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货币金融学 >  第6讲 银行业概览 >  6.2 中国银行业的历史 >  Video

返回《货币金融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Video

下一节:Video

返回《货币金融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好 接下来我们来讲

第二个问题

中国银行业

它的历史可以说在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

直到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实际上只有一家银行

尽管我们经过很多次的

调整和改革

但是 实际上

中国只有一家银行

而这家银行

就是中国人民银行

在当时因为中国是

计划经济的体制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面

金融体系它的

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

按照朱镕基总理在他的文集当中

讲到这个

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面

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

是用来计算物质资源的

名义价值

只是用来计算名义的价值

而在现代的

与市场经济为核心的

经济体系当中

我们说金融体系

最重要一个功能是什么

它是优化资源的配置

在市场经济的体系下面

不需要市场

来优化资源的配置

我们认为

或者是说

在这个体系当中认为

计划就是最优的

按照决策层作出的计划

这个体系

它已经是最优的了

你只是用来分配资源

和计算价值

金融体系只是用来

分配资源和计算价值

既然只是分配和计算

这样一个价值

就不需要很多竞争的机构

所以 当时我们的业务

只有一家金融机构

就是中国人民银行

到了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中国经济体系在改革

作为经济体系提供服务的

银行业或者金融体系来说

它也需要进行改革

所以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

银行业也开始进行了

改革

这就进入到了中国银行业

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我们把第二个阶段

可以界定为

1979年到1994年这个阶段

我们把它叫做

专业银行的阶段

那在这个阶段里面

我们说银行业开始进行改革

开始逐渐分拆

因为原来历史上

我们的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

都是曾经成立过的

后来又被并到了

中国人民银行的体系当中去

又分拆成立了

中国银行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

新成立的 在1984年的时候

新成立了中国工商银行

就我们现在号称

宇宙第一大行

或者世界第一大行的

工商银行

它是在1984年新成立的

另外三家国有大型银行

是在之前曾经成立过

后来被并到人民银行体系

当中去的

在改革开放之后又独立出来

分拆出来了

而且在这个阶段

我们开始成立

一些股份制银行

最先成立的交通银行

开始成立一些股份制银行

在早期分拆

这些银行的时候

分拆和新成立

这些银行的时候

我们主要

从它的名字

这些银行的名字可以看到

当时主要是把信贷

或者是资金信贷这块蛋糕

我们把它横向的切成几块

农业银行 它侧重于

农业领域

比如说建设银行

侧重于一些建设领域

比如说工商银行

是工商企业方面的

等等

中国银行

比如说外汇层面的

进出口方面的

不像现在

这些银行经营的

领域和行业

现在这些银行

大家都在经营这些行业

大家是在竞争的一个角色

在当时先成立的这些机构

它们是分块的

也就是说 当时这个竞争

核心的问题

还不是在竞争层面

我们只是在成立一些主体

分行业和分块

我们叫专业银行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

我们说虽然这些银行成立了

或者是独立出来了

但是 银行经营的自主权

是受到很大限制的

这个时候的银行

我们还不能把它称为

按照西方所谓的自由竞争

自负盈亏的

有经营自主权的银行

我再补充一句

整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

事后大家在查找一些

资料的时候

或者是找一些支撑的时候

是源于邓小平

当时讲过的这句话

说要把中国的银行

变成真正的银行

在当时的背景下面

什么是真正的银行呢

真正的银行的背景

可能参考的是西方的银行

就是自负盈亏

自主经营的

有经营权的这类银行

但我们在这些专业银行

成立的时候

当时这些银行并不是

自主经营的

每一年这些银行

它发放贷款的总额

因为在当时计划经济的

条件下面

这些银行每年要

增加10%还是20%

给某一个企业要

贷多少多少款

这些其实都是受到

政府很大的影响的

它没有经营权 自主权

接下来 我们就到了

中国银行业发展的

第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界定为

1994年-2002年阶段

中国的银行业开始

市场化改革的这个阶段

包括它的存量的资产

和增量的资产

这样的一些改革

因为在以前的

计划经济体制下

中国的银行业

它的经理人

有时候给企业的贷款

是受到政府很大的影响的

比如说某个国有企业

虽然一直是在亏损

但是它承担了很大的就业

比如说一个钢厂

或者是一个纺织厂

有一万人或者是

十万人的就业

即使是一直在亏损

那你也不能让它倒闭

要维护社会的这种稳定

亏损的企业要持续下去

就必须要向它输血

输血怎么输血

银行贷款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其实是不经济的

不符合现在

市场经济的标准的

但是你也必须向它输血

在当时讲

是通过政府的计划

或者是干预的形式

要求银行给这些企业

强制性的输血

显然 这是不符合银行

市场化经营的银行的要求

所以 到了1994年之后

我们国内的中央高层

就出台一些文件

说把银行变成真正的

市场化经营的银行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这类银行

这类银行要改变的话

首先要切断它新增的

这类业务

比如说新增的贷款的业务

你要切断政策

政府行政的干预

怎么来切断呢

我们想到一个措施

是成立三家政策性的银行

在1994年的时候

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

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进出口银行

和农业发展银行

来专门做一些政策性的业务

针对性的业务

有三家政策性银行来做

商业银行专门定位

做一些商业银行的业务

市场化的一些业务

从增量来解决银行的

业务经营自主性的问题

那只是解决

增量的问题还不够

因为中国的银行在成立之后

或者是独立出来之后

它在前面经营的

那些时间里面

积累了很多的存量的资产

而这些资产很多是不良资产

你要使银行真正的

比如说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必须要想办法解决它

存量的一些历史负担的问题

怎么来解决呢

就是我们在1997年

应该来说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年的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

是加快了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

因为危机之后

大家在总结

为什么会发生危机

其中一个原因

就是银行脆弱性的问题

就是银行不稳定了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

是加快了中国银行业的

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在之后呢

银行 比如说

我们的四大国有银行

开始剥离历史的这些坏帐

在1997-1998年

剥离了多少呢

剥离了1.4万亿的不良资产

然后四家国有银行

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

相对应的成立了

四家资产管理的公司

来专门处理这些银行的

不良资产

从现在银行业的

总资产规模来看

100多万亿的总资产规模

1万多亿好像不是很大

但是 在当时的银行业

总资产规模来说

1.4万亿的不良资产

已经占了很大的比重了

大概会占到20%左右

总资产的比重

占20%的是很高的比例了

银行一年的利润

或者是资产利润率

ROA大概有多少呢

大概是在1%左右

如果你是有20%的

不良资产的话

相当于按照现在银行业

市场化经营来消化的话

基本上要20年才能消化

所以 这是很高的比例了

增量 我们通过政策性银行

来做政策的一些业务

存量 我们通过剥离坏帐

是不是能使中国的银行

走上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道路呢?

从1997年-1998年

剥离之后 坏帐剥离之后

到了2002年-2003年的时候

大家又发现中国银行业的

不良资产又大幅度的上升了

有一个统计的数据来显示

比如说以工商银行为例

如果我们按比较严格的口径

按照坏账剥离之前的口径

来算的话

大概在1997年-1998年

剥离之前

它的不良资产能达到

百分之四十几

达到百分之四十几

如果剥离掉20%的话

还剩下百分之二十几

还有百分之二十几

1997年-1998年剥离之后

但是 大家发现

到了2002年之后

这些国内银行的

不良资产率又迅速的上升

大概又到了40%左右的水平

只是从资产的业务存量

和增量改革的角度

比较难以解决

中国银行业经营的

市场化经营的问题

所以 银行业

到接下来的阶段

从2002-2003年开始

中国银行业

进入到了股份制改革

产权改革的这样一个阶段

在2002年-2003年开始

中国银行业开始

从股权层面来进行改革

加强公司的公司治理

从公司经营的角度

从激励约束的角度

来提高公司的治理能力

之后 中国采取的措施

包括第一轮剥离的不良资产

再重新剥离了一万亿

四大国有银行

又剥离了一万亿

政府注资 我们用外汇储备

资金给四大国有银行注资

然后引进战略投资者

花旗、汇丰等这些银行

国际银行的资金引入到国内

来投资我们国内的商业银行

还有上市

我们的几家国有银行

四大国有银行

纷纷在香港港交所市场

和上交所的市场上市

筹集资金

通过股改的道路

到2010年

农业银行

港交所和上交所上市

标志着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

开始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股份制改革

市场化道路已经走上了

新的阶段

这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历程

基本上我们现在

看到银行业的现状

基本上是在2003年的

改革之后的情况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很多银行

变成了上市的银行

或者是正在计划

变成上市银行的途中

从整个中国银行业的

发展的历史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银行业的

发展是非常短的

从改革开放来看

改革开放到现在为止

也就四十年不到的时间

而银行真正开始市场化改革

我们以1994年为例的话

开始市场化的改革

1994年到现在为止

也就二十年的时间

商业银行的改革

基本上用了二十年的时间

但是中国银行业的

基本面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从接下来的

这张图当中可以看到

首先 我们可以看

银行的资产增长的速度

就是从九十年代以来

这十几二十年的期间

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的

增长是非常快的

特别是最近十几年

银行业的总资产增长的速度

高达百分之二十的

增长速度

这是从总资产增长速度来看

另外 我们可以看一下

银行的资产质量

我们判断一个银行的

资产质量

经常会用到一个指标

就是不良资产率

或者是不良贷款率

这个指标是用不良贷款

或者不良资产

除上银行的总贷款

或者是总资产的比例

我们可以看到

银行的

不良资产的比例

我们官方口径

从2002年-2003年

银监会在2003年

分拆成立之后

开始官方口径公布

整个银行业平均的

不良资产率

我们可以看到不良资产率

从官方口径2003年

当时公布的20%左右

逐渐的下降到了

2010年到后面来

我们看到1%左右的

不良资产率

20%的不良资产率是

非常非常高的不良资产率了

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的银行

花旗这些

在正常的情况下

也就是1%-2%的不良资产率

中国银行业在当时官方口径

剥离了坏帐的水平

剥离了大量的坏账基础之上

百分之二十几

如果不剥离的话

我们的四大国有银行

很多都高达40%左右的

不良资产率

下降到了1%左右

变化是非常的快

另外 比如说我们在从

现在银行业的重要指标

资本充足率指标来看

我们在2002-2003年的时候

国内银行业达到资本充足率

要求的这些银行

基本上只有少数的

几家上市的股份制银行

达标资产

就是达标的银行资产

占整个银行业的

总资产的比重

在2002年-2003年的

基本上接近于零

基本上很小 之后

到了2007年-2008年之后

这个比例是迅速的上升

接近百分之百了

就国内的银行资产质量

和资本充足率的水平

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真正过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其实 变化最大的

是在最近十年

是从2002年-2003年的

股改上市到现在为止

十多年的时间

我们银行业的

基本变化面是非常大

另外 再说从盈利水平来看

盈利水平在

2002年-2003年之前

国内的很多银行

其实盈利非常低的

甚至是亏损的

国内当时很多银行

都是在资不抵债的状态下

在运行的

我们看到了

2007年-2008年之后

国内银行的盈利的水平

基本上是在全世界

都是非常高的

我们ROE

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

已经高达20%

这个是非常高的水平

相比较 我们实体经济的

这些企业的ROE

相比较国际上

欧洲的银行 美国的银行

和亚洲其他地区的银行的

ROE来比较

中国的银行业可以说

都是最高的ROE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中国的银行业

是有了很大的变化

改革 而且时间是非常的短

这是我们从统计 会计指标

这些基本面来看

中国银行业的情况

好 这里我们简单的

了解了一下

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

货币金融学课程列表:

第1讲 金融体系概览

-引言

--Video

-1.1 金融体系及其功能

--Video

-1.2 金融市场与工具

--Video

-1.3 金融机构

--Video

-1.4金融体系的监管

--Video

-作业--作业

第2讲 什么是货币

-2.1货币的定义

--Video

-2.2货币的功能

--Video

-2.3支付体系的演进

--Video

-2.4货币的计量

--Video

-作业--作业

第3讲 利率的决定

-引言

--Video

-3.1 认识利率(1)

--Video

-3.1 认识利率(2)

--Video

-3.2 利率的分类

--Video

-3.3 利率的决定:基于债券市场的分析

--Video

-3.4 利率的决定:基于货币市场的分析

--Video

-作业--作业

第4讲 利率的风险和期限结构

-4.1 利率的风险结构

--Video

-4.2 利率的税收结构

--Video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1)

--Video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2)

--Video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3)

--Video

-作业--作业

第5讲 商业银行运营

-引言

--Video

-5.1 银行业务1

--Video

-5.1 银行业务2

--Video

-5.1 银行业务3

--Video

-5.2 银行利润

--Video

-5.3 银行风险管理1

--Video

-5.3 银行风险管理2

--Video

-作业--作业

第6讲 银行业概览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1

--Video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2

--Video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3

--Video

-6.2 中国银行业的历史

--Video

-6.3 金融危机与全球银行业

--Video

-6.4 影响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因素

--Video

-6.4 影响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因素2

--Video

第7讲 货币供给

-7.1 货币供给系统

--Video

-7.2 多倍存款创造(1)

--Video

-7.2 多倍存款创造(2)

--Video

-7.3 基础货币模型

--Video

-7.4 货币供给的资金流量模型

--Video

-作业--作业

第8讲 货币需求

-引言

--Video

-8.1 费雪的货币数量论

--Video

-8.2 现金余额货币数量理论

--Video

-8.3 流动性偏好理论与货币需求(1)

--Video

-8.3 流动性偏好理论与货币需求(2)

--Video

-8.4 利率与交易性货币需求

--Video

-8.5 不确定性与预防性货币需求

--Video

-8.6 资产组合行为与投机性货币需求

--Video

-8.7 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Video

-8.8 基于微观交易行为的货币需求理论

--Video

-作业--作业

第9讲 货币政策总需求传导机制

-9.1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1)

--Video

-9.1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2)

--Video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1)

--Video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2)

--Video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3)

--Video

-9.3 IS-LM模型(1)

--Video

-9.3 IS-LM模型(2)

--Video

-9.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管理的有效性比较

--Video

-9.5 长期中的IS-LM模型

--Video

-9.6 总需求

--Video

-作业--作业

第10讲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

-引言

--Video

-10.1 菲利普斯曲线

--Video

-10.2 总供给

--Video

-10.3 经济均衡与总产出

--Video

-10.4 通货膨胀

--Video

-10.5 为什么会出现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Video

-10.6 就业压力与政策干预

--Video

-10.7 理性预期与卢卡斯批判

--Video

-10.8 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1)

--Video

-10.8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2)

--Video

-10.8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3)

--Video

-作业--作业

第11讲 货币政策实施战略

-1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Video

-11.2 货币政策实施战略

--Video

-11.3 货币政策调控机制

--Video

-11.4 公开市场操作

--Video

-11.5 贴现政策

--Video

-11.6 存款准备金管理

--Video

-作业--作业

第12讲 货币政策规则

-12.1 货币政策规则的发展

--Video

-12.2 货币政策规则的一般设计

--Video

-12.3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1)

--Video

-12.3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2)

--Video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1)

--Video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2)

--Video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3)

--Video

-作业--作业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