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西方哲学精神探源 >  第一讲:导论一(哲学、宗教与文化) >  5.文化互动转型论:五个基本前提 >  Video

返回《西方哲学精神探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下一节:Video

返回《西方哲学精神探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整个20世纪

是国际文化研究热潮

此起彼伏的世纪

中国学术界也深深地卷入其中

我 在90年代末

提出了文化互动转型论

表达了我自己

对文化传播问题的基本看法

文化互动转型论

有一些理论前提

上个世纪的文化理论研究

经历了诸如

文化定义的探讨

文化形态的分类

文化系统的描述

跨文化的比较

文化多元主义

文化冲突论和融合论一类的

研究热点或者浪潮

但是 这些研究

都没有穷尽文化研究的对象

也没有能够提出一种

能够为学者们全然信服的理论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

现有的这些文化理论中间

有些观点 已经落伍

有些观点则转化为共识

我认为 这些共识

就是我们建构新文化理论的前提

在我看来 下面这五个观点

可以引来作为建构文化互动转型论的前提

任何一位学者都不会忽略

20世纪文化研究

或者文化学研究所包括的巨大范围

囿于人类理性思维的习惯

学者们提出的文化

或者文明的定义是杂多的

这些杂多也是人所周知的

在我看来 这些成批涌现的定义

只能说明文化研究的范围在日益扩大

而不能说明学术界

对文化或者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达成了共识

20世纪的文化研究

把许多学科牵扯了进来

但是可以预期的是 有些学者

想要创立的作为单一学科的文化学

在下个世纪相当长的时间内

仍旧将是一种应然状态

而非现实状态

尽管文化学的创建

还远远没有能够成为现实

但是20世纪文化研究的成果不能忽视

文化与文明之绝对界限的消融

可以看作是文化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

我们看到

学者们在追溯现代文化研究的渊源时

大多数都追溯到泰勒的文化定义

在定义中 他把文化与文明等量其观

对二者并未作任何区别

在我看来 这实际上是开了

消融文化与文明界限的先河

这种界限的消融

带来了研究对象的扩展

在这个意义上 20世纪多学科

共同研究文化问题

的局面是从泰勒开始的

进入20世纪以后

一些学者 试图对这两个概念之间的

联系与区别作出说明

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

他赋予文化强烈的主体性意义

称文化是一个有自己的观念

情欲和愿望的

有着周期性生命节律的有机体

而文明 则是伟大文化停止发展的

衰败时期的僵死的东西

每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文明

文明是文化的有机的和逻辑的结果

完成和结尾

是文化的最终归宿和坟冢

他还说 希腊的心灵 罗马的才智

这一对照就是文化与文明的区别素

其他一些西方学者有些把文化界定为

人对自然的支配

而把文明界定为

人对自身的支配

以此来说明两个概念指向上的不同

有的西方学者还把文化定义为

价值 规范的原则以及观念的结构

而把文明定义为

实践的和理智的知识实体

和控制自然的技术手段的总和

以这样的说明来界定

这两个概念在所指上的差别

然而 像这种现代理智的长期努力

并没有能够划定文化与文明的绝对界限

反而道出了它们一般意义上的同一性

和特殊意义上的差异性

整个20世纪人类思维中的

主客体界限消融的特征

在文化研究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中国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现状是

学者们使用文化这个词多于文明

而在多数场合下

这两个概念又是可以互相替换的

这两个概念在一般意义上具有同一性

而在特殊意义上具有差异性

我们在建构新的文化理论的时候

应充当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第二个前提

文化定义的涌现

推动着文化研究的热潮

但是我们看到

文化定义的泛化

也在阻碍着文化研究中具体问题的解决

从已有的各种文化定义来看

文化的基本规定

在于认定文化是人类创造活动

与创造成果的总和

因此 研究文化就是对人的研究

我们可以承认这类文化定义是成立的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遗憾地指出

在具体研究中

这样的定义

无助于我们确定研究对象

甚至无法用来作为理论分析的工具

鉴于这一现状

建构任何新的文化理论

或者从事具体的文化研究

都应当充分注意到现有文化定义中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要努力地使文化概念

成为一个可以用来分析的工具

而不是把这个概念

泛化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容器

当我们在对文化的基本规定

有了大体一致的看法以后

我们更要注意到人们在实际运用中

把文化理解为观念和精神

或者物质 制度 行为中

所包含的人文意义

这种狭义的文化定义

以广义文化为基础

但是更加抽象

更加深刻地表现了文化的本质

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广义文化包含着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内涵

而狭义文化具有更加积极的人文意义

我们这里说的人文意义

就是否定单纯追求物质 制度

科学技术的世界

也就是依存或单纯

追求外在于人的世界

要寻找回归 以人为中心

为着人本身的人类世界

第三个前提

文化不是 由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

一个机械组合

而是某种自我完成的历史的有机体

这个观点是斯宾格勒最著名的观点

经历了多年的批判

这个观点我认为

已经被学者们普遍的接受 而且

成为我们从事文化研究的一种常识

所谓文化是一个有机体

它指的是

文化是一个高度综合的统一体

文化的精神渗透于民族

社会的各个部门和领域

所以 文化研究应当把文化的各个部门

各种起作用的因素

作为一个有机的综合体

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这种联系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对所其所含人文精神的综合考察

就是一般的文化研究

或者可以称为文化学的研究

而现在最接近这一层次的研究

就是所谓文化哲学的研究

所谓文化是个有机体

它又有另外一个意思

文化不是某种永恒的东西或者实体

而是一个具有生长期

和衰亡期的一个活体

因此 斯宾格勒认为

人类文化将无止境地发展向上的

乐观主义 是没有根据的

它们不可能是永远向上的

而只能按照发生 成熟 衰亡

这样的节律去完成其历史的轨迹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

斯宾格勒关于文化宿命的结论

没有被学者们全然接受

但是他反对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

也就是那种简单地套用自然科学的术语

和机械因果论的方法

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学者们公认文化是历时性的 动态的

是一种活体 有它自身的发展轨迹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

随着人们的需要的变化

传统的行为和态度

不断地在被取代或者改变着

正如没有哪个人永远不死

也没有哪种文化模式永远不变

既然文化必然会发生变迁

因此文化的分化也就理所当然了

关于文化的分化

德国学者卡西尔说

文化分化的展开

可以用文化结构理论来加以说明

在文化学的领域中 不少学者

把文化结构分为物质技术层

制度行为层 心理观念层

这些层次不是一开始就明确地存在的

而是逐渐地形成的

是从一个浑沌的统一状态

分化为相对独立的不同领域的

这就是文化分化的表现

我们说 第一形态的文化

它和人的自然需求

和物质世界紧密的结合

因而人们在有了丰富的精神需求

以及对象化的形式之后

就不那么容易

在这个第一形态的文化中

感受到人性的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

第一形态的文化产品

越是与人的自然需求紧密相连的

越是淡化了它的人性内涵

而逐渐的与自然物在观念上趋于同化

第二形态的文化

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建立

它的实质在于保证

物质生产的顺利进行

它的人性内涵也被披上了僵硬的外壳

而第三形态的文化则不同

它比较大程度地超越了人的自然需求

它的产品形式与自然物有明显的区别

为人类所特有

比如宗教 哲学 艺术

借助于这些形式

人们可以用它们来解释大千世界

寄托自己的灵魂

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东西与物质生产没有直接联系

但是最容易感受到人的本质力量

和人的独特价值

既然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

因此 文化研究要求理解

和解释这么一些问题

文化变迁是怎样出现的

文化变迁经历了什么样的一个过程

文化变迁的动力和动因是什么

20世纪对文化变迁的解释

进化论的观点唱了主角

社会进化论 在文化领域的拓展

使人们产生了文化进化的观念

文化人类学的早期著作家们

已经在用进化

来解释人类文化中的普遍的现象

到了20世纪40年代以后

新一代文化人类学家

对于基本理论兴趣的重新高涨

导致了文化进化论的再度崛起

所谓文化进化

是指一种表现为时间形式的持续过程

经过这么一个过程

文化现象便系统地组织起来

发生变迁 并且在整个过程中

呈现出不同形式的阶段性

文化进化的序列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级到高级 从落后到进步

因此 我们看到

文化进化呈现出来的两个基本特点

就是它的累积性和进步性

同时它也包含有平行

趋同 渐进 突发等状态

而其中占优势的则是多线进化

也就是在有限度发生的文化平行体中

寻找发展上的连续序列

文化有不同的形态 层次

和结构的观点为学术界所公认

并且在各种具体研究中加以运用

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

再到观念形态的文化

属于文化形态的分化

在每一形态中间

还进行着文化种类的分化

每一形态中的种类 又分化为亚种类

这是一个无穷尽的过程

西方哲学精神探源课程列表:

第一讲:导论一(哲学、宗教与文化)

-1.前言

--Video

-2.何谓哲学

--何谓哲学

-3.何谓宗教

--Video

-4.何谓文化

--Video

-5.文化互动转型论:五个基本前提

--Video

-6.文化互动转型论:五个基本立场

--Video

-7.文化互动转型论的意义

--Video

-第一讲:导论一(哲学、宗教与文化)--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第二讲 :导论二(希腊哲学概览)

-1.古希腊哲学诞生的环境(1)

--1.古希腊哲学诞生的环境(1)

-2.古希腊哲学诞生的环境(2)

--2.古希腊哲学诞生的环境(2)

-3.古希腊哲学的分期与流派(1)

--3.古希腊哲学的分期与流派(1)

-4.古希腊哲学的分期与流派(2)

--4.古希腊哲学的分期与流派(2)

-5.古希腊哲学的地方性特征与世界化历程(1)

--5.古希腊哲学的地方性特征与世界化历程(1)

-6.古希腊哲学的地方性特征与世界化历程(2)

--6.古希腊哲学的地方性特征与世界化历程(2)

-7.古希腊哲学的终结

--7.古希腊哲学的终结

-第二讲 :导论二(希腊哲学概览)--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第三讲: 求是(理性精神的萌发)

-1中西方的“是”

--Video

-2.原始思维的特点

--Video

-3.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Video

-4.希腊哲学与诗性理论

--Video

-5.从赫拉克利特思想看希腊哲学

--Video

-6.巴门尼德的思维特点

--Video

-7.判断哲学产生的标准

--Video

-第三讲: 求是(理性精神的萌发)--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第四讲: 求本(本体论、形上学)

-1.寻求本原:何谓本

--Video

-2.本原问题

--Video

-3.寻求本质:柏拉图的日喻和线喻

--Video

-4.柏拉图的穴喻及型相实在论的意义

--Video

-5.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

--Video

-6.亚里士多德的形上学及其学说的意义

--Video

-第四讲: 求本(本体论、形上学)--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第五讲:求知(古代知识论)

-1.知识论的词义

--1.知识论的词义

-2.柏拉图的知识论

--2.柏拉图的知识论

-3.西塞罗的知识论

--3.西塞罗的知识论

-4.奥古斯丁知识论(1)

--4.奥古斯丁知识论(1)

-5.奥古斯丁知识论(2)

--5.奥古斯丁知识论(2)

-6.知识论的特征

--6.知识论的特征

-第五讲:求知(古代知识论)--7.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第六讲: 求真(方法论、逻辑学)

-1:导言

--Video

-2:两种真

--Video

-3:逻格斯

--Video

-4:柏拉图的辩证法

--Video

-5: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Video

-6:结语

--Video

-第六讲: 求真(方法论、逻辑学)--7: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第七讲: 求实(科学精神)

-1. 何谓科学

--Video

-2. 希腊科学产生的原因

--Video

-3. 自然学一

--Video

-4. 自然学二

--Video

-5. 自然学三

--Video

-6. 自然学四

--Video

-7. 希腊化时期的科学

--Video

-8. 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Video

-第七讲: 求实(科学精神)--9. 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第八讲:求美(爱的礼赞)

-1.词义解释

--1.词义解释

-2.柏拉图论爱情

--2.柏拉图论爱情

-3.《会饮篇》解读--礼赞爱神(1)

--3.《会饮篇》解读—礼赞爱神(1)

-4.《会饮篇》解读--礼赞爱神(2)

--4.《会饮篇》解读--礼赞爱神(2)

-5.《会饮篇》解读--礼赞爱神(3)

--5.《会饮篇》解读--礼赞爱神(3)

-6.《会饮篇》解读--苏格拉底论爱

--6.《会饮篇》解读--苏格拉底论爱

-第八讲:求美(爱的礼赞)--7.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第九讲: 求善(伦理思想)

-1:关于一些名词的解释

--Video

-2:希腊伦理思想的开端

--Video

-3:苏格拉底伦理学思想

--Video

-4: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

--Video

-5:伊壁鸠鲁伦理学

--Video

-6:求善的历程

--Video

-7:共善

--Video

-第九讲: 求善(伦理思想)--8: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第十讲 :求仁(人文主义)

-1. 词义解析

--Video

-2. 希腊神话中的“人”

--Video

-3. 早期希腊哲学家论“人”

--Video

-4. 智者:古代人文主义运动

--Video

-5. 评价

--Video

-第十讲 :求仁(人文主义)--6. 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第十一讲: 求义(正义论)

-1.词义解释

--1.词义解释

-2.巨格斯的故事

--2.巨格斯的故事

-3 .古代正义论(1)—柏拉图的本质正义论

--3 .古代正义论(1)—柏拉图的本质正义论

-4.古代正义论(2)—西塞罗的自然正义论

--4.古代正义论(2)—西塞罗的自然正义论

-5.古代正义论(3)—奥古斯丁的神圣正义论

--5.古代正义论(3)—奥古斯丁的神圣正义论

-第十一讲: 求义(正义论)--6.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第十二讲:求礼(国家与法制)

-1:一些希腊词语介绍

--Video

-2:柏拉图的法制观念和国家理念

--Video

-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Video

-4:结语

--Video

-第十二讲:求礼(国家与法制)--5: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第十三讲:求福(宗教的寻求)

-1. 理论背景

--Video

-2. 希腊哲学的宗教化

--Video

-3. 基督教及其发展一

--Video

-4. 基督教及其发展二

--Video

-5. 基督教的信仰及其理性化

--Video

-6. 理性与信仰的冲突一

--Video

-7. 理性与信仰的冲突二

--Video

-第十三讲:求福(宗教的寻求)--8. 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第十四讲 : 求圣(与神合一)

-1.词义解释

--1.词义解释

-2.与神合一之祭仪通神(1)—狄奥尼修斯教

--2.与神合一之祭仪通神(1)—狄奥尼修斯教

-3.与神合一之祭仪通神(2)—奥菲斯教

--3.与神合一之祭仪通神(2)—奥菲斯教

-4.与神合一之理性通神(1)—毕达哥拉斯学派

--4.与神合一之理性通神(1)—毕达哥拉斯学派

-5.与神合一之理性通神(2)—恩培多克勒

--5.与神合一之理性通神(2)—恩培多克勒

-6.普罗提诺的神秘主义思想体系

--6.普罗提诺的神秘主义思想体系

-第十四讲 : 求圣(与神合一)--7.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第十五讲 总结(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1:古希腊哲学的地方化特征

--Video

-2:古希腊哲学的世界化历程

--Video

-3: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Video

-4:中希文化交流的愿景

--Video

-第十五讲 总结(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5: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讨论题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