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货币金融学 > 第12讲 货币政策规则 > 12.3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2) > Video
在麦克勒姆规则诞生以后
由于财政政策变得
越来越无法用来调节
经济运行
货币政策在调节
经济运行方面的
任务越来越繁重
由此产生的
以利率为工具目标的
泰勒规则
下面我们就看一下
泰勒规则的情况
泰勒规则是在二十世纪
90年代以后产生的
当时美国联邦政府
通过了预算平衡法案
使得美联储之前
一直实施的
货币主义单一规则
受到了挑战
这里面的货币主义单一规则
包括弗里德曼
货币供应增长率不变规则
以及麦克勒姆的
基础货币规则
在财政政策
受到约束的情况下
政府已经不能够
再通过大规模的
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
这样就相当于
大大的削弱了财政政策
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
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压力
就落到了货币政策方面
那么泰勒规则
注重强调联邦基金利率
调整的思路
或者说联邦基金利率调整
应该考虑哪些变量
在各种能够影响物价水平
和经济增长水平的因素中
只有实际利率
才是唯一能够与物价水平
及经济增长水平
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
因此泰勒提出
将短期利率
特别是联邦基金利率
作为货币当局的操作变量
实行以利率为目标的
货币政策规则
泰勒认为
中央银行应该根据三个变量
来调整实际利率
一当期的产出缺口
二当期的通货膨胀
与目标通货膨胀水平
之间的偏离
三均衡的实际利率
因此泰勒规则认为
短期的政策利率
应该由三个方面决定
一是均衡的实际利率
二通货膨胀缺口
三产出缺口
我们可以基于这三个方面
来分析短期政策利率的决定
这是泰勒规则的基本思路
泰勒规则的利率决定
可以由以下等式来表达
rt=r*+h(πt-π*)
+g(yt-y*)
这里面的r*
就是实际的
均衡的实际利率π
t就是通货膨胀率π*
是通货膨胀目标值
yt为实际经济增长率
y*为实际经济增长目标
h和g分别为相应的参数
g也叫泰勒系数
或者叫泰勒条件
根据费雪方程可以知道
名义的利率i*
是等于实际利率r*
加上通货膨胀率π*
也就是说
目标的名义利率i*
是等于实际的目标利率
r*+通货膨胀目标π*
通过替换以后
我们就得到泰勒规则的
数学表达式
名义利率it
等于名义利率目标值i*
加上(1+h)×(πt-π*)
加上g(yt-y*)
这个式子的右边第一项
是名义利率目标值
第二项是指
通货膨胀对目标通货膨胀
偏离的
决定的名义利率调整幅度
第三项是指
实际经济增长速度
对目标经济增长速度偏离的
利率调整幅度
这里面我们非常要
强调的一点
就是h这个参数
h这个参数也称为泰勒条件
泰勒规则指出
只有泰勒条件h大于0的时候
才能稳定经济增长
具体我们可以参照
下图的分析
在本图当中
横轴为通货膨胀率
纵轴为利率
那么虚线表示的是
均衡的名义利率值
名义利率值
等于实际利率目标值
加上通货膨胀目标值
那么i*是名义利率目标值
那么这里面假设
在1点的位置
目标的名义利率目标值
是等于政府设定的
名义利率值
而这里的政府设定的
名义利率值
是由泰勒规则给出
就是it=i*+(1+h)(πt-π*)+g(yt-y*)
那么我们看到
在1点的位置
对应的通货膨胀率为π*
此时名义利率主要由
实际经济增长率
和经济增长目标值的
缺口来决定
当通货膨胀
超过目标通货膨胀π*的时候
一π*的右边
由泰勒规则确定的
名义利率it
是高于目标名义利率水平的
此时只要h大于0
这样的关系就持续成立
也就是说设定的利率
是超过市场均衡的
或者是市场给定的
目标名义利率的
这样有助于经济收敛
那么因为利率很高
就会使得通货膨胀有所下降
因此经济会从π
1的右边向π1收敛
同样在π1的左边
当目标名义利率水平
或者均衡的名义利率水平
低于泰勒规则给出的
名义利率水平
因为虚线是在实线的上面
因为it是小于i*的
这时候政府相当于实施的
相对扩张的货币政策
有利于通货膨胀上升
因此在1点的左边
通货膨胀水平会向π1收敛
所以说 1点是一个稳定的
均衡点
只要通货膨胀出现以后
名义利率的调整幅度
超过通货膨胀的缺口
此时就可以稳定物价水平
反过来在2点
就不是一个稳定的
经济均衡点
具体来说
在2点的右边设定的利率
是低于目标的名义利率
因此会引起经济进一步扩张
经济会逐渐从2点
原点向π1调整
同样在2点的左边
设定的名义利率实现部分
超过目标的名义利率水平
此时经济会进一步收缩
通货膨胀会进一步下降
所以 2点的左边
会进一步的向左边发散
因此当泰勒条件
h大于0的时候
实施的名义利率水平
有助于稳定经济
稳定物价水平
同样我们可以看下图
在本图当中
由于泰勒条件h小于0
我们发现在1点
当通货膨胀目标值π*
给定的时候
我们发现对应的目标的
名义利率是i*
也就是1点的位置
但是在π*的右边
由于设定的名义利率
是小于通货膨胀的缺口
因此设定的利率
是低于目标的名义利率
会导致经济进一步扩张
导致通货膨胀
往π*的右边增长
同样在1点的左边
由于设定的名义利率
超过均衡的名义利率i*
此时经济会进一步的收缩
通货膨胀会进一步下降
经济的均衡点
是沿着π*往左边发散
所以说当泰勒规则
当中的泰勒条件
h小于零的时候
我们发现1点是一个发散的
经济均衡点
不利于稳定物价
那么下面看看
泰勒规则的实际应用
那么泰勒规则的实际应用
关键就是通过已有的数据
对政策参数
经过回归分析得到
泰勒规则在美国的实际应用
主要是估计泰勒条件
泰勒对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从1987年到1992年的
货币政策运行作研究发现
美国实际利率均衡值
和目标通货膨胀率
保持在2%的水平上比较合适
经过回归分析以后
可以得到泰勒条件
以及经济增长前面的参数g
h是等于0.5
而g也是等于0.5
因此在美国的
名义利率决定方程
可以写成it=i*+1.5(πt-π*)
+0.5(yt-y*)
这里面的π*
就是通货膨胀目标值为2%
名义利率的目标值i*
等于通货膨胀目标值π*
加上实际利率目标值2%
得到的是4%
因此我们看到
当通货膨胀πt
超过通货膨胀目标值的时候
利率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因为通货膨胀
缺口前面的系数1.5%
而泰勒条件是等于0.5
是大于0的
满足泰勒规则
稳定通货膨胀的需要
同样当产出缺口
大于0的时候
也就是说经济过热
yt大于目标经济增长率
这时候的利率会向上调整
我们看看泰勒规则
在现实当中的应用
有哪些变形
泰勒规则的原始形式
可能会造成中央银行的
过度反应
与中央银行有时不能得到
经济运行中的精准信息
加上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的不确定性
中央银行往往倾向于
通过缓慢的利率调整
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
最经常使用的利率平滑方法
就是在基本的泰勒模型中
加入利率的滞后项
这样泰勒规则
就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it=λit -1+(1-λ)
乘以泰勒规则前面的形式
那么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利率滞后项的系数λ
接近于1
而且统计结果很显著
也就是说
未来的利率变动
有很强的可预测性
但是实际经济中的
债券回购曲线显示
对利率金预测的难度很大
也就是说
中央银行在设定利率的时候
经常会考虑上一期的
利率水平
以保证利率相对稳定
这里面的
利率前面的参数λ
就显示的中央银行
在设定利率
对上一期利率的考量
那么除此以外
才会考虑到
由通货膨胀缺口
以及收入缺口
以及目标的利率水平确定的
泰勒名义利率水平
第二原始形式的泰勒规则
是针对封闭经济条件给出的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需要把汇率引入到
泰勒规则当中
改变传统泰勒规则中
使用单一利率
作为工具变价的方法
设计货币状况指数MCI
作为货币当局的工具变量
货币状况指出MCI
是一个包含实际利率
当期值和实际汇率变化值的
线性组合
其表达师式为
MCI=AR(rt-rb)
加上AQ×(qt-qb)
其中rt和qt分别为
实际利率当期值
和实际汇率当期值的
自然对数
rb和qb
分别为选定的
实际利率基期值
和实际汇率基期值的
自然对数
AR,AQ分别代表
对利率和汇率所赋予的权重
在货币政策规则中
加入汇率因素
可使通货膨胀的标准差下降
但却会使产出的标准差上升
也就是说在泰勒规则中
引入汇率因素
是以牺牲产出的
稳定性为代价的
在泰勒规则当中
引入开放因素以后
可以稳定金融市场
但是就会引起
产出较大的波动
这也是实体经济
和虚拟经济之间的
一个权衡
在自主稳定金融市场的时候
可能就要放弃
对实体经济稳定目标的追求
泰勒规则具有后顾性特征
货币政策对总产出的影响
有一个滞后期
根据通货膨胀
和产出的当期水平
来调整利率
可能并不合适
实证分析表明
在1987年-1997年的
十年期间
美国联储在实施货币政策
调解经济运行时
一直采用的泰勒规则
而且在其他国家的
货币政策实践中
该规则也起到了
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
可以说泰勒规则
就是描述了
中央银行在管理经济的时候
一个行为特征
而中央银行调节利率
主要是考虑通胀目标
通胀缺口
主要考虑产出目标
和产出缺口
以及均衡的实际利率水平
和均衡的名义利率目标水平
那么泰勒规则的
使用条件之一
是实现利率市场化
泰勒规则的核心
是利率可以影响市场预期
因此可以被用来
调控经济运行
泰勒条件
h大于0是
泰勒规则成立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
在利率对通货膨胀的
反应程度大于1时
泰勒规则才能有效
就是为了稳定经济
稳定物价
在通货膨胀上升的时候
需要利率上升的幅度
超过通货膨胀的水平
这样才能遏制通货膨胀
这是泰勒规则
给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对我们管理物价水平
稳定宏观经济
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引言
--Video
-1.1 金融体系及其功能
--Video
-1.2 金融市场与工具
--Video
-1.3 金融机构
--Video
-1.4金融体系的监管
--Video
-作业--作业
-2.1货币的定义
--Video
-2.2货币的功能
--Video
-2.3支付体系的演进
--Video
-2.4货币的计量
--Video
-作业--作业
-引言
--Video
-3.1 认识利率(1)
--Video
-3.1 认识利率(2)
--Video
-3.2 利率的分类
--Video
-3.3 利率的决定:基于债券市场的分析
--Video
-3.4 利率的决定:基于货币市场的分析
--Video
-作业--作业
-4.1 利率的风险结构
--Video
-4.2 利率的税收结构
--Video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1)
--Video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2)
--Video
-4.3 利率的期限结构(3)
--Video
-作业--作业
-引言
--Video
-5.1 银行业务1
--Video
-5.1 银行业务2
--Video
-5.1 银行业务3
--Video
-5.2 银行利润
--Video
-5.3 银行风险管理1
--Video
-5.3 银行风险管理2
--Video
-作业--作业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1
--Video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2
--Video
-6.1 银行为什么特别3
--Video
-6.2 中国银行业的历史
--Video
-6.3 金融危机与全球银行业
--Video
-6.4 影响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因素
--Video
-6.4 影响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因素2
--Video
-7.1 货币供给系统
--Video
-7.2 多倍存款创造(1)
--Video
-7.2 多倍存款创造(2)
--Video
-7.3 基础货币模型
--Video
-7.4 货币供给的资金流量模型
--Video
-作业--作业
-引言
--Video
-8.1 费雪的货币数量论
--Video
-8.2 现金余额货币数量理论
--Video
-8.3 流动性偏好理论与货币需求(1)
--Video
-8.3 流动性偏好理论与货币需求(2)
--Video
-8.4 利率与交易性货币需求
--Video
-8.5 不确定性与预防性货币需求
--Video
-8.6 资产组合行为与投机性货币需求
--Video
-8.7 现代货币数量理论
--Video
-8.8 基于微观交易行为的货币需求理论
--Video
-作业--作业
-9.1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1)
--Video
-9.1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2)
--Video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1)
--Video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2)
--Video
-9.2 货币供应量调整与总需求变动(3)
--Video
-9.3 IS-LM模型(1)
--Video
-9.3 IS-LM模型(2)
--Video
-9.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管理的有效性比较
--Video
-9.5 长期中的IS-LM模型
--Video
-9.6 总需求
--Video
-作业--作业
-引言
--Video
-10.1 菲利普斯曲线
--Video
-10.2 总供给
--Video
-10.3 经济均衡与总产出
--Video
-10.4 通货膨胀
--Video
-10.5 为什么会出现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Video
-10.6 就业压力与政策干预
--Video
-10.7 理性预期与卢卡斯批判
--Video
-10.8 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1)
--Video
-10.8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2)
--Video
-10.8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3)
--Video
-作业--作业
-1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Video
-11.2 货币政策实施战略
--Video
-11.3 货币政策调控机制
--Video
-11.4 公开市场操作
--Video
-11.5 贴现政策
--Video
-11.6 存款准备金管理
--Video
-作业--作业
-12.1 货币政策规则的发展
--Video
-12.2 货币政策规则的一般设计
--Video
-12.3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1)
--Video
-12.3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2)
--Video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1)
--Video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2)
--Video
-12.4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3)
--Video
-作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