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经济学原理 >  第十二章 货币与国民收入决定 >  第四节 货币政策 >  12.4.1 货币政策

返回《经济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2.4.1 货币政策在线视频

12.4.1 货币政策

下一节:外部链接

返回《经济学原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2.4.1 货币政策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货币政策

我们前面在介绍货币供给量决定的时候

已经提到了中央银行所

决定控制的货币政策

那么说货币政策呢

它是指货币当局也就是中央银行

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

来调节金融市场信贷供给和利率

从而影响投资和社会总需求

以实现既定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那货币政策它是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宏观经济政策之一

应该说跟财政政策一样

货币政策它也承担着宏观调控的各种目标

包括我们前面讲的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当然一般来讲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或它首先关注的目标通常是

稳定币值 稳定利率

稳定金融秩序

防止物价的大幅度上涨

防止利率的大幅度波动

防止银行大量倒闭

防止出现金融危机

那么当然不同的经济体 不同的国家地区

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最终主要应该着眼于怎样的目标

会有不同的主张或观点

那么我们在这里呢 可以简单地来回顾一下

或进一步总结一下

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过程当中

它可以采用哪些具体的工具或手段

在讲货币供给量如何决定的时候

我们就已经介绍过中央银行

它在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

可以采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那么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或手段

有三个方面

这事实上就是通常所讲的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那么 第一个工具或手段

就是公开市场业务或公开市场操作

也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的金融市场里面

买入或卖出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那么事实上公开市场业务或公开市场操作

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

用的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或手段

因为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

买入或卖出政府债券

可以直接来影响调控社会基础货币

进而通过货币供给机制

最终使得社会货币供给量发生更大程度的变化

比如说中央银行要放松银根

要增加货币供给量

那么它就可以在公开市场里面买入政府债券

相反 中央银行假如说希望收缩银根

减少货币供给量

那么它可以在公开的金融市场里面

去卖出政府债券

之所以公开市场业务

成了现在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

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

因为这个工具或手段

确实具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手段

不具有的某些显著的特点或优点

比如说公开市场业务

债券买卖规模

央行是可以灵活控制的

根据中央银行希望调整改变货币供给量

的力度的大小

央行可以大量地去买入或卖出政府证券

也可以少量地去买入或卖出政府债券

另外呢 公开市场业务或操作

它的逆向操作性非常好

也就是 假如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某种失误

那么要纠正其错误也相对比较容易

比如说要放松银根 增加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到公开市场里面去买入政府债券

但后来发现债券买入规模过大过多

那么它只要再适量地卖出一点以作为抵消

那么这是其它的货币政策工具手段

不具有的一种特点

因为再贴现率的调整也好

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也好

你不可能这个今天调低

过了几天再反过来再调高

假如说频繁地调整再贴现率 法定准备金率

会使得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无所适从

但是公开市场里面中央银行买入或卖出政府债券

那么这个工具它的这个逆向操作

应该说还是非常方便的

那么 第二个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或手段

就是再贴现率

我们说再贴现率

事实上是指中央银行在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贷款时

所收取的利率

因为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假如说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准备金不足

那么最后的依赖就是中央银行 可以向央行去借钱

可以用它已经向客户贴现的商业票据

到央行专门办理贴现业务的场所

也就是贴现窗口办理再贴现

当然也可以用这个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的

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向央行申请再贷款

那不管是用票据再贴现

还是用政府债券作为抵押

申请再贷款

那么 都需要按照央行规定的再贴现率支付利息

那么再贴现率的调整 提高或降低

就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金融机构

向央行借钱的成本或代价的高低

我们在讲货币供给量决定的时候

曾经讲过再贴现率的调整改变

一方面会影响到

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从央行再贴现的数量规模

会影响到基础货币

另一方面它也会影响到

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意愿

进而影响到准备金-存款比率

影响到货币乘数

但是再贴现率的调整改变

它对于这个基础货币的影响

应该没有我们刚刚讲的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

那么迅速 那么快捷

但是确实也是中央银行

用于调节货币供给量可以采用的一个

具体的工具或手段

那么 第三个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手段

就是法定准备金率

我们说商业银行金融机构

它吸收了客户存款以后

必须留准备金

来满足客户可能的取款或提现需要

来满足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之间支付或结算的需要

而法定准备金率就是指银行法

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

存款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

它所吸收的存款当中

必须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准备金比例

那么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

就会直接影响到存款金融机构

主要是商业银行

它们在吸收客户存款以后最终可以用于放贷

贷款的金额比例

所以 假如中央银行希望放松银根

增加货币供给量

它也可以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这样的办法

相反它要收缩银根 要减少货币供给量

那么它也可以通过采取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这样的办法

那么这是我们介绍的

三个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或手段

那么对中央银行来讲

它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

也可以采用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那我们在这里简单地提这么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道义劝告

因为中央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

或金融体系里面

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地位

中央银行跟商业银行 跟其他金融机构不一样

不是以盈利作为追求目标的

所以 基于在整个银行体系当中的特殊地位与威望

中央银行有的时候可能会通过

这个发表口头谈话或书面声明这样的办法

对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投资业务

来进行劝告劝导

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

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比如说央行在经济可能呈现不景气的时候

就会要求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主动地来放松信贷

假如说经济可能会呈现过热的时候

那么中央银行就可能会

要求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主动地来收缩信贷

那么基于央行在金融体系银行体系当中的

这样一种特殊地位与威望

事实上中央银行它不仅是

货币发行的银行

也是管理银行的银行

也是政府的银行

那么基于此的话

它的这种道义劝告确实也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

尽管本身道义劝告并不具有强制力

那么第二个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呢

叫做信用控制

也就是中央银行

它会对一些特定领域或项目的货币与信贷来进行控制

比如说像证券信贷方面的保证金规定

中央银行为了限制证券投机

它会按照情况规定

以证券为抵押的购买证券的最高贷款比例

也就是购买证券时必须支付的最低现金比例

那么这就是所谓的“垫头规定” “垫头要求”

那么另外呢

中央银行也可能会对消费信用

对不动产信用来进行某种控制

那么消费信用 不动产信用的控制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

分期付款信贷条件的控制

以及发放抵押信贷条件的控制

那么这里分期付款信贷条件

抵押信贷条件的控制

主要就是中央银行它会规定最长的偿还期限

分期付款的最长偿还期限

是三年五年 还是多少年

抵押信贷的最长偿还期限是20年30年 还是多少年

另外呢 中央银行也会对分期付款信贷

抵押信贷的首付比例进行控制

那么这是所谓的信贷控制

是对某一个特定领域特定项目的货币与信贷

来进行控制

只是局部领域的局部项目的信贷

货币来进行控制

这跟前面我们介绍的法定准备金率调整

再贴现率调整不一样

因为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

再贴现率调整

这个通常是全局性的

比如说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那么所有的存款金融机构

都必须按照上升以后的新的法定准备金率

留更多的法定准备金

但是我们这里讲的这种信用控制

通常都是对某一个特定领域的信贷与货币供给

来进行控制

它并不具有全局性

那么第三个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呢

就是窗口指导

中央银行呢

有的时候还会根据物价水平变动趋势

根据金融市场的具体状况

规定商业银行

每一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度

并且要求商业银行予以执行

那么这是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

除了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之外

中央银行有的时候还会采取

这样一些所谓的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来帮助实施货币政策

经济学原理课程列表: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什么是经济学?

--1.1.1 什么是经济学(1)

--1.1.2 什么是经济学(2)

--1.1.3 机会成本

--1.1.4 生产可能性曲线

--1.1.5 经济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2.1 基本假设(1)

--1.2.2 基本假设(2)

--1.2.3 基本模型

--1.2.4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

--1.2.5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2)

-PPT

--外部链接

-第一章 导言--习题

第二章 供求理论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2.1.1 什么是需求?

--2.1.2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2.1.3 需求规律(1)

--2.1.4 需求规律(2)

--2.1.5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2.2.1 什么是供给?

--2.2.2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1)

--2.2.3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2)

--2.2.4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3)、供给规律(1)

--2.2.5 供给规律(2)、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供求弹性

--2.3.1 供求弹性:引言

--2.3.2 需求价格弹性:含义、性质(1)

--2.3.3 需求价格弹性:性质(2)

--2.3.4 需求价格弹性:性质(3)

--2.3.5 需求价格弹性:性质(4)

--2.3.6 需求价格弹性:性质(5)

--2.3.7 需求价格弹性:点弹性与弧弹性

--2.3.8 需求价格弹性:点弹性几何表述法

--2.3.9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

--2.3.10 其它供求弹性

-第四节 市场均衡

--2.4.1 市场均衡的决定——静态分析

--2.4.2 市场均衡的变动——比较静态分析

--2.4.3 蛛网模型——动态分析

--2.4.4 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1)

--2.4.5 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2)

--2.4.6 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3)

-PPT

--外部链接

-第二章 供求理论--习题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边际效用分析

--3.1.1 制约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3.1.2 效用与边际效用(1)

--3.1.3 效用与边际效用(2)、MU递减规律

--3.1.4 消费者均衡(1)

--3.1.5 消费者均衡(2)、需求规律与MU递减规律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

--3.2.1 序数效用、无差异曲线(1)

--3.2.2 无差异曲线(2)

--3.2.3 无差异曲线(3)

--3.2.4 预算线(1)

--3.2.5 预算线(2)

--3.2.6 消费者均衡(1)

--3.2.7 消费者均衡(2)

--3.2.8 消费者均衡(3)

--3.2.9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1)

--3.2.10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2)

--3.2.11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3)

--3.2.12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4)

--3.2.13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5)

--3.2.14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6)

--3.2.15 消费者剩余

-第三节 消费选择理论的应用

--3.3.1 收入与闲暇的选择(1)

--3.3.2 收入与闲暇的选择(2)

--3.3.3 收入与闲暇的选择(3)

--3.3.4 收入与闲暇的选择(4)

--3.3.5 消费与储蓄的选择(1)

--3.3.6 消费与储蓄的选择(2)

--3.3.7 消费与储蓄的选择(3)

--3.3.8 实物补贴、收入补贴与价格补贴(1)

--3.3.9 实物补贴、收入补贴与价格补贴(2)

--3.3.10 实物补贴、收入补贴与价格补贴(3)

-PPT

--外部链接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习题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一节 生产过程与生产函数

--4.1.1 生产与生产函数(1)

--4.1.2 生产与生产函数(2)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与生产决策

--4.2.1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1)

--4.2.2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2)

--4.2.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2.4 生产三阶段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与生产决策

--4.3.1 等产量曲线(1)

--4.3.2 等产量曲线(2)

--4.3.3 等成本线

--4.3.4 多种可变投入的组合—生产者均衡(1)

--4.3.5 多种可变投入的组合—生产者均衡(2)

-第四节 规模报酬

--4.4.1 规模报酬:含义与表述;规模报酬与边际报酬

--4.4.2 影响规模报酬的因素

-PPT

--外部链接

-第四章 生产理论--习题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一节 成本与成本函数

--5.1.1 有关成本的几个概念(1)

--5.1.2 有关成本的几个概念(2)、成本方程与成本函数

--5.1.3 成本最小化与成本函数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5.2.1 短期成本函数(曲线)及其内在联系(1)

--5.2.2 短期成本函数(曲线)及其内在联系(2)

--5.2.3 短期成本函数(曲线)及其内在联系(3)

--5.2.4 短期成本函数(曲线)及其内在联系(4)

--5.2.5 短期成本函数(曲线)及其内在联系(5)、短期成本与短期产量的对偶性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5.3.1 长期的成本曲线及其内在联系(1)

--5.3.2 长期的成本曲线及其内在联系(2)

--5.3.3 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1)

--5.3.4 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2)

--5.3.5 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3)

-第四节 成本理论的应用

--5.4.1 产量分配(1)

--5.4.2 产量分配(2)

-PPT

--外部链接

-第五章 成本理论--习题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市场、厂商与行业

--6.1.1 市场与市场结构类型

--6.1.2 厂商、行业与市场;厂商的收益与利润(1)

--6.1.3 厂商的收益与利润(2)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涵义与特征

--6.2.1 完全竞争市场的涵义与特征(1)

--6.2.2 完全竞争市场的涵义与特征(2)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短期均衡

--6.3.1 厂商短期均衡的决定(1)

--6.3.2 厂商短期均衡的决定(2)

--6.3.3 厂商短期均衡的决定(3)

--6.3.4 厂商短期均衡的决定(4)

--6.3.5 厂商短期均衡的决定(5)

--6.3.6 厂商与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长期均衡

--6.4.1 厂商与行业的长期调整及长期均衡(1)

--6.4.2 厂商与行业的长期调整及长期均衡(2)

--6.4.3 厂商与行业的长期调整及长期均衡(3)

--6.4.4 行业长期供给曲线(1)

--6.4.5 行业长期供给曲线(2)

-第五节 完全竞争与经济效率

--6.5.1 完全竞争的效率——局部均衡分析

--6.5.2 生产者剩余

--6.5.3 完全竞争的最大社会剩余

--6.5.4 价格管制的无谓损失(1)

--6.5.5 价格管制的无谓损失(2)

--6.5.6 支持价格的无谓损失(1)

--6.5.7 支持价格的无谓损失(2)、税收的无谓损失

-PPT

--外部链接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习题

第七章 垄断

-第一节 垄断市场的涵义与特征

--7.1.1 垄断市场的特征

--7.1.2 垄断形成的原因

--7.1.3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1)

--7.1.4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2)、收益曲线与需求弹性

-第二节 垄断企业的行为与经济效率

--7.2.1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1)

--7.2.2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2)

--7.2.3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3)、垄断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问题

--7.2.4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7.2.5 垄断的经济效率

--7.2.6 垄断势力的度量

--7.2.7 税收对垄断效率的影响

-第三节 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7.3.1 价格歧视的含义与实施条件

--7.3.2 实施价格歧视的依据、一级价格歧视

--7.3.3 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1)

--7.3.4 三级价格歧视(2)

--7.3.5 三级价格歧视(3)

-PPT

--外部链接

-第七章 垄断--习题

第八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第一节 垄断竞争的涵义与特征

--8.1.1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第二节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8.2.1 短期与长期均衡(1)

--8.2.2 短期与长期均衡(2)

--8.2.3 垄断竞争的非价格竞争

--8.2.4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比较

-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的涵义与特征

--8.3.1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1)

--8.3.2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2)

-第四节 独立行动的寡头垄断模型

--8.4.1 数量(产量)竞争——古诺模型(1)

--8.4.2 数量(产量)竞争——古诺模型(2)

--8.4.3 数量(产量)竞争——古诺模型(3)

--8.4.4 数量(产量)竞争——古诺模型(4)、斯塔克博格模型(1)

--8.4.5 数量(产量)竞争——斯塔克博格模型(2)

--8.4.6 价格竞争——伯特兰特模型

--8.4.7 拐折需求曲线模型——斯威齐模型

-第五节 相互勾结的寡头垄断模型

--8.5.1 卡特尔(1)

--8.5.2 卡特尔(2)

-PPT

--外部链接

-第八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习题

第九章 要素市场

-第一节 要素市场的一般论述

--9.1.1 要素市场的特点

--9.1.2 要素市场的若干基本概念(1)

--9.1.3 要素市场的若干基本概念(2)

--9.1.4 要素市场的若干基本概念(3)

--9.1.5 利润极大化与要素使用量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9.2.1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1)

--9.2.2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2)

--9.2.3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3)

--9.2.4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决定

--9.3.1 生产要素的供给(1)

--9.3.2 生产要素的供给(2)

--9.3.3 要素价格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1)

--9.3.4 要素价格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2)

--9.3.5 要素价格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3)

--9.3.6 要素价格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4)

-PPT

--外部链接

-第九章 要素市场--习题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

-第○节 宏观经济学导言

--10.0.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问题(1)

--10.0.2 宏观经济学研究问题(2)

-第一节 产出与收入

--10.1.1 GDP的概念(1)

--10.1.2 GDP的概念(2)

--10.1.3 GDP的概念(3)

--10.1.4 GDP的概念(4)

--10.1.5 GDP的概念(5)

--10.1.6 GDP的概念(6)

--10.1.7 GDP的概念(7)

--10.1.8 GDP的局限性

--10.1.9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1)

--10.1.10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2)

--10.1.11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3)

--10.1.12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4)

--10.1.13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5)

--10.1.14 核算GDP的三种方法(1)

--10.1.15 核算GDP的三种方法(2)

--10.1.16 核算GDP的三种方法(3)

--10.1.17 核算GDP的三种方法(4)

--10.1.18 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10.1.19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第二节 价格总水平及其衡量

--10.2.1 价格总水平的衡量、几种常用价格指数

-第三节 失业及其衡量

--10.3.1 有关就业与失业的基本概念

--10.3.2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

--10.3.3 GDP缺口与奥肯法则

-PPT

--外部链接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习题

第十一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均衡的表述法

--11.1.1 两类宏观经济变量

--11.1.2 宏观经济均衡的表述法(1)

--11.1.3 宏观经济均衡的表述法(2)

-第二节 消费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11.2.1 消费支出与消费函数(1)

--11.2.2 消费支出与消费函数(2)

--11.2.3 储蓄与储蓄函数

--11.2.4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11.2.5 投资支出与投资函数(1)

--11.2.6 投资函数与投资支出(2)、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国民收入(1)

--11.2.7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国民收入(2)

--11.2.8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的国民收入

--11.2.9 乘数原理(1)

--11.2.10 乘数原理(2)

--11.2.11 乘数原理(3)

--11.2.12 乘数原理(4)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11.3.1 政府的收入与支出

--11.3.2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1)

--11.3.3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2)

--11.3.4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1.3.5 财政政策(1)

--11.3.6 财政政策(2)

--11.3.7 财政政策的效果(性能)(1)

--11.3.8 财政政策的效果(性能)(2)

--11.3.9 财政政策的效果(性能)(3)

--11.3.10 财政政策的效果(性能)(4)

-第四节 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11.4.1 出口与进口(1)

--11.4.2 出口与进口(2)

--11.4.3 出口与进口(3)

--11.4.4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11.4.5 对外贸易乘数

-PPT

--外部链接

-第十一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

第十二章 货币与国民收入决定

-第一节 货币与货币的供给

--12.1.2 货币的性质与形态(1)

--12.1.2 货币的性质与形态(2)

--12.1.3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1)

--12.1.4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2)

--12.1.5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3)

--12.1.6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4)

--12.1.7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5)

--12.1.8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6)

--12.1.9 货币供给量的决定(7)

-第二节 货币的需求

--12.2.1 货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12.2.3 货币需求函数与货币需求曲线

--12.2.2 货币需求的类型及其动机

-第三节 货币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12.3.1 货币市场的均衡

--12.3.2 货币对国民收入的影响(1)

--12.3.3 货币对国民收入的影响(2)

-第四节 货币政策

--12.4.1 货币政策

-PPT

--外部链接

-第十二章 货币与国民收入决定--习题

第十三章 IS-LM模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13.1.1 IS曲线的由来(推导)(1)

--13.1.2 IS曲线的由来(推导)(2)

--13.1.3 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移动

--13.1.4 产品市场的失衡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13.2.1 LM曲线的由来(推导)

--13.2.2 LM曲线的斜率

--13.2.3 LM曲线的移动、货币市场的失衡、产品与货币市场的失衡

-第三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13.3.1 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两个市场的失衡及其调整(1)

--13.3.2 两个市场的失衡及其调整(2)

--13.3.3 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1)

--13.3.4 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2)

-第四节 IS-LM分析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13.4.1 政策有效性分析(1)

--13.4.2 政策有效性分析(2)

--13.4.3 政策有效性分析(3)

--13.4.4 政策有效性分析(4)

--13.4.5 政策有效性分析(5)

--13.4.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PPT

--外部链接

-第十三章 IS-LM模型--习题

第十四章 AD-AS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AD和总需求曲线

--14.1.1 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的相关效应

--14.1.2 总需求的斜率、总需求的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AS和总供给曲线

--14.2.1 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的含义、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14.2.2 总供给曲线的类型、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AD-AS模型

--14.3.1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AD曲线移动的后果、AS曲线移动的后果、AD-AS的政策含义

-第四节 AD-AS分析与需求管理政策效应

--14.4.1 常规总供给曲线时需求管理政策的效应(1)

--14.4.2 常规总供给曲线时需求管理政策的效应(2)

--14.4.3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时需求管理政策的效应

--14.4.4 古典总供给曲线时需求管理政策的效应(1)

--14.4.5 古典总供给曲线时需求管理政策的效应(2)

-PPT

--外部链接

-第十四章 AD-AS模型--习题

第十五章 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概念

--15.1.1 引子、经济增长的概念、经济增长的衡量、经济增长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源泉

--15.2.1 经济增长的源泉

-第三节 经济增长理论

--15.3.1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构建与分析(1)

--15.3.2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构建与分析(2)

--15.3.3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构建与分析(3)

--15.3.4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构建与分析(4)

--15.3.5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应用(1)

--15.3.6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应用(2)

-第四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核算

--15.4.1 经济增长核算

-PPT

--外部链接

-第十五章 经济增长--习题

12.4.1 货币政策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