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临床中成药应用 > 第八章 内科常用中成药 > 8.10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四) >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四)---教材
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因此归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的范畴。
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本病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或脱证而危及生命。
一、病因病机
(一)情志内伤
素体阳盛,加之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动,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
(二)饮食不节
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清窍失养而作眩晕;或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不降,引起眩晕。
(三)跌扑损伤
头部外伤或手术后,气滞血瘀,痹阻清窍,发为眩晕。
(四)体虚、久病、失血、劳倦过度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精不充,或者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生眩晕。或肾阴素亏,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大病久病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劳倦过度,气血衰少,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
本病病位在清窍,由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肝阳上亢、痰火上逆、瘀血阻窍而扰动清窍发生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故张景岳谓“虚者居其八九”,如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肾精亏虚、脑髓失充。眩晕实证多由痰浊阻遏,升降失常,痰火气逆,上犯清窍,瘀血停着,痹阻清窍而成。眩晕的发病过程中,各种病因病机,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虚实夹杂;或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肝风、痰火上扰清窍,进一步发展可上蒙清窍,阻滞经络,而形成中风;或突发气机逆乱,清窍暂闭或失养,而引起晕厥。
二、诊断
(一)病史
多慢性起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也可见急性起病者。
(二)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或头痛,轻者仅眼花,闭目即止,重者头重脚轻,甚则欲仆。可伴随有目涩耳鸣,少寐健忘,腰膝酸软等。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为数月发作一次,亦有一月数次。
(三)辅助检查
测量血压,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眼底、动态血压监测等。
三、辨证要点
(一)辨脏腑
眩晕病位虽在清窍,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肝阴不足,肝郁化火,均可导致肝阳上亢,其眩晕兼见头胀痛,面潮红等症状。脾虚气血生化乏源,眩晕兼有纳呆,乏力,面色觥白等;脾失健运,痰湿中阻,眩晕兼见纳呆,呕恶,头重,耳鸣等;肾精不足之眩晕,多兼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
(二)辨虚实
眩晕以虚证居多,挟痰挟火亦兼有之;一般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体壮者多实,体弱者多虚,呕恶、面赤、头胀痛者多实,体倦乏力、耳鸣如蝉者多虚;发作期多实,缓解期多虚。病久常虚中夹实,虚实夹杂。
(三)辨标本
眩晕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其中阴虚多见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气血不足则见神疲倦怠,面色不华,爪甲不荣,纳差食少,舌淡嫩,脉细弱。标实又有风性主动,火性上炎,痰性粘滞,瘀性留著之不同,要注意辨别。
四、治疗原则
眩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虚而泻实,调整阴阳。虚证以肾精亏虚、气血衰少居多,精虚者填精生髓,滋补肝肾;气血虚者宜益气养血,调补脾肾。实证则以潜阳、泻火、化痰、逐瘀为主要治法。
五、分证论治
(一)肝阳上亢证
临床表现:头痛,头胀, 眩晕,急躁易怒,遇烦劳郁怒而加重,口干口苦,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要点:头胀痛,眩晕,急躁易怒,口苦。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常用中成药:松龄血脉康、牛黄降压丸、丹珍头痛胶囊、天麻钩藤颗粒、强力定眩片等。
1.松龄血脉康胶囊
【成份】鲜松叶、葛根、珍珠层粉。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镇心安神。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高血压病及原发性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腹泻、胃脘胀满等,饭后服用有助于减轻或改善这些症状。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2.牛黄降压丸
【成份】羚羊角、珍珠,水牛角浓缩粉,人工牛黄、冰片、白芍、党参、黄芪、决明子、川芎、黄芩提取物、甘松、薄荷、郁金。辅料为蜂蜜。
【功能主治】清心化痰,平肝安神。用于心肝火旺、痰热壅盛所致的头晕目眩、头痛失眠、烦躁不安;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1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1.腹泻者忌服。2.气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失眠患者忌服。
【注意事项】1.孕妇慎用。2.服药期间忌寒凉、油腻食品。3.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4.本品不可整丸吞服。
3.丹珍头痛胶囊
【成份】高原丹参、夏枯草、熟地黄、珍珠母、鸡血藤、川芎、当归、白芍、菊花、蒺藜、钩藤、细辛
【功能主治】平肝熄风,散瘀通络,解痉止痛。用于肝阳上亢,瘀血阻络所致的头痛,背痛颈酸,烦燥易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肾脏病患者、孕妇、新生儿禁用。
【注意事项】本品含有马兜铃科植物细辛,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肾功能。
4.天麻钩藤颗粒
【成份】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盐制)、益母草、桑寄生、首乌藤、茯苓
【功能主治】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高血压见上述证侯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一袋(5g),一日3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5.强力定眩片
【成份】天麻、杜仲、野菊花、杜仲叶、川芎
【功能主治】降压、降脂、定眩。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以及上述诸病引起的头痛、头晕、目眩、耳鸣、失眠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二)肾阴亏虚证
临床表现:头痛,眩晕日久,精神萎靡,腰膝酸软,耳鸣,健忘,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少寐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要点:腰膝酸软,耳鸣,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常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杞菊地黄丸等。
1.六味地黄丸
【成份】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忌辛辣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服感冒药。3.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大便稀,腹痛等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4.服药二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孕妇、小儿慎用。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杞菊地黄丸
【成份】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忌不易消化食物。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左归丸
【成份】大怀熟、山药、枸杞、山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龟胶
【功能主治】滋肾补阴。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遗精,神疲口燥。【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脾虚泄泻者慎用。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三)气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眩晕、头痛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淡白,神疲懒言,舌质淡紫,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辨证要点:眩晕头痛劳累即发,神疲,舌质淡紫,有瘀斑瘀点。
治法:补气活血。
常用中成药:养血清脑颗粒、血栓心脉宁胶囊等。
1.养血清脑颗粒
【成份】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细辛。辅料为:糊精、甜菊素。
【功能主治】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肝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罕见皮疹,停药后即可消失。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2.低血压者慎用。3.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血栓心脉宁胶囊
【成份】川芎、槐花、丹参、毛冬青、水蛭、人工麝香、人工牛黄、蟾酥等、冰片、人参茎叶总皂苷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开窍止痛。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胸痹,症见头晕目眩、半身不遂、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粒0.5克,4粒/次,3次/日。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六、预防与调摄
保持心情开朗愉悦,饮食有节,注意养生保护阴精,有助于预防本病。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光线柔和。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烟酒、油腻、辛辣之品,少食海腥发物,虚证眩晕者可配合食疗,加强营养。
-导学
-1.1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PPT
--整体观念测试题
-1.2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PPT
--辨证论治测试题
-2.1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PPT
--阴阳学说自测题
-2.2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PPT
--五行学说测试题
-3.1 肝
--藏象理论——肝
--肝PPT
--肝---电子教材
--肝测试题
-3.2 心
--藏象理论——心
--心PPT
--心---电子教材
--心测试题
-3.3 脾
--藏象理论——脾
--脾PPT
--脾---电子教材
--脾测试题
-3.4 肺
--藏象理论——肺
--肺PPT
--肺---电子教材
--肺自测题
-3.5 肾
--藏象理论——肾
--肾PPT
--肾---电子教材
--肾测试题
-4.1 望诊(望神色)
--望诊——望神色
--望神色PPT
--望神色---教材
--望神色测试题
-4.2 望诊(望排出物)
--望诊——望排出物
--望排出物PPT
--望排出物测试题
-4.3 望诊(望小儿指纹)
--望小儿指纹PPT
--望小儿指纹测试题
-4.4 望诊(舌诊)
--望诊(舌诊)
--舌诊PPT
--舌诊---教材
--舌诊测试题
-4.5 闻诊(咳嗽与喘、哮)
--闻诊(咳嗽与喘、哮)测试题
-4.6 问诊(问寒热与汗)
--问诊(问寒热与汗)测试题
-4.7 问诊(问经带)
--问诊(问经带)
--问经带PPT
--问经带---教材
--问经带测试题
-4.8 问诊(问疼痛)
--问诊(问疼痛)
--问疼痛PPT
--问疼痛---教材
--问疼痛测试题
-4.9 切诊(脉诊)
--切诊(脉诊)
--脉诊PPT
--脉诊---教材
--脉诊测试题
-5.1 脏腑辨证(心与小肠辨证)
--心与小肠辨证测试题
-5.2 脏腑辨证(肺与大肠辨证)
--肺与大肠测试题
-5.3 脏腑辨证(脾胃辨证)
--脾胃辨证PPT
--脾胃辨证测试题
-5.4 脏腑辨证(肝胆辨证)
--肝胆辨证PPT
--肝胆辨证测试题
-5.5 脏腑辨证(肾与膀胱辨证)
--肾与膀胱辨证测试题
-5.6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PPT
--八纲辨证测试题
-5.7 气血辨证(气病辨证)
--气血辨证(气病辨证)测试题
-5.8 气血辨证(血病辨证)
--气血辨证(血病辨证)测试题
-5.9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测试题
-5.10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PPT
--六经辨证测试题
-6.1 中药概述
--中药概述
--中药概述PPT
--中药概述测试题
-6.2 中药四气
--中药四气
--中药四气PPT
--中药四气测试题
-6.3 中药五味
--中药五味
--中药五味PPT
--中药五味测试题
-7.1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测试题
-7.2 方剂与中成药的组成原则
--方剂与中成药的组成原则测试题
-7.3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测试题
-8.1 呼吸内科常用中成药(一)
--呼吸内科常用中成药(一)测试题
-8.2 呼吸内科常用中成药(二)
--呼吸内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8.3 呼吸内科常用中成药(三)
--呼吸内科常用中成药(三)测试题
-8.4 消化内科常用中成药(一)
--消化科常用中成药(一)测试题
-8.5 消化内科常用中成药(二)
--消化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8.6 消化内科常用中成药(三)
--消化科常用中成药(三)测试题
-8.7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一)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一)测试题
-8.8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二)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8.9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三)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三)测试题
-8.10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四)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四)测试题
-8.11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五)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五)测试题
-8.12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六)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六)-练习题
-8.13 肿瘤科常用中成药(一)
--肿瘤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8.14 肿瘤科常用中成药(二)
--肿瘤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8.15 风湿免疫内科常用中成药(一)
--风湿免疫内科常用中成药(一)测试题
-8.16 风湿免疫内科常用中成药(二)
--风湿免疫内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8.17 内分泌科常用中成药
--内分泌科常用中成药测试题
-8.18 泌尿内科常用中成药
--泌尿内科常用中成药测试题
-9.1 妇科常用中成药(一)
--妇科常用中成药(一)测试题
-9.2 妇科常用中成药(二)
--妇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9.3 妇科常用中成药(三)
--妇科常用中成药(三)测试题
-10.1 儿科常用中成药(一)
--儿科常用中成药(一)测试题
-10.2 儿科常用中成药(二)
--儿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10.3 儿科常用中成药(三)
--儿科常用中成药(三)测试题
-11.1 外科常用中成药
--外科常用中成药
--外科常用中成药测试题
-11.2 骨科常用中成药
--骨科常用中成药
--骨科常用中成药测试题
-11.3 五官科常用中成药(一)
--五官科常用中成药(一)测试题
-11.4 五官科常用中成药(二)
--五官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11.5 五官科常用中成药(三)
-- 五官科常用中成药(三)测试题
-11.6 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皮肤科常用中成药测试题
-12.1 内科中成药应用案例(一)
--内科中成药应用案例(一)测试题
-12.2 内科中成药应用案例(二)
--内科中成药应用案例(二)测试题
-12.3 外科中成药应用案例
--外科中成药应用案例测试题
-12.4 妇科中成药应用案例
--妇科中成药应用案例测试题
-12.5 儿科中成药应用案例
--儿科中成药应用案例测试题
-13.1 中西医结合中成药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中成药的意义测试题
-病例讨论
-综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