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 >  第六周6中医诊断-望诊(1) >  6.1.2全身望诊-望色۞ >  6.1.2.2五色主病۞۞

返回《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1.2.2五色主病۞۞在线视频

下一节:【讨论9】你是如何理解中国人正常面色的?

返回《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1.2.2五色主病۞۞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现在我们学习中医望诊的五色主病

五色是指五种病色

青 赤 黄 白 黑五种病色

病色可以反映不同的脏腑疾病 比如

青 赤 黄 白 黑

分别对应的是肝 心 脾 肺 肾的病变

病色还可以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 比如

青黑为痛

黄赤为热 白为寒

所以 根据病人的面部五种颜色的变化

用于诊病的方法

就是五色诊病

又称为五色诊

下面 我们重点学习五种病色的具体表现和主病意义

中国人皮肤颜色中 应该有这三种颜色

红 白 黄

因此 我们先从这三种颜色学习

首先 我们学习第一种面色

红色

红色 又称为赤色

我们先来看这些照片

第一组照片 三个人

头两个人

满脸通红

我们一看 就知道

他们在发高烧

第三个人

是由于高血压病

肝阳上亢表现出来满面通红

这些满面通红

都是热盛血壅 脉络充盈所导致的实热证

而下面这张图片

表现的是 两颧出现有红色

而且常常是以午后两颧潮红为主要表现

这种午后颧红通常是属于

阴虚阳亢 虚火上炎的虚热证

所引起的病变

所以 红色的面容 主要见于热证

即可以见于满脸通红的实热证

也可以见于两颧潮红的虚热证

另外 我们来看这张图片

这是一个久病重病的人 面色苍白

但是 在临终前

突然出来两颧泛红如妆

而且游走不定

这种表现见于戴阳证

它是阴盛格阳 虚阳浮越

阴阳离决的前兆

这是一个危重证候

因此 我们可以看出 红色主要与热证有关

也可以见于戴阳证

但是 在我们生活中

戴阳证通常不容易见到

第二种面色 白色

白色有三种变化

第一种白色面容 叫做淡白无华

伴有唇舌色淡

这里的淡白是指

红色浅淡 白色增多的表现

无华 是指没有光泽

红色是指血色

因此红色浅淡 说明血色不足

所以淡白无华

通常是属于血液亏虚 不能够上荣于面

所引起的颜色变化

主要见于血虚 或者失血证

第二种白色面容 称为晄白而虚浮

晄白是指白而发亮

因为他有水肿

这种面容主要是由阳虚水泛所引起的病变

阳虚运血无力

就会表现出白色

阳虚不能够蒸腾水液

水液泛溢肌肤

就会出现浮肿

所以 晄白而虚浮

主要见于阳虚水泛的病人

第三种白色面容 称为面色苍白

这是一种白色面容中 兼有一种青的颜色变化

即白中兼青 中医称之为苍白

这里的青 主要是与瘀血阻滞有关系

因此

苍白通常是属于阳虚或者寒凝

导致了血行不畅而表现出的病症

所以

白色面容 主要与虚证有关 尤其是血虚

气虚和阳虚 不能够运血

也可以导致白色

另外 阳虚的虚寒证

或者寒邪的实寒证

也可以导致白色

失血可以认为是血虚的一个重症

因此 我们可以看出

白色面容的核心病变

应该是以血虚和寒证为主

第三种我们来看看黄色

黄色对应的脏器是脾

所以 黄色主要是与脾病有关

我们首先来看看前面两种黄色

第一种是 面色萎黄

面色萎黄的萎是指枯萎

萎黄是指淡黄而憔悴

没有光泽的一种表现

萎黄 多是由

脾胃虚弱 精微生成不足

机体失养所导致的病变

所以 面色萎黄 主要见于脾胃气虚证

如果面色萎黄持续发展的话

这种萎黄可以在后期出现浮肿

而见面色萎黄兼有浮肿

我们称之为黄胖

下面这一个人就是属于面黄而浮肿的表现

黄胖是属于脾虚失运

水湿内停 泛溢肌肤引起的病症

所以 黄胖主要见于脾虚湿蕴证

所以 在生活中

黄色的面容最常见到的就是脾虚的病变

另外 湿邪容易困脾 也可以见到黄色的面容

湿邪困脾导致的黄色 称为黄疸

它是以面目一身俱黄为主要表现的

下面这两种黄色

第一种黄色是

黄色鲜亮 像橘子皮的颜色

所以描述为 黄色鲜明如橘子色

这种黄色又称为阳黄

通常是由于湿热交蒸 瘀积肝胆

导致了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于血液

所引起的病变

因此 阳黄主要见于湿热证

第二种黄色是

黄色晦暗 像烟熏的颜色

所以描述为 黄色晦暗如烟熏

这种黄色又称为阴黄

它主要是寒湿郁阻 胆汁外溢所导致的病变

因此 阴黄主要见于寒湿证

无论是阳黄还是阴黄 都与湿邪困阻有关

因此古人有 湿乃黄疸之源 之说

综合以上内容 我们可以看出

色的主要病变是与脾虚和湿证有关

脾虚的病变在脾

湿证的病变也与脾有关

所以 黄色的病容 根源就是与脾病有关

可以见于脾的虚证

也可以见于湿困脾的实证

第四种 我们看看青色

青色 通常与瘀血阻滞有关

第一种青色

就是面色淡青 或者是青黑

这种淡青和青黑

是由于寒邪收引 气血凝滞所导致的病变

或是由剧烈的疼痛

导致了筋脉拘急所引起的

所以面色淡青 或者是青黑

主要见于寒证 或者剧痛的病证

第二种青色 就是面色和口唇青紫

或者是突然面色青灰 口唇青紫

肢凉脉微的病人

这种病人 通常与心的阳气亏虚

或阳气暴脱 心血瘀阻有关

或肺气闭塞 呼吸不利所导致的病变

它与阳气亏虚 血行瘀阻有关

第三种青色 就是面色青黄

面色青黄 就是面色青黄相兼

又称为苍黄

就是黄里面带有一种青的颜色的表现

青主肝胆病变

而黄主脾的病变

所以这种青黄面容

通常是由于肝郁血行不畅

脾虚精微不足所引起的病症

通常见于肝郁脾虚 胁下癥积的病人

第四种青色 见于小儿眉间 鼻柱 唇周出现青筋

通常见于小儿高热惊风抽搐证

这是由于邪热伤津

导致了血液浓缩凝聚而出现瘀阻

所以见小儿眉间 鼻柱 唇周发青

综上所述 青色的面容

主要与寒证 疼痛

气滞 血瘀和惊风有关

其中

寒证 可以引起瘀血阻滞

气滞 可以引起瘀血阻滞

高热惊风 也可以引起瘀血阻滞

所以 青色的面容与

瘀血阻滞关系最为密切

第五种 就是黑色

黑 与肾的病变有关系

它主要与肾虚有关

我们先看看这两个病人

一个是面黑而暗淡

这主要是与肾阳虚有关

这是由于阳虚水寒 血失温煦导致的病变

另外一个是面黑而干焦

这个是属于阴虚火旺 虚火灼阴

引起的肾阴虚证

所以 不管是面黑暗淡 还是面黑干焦

都是与肾虚有关

面黑暗淡是肾阳虚

面黑干焦是肾阴虚

另外 我们在生活中间也可以看到这种

眼眶周围发黑的病人

我们称之为熊猫眼

这种熊猫眼通常与肾虚有关系

它通常见于阳虚寒凝 水湿停聚的

肾阳虚水泛或者寒湿带下的病人

此外

还有一种面色发黑是

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

这主要与瘀血阻滞 肌肤失养有关

综上所述 黑色面容的主要与

肾虚 寒证 水饮和血瘀有关系

其中 肾虚是黑色面容最核心的病变

以上就是我们所讲的五色主病的内容

在望色的时候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是要整体为主 荣枯为要

临床望色的时候

应该以病人的整体面色和肤色为主

并以面色的荣润 含蓄和晦暗 枯槁

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主要的依据

第二个 就是要知常达变 综合判断

因为五色诊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作为诊断依据

因此 望色时候 需要把病人的面色

与周围人群的常色作比较来加以判断

比如

病人属于某一个局部色泽的改变

还可以与自身对应部位的

正常肤色进行比较

当病人因原来肤色较深 不易发现其他病色

或因病情复杂 面色和病情不相符合的时候

则需要观察病人体表其他部位组织的颜色变化

并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判断

以免造成误诊

第三个就是要排除干扰 辨别假象

面部色泽 除了因疾病发生异常改变外

还与气候 光线 昼夜 情绪等等

非疾病因素的影响有关

所以 望色诊病的时候

还应该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

比如

首先是光线

有色的光线会使面色发生相应的色调改变

所以 望色诊病时

应该在自然光线下面进行

如果没有自然光线

应该在无色的光线下进行

其次 就是昼夜

白天 卫气浮于表 所以面色光辉外映

夜晚 卫气沉于里

则面色比较隐约内含

此外 我们还要注意情绪的影响

比如

喜则神气外扬

所以面色容易发红

怒则肝气横逆

所以面色容易发青

忧郁则气并于中

所以面色容易发沉

思虑过度 则气结于脾

所以面色发黄

悲忧而气消 面容色泽就会消减

惊恐就会导致精神涣散 而导致面色发白

最后 我们还要注意一下饮食的影响

比如

喝酒以后 脉络扩张 就会表现出面红目赤

吃饱饭以后 胃气充盈

所以表现出面色荣润有光泽

饥饿过度 就会导致胃气消减

面色和光泽度都会消减而少气

以上是望色的注意事项

望色的内容就上到这里

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课程列表:

第一周 绪论

-开场白

--开场白

--QQ群、微信公众号

-绪论

--绪论

--【讨论1】请问你为什么要选修《中医与诊断》?你对本课程学习有什么期望?

--绪论-小测(所有小测无论对错均不记成绩)

-绪论章节测试题

第一周1中医理论-阴阳五行

-1.1阴阳学说

--1.1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小测(所有小测无论对错均不记成绩,以下同)

--富文本-阴阳学说

-1.2五行学说

--1.2.1五行学说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1.2.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五行学说-小测(所有小测无论对错均不记成绩,以下同)

--富文本-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 常见问题解答

--阴阳五行 常见问题解答

-阴阳五行章节测试题

第二周2中医理论-五脏六腑

-2.0脏腑学说概述

--2.0脏腑学说概述

--【讨论2】如何理解“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脏腑学说概述-小测

--富文本-藏象理论

-2.1肝

--2.1肝的生理和病理

--【讨论3】为什么肝病病人的调养中,静养比剧烈运动更重要?

--肝-课堂小测

--富文本-肝的生理病理

-2.2心

--2.2心的生理和病理

--心-课堂小测

--富文本-心的生理病理

-2.3脾

--2.3脾的生理和病理

--脾-课堂小测

--富文本-脾的生理病理

-2.4肺

--2.4肺的生理和病理

--肺-课堂小测

--富文本-肺的生理病理

-2.5肾

--2.5肾的生理和病理

--肾-课堂小测

--富文本-肾的生理病理

-2.6六腑

--2.6六腑的生理和病理

--六腑-课堂小测

--富文本-六腑的生理病理

-五脏六腑 常见问题解答

--五脏六腑 常见问题解答

-五脏六腑章节测试

第三周3中医理论-气血津液

-3.1气

--3.1气

--气--小测

--富文本-气的生理病理

-3.2血

--3.2血

--血--小测

--富文本-血的生理病理

-3.3津液

--3.3津液

--津液--小测

--富文本-津液的生理病理

-3.4气血津液的关系

--3.4气血津液的关系

--【讨论4】结合脏腑理论,举例说说气血津液理论如何运用到调养和治疗中的。

--气血津液--小测

--富文本-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血津液常见问题解答

--气血津液常见问题解答

-气血津液章节测试

第三周4中医理论-病因理论

-4.0病因理论概述

--4.0病因理论概述

--富文本-病因学理论

-4.1外感六淫

--4.1.1外感六淫概述

--4.1.2风邪和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1.3暑邪和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1.4燥邪和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外感六淫--小测

--富文本-外感六淫

-4.2内伤七情、饮食、劳逸

--4.2内伤七情、饮食、劳逸

--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小测

--富文本-内伤致病因素

-病因理论常见问题解答

--病因理论常见问题解答

-病因理论章节测试

第四周5中医诊断-问诊(1)

-5.0问诊概述

--5.0.1问诊概述1۞

--5.0.2问诊概述2

--【讨论5】如果你是患者,你该首先如何向医生称述你的病情?

--问诊概述--小测

--富文本

-5.1问寒热۞

--5.1.1问寒热(恶寒发热)۞۞

--5.1.2问寒热(但寒不热)۞

--5.1.3问寒热(但热不寒)۞۞

--5.1.4问寒热(寒热往来)۞

--【讨论6】如何理解“有一份恶寒便有一份表证”?

--问寒热--小测

--富文本

-5.2问汗۞

--5.2问汗۞

--问汗--小测

--富文本

-关于如何预防感冒、多汗症的治疗的问题集锦

--如何预防感冒、多汗症的治疗

-问诊(1)章节测试

第五周5中医诊断-问诊(2)

-5.3问疼痛۞

--5.3问疼痛۞

--【讨论7】如何理解“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问疼痛--小测

--富文本

-5.4问头身胸腹不适

--5.4问头身胸腹不适

--富文本

-5.5问耳目

--5.5问耳目

--问耳目--小测

--富文本

-5.6问睡眠(失眠、嗜睡)۞

--5.6问睡眠(失眠、嗜睡)۞

--问睡眠(失眠、嗜睡)--小测

--富文本

-5.7问饮食口味۞

--5.7问饮食口味۞

--问饮食口味--小测

--富文本

-5.8问大小便۞

--5.8.1问大便

--5.8.2问小便

--问大小便--小测

--富文本

--富文本

-5.9问妇女小儿

--5.9问妇女小儿

--富文本

-问诊(2)章节测试

第六周6中医诊断-望诊(1)

-6.0 望诊概述

--6.0 望诊概述

--【讨论8】请用你全身望诊(神色形态)内容描述一个健康人。

--富文本

-6.1.1全身望诊-望神۞

--6.1.1全身望诊-望神۞

--全身望诊-望神--小测

--富文本

-6.1.2全身望诊-望色۞

--6.1.2.1望色的内容、原理和意义۞

--6.1.2.2五色主病۞۞

--全身望诊-望色--小测

--【讨论9】你是如何理解中国人正常面色的?

--富文本

--富文本

-6.1.3全身望诊-望形体

--6.1.3全身望诊-望形体

--全身望诊-望形体--小测

--富文本

-6.1.4全身望诊-望姿态

--6.1.4全身望诊-望姿态

--全身望诊-望姿态--小测

--富文本

-望诊(1)章节测试

第七周6中医诊断-望诊(2)

-6.2.1局部望诊-望头面

--6.2.1局部望诊-望头面

--局部望诊-望头面-小测

--富文本

-6.2.2局部望诊-望五官

--6.2.2.1局部望诊-望五官-目耳鼻

--6.2.2.2局部望诊-望五官-口唇齿龈咽喉

--局部望诊-望五官--小测

--富文本

--富文本

-6.2.3局部望诊-望躯体

--6.2.3局部望诊-望躯体(颈项、胸胁、腹部、腰背部)

--局部望诊-望躯体--小测

--富文本

-6.2.4局部望诊-望四肢

--6.2.4局部望诊-望四肢(手足、掌腕、指趾)

--局部望诊-望四肢--小测

--富文本

-6.2.5局部望诊-望二阴

--6.2.5局部望诊-望二阴

--局部望诊-望二阴--小测

--富文本

-6.2.6局部望诊-望皮肤

--6.2.6局部望诊-望皮肤(色泽异常、形态异常、皮肤病证)

--局部望诊-望皮肤---小测

--富文本

-6.3望排出物

--6.3望排出物(痰涕涎唾、呕吐物、大小便)۞

--望排出物--小测

--富文本

-6.4望小儿指纹

--6.4望小儿指纹

--望小儿指纹--小测

--富文本

-关于面部痤疮辨证、各种痰证的问题集锦

--关于面部痤疮辨证、各种痰证的问题集锦

-望诊(2)章节测试

第八周7中医诊断-舌诊

-7.1舌诊概述

--7.1.1舌的形态与结构

--富文本

--7.1.2舌诊原理

--富文本

--7.1.3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富文本

--7.1.4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富文本

-7.2望舌质(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

--7.2.1望舌质-舌色(淡红,淡白,红绛,青紫)۞۞

--7.2.2望舌质-舌形(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

--7.2.3望舌质-舌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

--7.2.4望舌质-舌下络脉

--舌诊概述--小测

--富文本

--富文本

--富文本

--富文本

-7.3望舌苔(苔质、苔色)۞

--7.3.1望舌苔-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落、偏全和真假)۞

--7.3.2望舌苔-苔色(白苔、黄苔和灰黑苔)۞۞

--望舌苔(苔质、苔色)--小测

--富文本

--富文本

-7.4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7.4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讨论10】为什么望舌可以诊病?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小测

--富文本

-望舌质(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小测

-舌诊章节测试

第九周8中医诊断-脉诊

-8.1 脉诊的原理

--8.1 脉诊的原理

--脉诊的原理--小测

--富文本

-8.2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8.2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脉诊的部位和方法--小测

--富文本

-8.3 脉象的要素和正常脉象۞

--8.3 脉象的要素和正常脉象۞

--脉象的要素和正常--小测

--富文本

-8.4 常见脉象的特征和意义۞۞

--8.4.1浮、沉、迟、数脉象特征及意义۞

--8.4.2 洪、细、长、短脉象特征及意义۞

--8.4.3 虚、实、滑、涩脉象特征及意义۞

--8.4.4 弦、紧、濡、缓脉象特征及意义۞

--8.4.5 结、代、促脉象特征及意义۞

--常见脉象的特征和意义--小测

--富文本

--富文本

--富文本

--富文本

--富文本

-8.5 相类脉、相兼脉和真脏脉۞

--8.5 相类脉、相兼脉和真脏脉۞

--【讨论11】为什么相兼脉比单因素的脉象更常见?

--相类脉、相兼脉和真脏脉--小测

--富文本

-8.6 妇人脉和小儿脉

--8.6 妇人脉和小儿脉

--妇人脉和小儿脉--小测

--富文本

-8.7 脉诊的临床意义

--8.7 脉诊的临床意义

--脉诊的临床意义--小测

--富文本

-脉诊章节测试

第十周9中医诊断-闻诊

-9.1 听声音的含义、内容、原理以及正常声音

--9.1 听声音的含义、内容、原理以及正常声音

--听声音的含义、内容、原理以及正常声音--小测

--富文本

-9.2.1听声音-声音异常

--9.2.1听声音-声音异常

--听声音-声音异常--小测

--富文本

-9.2.2听声音-语言异常

--9.2.2听声音-语言异常

--听声音-语言异常--小测

--富文本

-9.2.3听声音-呼吸音异常۞

--9.2.3听声音-呼吸音异常۞

--听声音-呼吸音异常--小测

--富文本

-9.2.4听声音-咳嗽۞

--9.2.4听声音-咳嗽۞

--【讨论12】如何从咳嗽声音及痰的变化等,来区别虚实?

--听声音-咳嗽--小测

--富文本

-9.2.5听声音-胃肠异常声音

--9.2.5听声音-胃肠异常声音

--听声音-胃肠异常声音--小测

--富文本

-9.3 嗅气味(病体气味、病室气味)

--9.3 嗅气味(病体气味、病室气味)

--【讨论13】嗅气味诊病的规律是什么?

--嗅气味(病体气味)--小测

--富文本

-闻诊章节测试

第十周10中医诊断-按诊

-10.1 按诊的方法、意义和注意事项

--10.1 按诊的方法、意义和注意事项

--按诊的方法、意义和注意事项--小测

--富文本

-10.2 按诊的内容

--10.2.1按胸胁

--10.2.2按脘腹۞

--10.2.3按肌肤

--10.2.4按手足和按腧穴

--【讨论14】如何从对比手足心与手足背的温度判断外感还是内伤?

--按诊的内容--小测

--富文本

--富文本

--富文本

--富文本

-按诊章节测试

结束语

-结束语

--结束语

6.1.2.2五色主病۞۞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