长江滚滚流

纵观千古的成败 意味深长

然而往事悠悠 英雄往矣

留下这无尽的江水

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两个字

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

也指词人的思绪之无穷

不尽长江滚滚流

显然是借用杜甫《登高》诗当中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后一句化用得来

这是上片写登临所见

下片抒情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也是进一步

写镇江这块土地的历史

想当年 在这江防战略要地

多少英雄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三国时候的孙权

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孙权曾经定都在镇江

后来再迁到建康

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

雄据江南一隅

奋发自强 战斗不息

坐断东南

万兜鍪是军队的意思

据历史记载 孙权十九岁

就继承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西征黄祖 北拒曹操 独据一方

赤壁之战又大破曹兵

当时他才二十七岁

这两句是实写史事

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而他的坐断东南

形势与南宋政权很相似

显然辛弃疾这里热情歌颂

孙权的不畏强敌 坚决抵抗

并战而胜之

正是反衬当时

朝廷当中文武之辈

庸碌无能 懦怯苟安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这一段在《三国演义》里

有一个煮酒论英雄的一段描述

曹操请刘备喝酒

就问刘备 一边喝酒一边问

你说天下谁是英雄

刘备就回答 什么

袁绍是英雄 袁术是英雄

说了好多

结果曹操都说不是

天下的英雄就是你我二人

也就是曹刘 曹操 刘备

当时据说吓得刘备

都把筷子掉地下

因为他那个时候

自己没有多少军队

依附着曹操

在曹操的帐下

他极力装得用那个什么

韬讳之计隐瞒自己的实力

让曹操不要把他看作

自己是竞争的对手

没想到曹操还说天下英雄

就你我二人

所以吓得把筷子都掉地下

正巧当时打了个雷

他向曹操掩饰了一下

我是听到雷声

吓得把筷子掉地下的

但实际上是听了曹操的话

曹操并没有

因被他的假象所蒙蔽

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只有曹操和刘备

据《三国志》这一段记载

跟《三国演义》上的描述

是大致相似的

生子当如孙仲谋

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注引《吴历》说

曹操有一次

与孙权对垒

见吴军乘着战船

军容整肃

孙权仪表堂堂 威风凛凛

乃喟然叹曰

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景升 儿子若豚犬耳

刘景升是刘表

刘表的儿子是刘琮

后来见到曹军南下

刘琮只好束手归降

投降曹操

他觉得要生儿子

应该生一个像孙权这样的

而刘表的儿子

只不过是猪狗罢了

生子当如孙仲谋

我们知道 曹刘孙三人

论智勇才略

孙权未必比得上曹操 刘备

比曹操更不及

稼轩在《美芹十论》上

对孙权的评价

也并非称赞有加

然而在这首词里

词人却把孙权当三国时候的

叱咤风云的英雄

来加以颂扬

其所以如此用笔

其实是凭吊千古英雄之名

慨叹当今南宋

无大智大勇的人执掌乾坤

这种用心更于篇末来见意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

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

却代表了南宋人民

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用三问三答

互相呼应 感叹雄壮 意境高远

它与稼轩同时期的另一首

登北固亭词的《永遇乐》相比

一风格明快 一沉郁顿挫

同是怀古伤今

写法却大异其趣

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

也看得出辛弃疾

丰富多彩的大手笔

关于《南乡子》

我们就讲到这里

唐宋词鉴赏课程列表:

一、绪论

-1.什么是词

--1.什么是词

-2.词的起源

--2.词的起源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4.词律常识

--4.词的格律

-一、绪论 --5.第一讲作业

二、唐词

-1.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1.敦煌曲子词

-2.李白《菩萨蛮》《忆秦娥》

--李白《菩萨蛮》

--李白《忆秦娥》

-3.刘禹锡《忆江南》

--3.刘禹锡《忆江南》

-4.白居易《长相思》

--4.白居易《长相思》

-二、唐词--5.第二讲作业

三、花间词(上)

-1.花间词总论

--1.花间词总论

-2.温庭筠《菩萨蛮》

--2.温庭筠《菩萨蛮》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三、花间词(上)--4.第三讲作业

四、花间词(下)

-1.韦庄简介

--1.韦庄简介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鹿虔扆《临江仙》

--4.鹿虔扆《临江仙》

-四、花间词(下)--5.第四讲作业

五、南唐词(上)

-1.南唐史与南唐词

--1. 南唐史与南唐词

-2.冯延巳《鹊踏枝》

--2.冯延巳《鹊踏枝》

-3.李璟《浣溪沙》

--3.李璟《浣溪沙》

-五、南唐词(上)--4.第五讲作业

六、南唐词(中)

-1.李煜词综述

--1.李煜词综述

-2.李煜《清平乐》

--2.李煜《清平乐》

-3.李煜《乌夜啼》

--3.李煜《乌夜啼》

-4.李煜《浪淘沙》

--4.李煜《浪淘沙》

-六、南唐词(中)--5. 第六讲作业

七、南唐词(下)

-1.李煜《虞美人》

--1.李煜《虞美人》

-2.李煜《浪淘沙》

--2.李煜《浪淘沙》

-3.李煜词小结

--3.李煜词小结

-七、南唐词(下)--4.第七讲作业

八、宋词概说

-1.宋史概说(一)

--1.宋史概说(一)

-2.宋史概说(二)

--2.宋史概说(二)

-3.宋词兴盛的原因

--3.宋词兴盛的原因

-4.宋词概况

--4.宋词概况

-5.范仲淹《渔家傲》(一)

--5.范仲淹《渔家傲》(一)

-6.范仲淹《渔家傲》(二)

--6.范仲淹《渔家傲》(二)

-八、宋词概说--7.第八讲作业

九、柳永词

-1.柳永概说

--1.柳永概说

-2.《凤栖梧》

--2.《凤栖梧》

-3.《八声甘州》

--3.《八声甘州》

-4.《雨霖铃》(一)

--4.《雨霖铃》(一)

-5.《 雨霖铃》(二)

--5.《 雨霖铃》(二)

-九、柳永词--6.第九讲作业

十、晏欧词(上)

-1.晏殊概说

--1.晏殊概说

-2.晏殊《浣溪沙》

--2.晏殊《浣溪沙》

-3.晏殊《蝶恋花》

--3.晏殊《蝶恋花》

-4.欧阳修概说

--4.欧阳修概说

-5.欧阳修《踏莎行》

--5.欧阳修《踏莎行》

-6.欧阳修《蝶恋花》

--6.欧阳修《蝶恋花》

-十、晏欧词(上)--7.第十讲作业

十一、晏欧词(下)

-1.王安石《桂枝香》(一)

--1.王安石《桂枝香》(一)

-2.王安石《桂枝香》(二)

--2.王安石《桂枝香》(二)

-3.晏几道《临江仙》

--3.晏几道《临江仙》

-4.晏几道《鹧鸪天》

--4.晏几道《鹧鸪天》

-十一、晏欧词(下)--5.第十一讲作业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2.苏轼《沁园春》(一)

--2.苏轼《沁园春》(一)

-3.苏轼《沁园春》(二)

--3.苏轼《沁园春》(二)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5.第十二讲作业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2.苏轼《水调歌头》

--2.苏轼《水调歌头》

-3.苏轼《蝶恋花》

--3.苏轼《蝶恋花》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4.第十三讲作业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

-1.乌台诗案(一)

--1.乌台诗案(一)

-2.乌台诗案(二)

--2.乌台诗案(二)

-3.苏轼《卜算子》

--3.苏轼《卜算子》

-4.苏轼《水龙吟》

--4.苏轼《水龙吟》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5.第十四讲作业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

-1.苏轼《定风波》

--1.苏轼《定风波》

-2.苏轼《念奴娇》

--2.苏轼《念奴娇》

-3.苏轼《临江仙》

--3.苏轼《临江仙》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4.第十五讲作业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

-1.黄庭坚概说

--1.黄庭坚概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3.秦观概说

--3.秦观概说

-4.秦观《满庭芳》

--4.秦观《满庭芳》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5.第十六讲作业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

-1.秦观《鹊桥仙》

--1.秦观《鹊桥仙》

-2.秦观《踏莎行》

--2.秦观《踏莎行》

-3.秦观《浣溪沙》

--3.秦观《浣溪沙》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4.第十七讲作业

十八、贺铸词

-1.贺铸概说

--1.贺铸概说

-2.贺铸《鹧鸪天》

--2.贺铸《鹧鸪天》

-3.悼亡诗词补充

--3.悼亡诗词补充

-4.贺铸《青玉案》

--4.贺铸《青玉案》

-十八、贺铸词--5.第十八讲作业

十九、周邦彦词

-1.周邦彦概说

--1.周邦彦概说

-2.周邦彦《兰陵王》

--2.周邦彦《兰陵王》

-3.周邦彦《满庭芳》

--3.周邦彦《满庭芳》

-4.周邦彦《蝶恋花》

--4.周邦彦《蝶恋花》

-十九、周邦彦词--5.第十九讲作业

二十、南渡词人(上)

-1.南渡词人综述

--1.南渡词人综述

-2.陈与义《临江仙》

--2.陈与义《临江仙》

-3.朱敦儒《相见欢》

--3.朱敦儒《相见欢》

-二十、南渡词人(上)--4.第二十讲作业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

-1.李纲《苏武令》

--1.李纲《苏武令》

-2.张元干《贺新郎》

--2.张元干《贺新郎》

-3.岳飞《满江红》

--3.岳飞《满江红》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5.第二十一讲作业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3.李清照《如梦令》

--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5.第二十二讲作业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

-1.李清照《永遇乐》

--1.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李清照《武陵春》

--2.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李清照《声声慢》(一)

--3.李清照《声声慢》(一)

-4.李清照《声声慢》(二)

--4.李清照《声声慢》(二)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6.第二十三讲作业

二十四、陆游词

-1.陆游词概说

--1.陆游词概说

-2.陆游《卜算子》

--2.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3.陆游《秋波媚》

--3.陆游《秋波媚》

-4.陆游《钗头凤》

--4.陆游《钗头凤》

-5.陆游《诉衷情》

--5.陆游《诉衷情》

-二十四、陆游词--6.第二十四讲作业

二十五、张孝祥词

-1.张孝祥《念奴娇》

--1.张孝祥《念奴娇》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3.张孝祥《六州歌头》

--3.张孝祥《六州歌头》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二十五、张孝祥词--5.第二十五讲作业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5.第二十六讲习题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5.第二十七讲习题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4.第二十八讲习题

二十九、辛派词人

-1.辛派词人概说

--1.辛派词人概说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二十九、辛派词人--5.第二十九讲作业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

-1.姜夔概说

--1.姜夔概说

-2.姜夔《踏莎行》

--2.姜夔《踏莎行》

-3.姜夔《长亭怨慢》

--3.姜夔《长亭怨慢》

--html

-4.史达祖《双双燕》

--4.史达祖《双双燕》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5.第三十讲作业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

-1.吴文英概说

--1.吴文英概说

-2.吴文英《风入松》

--2.吴文英《风入松》

-3.吴文英《八声甘州》

--3.吴文英《八声甘州》

-4.刘辰翁《柳梢青》

--4.刘辰翁《柳梢青》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5.第三十一讲作业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

-1.文天祥《沁园春》(一)

--1.文天祥《沁园春》(一)

-2.文天祥《沁园春》(二)

--Video

-3.蒋捷《一剪梅》

--3.蒋捷《一剪梅》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5.第三十二讲作业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