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货币金融学 > 第10讲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 > 10.3 经济均衡与总产出 > Video
我们下面将总供给曲线和
总需求曲线放到一个框架当中
进行讨论分析物价变化和
总产出变化之间的关系
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怎样影响总产出发生变动和
物价水平发生变动
先看下图
在本图中横坐标为总产出
纵坐标为物价总水平
AD线为总需求曲线
AS线为总供给曲线
那么我们看到经济的均衡点
为E点的位置
在A、B、C、D四个点经济处于
短期非均衡状态
那么经济活动的调节过程
我们以D点为例
在D点的时候总供给曲线
处于均衡状态
总需求曲线出现产出大于
需求水平
因为在D点的时候物价水平
高于AD线
产出相同情况下
D点物价水平是高于
AD线上的物价水平
说明出现产出过剩
那么需求减少
随着需求减少总产出会下降
因此D点会向E点发生移动
其他三个点A点、C点、B点
大家可以自己进行分析
我们看一下引起总供给曲线
发生移动的因素并结合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分析物价水平变化和总产出
变动之间的关系
以及进一步讨论货币政策和
财政政策怎样影响物价变化和
总产出变化
引起总供给曲线发生的因素
有如下几个方面
我们知道经济周期表现为
总产出的变动
总产出的变动由总需求曲线
和总供给曲线移动引起
所以,所有的影响
生产成本的因素
都会引起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这些因素包括
劳动力市场松紧程度
生产要素的成本
通货膨胀的预期
工人为提高真实工资的努力
以及与工资无关的
生产成本变动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供给层面的
冲击以及与劳动成本上升
相关联的冲击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
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在本图当中
经济的初次均衡点为1的位置
总供给曲线AS1
和总需求曲线AD
相交于自然率产出水平
Yn线上的一点
这时候经济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但是由于在1点突然发生了
价格上升和产出
同时下降的情形
这种情形也称为滞涨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呢
我们假设在1点突然出现了
石油价格上涨引起企业的
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
企业就会减少生产规模
导致总供给曲线从AS1
向左移动到As2
新的经济均衡点为2点
虽然价格上涨总需求水平
沿着1点移动到2点
新的经济均衡点为P2和Y2
很显然在2点的位置
总产出低于自然率产出水平
经济处于失业状态
物价高于初始的P1水平
物价有上涨这种情况下
我们讲叫滞涨
就是产出下降物价上涨的现象
而这种滞涨很显然是由
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引起的
而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主要是因为负面的供给冲击
引起的生产成本上升
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而企业在利润下降的情况下
会减少生产供给
下面我们结合总需求曲线的
移动来分析经济均衡变化
影响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的因素
主要是引起IS曲线和LM曲线
移动的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除此之外还有进出口
消费者情绪和企业家情绪
具体的我们看下图
在本图当中
经济的初始均衡点为
总需求曲线AD1和总供给曲线
AS1的交点1点的位置
现在政府为了增加总产出水平
希望将总产出调节到
目的的YT的水平
也就调节到1’这个点
为了增加总产出政府采用
扩张的货币政策
扩张货币政策以后
LM线会向右移动
与此同时引起的是总需求曲线
向右移动到AD2
新的短期均衡点为AD2和
AS1的交点1’点
在1'点这个位置
我们看到价格水平为P1’点
出现了上升
产出水平为Y1’,产出上升
但是在1’这个点产出是高于
潜在产出水平
经济当中出现了过度就业
或者说劳动的就业水平超过了
自然率就业水平
这时候工人就要求增加工资
物价就会有上涨压力
在工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工人要求增加工资
会降低企业的利润
在相同价格水平下
企业就会减少生产
导致总供给曲线从AS1
向左移动到AS2
因此新的经济均衡点为AS2
和AD2
在Yn线上的交点为2点
在2点产出为Yn等于
自然率产出水平
价格为P2
因此在AD-AS框架下
我们发现总需求曲线移动以后
长期均衡状态是会产生
价格上涨效应
而总产出保持不变
最后我们在前面运用IS-LM模型
进行长期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在长期基于货币政策
和财政政策的总需求管理
只会引起价格上涨
而总产出会保持不变
为什么在长期当中经济
总产出水平不受总需求
管理的影响呢
这里面我们要考虑到
经济的潜在生产力
以及与潜在生产水平相对应的自然就业率和
自然产出水平
产出水平
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的时候
经济活动本身会有一个
自动调节过程
这个自动调节过程的快和慢
取决于价格调整的灵活程度
如果价格可灵活会调整
我们在上述当中就会看到
将经济的均衡点超出
自然率产出水平的时候
会引起价格迅速上升
那么1'点就是短期的
甚至不可能出现的一个
均衡位置
直接经济均衡点就从1点
均衡到2点这个位置
只会出现物价上涨而不会
出现产出短期上升
经济主体本身有
自我校正机制的时候
我们试图用总需求管理的方法
影响产出和就业
就可能只会引起物价上涨
而对就业和产出不会发生
任何的影响
基于此我们下面就要讨论
经济活动当中的通货膨胀现象
并从总需求管理角度
分析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
以及就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进行讨论
关于经济活动自动调节过程
我们参看下图
上面这张图
经济的初始位置处于1点
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
均衡位置为1,对应的产出为Y1
价格为p1
这时候经济处于过热状态
当经济处于过热状态的时候
工人就会要求增加工资
在工资增加过程当中
劳动成本上升
企业生产利润下降
企业将会减少产出供给
这时候总供给曲线就会
移动到AS2
新的经济均衡点为2点
对应的产出为Y2
价格为P2
这时候经济活动仍然处于
过热的状态
也就是产出超过
自然率产出水平
就业超过自然率就业状态
工人会进一步要求增加工资
在工资增加过程当中
企业将会发现利润出现下降
会减少产出规模
在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过程当中
由于价格的主要部分是由
劳动工资决定的
因此价格会进一步从P2
上升到P3
产出会Y2进一步
下降到Yn的水平
自然率产出的水平
因此经济活动的初次均衡点为1点
但是最后会自动调节到3点
这个位置
在3点我们看到经济活动
处于自然率产出水平
但价格处于P3这个高位
也就是说1点到3点的调节
是一个市场自我调节过程
不需要中央银行
或者是财政部作主动干预
只不过从1点到3点
调节的时间可能会有点漫长
再看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初始均衡位置为1点
在1点的时候
总产出为Y1
低于自然力产出水平Yn
价格为P1很显然
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滞涨状态
在经济有失业的时候
劳动者会
接受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
在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工资下降可以提升企业的利润
所以说企业会在工资有所下调
情况下增加产出规模
因此价格会从P1下降到P2
总供给曲线会移动到AS2
新的均衡点为2点
总产出为Y2
仍然低于自然率产出水平
工人可以接受进一步的下调
会引起物价进一步下降
而企业将会因为
企业生产利润上升也会
进一步的增加产出规模
因此2点会进一步向3点移动
经济的最后均衡点
或者长期均衡点是3这一点
也就是AS3和AD3的交点
这一点位于长期的自然率
产出水平线上面
对应的价格是P3
总产出为自然率产出水平
因此我们也看到当失业率
低于自然失业率的时候
经济活动也会进行自动调节
所以说我们在主动的管理
经济活动的时候
一定要记住市场本身也有
一种自我纠正机制
就像我们一个人生病感冒
发烧一样
他身体一种自我免疫功能
并不是每次感冒发烧都要
吃药打针
经济活动会自我调整
像我们人体会自动恢复
健康状态一样
这时候如果外部进行医疗
很可能会出现身体功能紊乱
反而给身体带来更多的不适
-引言
--Video
-1.1 金融体系及其功能
--Video
-1.2 金融市场与工具
--Video
-1.3 金融机构
--Video
-1.4金融体系的监管
--Video
-作业--作业
-2.1货币的定义
--Video
-2.2货币的功能
--Video
-2.3支付体系的演进
--Video
-2.4货币的计量
--Video
-作业--作业
-引言
--Video
-3.1 认识利率(1)
--Video
-3.1 认识利率(2)
--Video
-3.2 利率的分类
--Video
-3.3 利率的决定:基于债券市场的分析
--Video
-3.4 利率的决定:基于货币市场的分析
--Video
-作业--作业
-4.1 利率的风险结构
--Video
-4.2 利率的税收结构
--Video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1)
--Video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2)
--Video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3)
--Video
-作业--作业
-引言
--Video
-5.1 银行业务1
--Video
-5.1 银行业务2
--Video
-5.1 银行业务3
--Video
-5.2 银行利润
--Video
-5.3 银行风险管理1
--Video
-5.3 银行风险管理2
--Video
-作业--作业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1
--Video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2
--Video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3
--Video
-6.2 中国银行业的历史
--Video
-6.3 金融危机与全球银行业
--Video
-6.4 影响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因素
--Video
-6.4 影响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因素2
--Video
-7.1 货币供给系统
--Video
-7.2 多倍存款创造(1)
--Video
-7.2 多倍存款创造(2)
--Video
-7.3 基础货币模型
--Video
-7.4 货币供给的资金流量模型
--Video
-作业--作业
-引言
--Video
-8.1 费雪的货币数量论
--Video
-8.2 现金余额货币数量理论
--Video
-8.3 流动性偏好理论与货币需求(1)
--Video
-8.3 流动性偏好理论与货币需求(2)
--Video
-8.4 利率与交易性货币需求
--Video
-8.5 不确定性与预防性货币需求
--Video
-8.6 资产组合行为与投机性货币需求
--Video
-8.7 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Video
-8.8 基于微观交易行为的货币需求理论
--Video
-作业--作业
-9.1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1)
--Video
-9.1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2)
--Video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1)
--Video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2)
--Video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3)
--Video
-9.3 IS-LM模型(1)
--Video
-9.3 IS-LM模型(2)
--Video
-9.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管理的有效性比较
--Video
-9.5 长期中的IS-LM模型
--Video
-9.6 总需求
--Video
-作业--作业
-引言
--Video
-10.1 菲利普斯曲线
--Video
-10.2 总供给
--Video
-10.3 经济均衡与总产出
--Video
-10.4 通货膨胀
--Video
-10.5 为什么会出现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Video
-10.6 就业压力与政策干预
--Video
-10.7 理性预期与卢卡斯批判
--Video
-10.8 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1)
--Video
-10.8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2)
--Video
-10.8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3)
--Video
-作业--作业
-1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Video
-11.2 货币政策实施战略
--Video
-11.3 货币政策调控机制
--Video
-11.4 公开市场操作
--Video
-11.5 贴现政策
--Video
-11.6 存款准备金管理
--Video
-作业--作业
-12.1 货币政策规则的发展
--Video
-12.2 货币政策规则的一般设计
--Video
-12.3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1)
--Video
-12.3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2)
--Video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1)
--Video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2)
--Video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3)
--Video
-作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