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货币金融学 > 第11讲 货币政策实施战略 > 11.3 货币政策调控机制 > Video
下面我们看一下
货币市场调控机制
货币市场的运行
它的目标是
通过一些工具的运作
一些操作
来管理货币供应量
或者调节利率
或者是管理银行信贷规模
来使得货币供应量
或者利率水平
满足货币政策
最终目标的需要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指
由政府或货币当局
直接控制的
能够通过金融途径
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进而影响经济政策
目的的经济手段
中央银行经常用的
货币政策工具
也就是我们讲过的三大法宝
包括存款准备金比率调整
贴现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
当然了还有其他一些
货币政策工具
根据对经济变量的
调控方式不同
我们可以将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
直接货币政策工具
和间接货币政策工具
两种类型
根据使用的经常性和特殊性
可将货币政策工具
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两种类型
那么哪些是一般性
货币政策工具
哪些是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呢
一般性政策货币工具
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管理
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
等三种形式
这是货币政策的最基本工具
目的在于影响整个经济活动
和整个金融系统的运行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是一些
特殊的信贷管理要求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是指对某一些
特定部门或领域
实行的货币政策
有直接信用控制
比如说信用分配
直接信用分配干预
利率管制特种存款
以及间接信用控制
和消费信用控制
证券信用控制等形式
而间接信用控制主要包括
道义劝说、窗口指导
这两种形式
中央银行怎么样
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我们可以用
关于货币供应的
基础货币模型
来进行分析说明
多倍存款创造模型表明
对金融系统当中
操作准备金规模
进行主动调节
是货币当局
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基本思路
金融系统当中的
货币供应数量
取决于货币乘数
和基础货币的乘积
这里的MS是指的
货币供应量
C/D表示经济系统当中的
通货与存款比率
rD指的是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ER/D为商业银行的
超额准备金比率
其中右边的最后括号里面
C指的是流通中的通货
RR指的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ER指的是超额存款准备金
我们也可以将
货币供应量写成现金货币
和存款货币的形式
第二个式子的C
指的是流通中的通货
D是指银行系统当中的存款
主要是各种可以支付的
可以交易的存款
因此这里面的通货
与存款的和
可以理解为是狭义货币M1
我们也可以从货币供应的
现金流量模型
来给出货币供应数量
那MS仍就代表货币供应量
第三个式子的右边
政府部门的贷款需求
LP指的是私人部门
包括企业和居民
对银行信贷的需求
因此只要货币当局
对所有影响货币供给的
因素加以调控
就可以管理货币量
货币供应量增加
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
贷款投放
只要能够调控商业银行的
贷款投放规模
就可以准确的
调控货币供应数量
下面我们看一个例子
货币当局
决定向经济体系当中
增加投放100亿元的人民币
那么货币当局有哪些做法呢
它可以选择提供贴现贷款
也可以选择公开市场
购买证券
或者是选择向下调整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我们现在就假设
它选择贴现贷款的形式
它可以直接向
商业银行系统当中
提供100亿的贴现贷款
100亿的贴现贷款
就直接变成了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随着存款准备金的增加
商业银行会增加贷款投放
这100亿的超额准备金
如果货币乘数是1的话
它的货币投放量就是100亿
但是如果考虑到货币乘数
也就是说货币乘数是2倍
此时中央银行只要投放
50亿的存款准备金
就可以达到100亿的
货币投放目标
当然在投放100亿
货币的时候
除了要考虑货币乘数以外
还要考虑到
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
也就是说
我们假设货币乘数是2
那么它可以通过
投放25亿的贴现贷款
加上25亿的公开市场
债券购买
达到投放基础货币的目的
通过货币乘数作用
通过商业银行的
多倍存款创造
最后形成100亿的
货币供应量
关于中央银行
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
我们可以参看下表
中央银行在调节
货币市场的时候
除了对货币供应量
实施管理以外
在现代经济当中
更多的是对利率实施管理
经济活动当中
有多种利率
既有短期利率
也有长期利率
既有企业债券利率
也有财政债券利率
对居民消费行为
和企业投资行为
有直接影响的
主要是中长期利率
因此
中央银行在调节利率的时候
主要通过基准利率的调节
来影响中长期利率变化
因而影响到居民和企业的
消费和投资行为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机制
在利率期限结构
和风险结构
比较完整的情形下
货币当局调节市场利率
主要是通过
对金融体系当中的
超额存款准备金规模
进行管理
以达到改变市场利率的目的
比如说
公开市场出售
可以提高市场利率
中央银行为了
使基准利率提高1%
那么货币当局就可以
在证券市场上大量卖出
持有的政府债券
当然了
它要通过一个合适的计算
来得到提高基准利率1%
应该出售多少证券才合适
这个过程当中
中央银行会进行准确的计算
可以直接调整贴现政策
来影响利率变化
也可以调整存款准备金比例
来影响利率变化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
中国货币政策当中的
利率调控
中国货币政策中的
利率调控机制
是一个逐渐形成过程
首先起源于
对再贴现利率
和贴现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是基于再贷款
再贴现的服务器制度的建立
而逐渐形成的
再贷款指的是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
等金融机构的贷款
主要应用于调节金融机构的
短期头寸
再贴现
中央银行通过买进
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的
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
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
支持的行为
那么这里面的再贷款
再贴现浮息制度
是指中国人民银行
在国务院授权范围内
依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式
在再贷款再贴现的
利率基础上
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
为金融机构
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加点幅度的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
货币政策当中的利率调控
还包括优化
准备金存款利率结构
对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
实施改革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
货币政策当中的利率调控
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这个完善过程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灵活调整
存贷款利率水平
1993年5月和7月
中国人民银行
针对当时经济过热
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升
两次提高贷款利率
成功的实现了经济软着陆
再比如为适应物价变化
减轻企业利息负担
1996年5月 1996年8月
1997年10月
中央银行三次降低金融机构
各项存贷款利率
并相应的降低了
中国人民银行
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那么在2015年 2014年
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整
存贷款基准利率
目的是稳定物价水平
稳定金融市场
到了2015年底
中国基本上全方位的实行了
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这对中央银行
应用利率政策
调控经济运行
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基础
第二公开市场操作
与利率调控
中国人民银行
从1998年1月起
取消了贷款规模管理
公开市场操作
逐步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
主要工具
再就是协调本外币利率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
利率调控
具体是怎么运行的呢
中国人民银行
多根据货币政策实施需要
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
对利率水平
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
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
利率工具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指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与再贴现利率
再贷款利率
存款准备金利率
超额准备金利率
第二是对金融机构
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调整
第三制定金融机构
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第四制定相关政策
对各类利率结构
和档次进行调整
以上是关于中央银行
利用利率方法
来调节货币市场的
一个讨论
下面我们看看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如何影响货币市场运行的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是指货币当局
针对个别部门企业
或有特殊任务的信贷
进行管理时
而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其中包括
第一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
是指货币当局以行政命令
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
尤其是对
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
进行控制
具体的手段包括
规定利率限额与信用配给
给出信用条件限制
规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比率
以及进行信贷规模干预等等
此外选择性的
货币政策工具当中
还有间接信用规模控制工具
间接信用规模控制
主要是指间接信用指导
间接信用指导
是指中央银行
根据市场供求关系
或资产组合调整要求
坚决影响
信贷规模的政策手段
具体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房地产信贷管制
对有关贷款设定优惠利率
比如说对惠农贷款
制定优惠利率
设定证券保证金比率
实行消费信用管制
设定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
此外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还包括道义劝告这种形式
道义劝告是指
中央银行利用其地位和权威
通过情况通报、书面文件、
指示
与金融机构负责人
面谈等方法
通报经济形式
劝其遵守金融法规
自动采取相应措施
配合中央银行的
货币政策实施
道义劝告的形式
使货币政策实施起来
灵活方便
无须支付很高的行政费用
不足之处是
缺少可靠的法律保证
和强有力的控制措施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市场
或者管理货币市场
主要基于货币供应量管理
利率管理
以及选择性货币工具
三个方面来实现的
那么中央银行在具体的
管理货币市场运行的时候
会权衡这些做法的效率
有时候会同时使用
-引言
--Video
-1.1 金融体系及其功能
--Video
-1.2 金融市场与工具
--Video
-1.3 金融机构
--Video
-1.4金融体系的监管
--Video
-作业--作业
-2.1货币的定义
--Video
-2.2货币的功能
--Video
-2.3支付体系的演进
--Video
-2.4货币的计量
--Video
-作业--作业
-引言
--Video
-3.1 认识利率(1)
--Video
-3.1 认识利率(2)
--Video
-3.2 利率的分类
--Video
-3.3 利率的决定:基于债券市场的分析
--Video
-3.4 利率的决定:基于货币市场的分析
--Video
-作业--作业
-4.1 利率的风险结构
--Video
-4.2 利率的税收结构
--Video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1)
--Video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2)
--Video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3)
--Video
-作业--作业
-引言
--Video
-5.1 银行业务1
--Video
-5.1 银行业务2
--Video
-5.1 银行业务3
--Video
-5.2 银行利润
--Video
-5.3 银行风险管理1
--Video
-5.3 银行风险管理2
--Video
-作业--作业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1
--Video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2
--Video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3
--Video
-6.2 中国银行业的历史
--Video
-6.3 金融危机与全球银行业
--Video
-6.4 影响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因素
--Video
-6.4 影响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因素2
--Video
-7.1 货币供给系统
--Video
-7.2 多倍存款创造(1)
--Video
-7.2 多倍存款创造(2)
--Video
-7.3 基础货币模型
--Video
-7.4 货币供给的资金流量模型
--Video
-作业--作业
-引言
--Video
-8.1 费雪的货币数量论
--Video
-8.2 现金余额货币数量理论
--Video
-8.3 流动性偏好理论与货币需求(1)
--Video
-8.3 流动性偏好理论与货币需求(2)
--Video
-8.4 利率与交易性货币需求
--Video
-8.5 不确定性与预防性货币需求
--Video
-8.6 资产组合行为与投机性货币需求
--Video
-8.7 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Video
-8.8 基于微观交易行为的货币需求理论
--Video
-作业--作业
-9.1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1)
--Video
-9.1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2)
--Video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1)
--Video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2)
--Video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3)
--Video
-9.3 IS-LM模型(1)
--Video
-9.3 IS-LM模型(2)
--Video
-9.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管理的有效性比较
--Video
-9.5 长期中的IS-LM模型
--Video
-9.6 总需求
--Video
-作业--作业
-引言
--Video
-10.1 菲利普斯曲线
--Video
-10.2 总供给
--Video
-10.3 经济均衡与总产出
--Video
-10.4 通货膨胀
--Video
-10.5 为什么会出现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Video
-10.6 就业压力与政策干预
--Video
-10.7 理性预期与卢卡斯批判
--Video
-10.8 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1)
--Video
-10.8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2)
--Video
-10.8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3)
--Video
-作业--作业
-1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Video
-11.2 货币政策实施战略
--Video
-11.3 货币政策调控机制
--Video
-11.4 公开市场操作
--Video
-11.5 贴现政策
--Video
-11.6 存款准备金管理
--Video
-作业--作业
-12.1 货币政策规则的发展
--Video
-12.2 货币政策规则的一般设计
--Video
-12.3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1)
--Video
-12.3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2)
--Video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1)
--Video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2)
--Video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3)
--Video
-作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