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宋词鉴赏 >  八、宋词概说 >  6.范仲淹《渔家傲》(二) >  6.范仲淹《渔家傲》(二)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范仲淹《渔家傲》(二)在线视频

6.范仲淹《渔家傲》(二)

下一节:1.柳永概说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范仲淹《渔家傲》(二)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宋仁宗康定元年

到庆历二年期间

西夏王元昊

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进攻

最后在1044年订立了和约

史称庆历和议

和议规定

元昊取消帝号

接受宋朝册封

但是每年宋朝

要给西夏7.2万两银

绢15.3万匹 茶3万斤

号称岁赐

但实际上就是

以这个为代价

使他不要发动

对宋朝的侵略战争

庆历和议订立之后

西部边境平静了好多年

到1066年西夏又开始挑衅

战争不断地继续

长期的战乱

使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

受到沉重的打击

后来一直到韩琦和范仲淹

担任陕西的经略副使

范仲淹是副使了

正使就是韩琦

去带兵去进驻西北边疆

就在这种情况下

范仲淹来到西北边疆

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边塞词

这首词词旨雄壮而取境苍凉

具有开阔和悲壮的基调

在风格上的苍凉悲壮

仍可比美于唐人之作

成为宋代边塞词的压卷之作

下面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这首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首词写于范仲淹到了延州

上任当年的秋天

他因为这次到延安去上任

他总共只呆了几个月

到第二年的秋天

他就不在延安了

所以就是他上任的

头一年的秋天

这里写边塞的荒凉

大军戍守的艰苦情况

塞下秋来风景异

相传范仲淹写过六首

以这句为题目的《渔家傲》

但可惜现在只留下这一首

范仲淹总共

现在能见到的词就是五首

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是指延安周围的

这一带边塞地区

秋天一到

秋天来得早

而且风景异

这个异我估计

他所比较的参照物

是以自己的家乡吴县

也就是苏州

或者是他曾经出生地徐州

这些地方因为在南方

都比北方的延安周围地区

到秋天风物大不相同

和内地迥然有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当时的北宋时期

延安周围非常荒凉

以至于大雁南飞的时候

都不愿意在这里做短暂的停留

所以大雁往衡阳飞去

衡阳飞去的大雁

在延安这里都不愿意停留

到处传来边塞箫瑟的声音

因为当时周围地区都是沙漠

秋风吹过沙漠地带

发出的一种特有的声响

2009年 还是2010年

有一次我去西安

坐了一个小飞机

这个飞机竟然它在中途停一停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停一停

然后再飞到西安

它这一次从吴忠到西安的途中

就是在空中飞过陕北地区

飞机飞得很矮

使我有幸一种特殊的经历

在低空中观察到

陕北那一带沙漠地带

当然时间过去了一千年

跟范仲淹那时候写的陕北

已经不一样

现在陕北地区的

经济文化的发展

要远远高于北宋时期

四面边声连角起

边声再加上战地的号角

给成一个边塞特有的声响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长烟升起 红日西沉

而层峦叠嶂之中

耸立着一个孤零零的小城

那时候的延州

在小山的包围之中

大家还知道

现在像延安

还是周围有很多小山

我可惜没有去过延安

大前年我本来在青海讲完学

要经过西安

然后到延安去一下

我都已经预定了

延安的车票和住宿

住宿都定了

但是一到西安连续多天下大雨

我觉得去比较困难

后来就改了没有去

把那个房间给退掉

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出这种孤零 孤单 寂寞

写出了当时形势的危急

词的下片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髮征夫泪

下片切合自己将军

带领打仗的将领的这个身份

写将士杀敌报国的雄心

和雄心无助的思念家乡的

这种悲苦的心情

首先我们来解读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两句最动人心

也是词中的主题

浊酒是比较低劣的酒

古人造酒

还看得到很多米星在上面

这个酒显得比较浑浊的

是比较价格低廉

度数也比较低的

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名酒

像茅台 五粮液

都是外表看上去

跟蒸馏水简直没有区别

是非常清澈的

而相对的比较低劣的酒

常常是称为浊酒

浊酒一杯家万里

把孤城城门早早的关闭

喝上一杯浊酒

这里的一杯

作者是不是有特殊的意思

即使这样的很低劣的酒

也不可能放开肚皮去喝

只能喝上一小杯

家在万里之外

而燕然未勒

燕然未勒是用窦宪的典故

勒是在石碑上刻石记功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

窦宪击败北单于

追至燕然山

在石头上勒石记功而还

燕然山在现在

外蒙古境内的杭爱山

这是历史上打败入侵的敌人

取得成功的

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现在燕然未勒

就是还没有取得胜利

当时延安的处境还很艰危

还是孤城

所以长烟落日孤城闭

虽然范仲淹驻扎在延州

周围的许多小城

都被敌人所占领

所以延安成了一座孤城

羌管悠悠霜满地

在这一幅塞上的秋景图中

大雁成群结队的向南飞去

而戍边的将士们

长期驻守在边关 又归不得

引起深深的乡愁

所以羌管 羌管就是羌笛

就是我们说的竹笛

相传这个竹笛是羌族人发明的

所以后来传入中原地带

羌管悠悠 就是笛子

笛声悠悠

霜满地

天气已经很冷了

这首词读上去声调低沉

风格沉郁悲凉

其实这恰恰反映了

一个军中将帅真实的心境

塞外荒凉寒苦

就连大雁离开这里都不肯回头

何况是人

戍边之人离家万里欲归不得

一杯浊酒

怎能销得了万里乡愁

人不寐 将军白髮征夫泪

夜里因为思念家里睡不好觉

翻来覆去睡不着

将军白发

将军头上的头发由黑转白

征夫 这些士兵们思念家乡

也有家归不去

看出他们受到心灵的折磨

以至于将军也好 士兵也好

夜里经常翻来覆去睡不着

词中的将军写得有血有肉

他既有崇高的使命感

又有浓厚的人情味

很像汉朝的飞将军李广

但宋代的皇帝

却不能与汉武帝相比

宋朝在军事上

跟敌国相比是比较弱的

先著程洪的《词洁》

评论这首词一幅绝塞图

已包括于"长烟落日"十字之中

唐人塞下诗最工 最多

不意词中复有此奇境

这是词当中

较早出现的一首边塞词

唐圭璋老师

《唐宋词简释》中也说

此首 公守边日作

起叙塞下秋景之异

雁去而人不得去

语已凄然

"四面"三句

实写塞下景象 苍茫无际

令人百感交集

千嶂落日 孤城自闭

其气魄之大

正与"风吹草低见牛羊"同妙

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敕勒歌》当中的句子

写出了那种苍茫悲凉的景象

延安虽然在关内

但是已经跟塞外的

蒙古草原上的景象

有许多相似了

今年暑假我有幸到

甘南藏族自治区

去考察了一个礼拜左右

亲眼看到甘肃那一带的

苍茫的草原

在草原上

甚至有了三四千米

四千米的高原地带

那个已经

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了

也感受得到

我虽然没有到过延安

因为延安跟甘肃的距离

就不是很远了

到甘南藏族自治区那里

我估计

它们也应该有某种相似之处

唐老又说加之边声四起

征人闻之 愈难为怀

换头抒情 深叹征战无功

有家难归

"羌管"一句

点出入夜景色

霜华满地 严寒透骨

此时情况

较黄昏日落之时 尤为凄悲

末句直道将军与三军之愁苦

大笔凝重而沉痛

唯士气如此

何以克敌制胜

故欧公讥为"穷塞主"也

唐老对这个词的理解

过于悲凉了一点

实际上这里的词

虽有思乡怀归凄苦的一面

但是大笔淋漓

还是气魄雄伟的

这首词无论从题材

还是风格上

对于词的传统都是一种突破

它把词从酒边花下

引到了塞外边疆

寄托了悲壮的情怀

为宋词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

从而下开苏辛

成为豪放词的先声

是一点也不过的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御街行》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 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

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 月华如练

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 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攲

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这两首词也是范仲淹的作品

都被收入了宋词三百首

范仲淹总共五首词

倒有三首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可见他的词的质量之高

大家也不难看到

后面的这两首词

对后代的词和文学作品的影响

是非常明显的

像这首《御街行》的结尾

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跟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显然对李清照影响是很大的

刚才那首也同样

《苏幕遮》对《西厢记》

第三折《长亭送别》的开头

碧云天 黄花地的开头

也完全借用了《苏幕遮》这首词

可见范仲淹

也许因为他的人品特别高尚

加上他的创作成就也很不错

虽然数量不多

词的数量很少

只有五首词流传下来

算是很少的

但是质量还是很高的

好 关于范仲淹我们就讲到这里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谢谢大家 谢谢

唐宋词鉴赏课程列表:

一、绪论

-1.什么是词

--1.什么是词

-2.词的起源

--2.词的起源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4.词律常识

--4.词的格律

-一、绪论 --5.第一讲作业

二、唐词

-1.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1.敦煌曲子词

-2.李白《菩萨蛮》《忆秦娥》

--李白《菩萨蛮》

--李白《忆秦娥》

-3.刘禹锡《忆江南》

--3.刘禹锡《忆江南》

-4.白居易《长相思》

--4.白居易《长相思》

-二、唐词--5.第二讲作业

三、花间词(上)

-1.花间词总论

--1.花间词总论

-2.温庭筠《菩萨蛮》

--2.温庭筠《菩萨蛮》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三、花间词(上)--4.第三讲作业

四、花间词(下)

-1.韦庄简介

--1.韦庄简介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鹿虔扆《临江仙》

--4.鹿虔扆《临江仙》

-四、花间词(下)--5.第四讲作业

五、南唐词(上)

-1.南唐史与南唐词

--1. 南唐史与南唐词

-2.冯延巳《鹊踏枝》

--2.冯延巳《鹊踏枝》

-3.李璟《浣溪沙》

--3.李璟《浣溪沙》

-五、南唐词(上)--4.第五讲作业

六、南唐词(中)

-1.李煜词综述

--1.李煜词综述

-2.李煜《清平乐》

--2.李煜《清平乐》

-3.李煜《乌夜啼》

--3.李煜《乌夜啼》

-4.李煜《浪淘沙》

--4.李煜《浪淘沙》

-六、南唐词(中)--5. 第六讲作业

七、南唐词(下)

-1.李煜《虞美人》

--1.李煜《虞美人》

-2.李煜《浪淘沙》

--2.李煜《浪淘沙》

-3.李煜词小结

--3.李煜词小结

-七、南唐词(下)--4.第七讲作业

八、宋词概说

-1.宋史概说(一)

--1.宋史概说(一)

-2.宋史概说(二)

--2.宋史概说(二)

-3.宋词兴盛的原因

--3.宋词兴盛的原因

-4.宋词概况

--4.宋词概况

-5.范仲淹《渔家傲》(一)

--5.范仲淹《渔家傲》(一)

-6.范仲淹《渔家傲》(二)

--6.范仲淹《渔家傲》(二)

-八、宋词概说--7.第八讲作业

九、柳永词

-1.柳永概说

--1.柳永概说

-2.《凤栖梧》

--2.《凤栖梧》

-3.《八声甘州》

--3.《八声甘州》

-4.《雨霖铃》(一)

--4.《雨霖铃》(一)

-5.《 雨霖铃》(二)

--5.《 雨霖铃》(二)

-九、柳永词--6.第九讲作业

十、晏欧词(上)

-1.晏殊概说

--1.晏殊概说

-2.晏殊《浣溪沙》

--2.晏殊《浣溪沙》

-3.晏殊《蝶恋花》

--3.晏殊《蝶恋花》

-4.欧阳修概说

--4.欧阳修概说

-5.欧阳修《踏莎行》

--5.欧阳修《踏莎行》

-6.欧阳修《蝶恋花》

--6.欧阳修《蝶恋花》

-十、晏欧词(上)--7.第十讲作业

十一、晏欧词(下)

-1.王安石《桂枝香》(一)

--1.王安石《桂枝香》(一)

-2.王安石《桂枝香》(二)

--2.王安石《桂枝香》(二)

-3.晏几道《临江仙》

--3.晏几道《临江仙》

-4.晏几道《鹧鸪天》

--4.晏几道《鹧鸪天》

-十一、晏欧词(下)--5.第十一讲作业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2.苏轼《沁园春》(一)

--2.苏轼《沁园春》(一)

-3.苏轼《沁园春》(二)

--3.苏轼《沁园春》(二)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5.第十二讲作业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2.苏轼《水调歌头》

--2.苏轼《水调歌头》

-3.苏轼《蝶恋花》

--3.苏轼《蝶恋花》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4.第十三讲作业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

-1.乌台诗案(一)

--1.乌台诗案(一)

-2.乌台诗案(二)

--2.乌台诗案(二)

-3.苏轼《卜算子》

--3.苏轼《卜算子》

-4.苏轼《水龙吟》

--4.苏轼《水龙吟》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5.第十四讲作业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

-1.苏轼《定风波》

--1.苏轼《定风波》

-2.苏轼《念奴娇》

--2.苏轼《念奴娇》

-3.苏轼《临江仙》

--3.苏轼《临江仙》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4.第十五讲作业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

-1.黄庭坚概说

--1.黄庭坚概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3.秦观概说

--3.秦观概说

-4.秦观《满庭芳》

--4.秦观《满庭芳》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5.第十六讲作业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

-1.秦观《鹊桥仙》

--1.秦观《鹊桥仙》

-2.秦观《踏莎行》

--2.秦观《踏莎行》

-3.秦观《浣溪沙》

--3.秦观《浣溪沙》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4.第十七讲作业

十八、贺铸词

-1.贺铸概说

--1.贺铸概说

-2.贺铸《鹧鸪天》

--2.贺铸《鹧鸪天》

-3.悼亡诗词补充

--3.悼亡诗词补充

-4.贺铸《青玉案》

--4.贺铸《青玉案》

-十八、贺铸词--5.第十八讲作业

十九、周邦彦词

-1.周邦彦概说

--1.周邦彦概说

-2.周邦彦《兰陵王》

--2.周邦彦《兰陵王》

-3.周邦彦《满庭芳》

--3.周邦彦《满庭芳》

-4.周邦彦《蝶恋花》

--4.周邦彦《蝶恋花》

-十九、周邦彦词--5.第十九讲作业

二十、南渡词人(上)

-1.南渡词人综述

--1.南渡词人综述

-2.陈与义《临江仙》

--2.陈与义《临江仙》

-3.朱敦儒《相见欢》

--3.朱敦儒《相见欢》

-二十、南渡词人(上)--4.第二十讲作业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

-1.李纲《苏武令》

--1.李纲《苏武令》

-2.张元干《贺新郎》

--2.张元干《贺新郎》

-3.岳飞《满江红》

--3.岳飞《满江红》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5.第二十一讲作业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3.李清照《如梦令》

--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5.第二十二讲作业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

-1.李清照《永遇乐》

--1.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李清照《武陵春》

--2.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李清照《声声慢》(一)

--3.李清照《声声慢》(一)

-4.李清照《声声慢》(二)

--4.李清照《声声慢》(二)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6.第二十三讲作业

二十四、陆游词

-1.陆游词概说

--1.陆游词概说

-2.陆游《卜算子》

--2.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3.陆游《秋波媚》

--3.陆游《秋波媚》

-4.陆游《钗头凤》

--4.陆游《钗头凤》

-5.陆游《诉衷情》

--5.陆游《诉衷情》

-二十四、陆游词--6.第二十四讲作业

二十五、张孝祥词

-1.张孝祥《念奴娇》

--1.张孝祥《念奴娇》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3.张孝祥《六州歌头》

--3.张孝祥《六州歌头》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二十五、张孝祥词--5.第二十五讲作业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5.第二十六讲习题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5.第二十七讲习题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4.第二十八讲习题

二十九、辛派词人

-1.辛派词人概说

--1.辛派词人概说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二十九、辛派词人--5.第二十九讲作业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

-1.姜夔概说

--1.姜夔概说

-2.姜夔《踏莎行》

--2.姜夔《踏莎行》

-3.姜夔《长亭怨慢》

--3.姜夔《长亭怨慢》

--html

-4.史达祖《双双燕》

--4.史达祖《双双燕》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5.第三十讲作业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

-1.吴文英概说

--1.吴文英概说

-2.吴文英《风入松》

--2.吴文英《风入松》

-3.吴文英《八声甘州》

--3.吴文英《八声甘州》

-4.刘辰翁《柳梢青》

--4.刘辰翁《柳梢青》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5.第三十一讲作业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

-1.文天祥《沁园春》(一)

--1.文天祥《沁园春》(一)

-2.文天祥《沁园春》(二)

--Video

-3.蒋捷《一剪梅》

--3.蒋捷《一剪梅》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5.第三十二讲作业

6.范仲淹《渔家傲》(二)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