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有机化学 >  第七章 波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  7.5 有机波谱综合解析  >  7.5 有机波谱综合 解析

返回《有机化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7.5 有机波谱综合 解析 在线视频

7.5 有机波谱综合 解析

下一节:8.1引言

返回《有机化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7.5 有机波谱综合 解析 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把核磁共振谱

质谱 红外都介绍完了

实际上我们单独用某一种谱

就把未知物的结构完全推导出来

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需要进行综合的解析

也就是把这几种谱综合起来

推出未知化合物的最终的结构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

如何利用这几种谱

进行有机波谱的综合解析

一般来说我们在利用这几张谱解析时

并没有一个墨守成规的一成不变的顺序

但是有以下几点我们必须要考虑到

首先我们可以把这几张谱图通览一下

找出一些主要的非常重要的信息

比如说从红外谱中

我们可以马上发现可能存在

某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从质谱上能够判断出它的分子量

甚至分子组成式

从碳谱 氢谱上可以判断

它大概含几个碳 几个氢

特别我们要对氢谱进行认真地分析

对它的化学位移 偶合常数 偶合裂分

都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这样我们可以找出它的结构单元

连接的方式

最终我把这些结果结合起来

就可以推出它的结构

下面我们就举一个具体的实例

来看一看如何利用这几张谱图

来推出一个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首先我们让我们游览一下

这个未知化合物的几张谱图

首先这是它的氢谱

然后也给出它的碳谱

这是它的质谱 这是EI质谱

这是它的红外光谱

首先我们看一下它的质谱

在质谱中质核比是120这个峰较强

我们可以初步认定它为分子离子峰

紧接着我们看这个基峰

也就是正好与这个120质核比的峰

相差了15个质量数

这对应着失去了甲基自由基

也就是说如果它是分子离子峰

可以说这是失去了合理的中性碎片

因此我们认为这个质核比为120的峰

初步认为它就是分子离子峰

同样这里头失去甲基这个峰

是这张谱中的基峰

说明它很容易失去甲基

也给我们将来推导结构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未知物的红外谱

从这里头我们看得出它没有羧基 羟基

以及羰基这些含氧的基团

但是我们在1600附近

看到有一个较强的峰

这个峰一般是碳碳双键的伸缩振动

所形成的峰

在观测到碳碳双键生成的同时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3000-3100附近

有一组峰

这组峰是碳碳双键上的

碳氢伸缩振动的特征峰

从这两处我们可以初步地判断

这个化合物应该含有碳碳的双键

我们再看一下氢谱

在氢谱里头有三组峰

其中积分面积最小的是这组峰

如果把它设为一个氢

那我们看这组峰是五个氢

这组峰是六个氢

这就预示着在这个化合物中

氢的个数至少是12个

我们再看一下它的化学位移

对于五个氢这一组峰

它的化学位移在7.2 7.3附近

正好是苯环出峰的位置

而且积分又是五个氢

预示着可能含有苯环

而在高场也就是在1.2附近这个峰

这个峰一般是甲基出峰的位置

又是六个氢 预示着可能含甲基

而且可能是两个甲基

我们再看一下碳谱

在碳谱中我们看到 一二三四五六

有六个峰

也就是说这个化合物至少含六个碳

77ppm出的峰是氘代氯仿的溶剂峰

我们不用考虑

刚才在氢谱中我们也得到一个初步的推断

说这个化合物中可能含有苯环

我们看一下这四个峰

正好都处于苯环要出峰的区域

差不多在120-150附近

如果这是苯环所形成的四个碳峰的话

那它应该是代表了六个碳

也就预示着可能有的峰代表了两个碳

在氢谱中我们也知道可能含有两个甲基

在这里头 在24ppm左右

有一个比较强的峰

这也是甲基出峰比较正常的位置

而且峰比较强

也许我们也可以认为它可能有两个碳

代表了两个碳

这样我们分析出来总共可能含有九个碳

当然在这个推理的过程中

我们没有利用碳的级数

实际上我们在做碳谱时

也可以同时测到每一个峰的它的多重度

比如它是双重峰 还是三重峰还是四重峰

这样我们就知道每个碳的级数

如果知道碳的级数

我们可以马上判断得出来 这是甲基峰

这几个都是叔丁基的峰

也就是说含一个氢

这是含了三个氢 这是个季碳 不含氢

这样的话我们跟氢谱进行对比

就很容易知道这确实是两个甲基

这块虽说我们不知道每一个碳

是代表了两个碳

但是如果是苯环有六个氢的话

一定是含有两个峰各代表了两个碳

这样氢的个数正好也与氢谱符合

也就是说这是季碳 不含氢

这是CH CH CH CH 这是CH3

两个CH3有六个氢 这是一个氢

如果这里还有某两个峰代表了两个CH

这一共有五个氢

这样与氢谱也是吻合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推出C9H12这个组成式

这个组成的式量正好是120

与我们在质谱中所判断的

这个未知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

所得到的分子量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初步就定为这个化合物的

分子组成式就是C9H12

好 下面我们就从这儿出发

再具体推它的结构

首先我们前面介绍

可以计算一下它的不饱和度

这个C9H12的不饱和度

由这个分子组成式

我们可以首先计算它的不饱和度Ω

前头我们也介绍过了

它的不饱和度计算的结果应该等于4

不饱和度等于4

也预示着这个化合物可能含有苯环

这和我们由氢谱 碳谱的推测是一致的

下面我们再具体的看一下氢谱

由这个氢谱我们可以具体分析

它有那些结构单元以及连接方式

实际上这个化合物

就是我们前期所介绍的异丙基苯

如何利用氢谱推出这样一个结构

前面我们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

在这儿我们就不占用时间了

当我们推出一个结构时

这个结构是否正确

必须要进行指认

也就是说我们在推导结构过程中

可能用到了一些部分的信息

而在指认的时候

应该把所有的谱图的主要的信息

都能够利用这个结构进行很好的解析

这样才能证实我们结构的正确性

在前面氢谱 碳谱 质谱时

实际上我们都举过异丙基苯的例子

都对它的谱图做过解释 指认和解释

所以在这儿我们就不做一一的解释

只把它的红外谱再做一次指认

我们再看一下这张红外谱

刚才我们也说到

这个峰是碳碳双键振动的峰

实际上这是一个苯环

苯环在红外中它有一组特征峰

除了在这儿1600波数这个吸收峰以外

还在这儿附近有的时候强

有的时候会弱一些

1580 1500 以及1450 这四处也会出峰

当然这四个峰有的时候不是同时出现

有的时候会出两个或者三个峰

当这一组峰出现的时候

基本上预示着它可能有苯环

在这里头确实这几个峰也都出现了

同时刚才我们说到这儿有碳氢伸缩

这个碳氢伸缩是碳碳双键上的碳氢伸缩

也确实出现了

而在这里头这组峰是烷基上的碳氢伸缩

也就是说这块的甲基的碳氢伸缩

由于这里又含有两个甲基

所以它甲基的碳氢伸缩的峰是非常强的

此外我们看一下这个峰

这一块是甲基的弯曲振动

前面我们介绍大概在1380附近

在这里发生了一个裂分

这个裂分大概在1390和1370两个峰

这两个峰强度大概相同

这也是异丙基的一个特征的峰

这块儿大概在700和750附近

有两个比较强的峰

这是苯环的 单取代苯环

碳氢弯曲振动的一个特征峰

这一处有一排有规整的峰

这也是单取代苯环的一个特征峰

它是这组峰的倍频

我们前头介绍量子力学处理方法时提到的

它的倍频或者组合频所形成的

也是一个单取代苯环的

一个特征的吸收峰

以上我们就把这一个异丙基苯的

红外谱图进行指认

我们可以看出这张谱图

能够很好地解释异丙基苯

这也说明我们推出它的结构是正确的

好 以上我们就利用这四张谱图

推出了异丙基苯的结构

并对每张谱图进行了指认

好了 本章的教学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有机化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论

--1.1.1 引言

--1.1.2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1.2 有机化学基本知识

--1.2.1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2.2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1.2.3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2.4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写法

-第一章 绪论--1.2 有机化学基本知识

-1.3 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

--1.3.1 几个与命名相关的词

--1.3.2 系统命名的基本原则

--1.3.3 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一章 绪论--1.3 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

-1.4 酸碱理论

--1.4.1 酸碱理论

-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章节测试题

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2.1 引言

--2.1.1 饱和烃的概述

--2.1.2 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2.1 引言

-2.2 烷烃——2.2.1 烷烃的构象

--2.2.1.1 Newman投影式及乙烷的构象

--2.2.1.2 丁烷的构象

--2.2.1.3 其他烷烃的构象

-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2.2 烷烃——2.2.1 烷烃的构象

-2.2 烷烃——2.2.2 烷烃的反应

--2.2.2.1 烷烃化学反应的概述

--2.2.2.2 烷烃的氧化、热解和异构化

--2.2.2.3a 甲烷的氯代反应

--2.2.2.3b 几个相关小专题

--2.2.2.3c 其他烷烃的卤代反应

-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2.2 烷烃——2.2.2 烷烃的反应

-2.3 环烷烃——2.3.1 引言

--2.3.1 环烷烃的概述

-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2.3 环烷烃——2.3.1 引言

-2.3 环烷烃——2.3.2 环烷烃的命名

--2.3.2 环烷烃的命名

-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2.3 环烷烃——2.3.2 环烷烃的命名

-2.3 环烷烃——2.3.3 环烷烃的构象

--2.3.3.1 环烷烃的稳定性

--2.3.3.2 环己烷的构象

--2.3.3.3 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2.3.3.4 十氢合萘的构型

-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2.3 环烷烃——2.3.3 环烷烃的构象

-2.3 环烷烃——2.3.4 环烷烃的反应

--2.3.4 环烷烃的化学反应

-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2.3 环烷烃——2.3.4 环烷烃的反应

-第二章 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HW-第二章章节测试题

第三章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及二烯烃

-3.1 不饱和烃的概述

--3.1 不饱和烃的概述

-3.2. 烯烃的化学反应

--3.2.1 烯烃化学反应概述

--3.2.2 催化氢化

--3.2.3 亲电加成

--3.2.4 氧化反应

--3.2.5 α-氢卤代

--3.2.6 聚合反应

--3.2.7 烯烃复分解

-第三章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及二烯烃--3.2. 烯烃的化学反应

-3.3 炔烃的化学反应

--3.3.1 炔烃化学反应概述

--3.3.2 酸性及炔氢的反应

--3.3.3 加成反应

--3.3.4 氧化还原反应及炔烃的聚合

-第三章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及二烯烃--3.3 炔烃的化学反应

-3.4 二烯烃——3.4.1 二烯烃的结构

--3.4.1.1 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

--3.4.1.2 分子轨道理论

--3.4.1.3 共振论

--3.4.1.4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3.4.1.5 诱导效应与分子可极化性

-第三章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及二烯烃--3.4 二烯烃——3.4.1 二烯烃的结构

-3.4 二烯烃——3.4.2 二烯烃的化学反应

--3.4.2 二烯烃的化学反应

-第三章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及二烯烃--3.4 二烯烃——3.4.2 二烯烃的化学

-第三章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及二烯烃--HW-第三章章节测试题

第四章 芳香烃

-4.1 芳烃概论

--4.1 芳烃概论

-4.2 芳烃的分类和命名

--4.2.1 芳烃的分类

--4.2.2 单环芳烃的命名

-4.3 苯的物理性质

--4.3 苯的物理性质

-4.4 苯的结构

--4.4.1 苯的Kekule结构式

--4.4.2 实验得到的苯结构信息

--4.4.3 苯结构的解释

-4.5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4.5.1 单环芳烃化学反应概述

--4.5.2 单环芳烃的加成反应

--4.5.3 氧化反应

--4.5.4 芳烃侧链的反应

--4.5.5.1 单环芳烃的亲电取代概论

--4.5.5.2 机理 为何取代而不是加成

--4.5.5.3 卤代反应

--4.5.5.4 硝化反应

--4.5.5.5 磺化反应

--4.5.5.6 Friedel-Crafts 烷基化反应

--4.5.5.7 Friedel-Crafts 酰基化反应

--4.5.5.8 氯甲基化反应

-4.6 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

--4.6.1 芳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概述和分类

--4.6.2 定位效应的解释

--4.6.3 二取代苯的定位效应

--4.6.4 定位效应的应用

-4.7 稠环芳烃

--4.7.1 多环芳烃的分类

--4.7.2 萘的结构

--4.7.3.1 萘的取代反应

--4.7.3.2 萘的其他反应

-4.8 非苯芳烃及芳香性

--4.8.1 非苯芳烃

--4.8.2 芳香性

-第四章 芳香烃--4.8 非苯芳烃及芳香性

-第四章 芳香烃--HW-第四章章节测试题

第五章 对映异构

-5.1 手性和对称性

--5.1.1 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

--5.1.2 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5.1.3 分子的手性和旋光性

-第五章 对映异构--5.1 手性和对称性

-5.2 含一个不对称碳的化合物

--5.2.1.1 D/L构型标记法

--5.2.1.2 R/S构型标记法

--5.2.2 Fischer投影式

--5.2.3 对映体和外消旋体

--5.2.4 潜手性、等价、对映异位、非对映异位

-第五章 对映异构--5.2 含一个不对称碳的化合物

-5.3 含两个及多个不对称碳的化合物

--5.3 含两个及多个不对称碳的化合物

-第五章 对映异构--5.3 含两个及多个不对称碳的化合物

-5.4 环状手性化合物

--5.4 环状手性化合物

-第五章 对映异构--5.4 环状手性化合物

-5.5 其他不含不对称碳原子的手性化合物

--5.5 其他不含不对称碳原子的手性化合物

-第五章 对映异构--5.5 其他不含不对称碳原子的手性化合物

-第五章 对映异构--HW-第五章章节测试题

-5.6 平面手性化合物

第六章 卤代烃

-6.1 卤代烃的概述

--6.1.1 卤代烃的分类

--6.1.2 卤代烃的命名

--6.1.3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题目要求

-6.2 亲核取代反应

--6.2.1 亲核取代反应的概述

--6.2.2.1 氧亲核试剂

--6.2.2.2 氮亲核试剂

--6.2.2.3 碳亲核试剂

--6.2.3 双分子取代反应

--6.2.4 单分子取代反应

--6.2.5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第六章 卤代烃--6.2 亲核取代反应

-6.3 消除反应

--6.3.1消除反应概述

--6.3.2双分子消除反应

--6.3.3单分子消除反应

--6.3.4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

-第六章 卤代烃--6.3 消除反应

-6.4 与金属的反应

--6.4.1与金属镁反应

--6.4.2与金属锂反应

--6.4.3与金属钠反应

-6.5 不饱和卤代烃

--6.5.1乙烯型卤代烯烃

--6.5.2 烯丙型卤代烯烃

-第六章 卤代烃--HW-第六章章节测试题

第七章 波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7.1 本章引言

--7.1.1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一般策略

--7.1.2 常用的波谱分析方法

-7.2 核磁共振谱

--7.2.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7.2.2 核磁共振氢谱——7.2.2.1 化学位移

--7.2.2 核磁共振氢谱——7.2.2.2 偶合裂分

--7.2.2 核磁共振氢谱——7.2.2.3 积分面积

--7.2.2 核磁共振氢谱——7.2.2.4 氢谱的基本解析

-7.3 质谱

--7.3.1 质谱的基本原理

--7.3.2 质谱解析

-7.4 红外光谱

--7.4.1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7.4.2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7.4.2.1 特征官能团的红外吸收

--7.4.2.2 影响吸收峰位置的因素

--7.4.3 红外光谱图解析

-7.5 有机波谱综合解析

--7.5 有机波谱综合 解析

-第七章 波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HW-第七章章节测试题

第八章 醇酚醚

-8.1 引言

--8.1引言

-8.2 醇

--8.2.1醇的结构和命名

--8.2.2.1 醇的物理性质

--8.2.2.2 醇的波谱性质

--8.2.3 醇的化学性质概述

--8.2.3.1 醇的酸性:生成醇盐

--8.2.3.2 醇的碱性和亲核性

--8.2.3.3(1)醇的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

--8.2.3.3(2)醇的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

--8.2.3.4 醚的亲核取代反应:生成醚

--8.2.3.5 醇的消除反应:生成烯烃

--8.2.3.6 醇的氧化反应:生成醛酮

--8.2.3.7 邻二醇的氧化

--8.2.3.8 Pinacol 重排

--8.2.4醇的制备

-第八章 醇酚醚--8.2 醇

-8.3 酚

--8.3.1 酚的结构和命名

--8.3.2 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8.3.3.1酚的酸性

--8.3.3.2酚的颜色反应

--8.3.3.3酚的亲电取代反应

--8.3.3.4酚醚的合成

--8.3.3.5酚酯的合成

--8.3.3.6酚的氧化反应-生成醌

--8.3.4 酚的制备

-第八章 醇酚醚--8.3 酚

-8.4 醚

--8.4.1醚的结构和命名

--8.4.2醚的物理性质和波谱性质

--8.4.3.1 醚的弱碱性

--8.4.3.2 醚的氧化:生成过氧化物

--8.4.3.3 醚键的断裂

--8.4.3.4 Claisen重排

--8.4.3.5 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

--8.4.4 醚的制备

-第八章 醇酚醚--8.4 醚

-第八章 醇酚醚--HW-第八章章节测试题

第九章 醛和酮

-9.1 引言

--9.1 引言

-第九章 醛和酮--9.1 引言

-9.2 醛、酮的物理性质

--9.2 醛、酮的物理性质

-第九章 醛和酮--9.2 醛、酮的物理性质

-9.3.1 醛、酮的反应概述

--9.3.1醛酮的反应概述

-9.3.2 醛、酮的亲核加成

--9.3.2.1 醛酮亲核加成反应概述

--9.3.2.2 含氧亲核试剂

--9.3.2.3 含硫亲核试剂

--9.3.2.4 含碳亲核试剂

--9.3.2.5 含氧亲核试剂

-第九章 醛和酮--9.3.2 醛、酮的亲核加成

-9.3.3 醛、酮α-氢的反应

--9.3.3.1 α-氢的酸性及酮式-烯醇式的转化

--9.3.3.2 卤代反应

--9.3.3.3 羟醛缩合反应

-第九章 醛和酮--9.3.3 醛、酮α-氢的反应

-9.3.4 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

--9.3.4.1 醛的氧化反应

--9.3.4.2 醛、酮的还原反应

--9.3.4.3 醛的歧化反应

-第九章 醛和酮--9.3.4 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

-9.4 α、β-不饱和醛、酮的化学反应

--9.4 α、β-不饱和醛、酮的化学反应

-第九章 醛和酮--9.4 α、β-不饱和醛、酮的化学反应

-9.5 醛、酮的制备

--9.5 醛、酮的制备

-第九章 醛和酮--HW-第九章章节测试

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0.1 概论

--10.1 概论

-10.2 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0.2 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0.3 羧酸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

--10.3 羧酸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

-10.4 羧酸的化学性质

--10.4.1 酸性

--10.4.2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10.4.3 羧酸的还原

--10.4.4 脱羧反应

--10.4.5 α-氢原子的卤代反应

--10.4.6 二元羧酸的反应

-10.5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与命名

--10.5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与命名

-10.6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

--10.6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和波谱特征

-10.7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10.7.1 羧酸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亲核取代反应

--10.7.2 羧酸衍生物亲核取代反应活性的比较

--10.7.3 与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

--10.7.4 羧酸衍生物的还原反应

--10.7.5 酯缩合反应

--10.7.6 酰胺的酸碱性

--10.7.7 Hoffmann降级反应

--10.7.8 酰胺的脱水反应

-10.8 羟基酸的分类和命名

-- 10.8 羟基酸的分类和命名

-10.9 羟基酸的化学性质

--10.9.1 酸性

--10.9.2 脱水反应

--10.9.3 分解脱羧反应

-10.10 β-二羰基化合物

--10.10 β-二羰基化合物

-10.11 α-卤代酸及其衍生物

-- 10.11 α-卤代酸及其衍生物

-10.12 羧酸的制备

--10.12 羧酸的制备

-10.13 专题:油脂 蜡 磷脂

--10.13 专题:油脂 蜡 磷脂

第十一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11.1 绪论

--本章引言

-11.2 胺

--11.2.1

--11.2.2

--11.2.3.1

--11.2.3.2

--11.2.3.3

--11.2.3.4

--12.2.3.5 季铵盐与季铵碱的反应

-11.3 硝基化合物

--11.3.1 硝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制备

--11.3.2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1.4 腈

--11.4.1 腈的命名、结构和制备

--11.4.2 腈的化学性质

-11.5 异腈

--11.5.1 异腈的命名、结构和制备

--11.5.2 异腈的化学性质

-11.6 重氮化合物

--11.6.1 重氮化合物的结构

--11.6.2 芳基重氮盐的制备

--11.6.3 由芳基重氮盐制备芳基卤化物

--11.6.4 芳基重氮盐的还原

-11.7 偶氮化合物

--11.7 偶氮化合物

-11.8 本章小结

--11.8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

-12.1 杂环化合物概述

--12.1概述

-12.2 吡咯、呋喃、噻吩

--12.2.1 五元杂环的结构、命名与 物理性质

--12.2.2.1 吡咯的反应

--12.2.2.2 呋喃的反应

--12.2.2.3 噻吩的反应

--12.2.3 吡咯、呋喃、噻吩的合成

-12.3 吲哚 (苯并吡咯)

--12.3.1 吲哚及其亲电取代反应位

--12.3.2 吲哚的反应

--12.3.3 吲哚的合成

--12.3.4 吲哚衍生物

-12.4 吡啶

--12.4.1 吡啶性质

--12.4.2 吡啶的反应

--12.4.3 吡啶的合成

--12.4.4 吡啶衍生物的重要反应

-12.5 喹啉、异喹啉 (苯并吡啶)

--12.5.1.1 喹啉、异喹啉的亲电取代反应

--12.5.1.2 亲核反应

--12.5.1.3 氧化反应

--12.5.2 喹啉、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

-12.6 含氧六元杂环

--12.6.1 吡喃酮

--12.6.2 α-吡喃酮和β-吡喃酮的合成

-12.7 多杂原子五元环、六元环介绍

--12.7.1 含二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

--12.7.2 含二个杂原子五元杂环的亲电取代反应

--12.7.3 含多个氮原子的六元环(嗪)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HW-第十二章章节测试题

第十三章 有机化学专题

-13.1 有机合成基础-part 1

--13.1.1 有机合成概述

--13.1.2 逆合成分析与切断法

--13.1.3 含碳杂键化合物的切断法

--13.1.4 含芳香环化合物的切断

--13.1.5 有机化合物碳骨架的形成

-第十三章 有机化学专题--13.1 有机合成基础-part 1

-13.1 有机合成基础-part 2

--13.1.6 1,3-二官能团碳碳键的切断

--13.1.7 1,5-二官能团碳碳键的切断

--13.1.8 1,2-二官能团碳碳键的切断

--13.1.9 1,4-二官能团碳碳键的切断

--13.1.10 1,6-二官能团碳碳键的切断

--13.1.11 官能团转化及其他

--13.1.12 小结

-第十三章 有机化学专题--13.1 有机合成基础-part 2

-13.2 重排反应在实际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3.2 重排反应在实际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3.3 碳水化合物-part 1

--13.3.1 碳水化合物的概述

--13.3.2.1 单糖的构造式

-- 13.3.2.2 单糖的构型

-13.3. 碳水化合物-part 2

--13.3.3.1 单糖的反应——形成糖脎

--13.3.3.2 单糖的反应——差向异构化

--13.3.3.3 单糖的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

--13.3.3.4 单糖的反应——醛糖的递升与递降反应及酮糖的特殊反应

-13.3. 碳水化合物-part 3

--13.3.4.1 与单糖的环状结构相关的一些事实

--13.3.4.2 单糖环状结构的表示方法

--13.3.4.3 单糖的构象

-13.3 碳水化合物-part 4

--13.3.5.1 二糖的概述

--13.3.5.2 重要的二糖

-13.4 氨基酸与多肽

--13.4 氨基酸与多肽

构造、构型、构象

-构造、构型、构象

期末考试

-期中考试--二、 选择题

-期中考试--一、判断题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试题

7.5 有机波谱综合 解析 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