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历史与文化 > 第5讲 德国洪堡大学的创新 > 德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 > 五、德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
在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背景下
高等教育已经是跟一个国家的
战略发展有关了
那我接下来想问王老师
就是说德国大学的崛起
跟德国国家的发展
有什么关系
对 前面我们提到了
就是说德国大学
柏林大学模式的建立
在世界的高等教育史上
第一次说国家来
支持大学的发展
国家给经费
所以他是通过各个州
德国是各个州
然后直接就建立
教授的讲座机制
然后把那钱直接给了教授
但是又不干预这个大学的
学术自由
所以这是德国我觉得是
最聪明的地方
他不是说政府随时来干预你
来控制你
给了你钱你就对我服服帖帖
什么都要听我的 他没有这种
他给钱但是不干预
这个其实在我们的读本当中
就是选的洪堡
就是任的柏林高等教育机构
学术机构
这种组织原则那篇文献里边
他就提到了
就是说国家你要有
那种胸襟和眼光
说给大学支持
但是不要求大学
就是满足你的短期的
直接的利益
不要给大学有那种约束
控制
而是说让他去享有这种学术自由
和自治权
然后按照真理的这种规律的要求
去追求高深学问
最终可以使得这个大学
能够变得很优秀
能够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出现
所以你看在德国的历史上
很有意思
就是说它
通过柏林大学这种模式
然后影响到德国的其他大学
最终德国做出了
非常重大的一种
对人类文明做出了
很多科学贡献
比如说你可以列举
量子力学大家知道
普朗克
还有电磁学的发明者叫赫兹
所以说我们现在频率的计算单位
就是赫兹
这是德国的学者
还有伦琴 叫伦琴射线
爱因斯坦相对论
很多很多德国的(贡献)
都是十九世纪后半叶开始
都是德国的为人类贡献的
顶级的科学巨匠
都在德国大学当中培养出来的
所以你看德国最后的贡献
你看德国对全人类的贡献多大
远远超出了一个国家短期的那种
满足那种利益这种需要
所以相应的像
刚才说的1806年时
1806年的普法战争德国输了
当时是实际上普鲁士邦
普鲁士邦 当时德国还没统一
德国当时是很多个小邦国
在十九世纪初的时候输了
后来在十九世纪后叶
因为德国科学事业不断地发展
国力工业化也越来越快
后来德国在十九世纪
大概1870年左右
当时有一个叫铁血首相
俾斯麦
俾斯麦 对 大家都知道的
那个时候德国国力
特别强盛的时候
好了
这个时候又打了一次普法战争
结果德国大获全胜
当时对比利时荷兰都发动战争
都赢了
然后德国就在这个战争
为什么又来了一个普法战争呢
就是当时法国试图控制
德国南部的四个邦
不让它加入北部的那些邦
所以当时俾斯麦首相
就是铁和血的
战争硬意志
就跟法国又打了一仗
结果法国大败
所以德意志统一了
这就完全是德国大学
包括推动工业化的这种结果
所带来的
所以终于一血当年的耻辱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呢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
就是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
德国的工业被欧洲人称为笑柄
说德国的工业是很差的
就是很差的代名词
都嘲笑它不如英国的
不如英国的
但是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
慢慢的工业好起来了
所以它后来德国
到现在你不用说了
到二十世纪
现在德国的工业 你看汽车工业
精密仪器工业
现在非常的出类拔萃
世界顶尖的这种水平
好 那刚才王老师给我们提到
就是德国大学它取得了许多
居于人类文明高峰的
这种哲学与科学成就
那我想问王老师就是
德国大学取得这些成就
主要奥秘是什么
然后德国大学有什么缺点
好 也是非常好的问题
就是说第一个应该说它的奥秘
为什么那么成功
第一个就是说国家给你经费支持
但是又不干预你
按照科学的规律的那种学术自由
探索高峰学问的那种自由是吧
这是第一个重要条件
第二个重要条件
就是我们刚才前面也提到了
实际上 就是教学和研究统一
就是年长的学者他很有经验
然后年轻的学生他很有创造活力
青春活力
创造的热情和想象力
所以把年轻人和年老的学者
经验丰富的结合起来
所以科学研究的
创造力就完全迸发出来了
所以这是一个
应该说德国大学成功的(原因)
教学研究结合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那么第三个就是说
它德国大学在基层里边就是有
叫研究所和seminar
这种组织机制
所以研究所
我们现在说各式各样的研究所
这个最早是从哪里来的呢
就是从德国大学来的
还有seminar
seminar这种研讨班的形式
它主要是文科用的更多一些
所以大学里边
这个每一个研究所一个研讨班
都由一个教授来主持
然后钱国家给
所以在很多自然科学领域
生物学 化学 包括物理数学等等
国家都给设立
各种各样的研究所和研讨班
当然也有私人投资的
但主要后来是国家设立的
那么这些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是一种组织保证
所以这是第三个
重要原因
第四个重要的原因呢
就是说德国大学
一种刚才前面也讲到了哲学思维
强调哲学思维
一个宏观整体思维
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学者
你不能就是眼光很窄
说一点点一个小问题
在那方面的研究
你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视野
所以德国虽然说是
在大学是一种专业教育
但是它因为重视研究
一种哲学思维
所以对于学科的全局
他要有一个认识
在这个全局当中
你就能够就是认识到
哪个研究问题就更加有意义
所以德国大学的教授们学生们
因为有这种哲学思维
这种高度这种眼光
所以往往他能够
抓住最主要的问题 去做研究
然后取得重大突破
然后敢于投入然后合作
最后去做非常多的那种科学贡献
所以你看爱因斯坦那种
完全跟那个经典牛顿力学
那么大的那个反差的那种贡献
所以这是德国大学做出成就的
几个奥秘
四个方面的奥秘吧
那德国大学就没有缺点吗
对 这个也是很好的问题
缺点我觉得最明显的缺点
这个是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呢就是说德国
刚才说了做纯科学的研究
为科学而科学
他不太关心社会的
当前的这种需要
所以他可能有的时候就
有点可能脱离社会实际
所以后来在美国大学
就纠正了这个问题
美国就为社会服务
很强调大学
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那么因为你
比较脱离社会实际之后
可能就很多社会所需要的
紧缺的那种东西
技术的那种革新往往比较慢
德国人反应比较慢
所以你看德国包括汽车工业
不是很优秀吗
在二十世纪我们能看到这个例子
汽车工业很好
做的最好的汽车是德国人做的
但是他对电子工业革命
他反应迟钝了 他不思革新
很多东西他都是手工的、手动的
他不搞那个精密的电子化
他后来就慢了
结果日本后来在这方面
他比较灵敏 是吧
所以他就是有这种问题
可能有点容易在象牙塔里边
固步自封
不能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这是一个最大的缺点
第二个最大的缺点
刚才说前面说学生有学习自由
教学自由
所以学生往往在学校的
学习时间特别长
本来说标准的四年学制吧
他可能六年都不能毕业
甚至八年也不毕业
所以四年的学制
德国的学生说平均的毕业年限
是六年
甚至就是德国本科生
平均毕业年限是六年
然后还有更多的甚至八年十年
他都还没有拿到毕业证
因为学习自由
他自己安排自己的进度
有的人就特别慢
在这里边游戏规则搞不清楚
所以特别慢
所以德国的高等教育
效率不高
所以随着后来德国高等教育
大众化之后,就不能满足需要
因为更多的人要来上大学
大学里老的学生老不毕业
老占着那位置
占着课堂占着宿舍
有问题了
所以这是很大的问题
那么英国著名的教育家
叫萨德勒
他总结了德国大学
和英国大学相比
他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差别 重大差别
三个什么样的重大差别呢
第一个方面的重大差别就是
德国的学生对国家的忠诚
比英国忠诚度要更高
也不是说英国人就不爱国
英国学生不爱国 不是
而是德国对国家忠诚度更高
这是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总结的
萨德勒,这个著名的教育史学家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
说德国的有一些环节
比如说公共服务的这种提倡
还有就是军训 就是服兵役
不是叫军训了 服兵役
就有这种要求
所以德国大学的教授
都是公务员编制的
所以对国家的忠诚
这是德国一个很重大的特点
因为德国大学这种教育
和这种文化传统
这是第一个重大的差别
第二个重大差别呢
就是德国的大学生
他就是专业教育对专业人士
因为科学研究吗
这个比英国强调的更多
特别对科学研究强调很高
这种地步
对科学的崇拜可以说是
在德国达到了一种
特别高的程度
这是英国也达不到的
这是英国人自己说的
英国人自己总结的
这是很有名的
英国很有名的教育史学家萨德勒
比较教育的著名的代表人物
这是第二个重大差别
第三个重大差别呢
就是说他说德国的青年学生
他对于高校他所读的高校
没有很高的忠诚度
这是什么意思 这很有意思
就是因为他忠诚自己的专业
对于他所从事的学科
热情很高
所以对所在的大学
忠诚度不高
忠诚度不高他经常会转学
比如说从柏林大学转到慕尼黑
然后又转到哪个大学这种情况
转到海德堡
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而且德国各个大学的之间
程度差别也不大 都很棒
因为各个州都办自己的大学
都支持自己的大学
所以各个互相竞争
所以水平都相当
德国的学者
你要是看德国著名的学者
他都会一会儿在这个大学
一会儿在那个大学
很多 他会在很多的大学转学
自由转学
对学校的忠诚度就不那么高
所以这是德国大学的
总结的几个很有意思的特点
-中学生怎么看大学
--中学生怎么看大学
-园子里的人怎么看大学
-导读:教育的目的--认识名著
-导读:教育的目的--认识节奏
-导读:教育的目的--了解版本
-回应校园采访
--默认
-回应中学生的看法
--默认
-历史是思维方式
--默认
--默认
-如何深入思考
--问题意识
--有限到无限
-转变问题意识
--默认
-课程的逻辑
--默认
-课程内容简述
--Intro
-导读: 两种文化
--daodu
--学生导读
-古代中国大学的历史溯源
-中国大学的精神从哪里来?
-中国传统教育的精神
-科举制度--官办教育的伟大发明
-书院兴起--私学教育的智慧结晶
-书院文化的社会影响
-书院文化的精神内核
-古代中国的MOOC教育
-孔子育人与国学教育
-中国传统教育的三大目标
-导读: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
-导读:大学中庸译注
-第2讲 源远流长的中国教育传统
-中世纪大学的特色和由来
-中世纪大学的学生笔记
-中世纪大学的教师
--中世纪大学的教师
-中世纪大学的学习内容
-中世纪大学的书
--中世纪大学的书
-中世纪大学之前的教育机构
-中世纪大学的证书
--中世纪大学的证书
-中世纪大学的学生培养
-导读: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第3讲 西方教育传统探源
-牛津剑桥:历久弥新的智识之源
-牛津剑桥:筚路蓝缕的历史源头
-牛津剑桥:茁壮成长的发展历程
-大学之于大师:剑桥与牛顿的交相辉映
-大学之于时代:审时度势的妥协与变革
-牛津剑桥凝聚情智的学院制度
-牛津剑桥特立独行的导师制度
-探微知著:导师制的历史影响及现代启示
-中西对勘:中国书院蔚然成风的访学风气
-导读:《剑桥语丝》
-第4讲 独特的牛津和剑桥--单元测试题
-《在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攻读历史》导读
--html
-Why I Wrote the Cambridge Book
--Alan MacFarlane - Why I wrote the Cambridge Book?
-The Influence of Cambridge Around the World
--Alan MacFarlane - Why I wrote the Cambridge Book?e - The Influence of Cambridge Around the World
-What is Really Special about Cambridge
--Alan MacFarlane - What is Really Special about Cambridge
-The Cambridge - China Link
--Alan MacFarlane - The Cambridge - China Link
-How University & College Work
--How University & College Work
-Newton's 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 Oxford Compared
-The Seven Doors of the Tutor's Room
--The Seven Doors of the Tutor's Room
-Cambridge Tutorial System
-The College Fellows
-德国古典文化与柏林洪堡大学模式
-德国大学“教学与研究统一”
-德国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方式
-精神贵族
--四、精神贵族
-德国大学与国家的关系
-德国的工科大学及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大学对中国的影响
-今日德国大学
--今日德国大学
-第5讲 德国洪堡大学的创新--单元测试题
-再谈牛津剑桥:传承还是突破?重塑自我之艰难改革
-伦敦大学:响应时代呼声的英式教育务实进取之风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承续洪堡“研究性大学”之宗旨
-芝加哥大学:重返古典的通识教育对实用教育的二律背反
-弗吉尼亚大学:追求平等的平民教育对贵族教育的制度反叛
-哈佛大学:大学校长引领的高教理念与制度设计的突围之路
-导读:《哈佛教育红皮书》
-导读:《大学的理想》
-第6讲 充满矛盾冲突的现代大学
-泛义下的“大学”:众源共襄的智识谱系
-亚历山大图书馆:人文荟萃的文明宝库
-那烂陀寺:寓学于教的精神殿堂
-网络慕课:平等自由的新式课堂
-混合课堂: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中式书院:学而为己以明道济世
-从《大学》谈大学
--从《大学》谈大学
-法国的高等教育
--法国的高等教育
-哈佛大学校长的通识教育改革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谈教会学院对早期中国大学的影响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谈教会学院对早期中国大学的影响
-导读:大学之道
--导读:大学之道
-中世纪大学 VS 中国古代书院
-以礼为先 VS 以德为先
-中国模式的教育创新
-西方大学的历史渊源
-古代中国逻辑学
--古代中国逻辑学
-导读:《爱弥儿》
-导读:《上学记》
-导读:《学术引注规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