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唐宋词鉴赏 >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 >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在线视频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下一节: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返回《唐宋词鉴赏》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 我们看《菩萨蛮》这首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我们前面讲过李白的《菩萨蛮》

也讲过其他词人写的《菩萨蛮》

比如温庭筠的 韦庄的

都讲过他们的《菩萨蛮》词

《菩萨蛮》的词

前后阕都是各四句

两句一换韵

头两句是仄声韵

后面换成平声韵

后面下片四个五字句

也是两句一换韵

也是先是仄声韵

后来换成平声韵

这是比较常见的词牌

这是郁孤台 郁孤台呢

这是现代的郁孤台

大前年的暑假

我跟我爱人曾经一起

去江西赣州

特别到郁孤台去拜访一次

这里就是郁孤台前面

这幅塑像就是辛弃疾的塑像

这是郁孤台里面

里面有江泽民同志题写的

辛弃疾的这一首《菩萨蛮》词

这就是郁孤台后面的赣江

赣江又有个异名 就叫清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

这里的清江既指赣江的水很清

也是取赣江的异名就叫清江

这首词涉及到的历史事实

宋高宗建炎三年

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

又准备不足

金兵趁机大举南侵 兵分两路

一路下建康 陷临安

猛追高宗 直捣福建

这是一条线

另一路从湖北

进军江西 紧追隆佑太后

隆佑由南昌仓猝南逃

直到赣州才得到喘息的机会

当时 赣西一带

遭受金兵的侵扰

人们的损失极其惨重

隆佑太后大家可能不顶熟悉

但我说到一个

她是宋哲宗的皇后

大家就比较熟悉了

宋哲宗是谁

那个只活到二十三岁

残酷迫害苏东坡的那个皇帝

他先是苏轼的学生

后来把苏轼贬到海南岛去的

就是这个隆佑太后的丈夫

隆佑太后是宋高宗赵构的伯母

因为宋徽宗是宋哲宗的弟弟

宋高宗是宋徽宗的儿子

第九个儿子

所以宋高宗做了皇帝之后

追封这个隆佑为太后

也就是长辈了

她是皇帝的长辈

称她为隆佑太后

关于这一段历史

下面我们还要讲到

邓广铭先生

认为这一段历史是有问题的

不是那么回事

这一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

辛弃疾在赣州

担任江西提点刑狱的时候所写

提点刑狱是主管司法

和监察并兼管农桑的官职

当时辛弃疾正在赣州做官

他在路过皂口

皂口又写成造口

见景生情 由郁孤台下的江水

联想到当时逃难人民的血泪

想到沦陷的中原

禁不住产生江山易主

而无法收复的悲痛

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

错误政策的不满

抒写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下面 我们来串讲这首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江水从郁孤台下流过

我登上过郁孤台

也看到从郁孤台的背面

就能看到清江的水

也就是赣江的水

就在台下流过

它见到过多少痛苦和流离

溶进了多少血泪

包括隆佑太后和一些当时从北方

逃难到这里来的

这里所谓行人

就是 实际上是指难民

作者登临感到无限悲怆

自己也是

从北方逃难到南方来的

只不过呢 他的逃难

跟那些一般的难民

情况有所不同

但是离乡背井

来到异地他乡

这一点 是相似的

南宋罗大经的

《鹤林玉露·辛幼安词》

这一条就说

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

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

御舟至造口 不及而还

幼安因此起兴 这一观点

已经被邓广铭先生否定

前面我们说到

邓广铭先生

是研究辛弃疾词的最权威的专家

他又是宋史专家

他对这一段考证

应该是可信的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长安是汉唐时期的都城

在赣州往长安望去

倒正是西北面

但是这里的长安更代指汴京

宋朝的 北宋的都城是汴京

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可怜无数山

江西我去过好多次

也曾经到江西的山里去走过

文革初期 大概是1966年

还是1967年的冬天

我受南京大学派遣

到江西去看望一些

曾经分配到南大来工作

后来先后又被南大解聘了的

一些志愿军的一些转业的战士

他们都是江西人

到江西 到他们老家去

一一去调查

他们当时是什么原因被解聘的

我到走过江西的许多山

江西也有像罗霄山

井冈山那些比较高的山

但更多的是那些

属于丘陵一类的山

但是山倒是很多

江西境内大部分地方

都是山地 都是这种丘陵地

可怜无数山

这里既是笼统的说法

也是写的是事实

如今对长安只能引颈以望

而且望不到了

那重重叠叠 连绵不绝的青山

遮住了视线

也阻断了建功立业的进取之途

这里的长安无数山

也有抽象的多重意思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虚实一体

含义深远 而望 可怜

涂上浓烈的感情色彩

写出了无限的惆怅

无限的感愤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无数的青山

虽然挡住了视线

挡住了望长安的视线

但终究挡不住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处若有寄托 也很难指实

周济的《宋四家词选》就说

这里是借水怨山

这首词句句不离山水

大家体味一下 遮不住

将青山周围围堵之感一笔推去

毕竟返观上阕

清江水既把行人之泪作比

东流去的江水

也应该有所比喻 无数青山

既感叹其遮住了长安

更道出去它遮不住东流

在潜意识当中

似乎应该是有所指的

词的最后两句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天色渐渐暗下来

黄昏悄然而至

深山里传来了鹧鸪鸟的叫声

声声悲鸣

吟唱出词人惊悸不安

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

鹧鸪鸟的叫声

人们用文字来形容它

是行不得也 哥哥

写当时抗金北伐的志向

很难付诸实施

就像鹧鸪鸟的叫声那样

行不得也 哥哥

结尾两句写朝廷一味妥协

久未光复中原

作者心中满怀惆怅

表现出极其悲凉

这首词叙事抒情

含蓄而不直露 借水怨山

悲愤当中有雄壮

笔势健举 含蕴丰厚

这种以全幅意境写整个襟抱

运用比兴寄托

而又未必实指的艺术手法

是中国美学理想的体现

全词一片神行而又潜气内转

兼有神理高绝

和沉郁顿挫之美

大家注意

这首词比上面的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显然这首词更成熟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建炎年间

国事艰危的沉痛追怀

对靖康以来

失去国土的深情怀念

为南宋爱国精神

深沉凝聚的绝唱

词中运用比兴手法

以眼前景道心上事

达到比兴传统

意内言外的极高的境界

这首词就写的

成为辛弃疾的代表作

那一首《水龙吟》呢

还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

不是代表作

梁启超评论这首词

《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

未曾有也

卓人月的《古今词统》说

忠愤之气 拂拂指端

陈廷焯的《云韶集》也说

血泪淋漓 古今让其独步

结二语号呼痛哭 音节之悲

至今犹隐隐在耳

唐宋词鉴赏课程列表:

一、绪论

-1.什么是词

--1.什么是词

-2.词的起源

--2.词的起源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3.词的南方文学特性

-4.词律常识

--4.词的格律

-一、绪论 --5.第一讲作业

二、唐词

-1.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1.敦煌曲子词

-2.李白《菩萨蛮》《忆秦娥》

--李白《菩萨蛮》

--李白《忆秦娥》

-3.刘禹锡《忆江南》

--3.刘禹锡《忆江南》

-4.白居易《长相思》

--4.白居易《长相思》

-二、唐词--5.第二讲作业

三、花间词(上)

-1.花间词总论

--1.花间词总论

-2.温庭筠《菩萨蛮》

--2.温庭筠《菩萨蛮》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3.温庭筠《梦江南》《更漏子》

-三、花间词(上)--4.第三讲作业

四、花间词(下)

-1.韦庄简介

--1.韦庄简介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3.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4.鹿虔扆《临江仙》

--4.鹿虔扆《临江仙》

-四、花间词(下)--5.第四讲作业

五、南唐词(上)

-1.南唐史与南唐词

--1. 南唐史与南唐词

-2.冯延巳《鹊踏枝》

--2.冯延巳《鹊踏枝》

-3.李璟《浣溪沙》

--3.李璟《浣溪沙》

-五、南唐词(上)--4.第五讲作业

六、南唐词(中)

-1.李煜词综述

--1.李煜词综述

-2.李煜《清平乐》

--2.李煜《清平乐》

-3.李煜《乌夜啼》

--3.李煜《乌夜啼》

-4.李煜《浪淘沙》

--4.李煜《浪淘沙》

-六、南唐词(中)--5. 第六讲作业

七、南唐词(下)

-1.李煜《虞美人》

--1.李煜《虞美人》

-2.李煜《浪淘沙》

--2.李煜《浪淘沙》

-3.李煜词小结

--3.李煜词小结

-七、南唐词(下)--4.第七讲作业

八、宋词概说

-1.宋史概说(一)

--1.宋史概说(一)

-2.宋史概说(二)

--2.宋史概说(二)

-3.宋词兴盛的原因

--3.宋词兴盛的原因

-4.宋词概况

--4.宋词概况

-5.范仲淹《渔家傲》(一)

--5.范仲淹《渔家傲》(一)

-6.范仲淹《渔家傲》(二)

--6.范仲淹《渔家傲》(二)

-八、宋词概说--7.第八讲作业

九、柳永词

-1.柳永概说

--1.柳永概说

-2.《凤栖梧》

--2.《凤栖梧》

-3.《八声甘州》

--3.《八声甘州》

-4.《雨霖铃》(一)

--4.《雨霖铃》(一)

-5.《 雨霖铃》(二)

--5.《 雨霖铃》(二)

-九、柳永词--6.第九讲作业

十、晏欧词(上)

-1.晏殊概说

--1.晏殊概说

-2.晏殊《浣溪沙》

--2.晏殊《浣溪沙》

-3.晏殊《蝶恋花》

--3.晏殊《蝶恋花》

-4.欧阳修概说

--4.欧阳修概说

-5.欧阳修《踏莎行》

--5.欧阳修《踏莎行》

-6.欧阳修《蝶恋花》

--6.欧阳修《蝶恋花》

-十、晏欧词(上)--7.第十讲作业

十一、晏欧词(下)

-1.王安石《桂枝香》(一)

--1.王安石《桂枝香》(一)

-2.王安石《桂枝香》(二)

--2.王安石《桂枝香》(二)

-3.晏几道《临江仙》

--3.晏几道《临江仙》

-4.晏几道《鹧鸪天》

--4.晏几道《鹧鸪天》

-十一、晏欧词(下)--5.第十一讲作业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1.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

-2.苏轼《沁园春》(一)

--2.苏轼《沁园春》(一)

-3.苏轼《沁园春》(二)

--3.苏轼《沁园春》(二)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二、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上)--5.第十二讲作业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1.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2.苏轼《水调歌头》

--2.苏轼《水调歌头》

-3.苏轼《蝶恋花》

--3.苏轼《蝶恋花》

-十三、苏轼密州及其他词(下)--4.第十三讲作业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

-1.乌台诗案(一)

--1.乌台诗案(一)

-2.乌台诗案(二)

--2.乌台诗案(二)

-3.苏轼《卜算子》

--3.苏轼《卜算子》

-4.苏轼《水龙吟》

--4.苏轼《水龙吟》

-十四、苏轼黄州词(上)--5.第十四讲作业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

-1.苏轼《定风波》

--1.苏轼《定风波》

-2.苏轼《念奴娇》

--2.苏轼《念奴娇》

-3.苏轼《临江仙》

--3.苏轼《临江仙》

-十五、苏轼黄州词(下)--4.第十五讲作业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

-1.黄庭坚概说

--1.黄庭坚概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2.黄庭坚《水调歌头》

-3.秦观概说

--3.秦观概说

-4.秦观《满庭芳》

--4.秦观《满庭芳》

-十六、秦观与苏门词人(上)--5.第十六讲作业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

-1.秦观《鹊桥仙》

--1.秦观《鹊桥仙》

-2.秦观《踏莎行》

--2.秦观《踏莎行》

-3.秦观《浣溪沙》

--3.秦观《浣溪沙》

-十七、秦观与苏门词人(下)--4.第十七讲作业

十八、贺铸词

-1.贺铸概说

--1.贺铸概说

-2.贺铸《鹧鸪天》

--2.贺铸《鹧鸪天》

-3.悼亡诗词补充

--3.悼亡诗词补充

-4.贺铸《青玉案》

--4.贺铸《青玉案》

-十八、贺铸词--5.第十八讲作业

十九、周邦彦词

-1.周邦彦概说

--1.周邦彦概说

-2.周邦彦《兰陵王》

--2.周邦彦《兰陵王》

-3.周邦彦《满庭芳》

--3.周邦彦《满庭芳》

-4.周邦彦《蝶恋花》

--4.周邦彦《蝶恋花》

-十九、周邦彦词--5.第十九讲作业

二十、南渡词人(上)

-1.南渡词人综述

--1.南渡词人综述

-2.陈与义《临江仙》

--2.陈与义《临江仙》

-3.朱敦儒《相见欢》

--3.朱敦儒《相见欢》

-二十、南渡词人(上)--4.第二十讲作业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

-1.李纲《苏武令》

--1.李纲《苏武令》

-2.张元干《贺新郎》

--2.张元干《贺新郎》

-3.岳飞《满江红》

--3.岳飞《满江红》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4.岳飞《满江红》真伪考

-二十一、南渡词人(下)--5.第二十一讲作业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一)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2.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艺术成就(二)

-3.李清照《如梦令》

--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二十二、李清照词(上)--5.第二十二讲作业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

-1.李清照《永遇乐》

--1.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李清照《武陵春》

--2.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3.李清照《声声慢》(一)

--3.李清照《声声慢》(一)

-4.李清照《声声慢》(二)

--4.李清照《声声慢》(二)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5.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李清照词(下)--6.第二十三讲作业

二十四、陆游词

-1.陆游词概说

--1.陆游词概说

-2.陆游《卜算子》

--2.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3.陆游《秋波媚》

--3.陆游《秋波媚》

-4.陆游《钗头凤》

--4.陆游《钗头凤》

-5.陆游《诉衷情》

--5.陆游《诉衷情》

-二十四、陆游词--6.第二十四讲作业

二十五、张孝祥词

-1.张孝祥《念奴娇》

--1.张孝祥《念奴娇》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2.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3.张孝祥《六州歌头》

--3.张孝祥《六州歌头》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4.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二十五、张孝祥词--5.第二十五讲作业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艺术特色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十六、辛弃疾词(上)--5.第二十六讲习题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1.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2.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3.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4.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二十七、辛弃疾词(中)--5.第二十七讲习题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3.辛弃疾《祝英台近》(宝钗分)

-二十八、辛弃疾词(下)--4.第二十八讲习题

二十九、辛派词人

-1.辛派词人概说

--1.辛派词人概说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2.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3.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4.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二十九、辛派词人--5.第二十九讲作业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

-1.姜夔概说

--1.姜夔概说

-2.姜夔《踏莎行》

--2.姜夔《踏莎行》

-3.姜夔《长亭怨慢》

--3.姜夔《长亭怨慢》

--html

-4.史达祖《双双燕》

--4.史达祖《双双燕》

-三十、姜夔、史达祖词--5.第三十讲作业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

-1.吴文英概说

--1.吴文英概说

-2.吴文英《风入松》

--2.吴文英《风入松》

-3.吴文英《八声甘州》

--3.吴文英《八声甘州》

-4.刘辰翁《柳梢青》

--4.刘辰翁《柳梢青》

-三十一、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上)--5.第三十一讲作业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

-1.文天祥《沁园春》(一)

--1.文天祥《沁园春》(一)

-2.文天祥《沁园春》(二)

--Video

-3.蒋捷《一剪梅》

--3.蒋捷《一剪梅》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4.张炎《解连环》、结束语

-三十二、吴文英及宋末词人(下)--5.第三十二讲作业

3.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