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药物分析 >  第五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 >  5.2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 >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

返回《药物分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在线视频

下一节:容量分析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返回《药物分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今天我们学习酸碱滴定法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酸碱滴定法是以质子转移反应为

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可用于多种药物的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布洛芬、甲芬那酸等药物

山梨酸、DL-苹果酸、枸橼酸等辅料

结构中有游离羧基

有酸性

二乙胺、三乙醇胺、氨丁三醇等

辅料有碱性

可用直接酸碱滴定法测定含量

下面以阿司匹林为例来看直接滴定法

阿司匹林的结构中有游离羧基

有酸性

pKa3.49

Ka为3.24×10-4

符合c·Ka≥10-8

可用碱滴定液直接滴定测定含量

所以ChP中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

取阿司匹林加中性乙醇

用酚酞做指示剂

氢氧化钠滴定液直接滴定

1mol阿司匹林消耗1mol氢氧化钠

反应摩尔比为1∶1

直接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其优点为

简便、快速

其缺点也很明显

专属性差

阿司匹林中的酸性杂质

降解产物水杨酸及醋酸的干扰

另外用氢氧化钠滴定时

阿司匹林结构中的酯键会水解干扰

使含量测定结果偏高

基于直接酸碱滴定法的缺点

为提高方法的准确度

USP、BP、JP均采用水解后

剩余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含量

利用阿司匹林酯结构在

碱性溶液中易于水解的特性

加入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

加热使酯键水解

剩余的氢氧化钠滴定液

用硫酸或盐酸滴定液回滴定

反应是1mol阿司匹林

消耗2mol氢氧化钠

阿司匹林与氢氧化钠反应的

摩尔比为1∶2

由于氢氧化钠滴定液在受热时

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用酸回滴时

酸滴定液的消耗体积减少

致使测定结果偏高

故需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空白试验校正

为减小二氧化碳的影响

JP在装有附带二氧化碳吸收管

回流冷凝器的烧瓶中进行水解

二氧化碳吸收管装入碱石灰

可吸收二氧化碳

水解后剩余滴定法为

具有酯结构药物的一般含量测定方法

JP氯贝丁酯的含量测定采用该法

中国药典乙酸乙酯、甘油三乙酯

碳酸丙烯酯等辅料的

含量测定亦采用该法

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的

β-内酰胺环可被碱水解

并且碱性水解定量完成

定量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

可用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测定

ChP羧苄西林钠及注射用

羧苄西林钠的含量测定

采用解后剩余滴定法

测定时

试验所用水必须新沸、放冷

临用时用氢氧化钠溶液

调至酚酞指示液显微红色

以除去水中溶解CO2的干扰

测定中应避免吸收空气中的CO2

必要时可用加装有碱石灰

吸收管的装置滤过

除去空气中的CO2

由于阿司匹林片、肠溶片等制剂

制备过程中加入了少量的

酒石酸或枸橼酸作为稳定剂

并且阿司匹林制剂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

水解可能产生水杨酸、醋酸

均可消耗碱滴定液

使测定结果偏高

因此ChP2005采用“两步滴定法”测定

阿司匹林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

“两步滴定法”系指测定过程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中和

直接滴定法

直接用氢氧化钠滴定

消除供试品中存在的酸性附加剂

和降解产物的干扰

同时阿司匹林也被中和为钠盐

第二步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测定含量

由上述反应式可知

阿司匹林与氢氧化钠反应的

摩尔比为1∶1

两步滴定法的优点

消除了酸性杂质干扰

降低了酯键水解干扰

氯贝丁酯分子中具有羧酸酯结构

水解时定量消耗氢氧化钠

可用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测定含量

但其合成过程中易引入酸性杂质

使含量测定结果偏高

为了消除供试品中共存酸性杂质的干扰

中国药典氯贝丁酯及其

胶囊亦采用两步滴定法测定含量

反应摩尔比为1∶1

pkb为10的-6次方

到10的-9次方的有机碱类药物

我们可以利用盐大部分易溶于水

而它的游离碱大部分不溶于水

而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

经碱化有机溶剂提取后

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含量

所以我们的第4个方法

为提取酸碱滴定法

确定的时候

第一步碱化

供试品溶于水或稀酸中

然后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简化试剂

强碱可以把弱解从它的盐中取代出来

这个时候有机碱就游离了

那么碱化试剂最常用的是氨水

因为氨水可以使大部分的有机碱游离

又不会使其分解

或许与其成盐

而且具有挥发性很容易被除去

第二步

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溶剂要符合以下要求

首先第一个要与水不相混溶

第二

对有机碱具有极大的溶解度

对其他物质不溶或几乎不溶

第三个对有机碱即碱化试剂

均呈化学惰性

第4

沸点要低

易于挥去

那么最常用的提取溶剂是三氯甲烷

三氯甲烷可以说是生物碱的万能溶剂

所以适合于大多数有机碱的提取

也可以用乙醚、二氯甲烷

或混合溶剂为提取溶剂

提取的时候我们一般至少提取4次

第一次提取的时候有机溶剂的

用量至少应该是水液体积的一半

以后每次提取时有机溶剂的

用量均为第一次的一半

比如说我们水溶液的体积是50毫升

我们第一次的体积应该

是它的一半25毫升

以后每次是12.5毫升

但是我们知道12.5毫升不好量取

所以我们一般是15毫升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是25,15,15

那么在提取的时候要防止乳化的形成

第三步是测定

测定有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直接滴定法

直接滴定法就是把提取液中的

有机溶剂蒸干

残渣用少量中性乙醇溶解

用酸滴定液直接滴定

第二个方法剩余滴定法

就是将提取盐中的有机溶剂蒸干

与残渣中加入定量过量的酸滴滴液

再用碱滴定液滴定

剩余的酸

第三个方法是酸滴定液

返提后的剩余滴定法

做的时候是直接与提取液中

加入定量过量的酸滴定液

使有机碱定量成盐而进入水层

分取水层

有机层用水分次振摇提取

合并水层

以碱滴定液回滴

提取酸碱滴定法的操作繁琐

误差较大

主要用于碱性较强的

有机碱制剂的含量测定

磷酸氯喹注射液以氢氧化钠为

碱化试剂、乙醚为提取溶剂

采用剩余滴定法测定含量

磷酸可待因糖浆以氨试液为

碱化试剂、三氯甲烷为提取溶剂

采用剩余滴定法测定含量

磷酸可待因糖浆黏度较大

因此用内容量移液管移取样品

以水洗出移液管内的附着液

以前所使用的移液管都叫外容量移液管

移取溶液以后放下去停留15秒

流出的便是溶液体积

外容量移液管不能移取黏度较大的液体

因为黏度较大的液体不可能全部流下去

内容量移液管为按盛装液体的

体积进行刻度的移液管

就是移液管内所有的溶液都是我们的

用于精密移取黏度较大的液体

如糖浆剂和油溶液等

正确的使用方法为

精密吸取溶液

拭干管端外壁

放出内容物后

用适当溶剂对移液管内壁分次进行洗涤

将样品完全转移出来

甘油为药用辅料

常用作溶剂和助悬剂等

甘油无酸性

加氧化剂氧化

氧化产物有游离羧基

有酸性

因此其含量测定方法为

氧化后的酸碱滴定法

1mol甘油被高碘酸钠

氧化为1mol甲酸

消耗1mol氢氧化钠滴定液

反应摩尔比为1∶1

ChP2015盐酸组氨酸的含量

测定采用缩合后酸碱滴定法

组氨酸为氨基酸类药物

分子结构中的-COOH和-NH2

能形成偶极离子

不能用氢氧化钠滴定液直接滴定

故加入甲醛使与组氨酸的氨基作用

生成“Schiff”碱后

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

1mol组氨酸消耗1mol氢氧化钠

反应摩尔比为1∶1

ChP2020收载组氨酸

采用非水碱量法测定含量

硝酸钾为药用辅料

渗透压调节剂

为盐

无酸性

药典采用

离子交换-酸碱滴定法测定含量

将样品溶液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流出液为硝酸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1mol硝酸钾变成1mol硝酸

消耗1mol氢氧化钠

反应摩尔比为1∶1

含有炔基的甾体激素类药物

可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炔银沉淀

同时置换出硝酸

生成的硝酸可用氢氧化钠滴定

从而测定药物含量

该法为置换酸碱滴定法

BP收载的炔诺孕酮、炔雌烯醇

用该法测定含量

ChP左炔诺孕酮、炔诺孕酮中

乙炔基的检查也采用该法

安钠咖注射液中苯甲酸钠的

测定采用双相滴定法

苯甲酸钠的pKb为9.74

Kb约为1.82×10-10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

不符合c·Kb≥10-8

在水溶液中不能准确滴定

并且滴定过程中析出的

游离酸不溶于水

不利于终点的正确判断

因此滴定在水和与水不相混溶的

有机溶剂两相中进行

反应中生成的苯甲酸

不断被萃取入有机溶剂层

减小苯甲酸在水中的浓度

使滴定反应完全

终点清晰

因为反应在两相中完成

滴定中要强力振摇

把苯甲酸萃取到乙醚层

最后我们用思维导图

对该节内容进行小结

希望大家课后及时复习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谢谢大家!

药物分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

--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

-第一章单元测试

第二章 药品质量控制的法典与规范

-2.1 中国药典(一)

--中国药典(一)

-2.2 中国药典(二)

--中国药典(二)

-2.3 中国药典(三)

--中国药典(三)

-2.4 国际药品标准

--国际药品标准

-2.5 药品检验与监督

--药品检验与监督

-2.6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2.7 药品管理规范

--药品管理规范

-第二章单元测试

第三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3.1 物理常数测定法-熔点

--物理常数测定法-熔点

-3.2 物理常数测定法-吸收系数

--物理常数测定法-吸收系数

-3.3 物理常数测定法-比旋度

--物理常数测定法-比旋度

-3.4 化学鉴别法

--化学鉴别法

-3.5 光谱鉴别法

--光谱鉴别法

-3.6 色谱鉴别法

--色谱鉴别法

-第三章单元测试

第四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4.1 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及分类

--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及分类

-4.2 杂质的限量要求与计算

--杂质的限量要求与计算

-4.3 一般杂质的检查(一)

--4.3 一般杂质的检查(一)

-4.4 一般杂质的检查(二)

--一般杂质的检查(二)

-4.5 一般杂质的检查(三)

--一般杂质的检查(三)

-4.6 一般杂质的检查(四)

--一般杂质的检查(四)

-4.7 特殊杂质的检查(一)

--特殊杂质的检查(一)

-4.8 特殊杂质的检查(二)

--特殊杂质的检查(二)

-第四章单元测试

第五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

-5.1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

--容量分析法-概述

-5.2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

-5.3 容量分析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容量分析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5.4 容量分析法-非水溶液滴定法

--5.4 容量分析法-非水溶液滴定法

-5.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概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概述

-5.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色法

--5.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色法

-5.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计算分光光度法

--5.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计算分光光度法

-5.8 高效液相色谱法(一)

--5.8 高效液相色谱法(一)

-5.9 高效液相色谱法(二)

--高效液相色谱法(二)

-5.10 气相色谱法

--5.10 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5.11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一)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一)

-5.12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二)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二)

-5.13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一)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一)

-5.14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二)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二)

-第五章单元测试

第六章 代表性化学药物的分析

-6.1 苯巴比妥及其制剂的分析

--苯巴比妥及其制剂的分析

-6.2 司可巴比妥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司可巴比妥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6.3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

-6.4 盐酸普鲁卡因及其制剂的分析

--盐酸普鲁卡因及其制剂的分析

-6.5 磺胺甲噁唑及其制剂的分析

--磺胺甲噁唑及其制剂的分析

-6.6 左氧氟沙星及其制剂的分析

--左氧氟沙星及其制剂的分析

-6.7 异烟肼及其制剂的分析

--异烟肼及其制剂的分析

-6.8 硝苯地平及其制剂的分析

--硝苯地平及其制剂的分析

-6.9 盐酸氯丙嗪及其制剂的分析

--盐酸氯丙嗪及其制剂的分析

-6.10 盐酸麻黄碱及其制剂的分析

--盐酸麻黄碱及其制剂的分析

-6.11 硫酸阿托品及其制剂的分析

--硫酸阿托品及其制剂的分析

-6.12 硫酸奎宁及其制剂的分析

--硫酸奎宁及其制剂的分析

-6.13 地塞米松磷酸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地塞米松磷酸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6.14 黄体酮及其制剂的分析

--黄体酮及其制剂的分析

-6.15 维生素 B1 及其制剂的分析

--维生素 B1及其制剂的分析

-6.16 维生素 C 及其制剂的分析

--维生素 C 及其制剂的分析

-6.17 青蒿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青蒿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6.18 青霉素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青霉素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6.19 头孢丙烯及其制剂的分析

--头孢丙烯及其制剂的分析

-6.20 硫酸链霉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硫酸链霉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6.21 硫酸庆大霉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硫酸庆大霉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6.22 盐酸四环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盐酸四环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第六章单元测试

第七章 药用辅料分析

-7.1 代表性辅料分析(一)

--药用辅料分析(一)

-7.2 代表性辅料分析(二)

--药用辅料分析(二)

-第七章单元测试

第八章 药物制剂分析

-8.1 制剂分析及其特点

--制剂分析及其特点

-8.2 片剂分析

--片剂分析

-8.3 注射剂分析

--注射剂分析

-8.4 复方制剂分析

--复方制剂分析

-第八章单元测试

第九章 中药分析

-9.1 中药分析及其特点

--中药分析及其特点

-9.2 中药分析中样品处理方法

--中药分析中样品处理方法

-9.3 中药的鉴别(一)

--中药的鉴别(一)

-9.4 中药的鉴别(二)

--中药的鉴别(二)

-9.5 中药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

-9.6 中药的检查(一)

--中药的检查(一)

-9.7 中药的检查(二)

--中药的检查(二)

-9.8 中药的含量测定(一)

--中药的含量测定(一)

-9.9 中药的含量测定(二)

--中药的含量测定(二)

-第九章单元测试

第十章 生化药物与生物制品分析

-10.1 生物药物分析的特点

--生物药物分析的特点

-10.2 生化药物分析

--生化药物分析

-10.3 生物制品分析

--生物制品分析

-第十章单元测试

第十一章 体内药物分析

-11.1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11.2 常用体内生物样品的制备与贮存

--常用体内生物样品的制备与贮存

-11.3 体内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一)

--体内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一)

-11.4 体内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二)

--体内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二)

-11.5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11.6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一)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一)

-11.7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二)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二)

-11.8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三)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三)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