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药物分析 >  第十一章 体内药物分析 >  11.7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二) >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二)

返回《药物分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二)在线视频

下一节: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三)

返回《药物分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二)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今天我们通过实例继续学习

体内样品分析方法验证

苏特替尼为

小分子共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通过共价修饰

EGFR 的 ATP 结合域

797 位半胱氨酸残基

阻断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信号途径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临床拟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苏特替尼目前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

尚无人体代谢和药动学相关报道

邱雅楠同学开展了

肿瘤患者血清中苏特替尼代谢产物

鉴定及药动学研究

我们以其毕业论文作为案例

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测定人血浆样品中苏特替尼浓度》

阐述方法学验证的主要思路及要求

方法学验证需配制

合适浓度的待测物储备液

(储备液的浓度可通过预实验确定)

标准系列工作溶液

定量下限和质控工作溶液

其中标准系列工作溶液

和质控工作溶液应用不同储备液配制

以便互相验证

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配制苏特替尼对照品储备液2份

一份用于配制系列标准工作溶液

另一份用于配制质控(QC)溶液

另外还要配制内标储备液及工作溶液

一般内标只要配制一个浓度即可

该浓度的信号

应与标准曲线的中间浓度接近

以 d6-苏特替尼为内标

配制内标储备液和内标工作溶液

用人空白混合血浆(抗凝剂:EDTA)

以 1:20 的比例分别稀释配制标准

系列工作溶液及质控工作溶液

得到苏特替尼的系列校正标样(8个)

以及定量下限质控样品

和低

高三个浓度的质控样品

低浓度在定量下限的三倍以内

高浓度在定量上限的75%左右

注意

以上溶液及样品配制过程中

所用容量瓶及移液器均经过校正

制备好的各溶液

置 4℃ 冰箱内保存备用

血浆样品进行分装

置-70℃ 冰箱内保存备用

经过优化

确定最佳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如下

采用MRM多扫描模式

专属性强

灵敏度高

是液质联用中常用的定量模式

如何确定扫描离子对是关键

一般我们会选择分子离子作为母离子

另取稳定的相对丰度

最大的碎片离子作为子离子

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

苏特替尼的扫描离子对

是 m/z440.2→ m/z367.1

内标d6-苏特替尼的扫描离子对

m/z446.2 →m/z367.1

选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物 d6-苏特替尼

作为内标

可以大大降低基质效应

提高方法的准确性

样品前处理方法为

100μL人血浆样品

加入20μL内标

及300μL乙腈沉淀蛋白后

在4℃

3700rpm离心 15 min后

取上清液 1.00 μL

进行 LC-MS/MS 分析

方法学验证的第一指标为选择性

选择性考察内源性物质

代谢产物及同服药物的干扰

方法与要求为

使用至少6个受试者的适宜的空白基质

来证明选择性

(动物空白基质可以不同批次混合)

它们被分别分析并评价干扰

干扰组分的响应应低于

分析物定量下限响应的20%

并低于内标响应的5%

本案例中

取自6个不同个体的人空白血浆

人空白血浆+内标20.0 ng·mL-1

制备零浓度样品

人空白血浆+苏特替尼 0.50 ng·mL-1

+内标20.0 ng/mL-1制备

定量下限的质控样品

受试者口服

100 mg 苏特替尼后

2.0 h 血浆样品

取这四个样品照拟定方法测定

所得结果如图所示

人空白血浆中苏特替尼

保留时间处的响应

不高于定量下限响应的 20%

内标保留时间处的响应

不高于内标响应的 5%

结果表明

本方法测定人血浆中的苏特替尼的

选择性良好

残留的验证方法为

通过注射高浓度样品或校正标样后

注射空白样品来估计

要求

高浓度样品之后在空白样品中的残留

应不超过定量下限的20%

并且不超过内标的5%

如果残留不可避免

应考虑特殊措施

如在高浓度样品后注射空白样品

然后再分析下一个试验样品

以确保不影响准确度和精密度

本案例中

苏特替尼和内标的残留百分比

分别为1.8~8.5%

和0.0~0.1%均小于规定值

不存在残留

提取回收率试验可以来

评价样品预处理方法的可行性

具体测定法为

空白生物基质

+已知量待测物对照标准物质

制备高

低3个浓度的QC样品

每一浓度至少5个样品

每一样品进样

测定峰面积(B)

另取空白生物基质

照QC样品处理后

加入对照标准物质使浓度

与QC样品一致

进样

测定峰面积(A)

提取回收率=B/A×100%

要求:提取回收率≥50%

且重复性好

本案例中苏特替尼在低

高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 90.9%

95.2%和90.5%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2.8%

提取回收率高且重复性良好

定量下限的要求为:取定量下限样品

按“准确度和精密度”项下方法测定

计算该浓度点批内

和批间的精密度及准确度

要求均在 ±20% 之内

本案例中的定量下限血浆样品是

取苏特替尼信噪比为10时的质控样品

即血浆质量浓度为

0.50 ng·mL−1苏特替尼质控样品

平行制备6份样品

至少在 2 天进行

连续三个分析批的测定

根据每一批次的标准曲线计算

该批次该浓度点每一样本的浓度

并计算该浓度点每一分析批之间的

精密度和准确度及不同分析批之间的

精密度及准确度

要求在 ±20% 之内

精密度应该不超过20%

该浓度苏特替尼的

批内精密度 (RSD)为 8.6%

批间精密度(RSD)为 7.2%

相对误差(RE)为-1.4%

结果表明

本法测定人血浆中苏特替尼的定量下限

可达 0.50 ng·mL-1

在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之前

先根据预试验确定预期的浓度范围

标准曲线范围应该

尽量覆盖预期浓度范围

由定量下限和定量上限

(校正标样的最高浓度)来决定

该范围应该足够描述待测物的

完整药动学

在此范围内设计制备

不少于6个浓度的校正标样

并制备空白样品和零浓度样品

照拟定方法测定

以待测物和内标响应值的比值为

因变量(y)

待测物浓度

为自变量(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空白样品

零浓度样品不参与标准曲线计算

仅用于选择性的考察

回归方程的截距应接近0

相关系数应接近1

一般色谱法r≥0.99

取校正标样的信号比值代入

回归方程得各校正标样的回算浓度

计算回算浓度与标示浓度之间的偏差

以标准曲线参数和偏差评价标准曲线

校正标样回算的浓度

一般应该在标示值的±15%以内

定量下限处在±20%内

合格的标准曲线

应有至少75%校正标样

含最少6 个有效浓度的回算结果

满足上述标准

本案例用8个浓度点的校正标样

绘制的3条标准曲线均符合要求

如果8个浓度中

有1个浓度的回算结果不符合要求

那么应该拒绝这个浓度

取剩下7个浓度的校正标样

重新进行回归分析和评价

如果8个浓度中有3个浓度

不符合要求(只剩5个有效浓度

不符合最少6个有效浓度的要求)

则要重新进行标准曲线的验证

最后用思维导图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希望大家课后及时复习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下节课见

谢谢大家

药物分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

--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

-第一章单元测试

第二章 药品质量控制的法典与规范

-2.1 中国药典(一)

--中国药典(一)

-2.2 中国药典(二)

--中国药典(二)

-2.3 中国药典(三)

--中国药典(三)

-2.4 国际药品标准

--国际药品标准

-2.5 药品检验与监督

--药品检验与监督

-2.6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2.7 药品管理规范

--药品管理规范

-第二章单元测试

第三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3.1 物理常数测定法-熔点

--物理常数测定法-熔点

-3.2 物理常数测定法-吸收系数

--物理常数测定法-吸收系数

-3.3 物理常数测定法-比旋度

--物理常数测定法-比旋度

-3.4 化学鉴别法

--化学鉴别法

-3.5 光谱鉴别法

--光谱鉴别法

-3.6 色谱鉴别法

--色谱鉴别法

-第三章单元测试

第四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4.1 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及分类

--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及分类

-4.2 杂质的限量要求与计算

--杂质的限量要求与计算

-4.3 一般杂质的检查(一)

--4.3 一般杂质的检查(一)

-4.4 一般杂质的检查(二)

--一般杂质的检查(二)

-4.5 一般杂质的检查(三)

--一般杂质的检查(三)

-4.6 一般杂质的检查(四)

--一般杂质的检查(四)

-4.7 特殊杂质的检查(一)

--特殊杂质的检查(一)

-4.8 特殊杂质的检查(二)

--特殊杂质的检查(二)

-第四章单元测试

第五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

-5.1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

--容量分析法-概述

-5.2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

--容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

-5.3 容量分析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容量分析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5.4 容量分析法-非水溶液滴定法

--5.4 容量分析法-非水溶液滴定法

-5.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概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概述

-5.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色法

--5.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色法

-5.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计算分光光度法

--5.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计算分光光度法

-5.8 高效液相色谱法(一)

--5.8 高效液相色谱法(一)

-5.9 高效液相色谱法(二)

--高效液相色谱法(二)

-5.10 气相色谱法

--5.10 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5.11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一)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一)

-5.12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二)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二)

-5.13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一)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一)

-5.14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二)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二)

-第五章单元测试

第六章 代表性化学药物的分析

-6.1 苯巴比妥及其制剂的分析

--苯巴比妥及其制剂的分析

-6.2 司可巴比妥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司可巴比妥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6.3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

--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

-6.4 盐酸普鲁卡因及其制剂的分析

--盐酸普鲁卡因及其制剂的分析

-6.5 磺胺甲噁唑及其制剂的分析

--磺胺甲噁唑及其制剂的分析

-6.6 左氧氟沙星及其制剂的分析

--左氧氟沙星及其制剂的分析

-6.7 异烟肼及其制剂的分析

--异烟肼及其制剂的分析

-6.8 硝苯地平及其制剂的分析

--硝苯地平及其制剂的分析

-6.9 盐酸氯丙嗪及其制剂的分析

--盐酸氯丙嗪及其制剂的分析

-6.10 盐酸麻黄碱及其制剂的分析

--盐酸麻黄碱及其制剂的分析

-6.11 硫酸阿托品及其制剂的分析

--硫酸阿托品及其制剂的分析

-6.12 硫酸奎宁及其制剂的分析

--硫酸奎宁及其制剂的分析

-6.13 地塞米松磷酸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地塞米松磷酸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6.14 黄体酮及其制剂的分析

--黄体酮及其制剂的分析

-6.15 维生素 B1 及其制剂的分析

--维生素 B1及其制剂的分析

-6.16 维生素 C 及其制剂的分析

--维生素 C 及其制剂的分析

-6.17 青蒿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青蒿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6.18 青霉素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青霉素钠及其制剂的分析

-6.19 头孢丙烯及其制剂的分析

--头孢丙烯及其制剂的分析

-6.20 硫酸链霉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硫酸链霉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6.21 硫酸庆大霉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硫酸庆大霉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6.22 盐酸四环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盐酸四环素及其制剂的分析

-第六章单元测试

第七章 药用辅料分析

-7.1 代表性辅料分析(一)

--药用辅料分析(一)

-7.2 代表性辅料分析(二)

--药用辅料分析(二)

-第七章单元测试

第八章 药物制剂分析

-8.1 制剂分析及其特点

--制剂分析及其特点

-8.2 片剂分析

--片剂分析

-8.3 注射剂分析

--注射剂分析

-8.4 复方制剂分析

--复方制剂分析

-第八章单元测试

第九章 中药分析

-9.1 中药分析及其特点

--中药分析及其特点

-9.2 中药分析中样品处理方法

--中药分析中样品处理方法

-9.3 中药的鉴别(一)

--中药的鉴别(一)

-9.4 中药的鉴别(二)

--中药的鉴别(二)

-9.5 中药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与特征图谱

-9.6 中药的检查(一)

--中药的检查(一)

-9.7 中药的检查(二)

--中药的检查(二)

-9.8 中药的含量测定(一)

--中药的含量测定(一)

-9.9 中药的含量测定(二)

--中药的含量测定(二)

-第九章单元测试

第十章 生化药物与生物制品分析

-10.1 生物药物分析的特点

--生物药物分析的特点

-10.2 生化药物分析

--生化药物分析

-10.3 生物制品分析

--生物制品分析

-第十章单元测试

第十一章 体内药物分析

-11.1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11.2 常用体内生物样品的制备与贮存

--常用体内生物样品的制备与贮存

-11.3 体内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一)

--体内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一)

-11.4 体内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二)

--体内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二)

-11.5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11.6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一)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一)

-11.7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二)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二)

-11.8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三)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三)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二)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