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电路理论 >  05 单相交流电路 >  05-6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功率 >  05-6-2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功率因数

返回《电路理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05-6-2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功率因数在线视频

下一节:05-6-3正弦交流稳态电路最大功率

返回《电路理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05-6-2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功率因数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本节介绍交流电路的功率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应用原理,

功率因数改善问题。

我们知道,视在功率是设备最大的电功率容量。

当功率因数为1时,该设备的有功功率就是视在功率。

即:电源设备额定容量S,向负载提供的有功功率的多少,

如图所示。

P=Scosφ。

当负载的功率因数为1时,其获得的有功功率为75KW。

当负载的功率因数为0.7时,其获得的有功功率则为0.7S=52.5KW。

工程实际中,很多设备的功率因数都远低于1的。

如:异步电动机,在空载运行时,功率因数仅为0.2~0.3之间,

即使满载时,也只能达到0.7~0.85左右。

我们照明用的日光灯,其功率因数也就0.45~0.6左右。

而功率因数低,会带来一些不利或不足的问题:

1)电源的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即使电流达到了额定值,但功率容量还会有富余。

2)在低压电力系统中,电压通常为定值。而输出相同功率时,

会导致线路上电流过大,线路的电压损耗也较大,

既不绿色,也不经济。

总之,负载的功率因数低,使得电源带负载能力比较低。

那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

并联电容,就可以解决。

即通过改善设备的自身,来改善功率因数。

我们来介绍一下原理:

看图(a),原负载(取)感性,

因此电流I0滞后端电压一个角度,

(0~90°)之间的一个相位差。

用相量图表示,如图(b)所示。

当并联电容后,原感性负载的电流仍然不变,

即负载工作状态,还在原来的条件下正常运行。

但是由于并联了电容,

电容中电流IC,是超前端电压U90°的,

通过相量图几何关系可知,

最终,合成的总电流I大小,变小了,

且与电压U的相位差,也减小了。

即此时|φ0| > | φ |,

而功率因数cosφ随着| φ |的减小,变大了。

这就是:对感性负载采用并联电容的方法,

来改善功率因数的原理。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首先明确,感性负载的有功功率保持不变。

即:UIcosφ=P为定值。

低压电力系统中,电压U也保持恒定。

那么,Icosφ也就是定值。

若cosφ增大,自然会导致I减小,达到降低线路损耗的目的。

看图(a),此时若不接入电容,则I=I0,

P=UI0cosφ0。

以U为参考相量,作出相量图,如图(b)所示,

电流I0滞后电压Uφ0角度,

也作出电流I0相量图。

然后接上电容,并调节电容,逐步增大,

显然,电容中的电流相量(IC),是超前电压相量90°的

在电容逐步增大的过程中,

电容中的电流也逐步增大,

按照多边形相加原理,可见,最终合成的总电流I

落会在垂直于U相量的这一条虚线上,某一个位置上(如图中,A、B或C等处)

下面我们来对:电容C的值,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关的计算等式有:

图(a)中,KCL有等式(1),支路关系有等式(2);

而图(b)中复数运算,有等式(3)和等式(4)。

利用复数运算规则,实部和实部相等,虚部和虚部相等,

我们把上述四个等式,化简成有效值的运算,

得到等式(5)和(6),

从而得出电容C的值,为IC/(Uω)。

继续分析电容C的值。因为实际工程中,

负载的铭牌,会决定额定功率

即有功功率P,和功率因数cosφ0,

而我们,最终目标功率因数cosφ也会给定。

因此我们可以把刚刚得出的C=IC/Uω,

表达式中的IC替换掉,

从而得出求取并联电容值C的经验公式。

如下所示推导过程。

最后,得出电容C的计算公式为(*)式所示。

该电容又称补偿电容。是一个与感性负载自身的原功率因数、

最终目标功率因数、负载自身的额定有功功率以及电源的电压值

和电路的角频率值,这四个量有关的运算公式。

下面来讨论:这个补偿电容的一些特点:

1)补偿电容计算方法:

有两种:可以用公式IC/(Uω)获得;

也可以用公式:P×(tgφ0-tgφ)/(ωU平方)获得。

2)补偿电容在理论上,

只要改善的功率因数,最终目标不是cosφ=1,

则总是有两个值,

一个电容值大,一个电容值小。如图所示,

一个称为“欠补偿”,另一个称为“过补偿”。

在实际工程中,人们常选择小电容值的电容器来进行补偿,而不选择大值的电容器。

3)还有一个值在理论分析中也是可以计算的,

即电容器,在电路中发出的无功功率Q,

计算公式为:Q=P×(tgφ0-tgφ)

或Q=ωCU平方。

注意,这个无功功率是电容器发出的无功,

按照吸收来计算的话,前面要加负号。

4)对于电容C值,

即电容量的由小到大变化过程中,

对端口电路的电流、功率因数的变化规律,

可以建立起:i=f(C)和λ=f(C)的函数两个曲线来描述。

(1)感性阶段,是指电容C欠补偿阶段,

(端口总)电流有效值变化趋势为:由大到小,

而(端口总)功率因数的变化趋势,则为:由小到大变化直到等于1。

(2)在容性阶段,是指电容C处于过补偿阶段,

电流有效值的变化趋势为:由小到小大,

而功率因数则变为由大到小,甚至越来越小,直到趋向于0。

(3)思考一下:全补偿电容值C的等于多少?该如何计算呢?

看一个例题,关于功率因数改善的一些常规计算。

如图(a)所示,并联电容为多大以后,

可以使得一端口负载功率因数有0.6(感性)提高到0.9。

并分析并联电容前后,线路中无功功率的变化情况。

我们来解:可以把电路等效成图(b)形式。

由:cosφ0=0.6(感性),和cosφ=0.9(这个0.9未说明是感性还是容性),

我们确定:φ0=53.13°,

而φ,可以等于“正”或“负”25.84°。

假设我们取φ=25.84°,

则可以计算出:欠补偿电容C的值,代入公式为375uF。

下面,来分析无功功率的变化规律。

可以先计算未并联电容前,

感性负载需要的无功功率为S1拔。

分别计算得:P值=20KW,Q值=26.67Kvar,

S1拔=(20+j26.67)KVA。

再计算并联电容后的这三个值。

分别为:P’=20KW,Q’=+-9.69Kvar(注:这里我们把两种可能的电容都计入)。

S2拔=(20±j9.69)KVA。

因此,可以根据前后的功率三角形,来进行比较,

并联电容后,端口电路的无功功率变化情况:

分别为:1)小电容时,端口从电源端吸收的无功减少了16.98Kvar。

2)或者用大电容(即过补偿)时,则从电源端吸收的无功功率减少的更多,为36.36Kvar。

注意,这里的负号,说明并联补偿电容后,

电容能够向电源提供无功功率,或者说:电容吸收负的无功功率。

这个在前面的无功功率知识点中已经学习过,希望大家,能够回忆起来。

总结与思考

1)功率因数提高以后,线路中电流减少了,就可以带更多的负载,

充分的利用了设备的能力,这是功率因数改善或提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2)从功率三角形角度来分析 :指并联电容后,

电源向负载输送的有功功率 UI0cosφ0 = UIcosφ是不变的,

但是电源向负载输送的无功功率UIsinφ

即减少了,减少的这部分无功,是由电容“产生”来补偿的,

使感性负载吸收的无功功率,还是不变的,

而(总线路的)功率因数得到了改善。

3)注意 :整个并联电容过程中,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不变,

所谓的功率因数提高,提高的是从一端口看进去电路的功率因数。

最后提一个思考题:

能否用串联电容器,来改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呢?

我们从两个角度回答:

1)RLC串联原理来说,

是可以改善功率因数的,因为串联了了一个电容C,

对于RLC形成的串联的阻抗,

为R+jX,

X的绝对值一定是减小了

所以,功率因数是可以提高的。

2)从功率因数提高的工程意义上来说,

这种方法,对于低压电力系统来说,是不合适的,

因为电力系统中,要求功率因数提高,是在不改变电压,

不改变有功功率的情况下,实现电源更有效的利用。

若串联电容,首先就改变了负载的阻抗,

其次还改变了(原)负载的电压。

比如说,用户买个日光灯,

对于这个日光灯,为了提高功率因数,你还对日光灯进行改造,

显然,做法不适宜,也不合适。

因此,对于低压用户来说,不采用串联电容器的方法改善功率因数。

好的,本节就到这里。

电路理论课程列表:

00绪论

-00绪论

01 电路概念与基本定律

-01-1 电路模型与集总假设

--01-1 电路模型与集总假设

--01-1作业

--讨论01

-01-2 电路变量

--01-2 电路变量

--01-2作业

-01-3 基尔霍夫定律

--01-3 基尔霍夫定律

--01-3作业

-01-4 电路基本元件及方程

--01-4-1电路元件-1

--01-4-1作业

--01-4-2电路元件-2

--01-4-2作业

--01-4-3电路元件-3

--01-4-3作业

--讨论02

--01-x自测题

02 电阻电路分析方法

-02-1 电阻电路的化简与等效

--02-1 电阻电路的化简与等效

--02-1作业

-02-2 电阻△-Y等效变换

--02-2电阻Y-△连接的等效变换

--02-2作业

-02-3 含受控源的等效电阻

--02-3等效电阻

--02-3作业

-02-4 电路的拓扑图和电路方程 的独立性

--02-4-1图论初步-1

--02-4-1作业

--02-4-2 图论初步2

--02-4-2作业

-02-5 支路法

--02-5-1支路法1

--02-5-2支路法2

--02-5作业

-02-6 网孔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

--02-6-1网孔电流法

--02-6-2 回路电流法

--02-6作业

-02-7 结点电压法

--02-7-1结点电压法-1

--02-7-2结点电压法-2

--02-7作业

--讨论03

03 电路定理

-03-1 叠加定理

--03-1叠加定理

--03-1作业

-03-2 齐性定理和替代定理

--03-2齐性定理和替代定理

--03-2作业

-03-3 戴维南定理

--03-3-1戴维南定理-1

--03-3-2戴维南定理-2

--03-3作业

-03-4 诺顿定理与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03-4诺顿定理与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03-4作业

-03-5 特勒根定理

--03-5特勒根定理

-03-6 互易定理与对偶原理

--03-6 互易定理和对偶原理

--3-56作业

04 动态电路

-04-1 动态电路概念和换路定则

--04-1-1动态电路概念

--04-1-1作业

--04-1-2换路定则与初值确定

--04-1-2作业

-04-2 一阶电路

--04-2-1一阶零输入响应

--04-2-2一阶零输入响应与全响应

--04-2-3一阶电路三要素方法

--04-2作业

-04-3 二阶电路

--04-3-1二阶电路分析-1

--04-3-2二阶电路分析-2

--04-3-3二阶电路分析-3

--04-3作业

-04-4 阶跃与冲激

--04-4-1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1

--04-4-2 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2

--04-4作业

05 单相交流电路

-05-1 正弦量

--05-1正弦量基本概念

--05-1作业

-05-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05-2-1相量表示 -1

--05-2-2相量表示-2

--05-2作业

-05-3 电路定律和元件方程的相量形式

--05-3基尔霍夫 定律的相量形式

--05-3作业

-05-4 阻抗与导纳

--05-4 阻抗与导纳

--05-4-1作业

--05-4-2作业

-05-5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法分析

--05-5-1相量法分析问题交流电路1

--05-5-2相量法分析稳态交流电路2

--05-5作业

-05-6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功率

--05-6-1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功率

--05-6-2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功率因数

--05-6-3正弦交流稳态电路最大功率

--05-6作业

06 三相电路

-06-1 三相电源

--06-1三相路基本概念

--06-1作业

-06-2 对称三相电路的线值与相值

--06-2对称三相电路的线值与相值

--06-2作业

-06-3 对称三相电路一相法计算

--06-3 对称三相电路计算

--06-3作业

-06-4 不对称三相电路

--06-4不对称三相电路

--06-4作业

-06-5 三相电路功率

--06-5-1三相电路功率

--06-5-2三相功率测量

--06-5作业

--期中考试01

07 耦合电感电路

-07-1 耦合电感的电路模型

--07-1-1耦合现象

--07-1-2 耦合电感模型

--7-1作业

-07-2 耦合电感的串并联

--07-2-1 耦合电感串并联

--07-2-2含耦合电感电路分析

--7-2作业

-07-3 空心变压器

--07-3 空心变压器

--7-3作业

-07-4 理想变压器

--07-4理想变压器

--7-4作业

08 非正弦周期电路

-08-1 非正弦周期信号

--08-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

--8-1作业

-08-2 有效值与平均功率

--08-2 有效值与平均功率

--8-2作业

-08-3 谐波分析法

--08-3线性电路谐波分析

--8-3作业

09 频率响应与谐振

-09-1 网络函数与频率响应

--09-1-1频率响应

--09-1-2 RC滤波网络简介

--9-1作业

-09-2 串联谐振

--09-2-1串联谐振-1

--09-2-2串联谐振-2

--9-2作业

-09-3 并联谐振

--09-3并联谐振及其他谐振

--9-3作业

10 运算电路

-10-1 拉普拉斯正变换

--10-1拉普拉斯正变换及性质

--10-1作业

-10-2 拉普拉斯反变换

--10-2拉普拉斯反变换

--10-2作业

-10-3 运算模型

--10-3运算电路模型与运算阻抗

--10-3作业

-10-4 运算法

--10-4-1运算法-1

--10-4-2运算法-2

--10-4作业

-10-5 网络函数与冲激响应和卷积

--10-5-1 网络函数与冲激函数-1

--10-5-2 网络函数与冲激响应-2

--10-5-3 网络函数与卷积

--10-5-3课件

11 二端口与理想运算放大器

-11-1 无源线性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11-1-1二端口Z参数矩阵

--11-1-2二端口YH参数矩阵

--11-1-3二端口T参数矩阵

--11-1-4二端口等效电路

--11-1作业

-11-1 二端口的端接

--11-2 二端口左源-右载端接

--11-2作业

-11-3 二端口的有效性

--11-3二端口端接的有效性

--11-3作业

-11-4 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分析

--11-4-1运算放大器-1

--11-4-2运算放大器分析-2

--11-4作业

12 非线性电阻电路

-12-1 非线性元件

--12-1非线性元件

--12-1作业

-12-2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折线分析法和小信号分析法

--12-2-1非线性电阻电路及折线法

--12-2-1作业

--12-2-2小信号分析法

--12-2-2作业

考试3

-考试3

考试1(电路分析基础)

-电路分析基础考试-1

05-6-2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