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临床中成药应用 > 第十二章 中成药应用案例 > 12.1 内科中成药应用案例(一) > 内科中成药应用案例(一)---教材
内科中成药应用案例(一)
陈某,男,42岁。恶寒、头痛、鼻塞、流涕2天。患者自诉2天前于江边贪凉吹风半小时,回家即感恶寒、头痛,随即鼻塞、流涕、喷嚏、咽喉不适,自服康泰克,头痛、鼻塞好转,但仍感诸多不适,故来门诊就诊。现患者仍有恶寒、头痛、鼻塞、流涕等症。听诊肺部呼吸音增粗。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拟给患者配用中成药。
合理配用中成药,前提是需进行中医辨证,辨证的前提是收集中医四诊资料,然后进行辨证判断,根据证型选用。
本例患者介绍资料中未并给出中医四诊资料,现模拟数种情况来介绍。
针对感冒一病辨证用药:
1.患者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白色稀痰,咽喉痒,口不干,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此为感冒,外感风寒证,可选用风寒感冒颗粒或荆防颗粒。
2.患者恶寒,发热,头痛、头重如裹,一身困重、酸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此为感冒,风寒湿证,可选用九味羌活丸。
3.患者发热重,恶寒轻,头痛为胀痛,鼻塞,流黄涕,喷嚏,咳嗽,咯黄痰,咽喉疼痛,口干,汗出,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此为感冒,外感风热证,可选用风热感冒颗粒或连花清瘟颗粒。
4.患者恶寒,壮热,头痛,咽干,鼻塞流黄涕,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弦滑数。
此为感冒,外寒内热、表里俱实证,可选用防风通圣颗粒。
5.患者恶寒,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呕吐泄泻,鼻塞,流清涕,舌淡红苔白腻,脉滑缓。
此为胃肠型感冒,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可选用藿香正气液。
临床上,常有需要针对突出症状配用中成药的情况。
针对发热一症辨证用药:
1.患者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咽痒,咳嗽白色清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此为发热之风寒证,可选用荆防败毒中成药。
2.患者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黄涕,喷嚏,咳嗽黄黏浊痰,咽痛,咽红或有扁桃体肿大,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此为发热之风热证,可选用连花清瘟颗粒。
3.患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鼻塞,流涕,头痛。舌红,苔白,脉弦。
此为发热之寒热往来的少阳证,可选用小柴胡颗粒。
针对咽痛一症辨证用药:
感冒之咽痛者,一般为风热或肺胃热甚,可选用板蓝根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或蓝芩口服液。
针对咳嗽一症辨证用药:
1.患者咳嗽,恶寒,头痛,鼻塞,流清涕。
此为咳嗽之风寒证,可选用通宣理肺丸、风寒咳嗽颗粒。
2.患者咳嗽,恶寒,痰多清稀色白,胸闷,脉弦紧。
此为咳嗽之外寒内饮证,可选用小青龙颗粒。
3.患者咳嗽,恶寒,痰黄黏稠,咽痛,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此为咳嗽之风热证,可选用风热咳嗽颗粒,桑菊颗粒。
4.咳嗽,痰多黄稠,口干苦,咽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此为咳嗽之痰热证,可选用蛇胆川贝液、清肺化痰丸或急支糖浆。
5.咳嗽夜甚,干咳或痰少黏稠,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此为咳嗽之阴虚证,可选用养阴清肺颗粒或强力枇杷露。
附中成药介绍:
风寒感冒颗粒冲剂
药物组成: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辅料为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颗粒;气芳香,味香、微苦。
作用类别:本品为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
功能与主治: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荆防颗粒
成份: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辅料为蔗糖。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九味羌活丸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
主要功效: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适用病症:外感风寒挟湿导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且重,肢体酸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5g,一日2次,宜用姜葱汤送服。
组方分析:方中羌活发散在表之风寒湿邪;防风、苍术发汗除湿;细辛、川芎、白芷疏风散寒,祛湿通经;黄芩清气分之热;生地泄血分之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成方,共奏发汗解表,清热化湿之功。
风热感冒颗粒
成份:板蓝根、连翘、薄荷、荆芥穗、桑叶、芦根、牛蒡子、菊花、苦杏仁、桑枝、六神曲。辅料为蔗糖、糊精。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颗粒;气芳香,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咽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有汗,鼻塞,头痛,咽痛,咳嗽,多痰。
规格:每袋装10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
小柴胡颗粒
组成: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或为棕黄色的颗粒;味淡、微辛。
主要功效: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适用病症: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组方分析:方中柴胡疏邪透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热,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开结痰,降浊气以止呕;人参补气扶正,甘草和中;更加姜、枣以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不内传。
藿香正气液
成分: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辅料为聚山梨酯-80、肉桂油。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澄清液体;味辛、微甜。
主要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适用病症:用于呕吐,泄泻,感冒,中暑。
推荐用药: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其中,藿香正气口服液等一批中药制剂被列为医学观察期推荐用药。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2次,用时摇匀。
组方分析:方中以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表解是主药。以紫苏叶、白芷发表解汗,并增强藿香理气散寒之力为辅药。佐苍术、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陈皮,生半夏行气降逆,和胃止呕;配桔梗开胸膈;用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加强运化功能。各药配合,使风寒得解,湿滞得消,气机通畅,胃肠调和。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
清肺化痰丸
成份:胆南星(砂炒)、苦杏仁、法半夏(砂炒)、枳壳(炒)、黄芩(酒炙)、川贝母、麻黄(炙)、桔梗、白苏子、瓜蒌子、陈皮、莱菔子(炒)、款冬花(炙)、茯苓、甘草。辅料为蜂蜜。
功能主治: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痰涎壅盛,肺气不畅。
养阴清肺颗粒
成份: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辅料为赋形剂糊精、蔗糖。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
规格:每袋装1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2次。
-导学
-1.1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PPT
--整体观念测试题
-1.2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PPT
--辨证论治测试题
-2.1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PPT
--阴阳学说自测题
-2.2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PPT
--五行学说测试题
-3.1 肝
--藏象理论——肝
--肝PPT
--肝---电子教材
--肝测试题
-3.2 心
--藏象理论——心
--心PPT
--心---电子教材
--心测试题
-3.3 脾
--藏象理论——脾
--脾PPT
--脾---电子教材
--脾测试题
-3.4 肺
--藏象理论——肺
--肺PPT
--肺---电子教材
--肺自测题
-3.5 肾
--藏象理论——肾
--肾PPT
--肾---电子教材
--肾测试题
-4.1 望诊(望神色)
--望诊——望神色
--望神色PPT
--望神色---教材
--望神色测试题
-4.2 望诊(望排出物)
--望诊——望排出物
--望排出物PPT
--望排出物测试题
-4.3 望诊(望小儿指纹)
--望小儿指纹PPT
--望小儿指纹测试题
-4.4 望诊(舌诊)
--望诊(舌诊)
--舌诊PPT
--舌诊---教材
--舌诊测试题
-4.5 闻诊(咳嗽与喘、哮)
--闻诊(咳嗽与喘、哮)测试题
-4.6 问诊(问寒热与汗)
--问诊(问寒热与汗)测试题
-4.7 问诊(问经带)
--问诊(问经带)
--问经带PPT
--问经带---教材
--问经带测试题
-4.8 问诊(问疼痛)
--问诊(问疼痛)
--问疼痛PPT
--问疼痛---教材
--问疼痛测试题
-4.9 切诊(脉诊)
--切诊(脉诊)
--脉诊PPT
--脉诊---教材
--脉诊测试题
-5.1 脏腑辨证(心与小肠辨证)
--心与小肠辨证测试题
-5.2 脏腑辨证(肺与大肠辨证)
--肺与大肠测试题
-5.3 脏腑辨证(脾胃辨证)
--脾胃辨证PPT
--脾胃辨证测试题
-5.4 脏腑辨证(肝胆辨证)
--肝胆辨证PPT
--肝胆辨证测试题
-5.5 脏腑辨证(肾与膀胱辨证)
--肾与膀胱辨证测试题
-5.6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PPT
--八纲辨证测试题
-5.7 气血辨证(气病辨证)
--气血辨证(气病辨证)测试题
-5.8 气血辨证(血病辨证)
--气血辨证(血病辨证)测试题
-5.9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测试题
-5.10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PPT
--六经辨证测试题
-6.1 中药概述
--中药概述
--中药概述PPT
--中药概述测试题
-6.2 中药四气
--中药四气
--中药四气PPT
--中药四气测试题
-6.3 中药五味
--中药五味
--中药五味PPT
--中药五味测试题
-7.1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测试题
-7.2 方剂与中成药的组成原则
--方剂与中成药的组成原则测试题
-7.3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测试题
-8.1 呼吸内科常用中成药(一)
--呼吸内科常用中成药(一)测试题
-8.2 呼吸内科常用中成药(二)
--呼吸内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8.3 呼吸内科常用中成药(三)
--呼吸内科常用中成药(三)测试题
-8.4 消化内科常用中成药(一)
--消化科常用中成药(一)测试题
-8.5 消化内科常用中成药(二)
--消化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8.6 消化内科常用中成药(三)
--消化科常用中成药(三)测试题
-8.7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一)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一)测试题
-8.8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二)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8.9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三)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三)测试题
-8.10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四)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四)测试题
-8.11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五)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五)测试题
-8.12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六)
--心脑血管内科常用中成药(六)-练习题
-8.13 肿瘤科常用中成药(一)
--肿瘤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8.14 肿瘤科常用中成药(二)
--肿瘤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8.15 风湿免疫内科常用中成药(一)
--风湿免疫内科常用中成药(一)测试题
-8.16 风湿免疫内科常用中成药(二)
--风湿免疫内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8.17 内分泌科常用中成药
--内分泌科常用中成药测试题
-8.18 泌尿内科常用中成药
--泌尿内科常用中成药测试题
-9.1 妇科常用中成药(一)
--妇科常用中成药(一)测试题
-9.2 妇科常用中成药(二)
--妇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9.3 妇科常用中成药(三)
--妇科常用中成药(三)测试题
-10.1 儿科常用中成药(一)
--儿科常用中成药(一)测试题
-10.2 儿科常用中成药(二)
--儿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10.3 儿科常用中成药(三)
--儿科常用中成药(三)测试题
-11.1 外科常用中成药
--外科常用中成药
--外科常用中成药测试题
-11.2 骨科常用中成药
--骨科常用中成药
--骨科常用中成药测试题
-11.3 五官科常用中成药(一)
--五官科常用中成药(一)测试题
-11.4 五官科常用中成药(二)
--五官科常用中成药(二)测试题
-11.5 五官科常用中成药(三)
-- 五官科常用中成药(三)测试题
-11.6 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皮肤科常用中成药测试题
-12.1 内科中成药应用案例(一)
--内科中成药应用案例(一)测试题
-12.2 内科中成药应用案例(二)
--内科中成药应用案例(二)测试题
-12.3 外科中成药应用案例
--外科中成药应用案例测试题
-12.4 妇科中成药应用案例
--妇科中成药应用案例测试题
-12.5 儿科中成药应用案例
--儿科中成药应用案例测试题
-13.1 中西医结合中成药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中成药的意义测试题
-病例讨论
-综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