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药物分析 >  第四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  4.3 一般杂质的检查(一) >  4.3 一般杂质的检查(一)

返回《药物分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3 一般杂质的检查(一)在线视频

下一节:一般杂质的检查(二)

返回《药物分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3 一般杂质的检查(一)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我们知道一般杂质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在药物生产过程贮藏中都容易引入

一般杂质检查专门收载在药典通则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一般杂质的检查

一 氯化物检查法

药物在生产过程中

常用到盐酸 盐酸盐等试剂

因此氯化物极易被引入到药物中

氯化物为信号杂质

对人体无害

但其量可以反映出药物的纯净程度

及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因此很多药物需进行氯化物的检查

氯化物检查采用限量检查法的对照法

其原理为

药物中微量的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

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浑浊

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

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

判断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标准氯化钠溶液每1ml

相当于10μg的Cl

50ml溶液中含Cl

50~80μg为宜

氯化物所显浑浊梯度明显便于比较

相当于做对照时

取标准氯化钠溶液5.0-8.0ml

反应要在硝酸酸性条件下进行

加入硝酸可避免弱酸银盐

如碳酸银 磷酸银

以及氧化银沉淀的干扰

同时还可加速氯化银浑浊的

形成并产生较好的乳浊

酸度以50ml供试溶液中

含稀硝酸10ml为宜

氯化物和硝酸银反应

反应时 将供试液和对照液稀释

先使溶液体积为约40ml

再加硝酸银溶液

如果开始就加入硝酸银溶液

由于氯离子浓度过大

会生成白色浑浊而不是白色沉淀

五 避光、暗处放置5分钟后比浊

因氯化银见光易分解

生成黑色的银干扰比浊

六 比浊方法

同置于黑色背景上

自上向下观察

七 平行操作原则

所以要注意仪器的配对性

供试液和配对液的同步操作

供试品溶液若带颜色

可用内消色法或外消色法处理后检查

那么内消色法是这样做的

取两倍量供试品

加20ml稀硝酸

加水到约80ml

然后把溶液等分成两份

这是溶液是一模一样的

把其中一份当供试品溶液加入硝酸银试液

加水50ml生成白色浑浊

也就是在颜色基础上生成白色浑浊

另一份也加入硝酸银溶液

加入硝酸银 因为有氯离子生成氯化银

反复过滤

除去氯化银沉淀

就只剩下溶液 溶液中没有氯离子

但是保留了供试品的颜色

在里面加上标准氯化钠溶液

然后加水至50ml

这时就是对照溶液了

供试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进行比较就可以判断了

由于取了两倍量供试品

所以这个方法也叫倍量法

如帕司烟肼为黄色结晶性粉末

其氯化物的检查方法采用内消色法

此外

也可采用外消色法

如高锰酸钾中氯化物的检查

高锰酸钾为黑紫色

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

在水中溶解

其溶液为紫红色

由于内消色法中溶液颜色太深

紫色溶液观察白色浑浊很难

可利用高锰酸钾的氧化性

先加乙醇使其还原褪色后

再依法检查

因为加入外来试剂 所以叫外消色法

在药物中有碘 碘化钠 碘化钾

由于碘离子与硝酸银反应

生成碘化银的黄色沉淀

干扰检查

在进行碘 碘化钠 碘化钾中氯化物检查

需要把碘除去才能进行检查

碘中氯化物的检查

以锌粉为还原剂还原碘为碘离子

加氨试液及硝酸银试液

生成碘化银沉淀

氯化银可以溶于氨试液生成银氨络离子

碘化银不溶于氨试液形成沉淀需要

过滤除去

把碘化银除去以后剩下氯化银氨

再加酸形成氯化银浑浊

再依法检查

碘化钾(钠)中氯化物的检查

也可以沿用上述方法检查

但在过滤过程中会有损失

所以碘化钾(钠)中氯化物的检查

利用碘离子的还原性

加浓过氧化氢溶液

与磷酸氧化碘离子为碘

加热使碘升华

溶液中就剩下氯离子

再依法检查

我们进行有机药物中氯化物检查时

如果可溶于水

氯离子也可溶于水

就可以直接进行氯化物检查

那大多数有机药物不溶于水

我们大多采用

加水振摇

使氯化物溶解

滤除不溶物再进行检查

如乙酰唑胺 布洛芬等中氯化物的检查

若药物在乙醇或丙酮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可加乙醇或丙酮溶解后依法检查

如二甲磺酸阿米三嗪

中氯化物的检查以乙醇为溶剂

过氧苯甲酰中氯化物的

检查以丙酮为溶剂

前面讲的氯离子都是离子

如果进行有机药物中

检查有机氯杂质时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根据杂质结构

采用适当的前处理方法

将有机氯转变为无机离子状态后

再依法检查

前处理方法有加氢氧化钠加热回流

碱性还原破坏或氧瓶燃烧法

如酒石酸唑吡坦中含氯化合物的检查

即将供试品氧瓶燃烧进行有机破坏

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使有机氯杂质生成氯化钠后

再依法检查

如果现在拿到一个新药

进行氯化物检查方法的设计

怎么来设计呢 比如说

某药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

在三氯甲烷中易溶

在乙醇中略溶

在水和乙醚中几乎不溶

其氯化物限量为0.014%

要求设计其氯化物检查方法

设计的时候从它的性状我们知道

因该药物不溶于水

但没有说是有机氯化物的检查

因此采用加水振摇

使氯化物溶解

滤除不溶物再进行检查

这是我们设计思路的第一步

二 取多少样品

与多少标准氯化钠溶液进行比较呢

因为需要过滤 所以不能够要25ml

就25ml

所以一般是取样品加水100ml溶液

振摇 过滤

取续滤液25ml进行检查

这是一个常规思路

那需要取多少样品做供试品溶液呢

根据计算公式

C为10微克每毫升

样品为S乘以25除以100

L为0.014%

所以可求S

那么V是多少呢

前面我们知道标准氯化钠溶液

一般是5.0-8.0ml

相当于对照液中有50-80微克氯时

所显浑浊梯度明显 便于观察

所以V是

5.0~8.0ml

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V=5ml S=1.43g

V=6ml S=1.71g

V=7ml S=2.0g

V=8ml S=2.29g

显然S等于2.0g最合适

则可以定为

S=2.0g V=7ml

所以设计出的方法为

取本品2.0g

加水100ml

加热煮沸后

放冷

加水至100ml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25ml

与标准氯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浑浊进行比较

后续方法与药典通则一致 不再赘述

这就是一个氯化物检查方法的设计

这是在新药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药物中微量铁盐的存在

会加速药物的氧化和分解

因而需要控制其限量

ChP和USP采用硫氰酸盐法

亦为对照法

其原理为

铁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

与硫氰酸盐作用生成红色

可溶性的硫氰酸铁配位离子

与一定量标准铁溶液同法处理后

所呈现的颜色进行比较

判断供试品中铁盐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铁盐包括三价铁和二价铁

二价铁离子与硫氰酸盐

反应产物为淡蓝色

接近无色

所以铁盐检查供试品应先加

氧化剂氧化二价铁离子为三价铁离子

再进行检查

也就是铁盐检查要做一个前处理

用硫酸铁铵配制标准铁贮备液

配制时加入硫酸防止铁盐水解

使易于保存

标准铁溶液临用前稀释而成

浓度为10µg/ml

适宜目视比色的浓度范围为

50ml中含10~50μg的Fe

相当于标准铁溶液1.0~5.0ml

反应时加入盐酸

可防止Fe3+的水解

以50ml溶液中含稀盐酸4ml为宜

三 试剂

硫氰酸铵

铁盐与硫氰酸根离子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在检查中需加入过量的硫氰酸铵

不仅可以增加生成配离子的稳定性

提高反应灵敏度

而且可以消除Cl- PO43- SO42-

枸橼酸根等离子与Fe3+

形成有色配位化合物而引起的干扰

除了检查三价铁还要检查二价铁

加入氧化剂过硫酸铵

可以氧化供试品中的Fe2+成Fe3+

同时可以防止由于光线

使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褪色

某些药物

在检查中加入硝酸处理

硝酸本身具有氧化性

某些药物经过硝酸处理以后无需加过硫酸铵

比如葡萄糖中的检查经硝酸处理

就不需再加过硫酸铵

因硝酸中可能含有亚硝酸

能与硫氰酸根离子作用

生成红色亚硝酰硫氰化物

影响比色

因此

必须加热煮沸除去剩余的硝酸

比色方法

同置于白色背景上

自上向下观察

我们常看到的铁溶液为黄色

但现在为10微克的标准铁溶液

是无色透明的

如果供试品有颜色

颜色上加红色 无色上加红色

这是不具有可比性的

供试品显色后颜色浅不便比较时

或当供试管与对照管色调不一致

可用正丁醇或异戊醇提取

分取醇层比色

因为硫氰酸铁配离子在正丁醇

或异戊醇中溶解度大

提取后能增加颜色的深度

提高比色的灵敏度

并能消除上述阴离子干扰的影响

如ChP2015枸橼酸钠中铁盐的检查

环状结构的有机药物

在试验条件下不溶解或对检查有干扰

这个时候须经有机破坏

使铁盐成三氧化二铁留于残渣

处理后再依法检查

如对氨基水杨酸钠中铁盐的检查

先有机破坏再进行检查

BP采用巯基醋酸法检查铁盐

其原理是利用

巯基醋酸还原Fe3+成Fe2+

在氨碱性溶液中进一步与

Fe2+作用生成红色配离子

与一定量标准铁溶液经

同法处理后产生的颜色进行比较

在加巯基醋酸试液之前

先加20%枸橼酸溶液2ml

使其与铁离子形成配位离子

以免铁离子在氨碱性溶液中

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此方法灵敏度较高

但试剂较贵

而且对环境污染比较大

最后用思维导图对该节内容进行小结

希望大家课后及时复习

并通过课后练习巩固知识点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下节课见

谢谢大家!

药物分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

--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

-第一章单元测试

第二章 药品质量控制的法典与规范

-2.1 中国药典(一)

--中国药典(一)

-2.2 中国药典(二)

--中国药典(二)

-2.3 中国药典(三)

--中国药典(三)

-2.4 国际药品标准

--国际药品标准

-2.5 药品检验与监督

--药品检验与监督

-2.6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2.7 药品管理规范

--药品管理规范

-第二章单元测试

第三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3.1 物理常数测定法-熔点

--物理常数测定法-熔点

-3.2 物理常数测定法-吸收系数

--物理常数测定法-吸收系数

-3.3 物理常数测定法-比旋度

--物理常数测定法-比旋度

-3.4 化学鉴别法

--化学鉴别法

-3.5 光谱鉴别法

--光谱鉴别法

-3.6 色谱鉴别法

--色谱鉴别法

-第三章单元测试

第四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4.1 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及分类

--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及分类

-4.2 杂质的限量要求与计算

--杂质的限量要求与计算

-4.3 一般杂质的检查(一)

--4.3 一般杂质的检查(一)

-4.4 一般杂质的检查(二)

--一般杂质的检查(二)

-4.5 一般杂质的检查(三)

--一般杂质的检查(三)

-4.6 一般杂质的检查(四)

--一般杂质的检查(四)

-4.7 特殊杂质的检查(一)

--特殊杂质的检查(一)

-4.8 特殊杂质的检查(二)

--特殊杂质的检查(二)

-第四章单元测试

第五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

-5.1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

--容量分析法-概述

-5.2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

-5.3 容量分析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容量分析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5.4 容量分析法-非水溶液滴定法

--5.4 容量分析法-非水溶液滴定法

-5.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概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概述

-5.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色法

--5.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色法

-5.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计算分光光度法

--5.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计算分光光度法

-5.8 高效液相色谱法(一)

--5.8 高效液相色谱法(一)

-5.9 高效液相色谱法(二)

--高效液相色谱法(二)

-5.10 气相色谱法

--5.10 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5.11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一)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一)

-5.12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二)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二)

-5.13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一)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一)

-5.14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二)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二)

-第五章单元测试

第六章 代表性化学药物的分析

-6.1 苯巴比妥及其制剂的分析

--苯巴比妥及其制剂的分析

-6.2 司可巴比妥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司可巴比妥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6.3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

-6.4 盐酸普鲁卡因及其制剂的分析

--盐酸普鲁卡因及其制剂的分析

-6.5 磺胺甲噁唑及其制剂的分析

--磺胺甲噁唑及其制剂的分析

-6.6 左氧氟沙星及其制剂的分析

--左氧氟沙星及其制剂的分析

-6.7 异烟肼及其制剂的分析

--异烟肼及其制剂的分析

-6.8 硝苯地平及其制剂的分析

--硝苯地平及其制剂的分析

-6.9 盐酸氯丙嗪及其制剂的分析

--盐酸氯丙嗪及其制剂的分析

-6.10 盐酸麻黄碱及其制剂的分析

--盐酸麻黄碱及其制剂的分析

-6.11 硫酸阿托品及其制剂的分析

--硫酸阿托品及其制剂的分析

-6.12 硫酸奎宁及其制剂的分析

--硫酸奎宁及其制剂的分析

-6.13 地塞米松磷酸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地塞米松磷酸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6.14 黄体酮及其制剂的分析

--黄体酮及其制剂的分析

-6.15 维生素 B1 及其制剂的分析

--维生素 B1及其制剂的分析

-6.16 维生素 C 及其制剂的分析

--维生素 C 及其制剂的分析

-6.17 青蒿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青蒿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6.18 青霉素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青霉素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6.19 头孢丙烯及其制剂的分析

--头孢丙烯及其制剂的分析

-6.20 硫酸链霉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硫酸链霉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6.21 硫酸庆大霉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硫酸庆大霉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6.22 盐酸四环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盐酸四环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第六章单元测试

第七章 药用辅料分析

-7.1 代表性辅料分析(一)

--药用辅料分析(一)

-7.2 代表性辅料分析(二)

--药用辅料分析(二)

-第七章单元测试

第八章 药物制剂分析

-8.1 制剂分析及其特点

--制剂分析及其特点

-8.2 片剂分析

--片剂分析

-8.3 注射剂分析

--注射剂分析

-8.4 复方制剂分析

--复方制剂分析

-第八章单元测试

第九章 中药分析

-9.1 中药分析及其特点

--中药分析及其特点

-9.2 中药分析中样品处理方法

--中药分析中样品处理方法

-9.3 中药的鉴别(一)

--中药的鉴别(一)

-9.4 中药的鉴别(二)

--中药的鉴别(二)

-9.5 中药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

-9.6 中药的检查(一)

--中药的检查(一)

-9.7 中药的检查(二)

--中药的检查(二)

-9.8 中药的含量测定(一)

--中药的含量测定(一)

-9.9 中药的含量测定(二)

--中药的含量测定(二)

-第九章单元测试

第十章 生化药物与生物制品分析

-10.1 生物药物分析的特点

--生物药物分析的特点

-10.2 生化药物分析

--生化药物分析

-10.3 生物制品分析

--生物制品分析

-第十章单元测试

第十一章 体内药物分析

-11.1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11.2 常用体内生物样品的制备与贮存

--常用体内生物样品的制备与贮存

-11.3 体内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一)

--体内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一)

-11.4 体内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二)

--体内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二)

-11.5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11.6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一)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一)

-11.7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二)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二)

-11.8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三)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三)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

4.3 一般杂质的检查(一)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